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7,056贴子:9,670,330

回复:每日一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王不留行
【药用】石竹科草本植物麦蓝菜Vacariasegetalis(Neck.)Garcke的成熟种子。
【性状】 本品呈球形,直径约2mm。表面黑色,少数红棕色,略有光泽,有细密颗粒状突起,一侧有1凹陷的纵沟。质硬。胚乳白色,胚弯曲成环,子叶2。无臭,味微涩苦。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祛瘀通经,通下乳汁。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痛经
本品性善走窜,行而不住,走而不守,善于通利血脉,故有祛瘀通经的功效,临床用治经闭、痛经,常与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配合应用。
2.用于乳汁不通,乳痈肿痛等症
本品为通下乳汁要药,用治产后乳汁不下,常与穿山甲同用;若气血虚弱,乳汁稀少者,可配伍当归、黄耆等补气益血药同用;因其长于活血通经下乳,故又能用于乳痈肿痛,可配伍葡公英、瓜蒌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利尿作用,与利水通淋药配伍,可治诸淋。
【处方用名】生王不留行生留行子(晒干用)、王不留行炒王不留行留行子(清炒至爆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IP属地:广东150楼2019-07-20 15:48
回复
    20、牛膝
    【药用】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lume. 的干燥根。冬季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捆成小把,晒至干皱后,将顶端切齐,晒干。
    【性状】本品呈细长圆柱形,稍弯曲,上端稍粗,下端较细,长15~50(90)cm,直径0.4~1cm。表面灰黄色或淡棕色,有略扭曲而细微的纵皱纹、横长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受潮则变柔软,断面平坦,黄棕色,微呈角质样而油润,中心维管束木部较大,黄白色,其外围散有多数点状的维管束,排列成2~4轮。气微,味微甜而稍苦涩
    【性味与归经】苦、酸,平。归肝、肾经。
    【功效】祛瘀通经疗伤,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利水通淋。
    【临床应用】1.用于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扑伤痛等症。
    牛膝善于活血祛瘀,对妇科、伤科各种瘀血凝滞的病症,常和活花、桃仁、当归、延胡索等药同用,既可活血调经,又能祛瘀疗伤。
    2.用于腰膝酸痛,足膝萎软无力。
    牛膝性善下行,入肝肾二经,能补肝肾、强筋骨,又能通血脉、利关节,为治腰膝下肢病症常用药。对肝肾不足引起的腰膝酸痛,常与苍朮、狗脊、木瓜等同用;如因湿热下注引起的腰膝关节疼痛,常与苍朮、黄柏等同用;如风湿痹痛、下肢关节疼痛为甚,可与木瓜、防己、独活等同用。
    3.用于吐血、衄血、牙龈肿痛、头痛晕眩等症。
    牛膝苦泄下降,能引血下行,导热下泄,可治上部血热妄行的症候,常配合侧柏叶、白茅根、小蓟等药,以治吐血、衄血;又可配养阴清热药如生地、石膏等,用治牙龈肿痛属于阴虚火旺的症候;治肝阳上亢,气血并走于上,头痛眩晕之症,常与平肝药如代赭石、龙骨、牡蛎等同用。
    4.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通淋功效,能导膀胱湿热外泄,且能活血祛瘀,故可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及尿血之症,常与瞿麦、滑石、通草等同用。
    【处方用名】怀牛膝、淮牛膝(补肝肾、强筋骨作用较好)、川牛膝(活血祛瘀作用较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土牛膝:又名杜牛膝。即苋科植物牛膝的野生品的干燥根。性味苦、酸,平。功能活血祛瘀,泻火解毒,利尿。适用于妇女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咽喉肿痛、白喉等病症。一般用量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牛膝入肝肾二经,性善下行,能治虚火上炎,祛瘀通经,善治妇女血瘀之证;利水通淋,除小便淋痛;补益肝肾,疗腰膝酸软。然有川牛膝、怀牛膝两种,性用略异,用当区别,行血脉则用川者,补肝肾则用怀者。孕妇、月经过多者忌用。
    【方剂举例】牛膝散(《证治准绳》)牛膝、当归、桂心、赤芍、桃仁、延胡索、丹皮、木香。治经水不利,脐腹作痛。











