八达岭长城吧 关注:2,397贴子:14,423


IP属地:北京1楼2017-06-23 10:53回复


    IP属地:北京2楼2017-06-23 10:54
    收起回复
      八达岭镇概况
      八达岭镇位于延庆城最南端,坐落于雄伟的八达岭长城脚下,是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93年10月批准建制的一座新兴小城镇。其东与井庄镇为邻,北接大榆树镇,西北与康庄镇相连,西部及南部与河北省怀来县及北京市昌平区接壤,镇政府距县城12公里,距北京市区63公里,自古以来就是北方地区通往京师的咽喉要道,是兵家必争之地。
      镇域内的历史文化遗存丰富,从唐代以来历代遗存均有发现,其中尤以元、明、清三代遗物居多。元代时镇域内即有村落,现还留存有多处元代的摩崖石刻。明代时,该镇的村落多为军屯或民屯,其中用以抵御外扰、保卫京城的重要军事设施,雄伟的八达岭长城,犹如巨龙盘旋于群山万壑之间。明代《长安客话·卷八·边镇杂记(岔道、八达岭)》云: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八达岭瓮城为长城的精华部分,地势极为险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八达岭镇内的清代文化遗存多为宫观庙宇,显示出极为丰富和稳定的民间信仰。抗日战争时期该镇为伪蒙疆宣化省延庆县所辖,后分属昌延联合县和昌宛怀联合县,1953年建立乡级政府,有八达岭、里外炮两个乡,1956年合并,历为八达岭人民公社、灯塔人民公社、西拨子人民公社、康庄人民公社所辖,1972年从康庄人民公社划出,1983年成立西拨子乡,1993年设立八达岭镇。至此,镇域面积为96平方公里。全镇下辖15个行政村,人口7151人。


      IP属地:北京3楼2017-06-23 10:54
      回复
        古遗址类文化遗存
        八达岭镇的不可移动文物中古遗址有24处,占总数的比例为36.9%,包括城址8处,窑址5处,军事设施遗址9处,寺庙遗址2处。其中,岔道城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八达岭镇自古以来的特殊地理位置,古遗址主要为古代军事设施遗址和寺庙遗址,遗址大多数处于山区,且多为明代长城防御体系的相关遗存,均未进行发掘。在镇政府的重视关心和村民的积极保护配合下,保存状态良好。


        IP属地:北京4楼2017-06-23 10:54
        回复


          IP属地:北京5楼2017-06-23 10:55
          收起回复
            岔道城东北古城遗址
            岔道城东北古城遗址位于八达岭镇程家窑村东约1200米,建于明代,现存面积640平方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9′36.5″,北纬40°22′31.5″,海拔643米。
            此城堡处于南山路边垣长城岔道至小张家口段中部,位于南北走向长城东侧,南距岔道城150米,东北距小张家口西营城2000米,其间有烽火台与两座城堡相联络,其北段长城两侧分布有数处砖窑遗址。城堡规模较小,但四面城墙尚存,据传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当地百姓俗称其为“八里庙”,为戍边军士和马匹的休息场所。


            IP属地:北京7楼2017-06-23 10:55
            回复
              八达岭营城城堡遗址
              八达岭营城城堡遗址位于八达岭镇营城村,建于明代,处于南山连墩延长线上。现存面积5050平方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6′49.7″,北纬40°21′18.5″,海拔578米。
              营城城堡残损十分严重,只剩西南角和北城墙小部分。东西长63.5米,南北长76.2米。城堡遗址近似于方形或长方形,现仅存局部夯土墙体且存在坍塌隐患,自现状地面起算残高约2.6-6.2米,墙体侧面及顶部遍生杂草、灌木。营城城堡东距岔道城3600米,西距土城城堡850米,东西均为南山连墩之墩台,城堡中原也有墩台一座,现已无存。从规模上看,营城城堡应为守边军士临时休息的场所,相当于现在的边防哨所。但因为营城城堡墙体所剩极少,因此将其归为遗址。


              IP属地:北京8楼2017-06-23 10:55
              回复
                土城城堡遗址
                土城城堡遗址位于八达岭镇营城子村村西,东距营城城堡约850米,西距里炮城堡约1000米,现存面积3276.8平方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6′11.2″,北纬40°21′12.4″,海拔563米。
                城堡地处赛马场院内,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02米(平行于长城走向),南北长约32米,现该段残留城墙内外包砖均无,仅余夯土墙芯,且损毁严重,多处存在坍塌隐患,自现状地面起算残高约4-6.5米,顶面侧面遍生杂草、灌木,城内现为果园,建有农家院一处。土城城堡处于南山连墩连接线之上,据《宣府镇志》记载,南山连墩建于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同期还修筑“小堡三十余座,大堡七座,岔道城一座”,因此推断土城城堡也应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且不早于嘉靖三十五年。


                IP属地:北京9楼2017-06-23 10:56
                回复
                  里炮城堡遗址
                  里炮城堡遗址位于八达岭镇里炮村村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5′30.3″,北纬40°21′07.6″,海拔566米。
                  城堡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南山连墩时,东距土城城堡约1000米,向西约1000米即为河北省地界。城堡残损十分严重,现仅存一小段城墙,东西长30.7米,南北长6.3米,里炮城堡内历史遗迹全无,城堡原址上均为今年新建的房屋,整体格局已经荡然无存。


