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堂
贞元十九年春,长安城内外,草长莺飞。
临近上巳,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候。城南曲江一早已聚集了成群结队的红男绿女,三三两两沿池畔游走,饮酒赏花,好不热闹;又兼有各色叫卖饮食茶水、胭脂首饰的小摊子沿路设立。一时之间,整座长安城的繁华仿佛自己有了生命,在向着曲江池围拢似的。
兰玛珊蒂拢了拢衣袖,在临近池畔的一家茶摊前坐下。身侧的侍女见状,忙掏出手绢儿替她擦了擦矮桌上残留的茶水。
“小蟾,你快坐下吧,今日人多,茶摊有座不容易,不必那么多讲究。”兰玛珊蒂摆了摆手,拉着侍女坐在了自己身边。那侍女看着年纪尚小,说话做事均透着一股子生怯,此刻被兰玛珊蒂拉着坐在旁边,只细声细气地应答了一声:“是,兰娘子。”
主仆二人唤来店家,要了一壶碧螺春、一碟干果子。小蟾替兰玛珊蒂斟上茶,放在她伸手可及的地方。正斟第二杯时,忽听得茶摊外围传来一声清脆的声响——
“说时迟那时快——”
“小蟾,这是什么声音?”兰玛珊蒂循声望去,只能看见几尺开外,一群茶客正围着一个模糊的身影。
“娘子,外边儿来了个说书先生,刚才在拍惊堂木呢。”
“说书?”
“就是讲故事。”小蟾侧着耳朵仔细听了听,“娘子快听,好像讲的是去年献乐的事儿呢!”
小蟾年纪小,一见旁边有热闹可瞧,贪玩的天性到底按捺不住,站起来连连往人群里望去。兰玛珊蒂便笑道:“你要想过去瞧热闹便去吧。”
“可是,娘子你……”小蟾站在原地,望望听说书的人群,又不放心地看着兰玛珊蒂的眼睛。
“我不要紧,近处我还是能看见的。你去听了,有些什么新鲜事儿,也好回来给我讲讲。”
“哎,谢过兰娘子!”小蟾领了命,欢天喜地地朝说书人跑去了。
随着小蟾的脚步声从身畔跑远,兰玛珊蒂也屏息凝神,将注意力随着小蟾,投进了不远处的人群中。一年以来,她的眼睛恢复缓慢,耳朵却在黑暗中练得越发灵敏。即便身处嘈杂之中,她也能从乱中听出一点序来。
只听那说书人讲至酣处,正口若悬河:
“众内卫抬头一看,只见一人从天而降,心头已是一惊。再看仔细些,这人是黑面皮,短须髯,一身红衣似浴血,手持红伞如罗刹。你道那人是谁?长安内外,街头坊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长安无首,赤帝东来。”
听到熟人的名字,兰玛珊蒂不禁莞尔一笑,然而眉间却又隐隐浮上一层哀戚。自献乐后海东来便没了踪迹,尽管皇帝差了各地鸽房四处搜寻,也是音讯全无,真真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渐渐地,随着献乐一事逐渐在时间的尘埃里冷却,内卫鸽房的搜寻也在不知哪一天停止了。海东来已在大明宫前那一战中死去成为了长安百官的共识,于是弹劾的奏折、弄权的证据,便流水似的送到了皇帝的面前。饶是皇帝再信任海东来,也不得不在百官面前做个样子,削了海东来的官职,把内卫重新交到了月霜行手上;若不是后者从中斡旋,安排兰玛珊蒂以义妹身份住进海府,只怕那座宅子如今也早已收归国库。昔日的长安第一人,如今不过是话本传奇中的一抹红色的剪影罢了。
那说书先生继续讲道:“这海东来是杀人从不手软,可月霜行还念着同僚之谊,手下只守不攻;而众内卫领了假圣旨,以为自己是奉旨截杀,招招都下的是杀手。一时之间,双方打得是难舍难分,谁也没能占了谁的上风。不过,这时间一长,海东来到底是身受重伤,月霜行也是体力难支,眼看着二人就要落了下风,陛下那道救命的圣旨却迟迟不来……”
兰玛珊蒂秀眉微蹙。她只知道,献乐那日月霜行率禁卫护送乐团到了大明宫外,便只身折返拦截内卫,随后海东来也前去支援,难免有一场鏖战,但她竟不知道那一战会艰险至此。不仅海东来在此战后消失无踪,就连月霜行也是九死一生。兰玛珊蒂与月霜行在献乐前有一面之缘,献乐后她孤身一人留在长安,后者倒成了她唯一的相识。只是月霜行身兼禁内两卫统领,平日里军务缠身,二人除了处理海府一事时有些走动,这一年来竟然再无交集。她原只钦佩月霜行以女儿之身官拜要职,如今听说书人讲起往事,才知道此人也曾搏命护乐团周全,如此说来,她留居长安一年,竟还没有为此事谢过她。
看来这次祭了夏大哥和灵儿的周年后,还应该去月府拜访才是。
兰玛珊蒂抬眼看了看日头,似乎,已近午时了。她结了茶钱,唤回小蟾。主仆二人,便又相搀着往城外走去。
贞元十九年春,长安城内外,草长莺飞。
临近上巳,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候。城南曲江一早已聚集了成群结队的红男绿女,三三两两沿池畔游走,饮酒赏花,好不热闹;又兼有各色叫卖饮食茶水、胭脂首饰的小摊子沿路设立。一时之间,整座长安城的繁华仿佛自己有了生命,在向着曲江池围拢似的。
兰玛珊蒂拢了拢衣袖,在临近池畔的一家茶摊前坐下。身侧的侍女见状,忙掏出手绢儿替她擦了擦矮桌上残留的茶水。
“小蟾,你快坐下吧,今日人多,茶摊有座不容易,不必那么多讲究。”兰玛珊蒂摆了摆手,拉着侍女坐在了自己身边。那侍女看着年纪尚小,说话做事均透着一股子生怯,此刻被兰玛珊蒂拉着坐在旁边,只细声细气地应答了一声:“是,兰娘子。”
主仆二人唤来店家,要了一壶碧螺春、一碟干果子。小蟾替兰玛珊蒂斟上茶,放在她伸手可及的地方。正斟第二杯时,忽听得茶摊外围传来一声清脆的声响——
“说时迟那时快——”
“小蟾,这是什么声音?”兰玛珊蒂循声望去,只能看见几尺开外,一群茶客正围着一个模糊的身影。
“娘子,外边儿来了个说书先生,刚才在拍惊堂木呢。”
“说书?”