    IP属地:广东151楼2019-07-20 16:31
    回复
      2025-09-06 20:12: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1、苏木
      【药用】本品为豆科云实属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 的干燥心材。多于秋季采伐,除去白色边材,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或对剖半圆柱形,长10~100cm,直径3~12cm。表面黄红色至棕红色,具刀削痕,常见纵向裂缝。横断面略具光泽,年轮明显,有的可见暗棕色、质松、带亮星的髓部。质坚硬。无臭,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甘、咸,平。归心、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疗伤。
      【临床应用】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仆伤痛等症
      苏木入血分,功能行散,具有活血祛瘀,通经疗伤的功效,对血滞经闭、产后瘀痛,常与当归、赤芍、红花等配伍应用;治跌打损伤、瘀滞作痛,常配乳香、没药、血竭、自然铜等同用。
      【处方用名】苏木苏方木(洗净,劈成丝条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月经过多,孕妇忌用。
      【方剂举例】八厘散(《医宗金鉴》)苏木、乳香、没药、血竭、红花、自然铜、番木鳖、丁香、麝香。治跌打损伤。






      IP属地:广东152楼2019-07-20 16:48
      回复
        22、刘寄奴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寄蒿ArtemisiaanomalaS.Moore的地上部份。
        【性状】 全草长60-90cm,茎圆柱形,直径2-4mm,通常弯折;表面棕黄色棕绿色,被白色毛茸,具细纵棱;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纤维性,黄白色,中央具白色而疏松的髓。叶互生,通常干枯皱缩或脱落,展开后,完整叶片呈长卵圆形,长6-10cm,宽3-4cm,叶缘有锯齿,上面棕绿色,下面灰绿色,必被白毛;叶柄短。质脆易破碎或脱落。头状花序集成穗状圆锥花序,枯黄色。气芳香,味淡。
        【性味与归经】苦,温。归心、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疗伤,消化食积。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产后瘀痛,跌仆伤痛等症
        本品苦能降泄,温能通行,善于祛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不通、产后瘀痛,常与当归、红花、延胡索等配合应用;用于跌扑损伤,可与骨碎捕、延胡索等同用。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本品气味芳香,醒脾开胃,又有消食化积作用,用治食积停滞,可单味煎服,也可配合消食药同用。
        【处方用名】刘寄奴(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用于消食积,单味可用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治折伤方(《千金方》)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治折伤瘀血作痛。







        IP属地:广东153楼2019-07-20 17:03
        回复
          23、三棱
          【药用】本品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略扁,长2~6cm,直径2~4cm。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刀削痕,须根痕小点状,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体重,质坚实。无臭,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行气消积。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
          荆三棱有较强的破血祛瘀功能,用于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常与莪朮相须为用。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三棱又能行气消积,治食滞腹胀,每多配合青皮、六曲、麦芽等同用;若兼有脾虚证候者,有可配合党参、白朮等同用。
          【处方用名】荆三棱、三棱、山棱、京三棱(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月经过多与孕妇忌用。
          【方剂举例】三棱丸(《经验良方》)三棱、莪朮、川芎、丹皮、牛膝、大黄、玄胡索。治血滞经闭腹痛。