                  IP属地:北京10楼2017-06-23 10:56
                  回复
                    帮水峪城堡遗址
                    帮水峪城堡遗址位于八达岭镇帮水峪村东南,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处于宣镇南路与昌镇居庸路之间,北距南山连墩一线里炮城堡约3200米,南距居庸路长城石峡关约1200米,现存面积6500平方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6′00.9″,北纬40°19′21.4″,海拔625米。
                    《析津志辑佚》载:“元顺帝时,每岁圣驾行辛上都,率以夜度关,跸止行人,灯笼蜡烛夹道而驱。南有昌平龙虎台、北有龙庆州棒槌店,皆有次舍······”文中所言棒槌店即今之帮水峪。因沟谷里有一条清水河从村中流过,故初名“傍水峪”,后才更名为帮水峪。曾经有五大寺院,分别是“奇泉寺”、“承德寺”、“普光寺”、“朝阳寺”和“光临寺”,现古建均已无存,仅存几处古民居。帮水峪城墙也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村民先后拆除,现已见不到遗迹,因此将其归为城址。


                    IP属地:北京11楼2017-06-23 10:56
                    回复
                      花家窑城堡遗址
                      花家窑城堡遗址位于八达岭镇帮水峪村东南约13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6′56.6″,北纬40°18′52.1″,海拔775米。
                      城堡建于明代。明嘉靖十四年《宣府镇志》称此处为"花家窑口"。城址西南约1000米为石峡关,向南约150米为延庆段长城中独一无二的菱形敌台。花家窑城址已没有城墙遗迹,但从地形和位置考虑,其在旧时防御外敌入侵的作用上也不可小视。


                      IP属地:北京12楼2017-06-23 10:58
                      回复
                        石峡城堡遗址
                        石峡城堡遗址位于八达岭镇石峡村,处于深山峡谷中,现存面积11373平方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6′44.0″,北纬40°18′01.0″,海拔684米。
                        石峡城堡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因山体上多有裸露的岩石,故名石峡。村中现存有"迎旭"门匾一块,长城博物馆中还存有从石峡村征集的"石峡峪堡"门匾一块,但已破损为五块,不过两块门匾上的落款均为"万历四年",可为石峡城堡建筑年代的佐证。明代这里曾是重要关口,属居庸关管辖,称"石峡关",关口位于村北山口处,山势陡峭,原山口仅容一骑通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历为军事重地。石峡城堡北偏西距石峡关关口1000米,正北1500米为花家窑城堡,城堡周围长城分布复杂,城堡原规模较大,可见明代时此处防御工作极重。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墙已被百姓先后拆毁,现仅隐约可见一小段残损的城墙和城门的石条基础,但石峡村村民对长城的保护意识较为强烈,村域周围的长城墙体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村民还在"全国优秀长城保护员--梅景田"的带领下,组成了"长城保护小组",轮流义务保护长城。


                        IP属地:北京13楼2017-06-23 10:58
                        回复
                          程家窑龙王庙遗址
                          程家窑龙王庙遗址位于程家窑村西坡地上,四周均为荒地,东侧约20米为村内南北向水泥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8′43.4″,北纬40°22′24.3″,海拔562米。
                          该庙始建于清代,为普通清式建筑风格,清末重修,坐北朝南,面阔一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通面阔3.0米,通进深3.7米,建筑面积11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已于八十年代中期倒塌。现建筑仅存东侧山墙,木构件散落在遗址周围。


                          IP属地:北京14楼2017-06-23 10:58
                          回复


                            IP属地:北京15楼2017-06-23 10:58
                            收起回复
                              岔道泰山庙遗址位于岔道村东的小山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9′40.9″,北纬40°21′27.6″,海拔687米。
                              泰山庙始建于明代,已倒塌,遗址面积约400平方米,四周生有多种野生灌木,并有人工种植的柏树。据乾隆《延庆州志》记载:"岔道泰山庙,明景泰元年(1450)僧道全,居士范新创建,成化二十二年(1486)重修。清雍正二年(1724)住持僧照贞募修。"目前,遗址上还残存有柱础2件,重修碑1通,四周散落有大量砖瓦。重修碑为明弘治四年(1491)重修该庙时所立,碑身通高1.45米,宽0.56米,厚0.13米,花岗岩石质,圆首,碑阳首额篆书双勾"东岳碑记"四字,周围阴线勾勒云纹。首题楷书"重修东岳仁圣行宫碑记"碑文楷书阴刻19行,每行36字,落款为:"寓宣府佟御河都司信都城百户辛春撰,寓高城郡云游散人崔璋篆额,寓新□郡中山范麟镌书"。碑文内容记述了景泰庚午年(1450)僧道全、居士范新创建泰山庙和成华年修复该庙的情况,以及弘治年间重修的经过。碑面剥蚀严重,字迹不清,辨识困难。


                              IP属地:北京16楼2017-06-23 1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