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脉络、文化关怀与比较视角:华侨华人研究的再梳理
吴小安 北京大学
(注:载《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纪念特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本文为非校对稿。)
移民、族群、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等基本要素,是萦绕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主题。政治经济的历史视角,或者说,历史与政治,历史与经济,是中国政府侨务政策和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考量。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样,政治很多时候也是急剧变化的,有时甚至是敏感不定的。所以,政治经济的变化,尤其是敏感性,是围绕华侨华人和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根本性特征。无论是从历史与政治,还是从历史与经济的视角,论及华侨华人已经很多了。政治与经济,又是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所以,这里笔者则选择专注于历史、文化与比较的层面,因为这些应该是当下及其今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需要说明的是,华侨华人移民的历史与对中国发展贡献的历史,也已经讨论的非常多了。所以,这里笔者选择从华侨华人概念的历史脉络谈起,然后再讨论文化的关怀,最后以比较的视角,对华侨华人研究做一些初步的再梳理,以恭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志庆之喜,并请教方家。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冠以“再梳理”,原因有二:其一,是相对于笔者近十年前一篇题为“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反思”的拙文而言。其二,是不敢掠人之美,妄称“再反思”矣。[1]
吴小安 北京大学
(注:载《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纪念特刊》,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年版。本文为非校对稿。)
移民、族群、政治、经济、文化与历史等基本要素,是萦绕海内外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主题。政治经济的历史视角,或者说,历史与政治,历史与经济,是中国政府侨务政策和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主要考量。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一样,政治很多时候也是急剧变化的,有时甚至是敏感不定的。所以,政治经济的变化,尤其是敏感性,是围绕华侨华人和华侨华人研究的一个根本性特征。无论是从历史与政治,还是从历史与经济的视角,论及华侨华人已经很多了。政治与经济,又是向前发展的,与时俱进的。所以,这里笔者则选择专注于历史、文化与比较的层面,因为这些应该是当下及其今后中国华侨华人研究非常值得关注的重要方面。需要说明的是,华侨华人移民的历史与对中国发展贡献的历史,也已经讨论的非常多了。所以,这里笔者选择从华侨华人概念的历史脉络谈起,然后再讨论文化的关怀,最后以比较的视角,对华侨华人研究做一些初步的再梳理,以恭贺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开馆志庆之喜,并请教方家。需要指出的是,之所以冠以“再梳理”,原因有二:其一,是相对于笔者近十年前一篇题为“华侨华人学科建设的反思”的拙文而言。其二,是不敢掠人之美,妄称“再反思”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