          IP属地:广东154楼2019-07-21 15:55
          回复
            24、莪朮
            【药用】本品为姜科植物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 G.Lee et C. F. Liang或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 Chen et C. Ling的干燥根茎。后者习称“温莪术”。冬季茎叶枯萎后采挖,洗净,蒸或煮至透心,晒干或低温干燥后除去须根及杂质。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脾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行气消积。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
            莪朮破血祛瘀的作用也较为强烈,功效与三棱相仿,所以用治上述症候,两药常常配合应用。
            2.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莪朮能行气消食积,使气行通畅,则疼痛可解,用于饮食过饱,脾胃运化机能失常,以致食积不消,脘腹胀痛,常与三棱、麦芽、山楂等品同用;如有脾虚气弱症候者,须加补气健脾药同用。
            【处方用名】蓬莪朮、莪朮(切片,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蓬莪朮辛苦而温,入肝脾二经。破血祛瘀,能通月经而消症瘕,行气消积,能消积滞而止胀痛。月经过多与孕妇忌用。
            2.蓬莪朮与荆三棱皆能破血祛瘀、行气消积,故二药每配合应用。张锡纯所云:「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则临床应用,信有可征。唯其又称:「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朮,理气之力莪朮优于三棱。」证之具体应用,似难分辨。唯二药既当科属不同,性用自当有别,似须进一步研究者也。
            【方剂举例】莪朮散(《证治准绳》)莪朮、川芎、当归、熟地、白芍、白芷。治妇人血气结滞,经闭腹胀,症瘕积聚。





            IP属地:广东155楼2019-07-21 16:06
            回复
              25、土鳖虫(蟅虫)
              【药用】本品为鳖蠊科昆虫地鳖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 或冀地鳖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置沸水中烫死,晒干或烘干。
              【性味与归经】咸,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续筋接骨。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
              地鳖虫咸寒,入血软坚,功能破血逐瘀,通经消症,配大黄、水蛭、虻虫、桃仁等,可治血瘀经闭;配柴胡、鳖甲、黄芩、大黄等,可治疟疾日久不愈、脾脏肿大。
              2.用于跌仆伤痛,筋伤骨折,以及腰部扭伤等症。
              地鳖虫又为伤科要药,对损伤骨折、瘀滞疼痛,能逐瘀血、止疼痛,续筋骨,可配骨碎补、乳香、没药等同用。此外,单味研末吞服,还可治腰部扭伤之症。
              【处方用名】蟅虫、地鳖虫、土鳖虫(炒至微焦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或研烘焙后研粉吞服,每次1--1.5g。
              【按语】蟅虫,性味咸寒,专入肝经,祛瘀破血善通经消症,又能续筋接骨,用于伤科要药。其力虽强,而性近和缓。然究属攻逐之品,故体虚孕妇当须忌用。据文献记载,本品尚可用治木舌肿强及乳汁不通,值得进一步实践与研究。
              【方剂举例】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大黄、桃仁、蟅虫。治产后瘀汁腹痛,血滞经闭。




              IP属地:广东156楼2019-07-21 16:18
              回复
                26、水蛭
                【药用】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水蛭Hirudo nipponica Whitman或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 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用沸水烫死,晒干或低温干燥。
                【性味与归经】咸、苦,平;有毒。归肝、膀胱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
                【临床应用】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以及跌仆伤痛等证
                本品功专破血消症,力量较强,主要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常与虻虫相须为用,也可与桃仁、三棱、莪朮、当归等配伍应用;用治跌打损伤、大便不通,可与大黄、牵牛子等同。
                此外,将活血蛭置于体表患处或头部使其吸血,可治痈肿、丹毒及高血压症。
                【处方用名】水蛭(晒干,切断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煎服。0.3--0.5g,焙焦,研细,作丸、散剂用。
                【按语】1.水蛭咸苦而平,能入肝经,祛瘀之性甚为峻猛,善于通经水、消症瘕,非血瘀顽固他药难以奏效者,不可轻用,孕妇尤须忌用。
                2.水蛭与虻虫,作用相同,功力亦均猛峻,为破血祛瘀、通经消症之药,唯水蛭较虻虫缓和而持久,虻虫则峻急而短暂。
                【方剂举例】抵当汤(《伤寒论》)水蛭虻虫桃仁大黄。治伤寒蓄血发狂,少腹满痛。





