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里亚宾宁鸭嘴龙的论文终于在最近发表了,作者还在开头阐述了另一只新种,结果一看论文并没有着重去描述而是说可能是属于禽龙类或者早期鸭嘴龙类

摘要
自从里亚宾宁鸭嘴了在Peninsula发现后,又有第二架碎片化的骨架被挖掘出来,可能属于先进禽龙类或原始鸭嘴龙类,因此可以得知在马阶时期的克里米亚地区至少有两种恐龙共存。
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俄罗斯大部分地区都被海水所覆盖,导致其恐龙化石遗骸在该地区的极度缺乏,如在中侏罗纪时期的莫斯科地区曾发现过碎片化兽脚类化石,早白垩纪时期的乌里扬诺夫的蜥脚类,白垩纪中期的别尔哥罗德州的鸟脚类以及白垩纪晚期在伏尔加格勒的掠食性恐龙和甲龙记录。而克里米亚地区则是目前俄罗斯最新的恐龙发现。

作者也提及到了在罗马尼亚发现的正骨龙模式种,现在被认为是沼泽龙且是鸭嘴龙科最原始的代表之一,而在最新的分类里,克里米亚的鸭嘴龙类被视为是在鸭嘴龙科下的无效疑名种,而之前被Riabinin列入正骨龙其中一个种的化石,已经被分入到一个新属,也就是之前提及到的里亚宾宁鸭嘴龙。


而本文将要讲到的第二具新化石,是在Aleshino一个废弃的村庄所发现的,莫斯科地质协会的学生在该地发现了一些属于一只鸟脚类恐龙的化石材料:包括颈骨,独立的脊骨和助骨。(然后就没了。。。)
由于亚里宾宁鸭嘴龙的一系列独特的特征,作者认为应该将其列入硬棘龙类超科(包括那些相比弯龙类而更近于鸭嘴龙型类的禽龙类、鸭嘴龙类),而通过其80cm长的股骨推算出来6-6.5m的体长,作者认为里亚宾宁鸭嘴龙不是当地的矮型恐龙而可能是在相当晚的时期从其他地方迁徙到当时的克里米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