“就是讲故事。”小蟾侧着耳朵仔细听了听,“娘子快听,好像讲的是去年献乐的事儿呢!”
小蟾年纪小,一见旁边有热闹可瞧,贪玩的天性到底按捺不住,站起来连连往人群里望去。兰玛珊蒂便笑道:“你要想过去瞧热闹便去吧。”
“可是,娘子你……”小蟾站在原地,望望听说书的人群,又不放心地看着兰玛珊蒂的眼睛。
“我不要紧,近处我还是能看见的。你去听了,有些什么新鲜事儿,也好回来给我讲讲。”
“哎,谢过兰娘子!”小蟾领了命,欢天喜地地朝说书人跑去了。
随着小蟾的脚步声从身畔跑远,兰玛珊蒂也屏息凝神,将注意力随着小蟾,投进了不远处的人群中。一年以来,她的眼睛恢复缓慢,耳朵却在黑暗中练得越发灵敏。即便身处嘈杂之中,她也能从乱中听出一点序来。
只听那说书人讲至酣处,正口若悬河:
“众内卫抬头一看,只见一人从天而降,心头已是一惊。再看仔细些,这人是黑面皮,短须髯,一身红衣似浴血,手持红伞如罗刹。你道那人是谁?长安内外,街头坊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长安无首,赤帝东来。”
听到熟人的名字,兰玛珊蒂不禁莞尔一笑,然而眉间却又隐隐浮上一层哀戚。自献乐后海东来便没了踪迹,尽管皇帝差了各地鸽房四处搜寻,也是音讯全无,真真的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渐渐地,随着献乐一事逐渐在时间的尘埃里冷却,内卫鸽房的搜寻也在不知哪一天停止了。海东来已在大明宫前那一战中死去成为了长安百官的共识,于是弹劾的奏折、弄权的证据,便流水似的送到了皇帝的面前。饶是皇帝再信任海东来,也不得不在百官面前做个样子,削了海东来的官职,把内卫重新交到了月霜行手上;若不是后者从中斡旋,安排兰玛珊蒂以义妹身份住进海府,只怕那座宅子如今也早已收归国库。昔日的长安第一人,如今不过是话本传奇中的一抹红色的剪影罢了。
那说书先生继续讲道:“这海东来是杀人从不手软,可月霜行还念着同僚之谊,手下只守不攻;而众内卫领了假圣旨,以为自己是奉旨截杀,招招都下的是杀手。一时之间,双方打得是难舍难分,谁也没能占了谁的上风。不过,这时间一长,海东来到底是身受重伤,月霜行也是体力难支,眼看着二人就要落了下风,陛下那道救命的圣旨却迟迟不来……”
兰玛珊蒂秀眉微蹙。她只知道,献乐那日月霜行率禁卫护送乐团到了大明宫外,便只身折返拦截内卫,随后海东来也前去支援,难免有一场鏖战,但她竟不知道那一战会艰险至此。不仅海东来在此战后消失无踪,就连月霜行也是九死一生。兰玛珊蒂与月霜行在献乐前有一面之缘,献乐后她孤身一人留在长安,后者倒成了她唯一的相识。只是月霜行身兼禁内两卫统领,平日里军务缠身,二人除了处理海府一事时有些走动,这一年来竟然再无交集。她原只钦佩月霜行以女儿之身官拜要职,如今听说书人讲起往事,才知道此人也曾搏命护乐团周全,如此说来,她留居长安一年,竟还没有为此事谢过她。
看来这次祭了夏大哥和灵儿的周年后,还应该去月府拜访才是。
兰玛珊蒂抬眼看了看日头,似乎,已近午时了。她结了茶钱,唤回小蟾。主仆二人,便又相搀着往城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