                IP属地:广东157楼2019-07-21 16:25
                回复
                  2025-09-06 20:06: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7、虻虫
                  【拼音】Ménɡ Chónɡ
                  【别名】牛虻、牛蚊子、牛蝇、牛苍蝇、瞎蒙
                  【药用】虻科昆虫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 或鹿虻T. chrysurus Loew.的干燥雌虻成虫。夏秋捕捉雌虫,捏其头部致死,晒干或阴干。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有毒。归肝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
                  【临床应用】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跌仆伤痛等症
                  本品入肝经血分,能攻血结,它的逐瘀消症的功效与水蛭相近似,用治瘀血结滞经闭、症瘕、跌打伤痛等症,常与水蛭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虻虫(沸汤煎泡,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煎服。研末吞服每次0.1--0.3g。服后可能会出现腹泻。孕妇与月经过多者忌用。
                  【方剂举例】地黄通经丸(《妇人良方》)熟地、水蛭、虻虫、桃仁。治月经不利,或产后恶露不尽,脐腹作疼。





                  IP属地:广东158楼2019-07-21 16:42
                  回复
                    28、干漆(附:阿魏)
                    【药用】本品为漆树科漆树属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 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 的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一般收集盛漆器具底留下的漆渣,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黑褐色或棕褐色,表面粗糙,有蜂窝状细小孔洞或呈颗粒状。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具特殊臭气。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毒。归肝、胃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
                    本品行血祛瘀作用较强,性善下降,能破瘀血、消症瘕、通经脉,常用于瘀血阻滞的经闭、症瘕等症,可与当归、川芎、桃仁等配伍应用。
                    2.用于虫积腹痛
                    本品有杀虫作用,用于虫积腹痛,可配伍杀虫药雷丸等同用,但目前临床上较少应用。
                    【处方用名】干漆(清炒至无烟)
                    【一般用量与用法】0.05--0.1g,入丸、散应用,不入煎剂。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附药】阿魏 ā Wèi
                    【别名】 臭阿魏、细叶阿魏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新疆阿魏 Ferula sinkiangensis K. M. Shen 或阜康阿魏Ferula fukanensis K. M. Shen 的树脂。春末夏初盛花期至初果期,分次由茎上部往下斜割,收集渗出的乳状树脂,阴干。
                    【性状】本品为不规则的块状和脂膏状。颜色深浅不一,表面蜡黄色至棕黄色。块状者体轻、质地似蜡,断面稍有孔隙;新鲜切面颜色较浅,放置后色渐深。脂膏状者黏稠,灰白色。具强烈而持久的蒜样特异臭气,味辛辣,嚼之有灼烧感。
                    【性味】苦、辛,温。
                    【归经】归脾、胃经。
                    【功能主治】消积,散痞,杀虫。用于肉食积滞,瘀血症瘕,腹中痞块,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1~1.5g,多入丸散和外用膏药。
                    注意:孕妇禁用。






                    IP属地:广东160楼2019-07-22 16:58
                    回复
                      29、凌霄花
                      【药用】本品为柴葳科植物凌霄Campsis grandiflora (Thunb.)K. Schum. 或美洲凌霄Campsis radicans (L.)Seem. 的干燥花及根。夏、秋二季花盛开时采收,干燥。
                      【性味与归经】甘、酸,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祛瘀通经消症,凉血祛风。
                      【临床应用】1.用于血滞经闭,症瘕结块等症。
                      本品辛散,能活血破瘀通经,故可用于妇女经闭属于瘀阻者,以及症瘕结块等症。用于瘀滞经闭,常配合当归、红花、赤芍、刘寄奴等药同用;若治症瘕,可与鳖甲、土鳖虫、丹皮等同用。
                      2.用于周身风痒。
                      凌霄花性寒泄热,功能凉血祛风,临床多用于血热风盛的周身风痒之症,可单用本品煎服。
                      此外,本品配雄黄、白矾、黄连、羊蹄根、天南星等外擦,又可治皮肤湿癣。
                      【处方用名】凌霄花、紫葳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紫葳散(《沉氏尊生》)紫葳、肉桂、赤芍、白芷、延胡索、当归、刘寄奴、丹皮、红花。治经水不来,发热腹胀。






