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吧 关注:2,397贴子:14,423

回复:八达岭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北京64楼2017-06-23 11:19
回复
    阿弥陀佛摩崖石刻
    阿弥陀佛摩崖石刻雕凿于元代,位于八达岭瓮城西300米,原八达岭特区管理处南侧的山崖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0′06.4″,北纬40°21′09.6″,海拔641米。
    经民族学院专家鉴定,文字内容为伊斯兰文“阿弥陀佛”,下面小字风华严重。刻字上方及底部有纹饰图案,但模糊不清。该石刻是蒙古人祈祷出门时旅途平安的吉利语。据《元史•泰定帝纪》记载:“泰定三年(1326)五月,遣指挥使兀都蛮镌西番咒语于居庸关岩石上“,当即指此。刻字宽0.83米,高0.78米,距地面0.82米。于1993年2月1日被公布为延庆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石刻处于露天保存,图文辨识困难。


    IP属地:北京65楼2017-06-23 11:20
    回复


      IP属地:北京66楼2017-06-23 11:20
      回复
        清水河分界碑
        清水河分界碑立于明代,位于八达岭岔道村东南700米,八达岭瓮城北门锁钥外约500米,公路北侧的半山腰上,距公路约3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0′00.9″,北纬40°21′14.8″,海拔638米。
        碑刻是因公路扩建,修漫水桥时,由清水河(原名水长峪河)口移至于此的。水长峪河即今滚天沟,原有水,西南流,出谷西北流,经下屯南,北流至谷家营,北入妫水(即沧河或称清夷水)。碑刻为花岗岩石质,阴文,刻字清晰,碑高1.59米,宽0.64米,厚0.19米,碑座高0.55米,宽0.53米,长0.85米。于1985年被确定为延庆县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碑文为:
        正面:水长峪河,迤东八达岭交界,迤西岔道城交界。
        背面:辛亥岁仲秋吉日立,钦依守备八达岭地方都指挥使汴梁夏勋。
        “辛亥岁”在明朝有五次出现,即洪武四年、宣德六年、弘治四年、嘉靖三十年和万历三十九年。碑文中提到“岔道城”,而“岔道原为隆庆州之聚落,无城”,嘉靖三十五年(1551)因寇警频繁,议为护关缩手之计,始筑。翁万达以侍郎任宣大总督,接受宣府巡抚王仪的建议,置南山路,建岔道城,随甃以砖。自此,岔道城和八达岭的防务才有了分界。因此推断,此“辛亥岁”应为嘉靖三十年。


        IP属地:北京67楼2017-06-23 11:20
        回复


          IP属地:北京68楼2017-06-23 11:20
          回复
            石佛洞石佛
            石佛洞石佛位于八达岭岔道村西南的东沟内约1500米的半山坡上,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9′16.5″,北纬40°20′07.5″,海拔726米。
            石佛洞为一天然岩洞,洞深5米,阔4.7米,最高处2.85米。洞顶由一大石板覆盖,洞口距地面约100米,洞口向东,洞外有一龙爪槐树,洞内有一石平台,台上盘坐一石佛,为释迦摩尼,盘膝坐式,右手施愿印,左手似托珠,施宝生佛印,鼻小眼深,双耳垂肩,表面涂彩色,清发、金面、赤衣、青带。
            据史籍记载,此处原有一寺,名“佛岩寺”。佛像后背刻有“开泰四年(1015)”,佛洞前崖上刻有“明昌元年(1190)”,洞的北壁上刻有“大德十一年(1307)”等字样,均为后期历朝在此镌刻,正是辽、金、元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各朝在居庸关沟活动的反应。
            佛像为花岗岩质,做工较为粗糙,经鉴定,石佛雕刻于晚唐时期,历史价值较高,现被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利用。


            IP属地:北京69楼2017-06-23 11:20
            回复


              IP属地:北京70楼2017-06-23 11:20
              回复
                听琴弥勒
                听琴弥勒位于八达岭镇石佛寺村东南7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1′56.4″,北纬40°19′46.9″,海拔503米。
                听琴弥勒雕刻与元代,处于五桂头公路桥北,南侧有一条小溪流过,西侧为八达岭高速,东侧为京包铁路,四面均为林地,草木茂盛。此处原名“弥勒听琴”,1900年毁于八国联军之手。修京张铁路时,旧址被湮没。1985年修公路取沙,造像才得以重见天日。殿内正面利用山石凿洞,内里以浅浮雕手法浅浮雕弥勒造像一尊,外为条石卷门,门额上刻“弥勒尊佛”四字。佛像坐式,通高1.45米,最宽处1米,肩宽0.7米。座高0.25米,座宽0.35米。胖头,阔鼻,嘴角上翘,双耳垂肩,身着宽衣,左腿盘膝,右腿曲于胸前,呈蹲坐状。左手自然垂于左腿上,右手持念珠,置于右膝上,阴线勾勒出衣褶。因其面对弹琴峡,隐约似在聆听弹琴峡叮咚之水声,故名“弥勒听琴处”。元•表桷《居庸关•竹枝词》:“凿石化作金弥陀,••••••”,周伯琦《过居庸关》:“绝壁云霞龛佛像,••••••”,等句即指此处。现造像外有砖砌的保护设施,保存状况较好。


