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是被谁干掉》一书自序
钱穆说“过去不能包孕未来,不能控制未来,则此过去便成死绝,便成寂灭,亦便与历史无关”。作者之所以对明代历史特别感兴趣,也正因为是明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个重大的关键节点。澄清明代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明代本身,更在于对华夏文明自身文化思想价值的认识。
历史的发展有必然性,但也有偶然性。历史道路总体是进步的,但进步的过程中又必然是曲折迂回的。
一些人因为明代被清朝所打败所代替,就认为清朝代表的是比明朝更有活力更进步的政权,而中国近代的落后是中国固有文化的劣根性导致的结果,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从始至终保持强大坚固的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在整个地球上从来不存在。如果西方因为古希腊、古罗马最终灭亡,就因此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弃若敝屣,彻底否定,那也就不会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近代的再度崛起。文明从来是在传承积累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新的高度,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妄图靠彻底推倒重来,或者靠简单抄袭模仿外来文化,那只能或者陷于愚昧野蛮,或者沦为附庸,也难以对世界文明作出有自己独特价值的创新性贡献。
通过重新认识明朝,可以真正树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中国文化自身就具有开放进取的精神,从来不缺乏自我革新自我进步的能力。也是要弄清楚,我们提倡复兴中国文化,不是说复古主义,不是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越古越好的,恰恰相反,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明代的历史本身就证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不断进步的。在当今时代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是要在华夏文明已经达到的高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再简单回到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平。
在当今时代复兴中国文化,也不是说把某个中国古代思想家或学者当成不可侵犯的神圣偶像或者把他们的言论当成教条,而是要真正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开放自信包容进取的精神,要恢复传统文化中那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的傲气,恢复君子和而不同的宽容,恢复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恢复那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的复兴。
从总结历史的教训而言,宋朝明朝社会中那些看似涣散的个性解放,看似效率低下的平民力量对皇权的约束,平等精神的崛起等等才代表当时的历史应该前进的大方向。但沿着某个方向过于顺利的直线式前进,就可能跌入陷阱,乃至深渊之中。
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两种思想误区。一种误区是因为大方向是正确的,就认为实际的方针策略应该不顾一切都指向这个方向,任何迂回后退都是犯罪。哪怕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各种陷阱,也不懂回避后退。
另一种误区是因为在具体的情境下,正确策略是迂回甚至后退,就错把后退本身当成了进步,而把另一方当成反动分子,甚至无条件推广到一切情况下,把长期维持这种后退当成了天经地义。
而所谓的思想误区,又往往和不同的利益集团联系在一起,否则任何思想都是难以转变成可以左右政权方针的巨大力量。不能因为进步的大方向是某个利益集团坚持的,而又导致了具体策略上的灾难性失败,就否定其本身的进步属性。但也不能因为大方向上的进步,而否认其作为利益集团在具体政策上呈现的自私短视。
历史的是非对错,绝非如舞台戏剧那样简单分明,没有辩证的思维,往往无法从历史中得出正确的经验教训,不是重蹈覆辙,就是刻意反其道行之,导致另一个灾难。
作者的这本书一些主要内容在网络上已经发布多年,一些观点也不断扩散,扩散的过程中,以上提到的误区也时有显现。这此出版,增加修改了一些内容。也并不奢望能说服所有人,一部分人读后能有所启发、感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思考就足矣。
钱穆说“过去不能包孕未来,不能控制未来,则此过去便成死绝,便成寂灭,亦便与历史无关”。作者之所以对明代历史特别感兴趣,也正因为是明代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一个重大的关键节点。澄清明代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于明代本身,更在于对华夏文明自身文化思想价值的认识。
历史的发展有必然性,但也有偶然性。历史道路总体是进步的,但进步的过程中又必然是曲折迂回的。
一些人因为明代被清朝所打败所代替,就认为清朝代表的是比明朝更有活力更进步的政权,而中国近代的落后是中国固有文化的劣根性导致的结果,这种观点是不能成立的。
从始至终保持强大坚固的文明在整个人类历史上在整个地球上从来不存在。如果西方因为古希腊、古罗马最终灭亡,就因此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化弃若敝屣,彻底否定,那也就不会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近代的再度崛起。文明从来是在传承积累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新的高度,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妄图靠彻底推倒重来,或者靠简单抄袭模仿外来文化,那只能或者陷于愚昧野蛮,或者沦为附庸,也难以对世界文明作出有自己独特价值的创新性贡献。
通过重新认识明朝,可以真正树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信心,中国文化自身就具有开放进取的精神,从来不缺乏自我革新自我进步的能力。也是要弄清楚,我们提倡复兴中国文化,不是说复古主义,不是认为中国的思想文化越古越好的,恰恰相反,中国的历史,尤其是明代的历史本身就证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不断进步的。在当今时代要复兴中国文化首先是要在华夏文明已经达到的高度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不是再简单回到几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水平。
在当今时代复兴中国文化,也不是说把某个中国古代思想家或学者当成不可侵犯的神圣偶像或者把他们的言论当成教条,而是要真正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开放自信包容进取的精神,要恢复传统文化中那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的傲气,恢复君子和而不同的宽容,恢复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恢复那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的复兴。
从总结历史的教训而言,宋朝明朝社会中那些看似涣散的个性解放,看似效率低下的平民力量对皇权的约束,平等精神的崛起等等才代表当时的历史应该前进的大方向。但沿着某个方向过于顺利的直线式前进,就可能跌入陷阱,乃至深渊之中。
这个过程中,应该避免两种思想误区。一种误区是因为大方向是正确的,就认为实际的方针策略应该不顾一切都指向这个方向,任何迂回后退都是犯罪。哪怕前进的道路上充满各种陷阱,也不懂回避后退。
另一种误区是因为在具体的情境下,正确策略是迂回甚至后退,就错把后退本身当成了进步,而把另一方当成反动分子,甚至无条件推广到一切情况下,把长期维持这种后退当成了天经地义。
而所谓的思想误区,又往往和不同的利益集团联系在一起,否则任何思想都是难以转变成可以左右政权方针的巨大力量。不能因为进步的大方向是某个利益集团坚持的,而又导致了具体策略上的灾难性失败,就否定其本身的进步属性。但也不能因为大方向上的进步,而否认其作为利益集团在具体政策上呈现的自私短视。
历史的是非对错,绝非如舞台戏剧那样简单分明,没有辩证的思维,往往无法从历史中得出正确的经验教训,不是重蹈覆辙,就是刻意反其道行之,导致另一个灾难。
作者的这本书一些主要内容在网络上已经发布多年,一些观点也不断扩散,扩散的过程中,以上提到的误区也时有显现。这此出版,增加修改了一些内容。也并不奢望能说服所有人,一部分人读后能有所启发、感悟,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史有更深入的思考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