                      IP属地:广东161楼2019-07-22 17:12
                      回复
                        31、水红花子
                        【药用】本品为蓼科植物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果穗,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
                        【性状】本品呈扁圆形,直径2~3.5mm,厚1~1.5mm。表面棕黑色,有的红棕色,有光泽,两面微凹,中部略有纵向隆起。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浅棕色略突起的果梗痕,有的有膜质花被残留。质硬。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咸,微寒。归肝、胃经。
                        【功效】祛瘀消症,消积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症瘕结块
                        本品祛瘀消症,临床主要用于症瘕痞块,可单味煎膏服用,或配伍活血化瘀消症之品同用。
                        本品近年来在临床上也有应用于各种肿瘤。用于甲状腺肿瘤,常与夏枯草、海藻、昆布、等药配合应用;用于消化道肿瘤,常与八月扎、玫瑰花、石见穿等药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水红花子 水红子 穿蓼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大剂量可用至30g,煎服。






                        IP属地:广东163楼2019-07-22 17:34
                        回复
                          其它具有活血祛瘀功效的药物
                          一、活血祛瘀:赤芍药、牡丹皮、败酱草(清热药)、大黄、续随子(泻下药)、瞿麦、地耳草(利水渗湿药)、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药)、琥珀、合欢皮(安神药)、山渣(消食药)、茜草(止血药)、当归(补虚药)。
                          二、活血通络:红藤(清热药)、路路通(理气药)、虎杖(祛风湿药)。
                          三、活血止痛:接骨木、透骨草(祛风湿药)。
                          四、活血调经:香附(理气药)。
                          五、活血散结:麝香(开窍药)。
                          六、活血散瘀:玫瑰花(理气药)。
                          七、散瘀消肿:大蓟(止血药)。
                          八、散瘀消积:夜明砂(清热药)。
                          九、化瘀止痛:三七、蒲黄(止血药)、刺猬皮(收涩药)。


                          IP属地:广东164楼2019-07-22 17:37
                          收起回复
                            上述31种为临床常用的活血祛瘀药。凡功能通利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其中活血祛瘀作用较强者,又称破血药或逐瘀药。
                            血液为人体重要物质之一,但必须通行流畅以濡养周身,如有阻滞淤积则往往发生疼痛、肿块等病症,活血祛瘀药功能行血散瘀,解除由于瘀血阻滞所引起的各种病症,故临床应用甚为重要。
                            活血祛瘀药主要适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症瘕结块、疮疡肿痛、跌扑伤痛,以及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滞腹痛等病症。
                            活血祛瘀药味多辛、苦、咸,性寒、温、平不一,主要归肝、心二经。
                            活血祛瘀药应用注意事项
                            一、活血祛瘀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病症,但药性各有偏胜,需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
                            二、瘀血阻滞每兼气行不畅,为加强活血祛瘀作用,故常配合理气药同用。如瘀滞疮疡,有可配清热药同用。
                            三、活血祛瘀药每有伤血之虞,故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并宜适当佐以养血药同用。
                            四、瘀血阻滞而气虚不足者,可配补气药同用。
                            五、月经过多、孕妇对于活血祛瘀药应忌用或慎用。


                            IP属地:广东165楼2019-07-22 17:43
                            回复
                              2025-09-06 20:00:5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功能化除痰涎,制止咳嗽、平定气喘的药物,称为化痰止咳平喘药。
                              痰涎与咳嗽、气喘有一定的关系,一般咳喘每多夹痰,而痰多亦每致咳喘,故将化痰、止咳、平喘合并介绍。但其中有的药物以化痰为主要功效,或虽属化痰而并不用于咳嗽气喘;有的则以止咳平喘为主要功效,或虽属止咳平喘却无化痰作用。
                              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饮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历、瘿瘤、癫痫、惊厥等症。
                              临床使用化痰止咳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凡内伤外感的病症,均能引起痰多及咳嗽,治疗时应仔细分辨病因,进行适当的治疗,例如有外感的配合解表药同用,虚劳的配合补虚药同用。
                              2.咳嗽而咯血时,不宜用燥烈的化痰药,以免引起大量出血。
                              3.麻疹初期虽有咳嗽症状,本章分为清化热痰、温化寒痰、止咳平喘三节。


                              IP属地:广东166楼2019-08-02 14: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