                IP属地:北京71楼2017-06-23 11:21
                回复


                  IP属地:北京72楼2017-06-23 11:21
                  回复
                    丁香谷观音摩崖石刻
                    丁香谷观音摩崖石刻位于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丁香谷景区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1′00.3″,北纬40°19′55.7″,海拔593米。
                    观音摩崖石刻雕凿于石壁之上,四周均为林地,草木茂盛,景区修建的林荫小路从石刻北侧通过,佛像共三尊,面向北侧。中为观音菩萨,造像最宽处1.63米,胸宽1.06米,高1.92米,头高0.56米,观音菩萨全跏趺,头戴冠,双耳隐于冠下,面相丰满。眼微睁,直鼻小口,面带微笑。身着天衣,胸前饰璎珞,双手结定印,端坐于双层束腰仰覆莲花座上,座宽1.63米。双肩上方分别浮雕有宝瓶和莲花,其左右各端立龙女和善财童子。东侧为龙女造像高2米,最宽0.75米,头高0.32米。西侧为善财童子造像高1.79米,最宽0.75米,头高0.3米。造像整体保存较好,经鉴定应雕凿于元、明时期,菩萨鼻、嘴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露天保存。


                    IP属地:北京73楼2017-06-23 11:21
                    回复


                      IP属地:北京74楼2017-06-23 11:21
                      回复
                        丁香谷三世佛摩崖石刻
                        丁香谷三世佛摩崖石刻位于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内的丁香谷景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0′59.7″,北纬40°19′56.3″,海拔581米。
                        三世佛摩崖石刻四周均为林地,草木茂盛,景区修建的林荫小路通往石刻。石刻造像佛浮雕于向东的巨石上,共有三尊,三尊造像面貌形式大致相同,均身着三法衣,头似戴冠,无发髻,面部丰盈,方脸大耳,细眉眼,直鼻小嘴,面露微笑,结跏趺坐。南侧佛像头高0.57米,头宽0.57米,肩宽0.82米,最宽1.34米,头距地面1.76米,双手结定印。中间佛像头高0.68米,头宽0.71,肩宽0.98米,最宽1.43米,头距地面1.9米,左手结定印,右手结触地印,与南侧佛像间距0.32米。北侧佛像头高0.64米,头宽0.65米,肩宽0.92米,最宽1.52米,头距地面1.82米,左手结定印,右手结施源印,距中间佛像0.49米。
                        三尊佛像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风华损坏,南侧石佛面部有裂痕,北侧石佛面部及上半身有两道人为划痕,但佛像整体保存较为完整。三尊佛像上方有认为开凿的小孔,应为造像时用的架眼。据鉴定,三尊佛像应雕凿于元、明时期,现露天保存。


                        IP属地:北京75楼2017-06-23 11:21
                        回复


                          IP属地:北京76楼2017-06-23 11:21
                          回复
                            东沟长城石碑
                            东沟长城石碑位于八达岭古长城景区西三楼与西四楼之间墙体东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15°58′11.3″,北纬40°19′41.8″,海拔932米。
                            石碑于2008年八达岭东沟段长城西四楼墙体保护施工时出土,现存放于该段城墙东侧,已加框保护。碑身为花岗岩石质,整体保存完整,但碑文风化严重,字迹辨识不清,右下方有“保定等处军务监理”等字样,疑为“长城分修碑”。碑身宽0.51米,长0.86米,厚0.15米,肩高0.7米,现背靠长城而立,并用青砖包砌了围挡,保存状况良好。
                            东沟长城石碑属于第三次文物普查时新发现的文物,并在原地做了保护。


                            IP属地:北京77楼2017-06-23 11:22
                            回复
                              八达岭石佛寺石佛
                              八达岭石佛寺石佛雕凿于元代,位于石佛寺一进院西侧,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1′49.0″,北纬40°20′07.5″,海拔507米。
                              石佛面东背西,放置在0.7米高的供台上,五尊石佛中有三尊为原三铺石佛寺遗物,1985年因修公路重见天日,1997年又因修高速公路迁至此处。石佛花岗岩石质,皆为坐式,造型朴实浑厚,颇有特色。
                              南端第一尊佛像,通高1.7米,宽1.15米,厚0.45米。头戴冠,两耳下垂至肩,脸部丰满,两眼间距较近,颧骨较突出。外披大衣,中间由双手拉紧,下垂至膝下,似葫芦形。胸部饰以星斗图案,下着裙,勾勒衣纹,双手于胸前结定印,带有少数民族特征。第二尊佛像通高1.9米,宽1.1米,厚0.6米。头长,脸部消瘦,左手于腹前结定印,右手结施愿印,五官向中央集中,身披袈裟式外衣,袒露左臂,下着裙,小结,裙边于胸前作斜线,双腿结跏趺,距离第一尊佛像1.75米。第三尊佛像通高2.1米,宽1.4米,厚0.5米。脸部较圆,头戴紧帽,手印与第二尊佛像相同,表情呆滞,似有期望,距离第二尊佛像2.3米。第四尊佛像通高2.0米,宽1.14米,厚0.53米。头大,双眼突出,双手于腹前施定印,距离第三尊佛像2.5米。第五尊佛像通高1.65米,宽1.18米,厚0.62米。脸部丰满,双耳垂肩,表情慈祥,手印与第二、三尊佛像相同,与第四尊佛像间距1.84米。


                              IP属地:北京78楼2017-06-23 1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