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7,213贴子:9,672,692

回复:每日一药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苦杏仁
【拼音】Kǔ Xìnɡ Rén
【英文】名SEMEN ARMENIACAE AMARUM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山杏)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im.)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性状】本品呈扁心形,长1~1.9cm,宽0.8~1.5cm,厚0.5~0.8cm。表面黄棕色至深棕色,一端尖,另端钝圆,肥厚,左右不对称。尖端一侧有短线形种脐,圆端合点处向上具多数深棕色的脉纹。种皮薄,子叶2,乳白色,富油性。无臭,味苦。
【性味与归经】甘、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止咳化痰,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气喘。
杏仁苦泄降气而止咳,故可用于咳嗽、气喘等症,常与麻黄、甘草,或贝母、前胡等配伍应用。
2.用于肠燥便秘。
本品质润多油,故又有润肠通便之功,应用时可与大麻仁、瓜蒌仁等润肠药配伍。
【处方用名】苦杏仁、光杏仁(去种皮,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注意】内服不宜过量,以免中毒。
【按语】1.杏仁功能降气止咳,主要用于咳嗽气逆、喘促之症,不论风寒、风热,都可配用。如属风寒咳喘,可与麻黄、甘草等配伍;风热咳嗽,可与桑叶、象贝等配伍。
2.苦杏仁与甜杏仁,二药功用不同,在临床应用上一般认为它们的区别是:苦杏仁性属苦泄,长于至喘咳实症;甜杏仁偏于滋润,多用于肺虚久咳。
【方剂举例】杏苏散《温热条辨》:杏仁、紫苏、半夏、茯苓、甘草、橘皮、前胡、桔梗、枳壳、生姜、大枣。治外感咳嗽痰稀。





IP属地:广东199楼2019-08-17 17:12
回复
    2、甜杏仁
    【拼音】Tián Xìnɡ Rén
    【出处】《本草从新》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部分栽培种味甜的干燥种子。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晾干。
    【性状】干燥种子,呈扁心脏形,长1.6~2.1厘米,宽1.2~1.6厘米,顶端尖,基部圆,左右对称,种脊明显,种皮较苦杏仁为厚,淡黄棕色,自合点处分散出许多深棕色脉纹,形成纵向凹纹。断面白色。子叶接合面常见空隙。气微,味微甜。以颗粒均匀而大、饱满肥厚、不发油者为佳。
    【性味】性平,味甘,无毒。
    【归经】入肺、大肠二经。
    【功能主治】润肺,平喘。治虚劳咳喘,肠燥便秘。能润肺宽胃,祛痰止咳。治虚劳咳嗽气喘,心腹逆闷,尤以治干性、虚性之咳嗽最宜。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3钱;或入丸剂。外用:捣敷。
    各家论述《本草便读》:"甜杏仁,可供果食,主治(与杏仁)亦皆相仿。用于虚劳咳嗽方中,无苦劣之性耳。"
    【备注】本品在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有时作巴旦杏仁使用。



    IP属地:广东200楼2019-08-17 20:49
    回复
      2025-09-17 00:29: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枇杷叶
      【拼音】Pí Pá Yè
      【英文名】FOLIUM ERIOBOTRYAE
      【别名】卢橘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Thunb.)Lindl.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着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肺、胃经。
      【功效】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
      枇杷叶能清泄肺热而化痰下气,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息等症,可与桑白皮、杏仁、马兜铃等同用。
      2.用于呕吐呃逆,口渴等症。
      本品有清泄苦降之功,故可和胃降逆而止呕呃,常与半夏、茅根、竹茹等配伍;至于用治口渴,亦取它清泄胃热之功,可与鲜芦根、麦冬、天花粉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枇杷叶(洗净,晒干,切碎用)、蜜炙枇杷叶、炙枇杷叶(蜜炙,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包煎。
      【按语】1.枇杷叶泄热苦降,既能清肺气而止咳,又可降胃逆而止呕。凡风热燥火所引起的咳嗽、呕呃,都可应用。因此,它是一味止咳止呕的常用药物。枇杷叶背面绒毛甚多,入汤不易澄清,可能刺喉作痒,故在使用前须拭去绒毛,并宜布包入煎。如确已将绒毛拭净,就不一定用布包煎。用于止咳化痰可炙用,和胃止呕宜生用。
      2.本品配以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前胡,可用治痰热郁肺、喉痒咳嗽;配以炙紫菀、款冬花,可用于久咳痰喘;配以鲜芦根、淡竹茹,可用于胃热呕呃。
      【方剂举例】枇杷清肺饮《医宗金鉴》:枇杷叶、黄连、黄柏、山栀、桑皮、沙参、甘草。治肺热喘咳。






      IP属地:广东201楼2019-08-17 21:02
      回复
        4、鼠曲草
        【拼音】Shǔ Qǔ Cǎo
        【别名】黄花曲草、清明菜、田艾、佛耳草、土菌陈[广东]、酒曲绒
        【来源】菊科鼠曲草属植物鼠曲草Gnaphalium affine D. Don的全草。春夏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痰多、气喘等症。
        鼠曲草有化痰止咳之功,不论寒嗽或热咳,皆可应用。如咳嗽痰多无其他兼症者,可单用本品一味煎服,能使痰液分泌减少而奏止咳之功。用治肺寒咳嗽,可与半夏、白芥子、旋覆花等配伍;用治肺热喘咳,可与前胡、瓜蒌、竹茹、葶苈子、桑白皮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治高血压症,有降压作用。
        【处方用名】鼠曲草、佛耳草、鼠曲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单味可用至一两,煎服。
        【方剂举例】三奇散《本草纲目》:鼠曲草、款冬花、熟地黄。治一切咳嗽、不问近久,昼夜无时。





        IP属地:广东202楼2019-08-17 21:17
        回复
          5、蔊菜
          【拼音】Hǎn Cài
          【别名】野菜子、铁菜子、野油菜、干油菜、山芥菜、地豇豆
          【来源】十字花科蔊菜属植物蔊菜Rorippa montana (Wall.) Small或江剪刀草Rorippa indica (L.) Hiern.,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晒干。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痰多咳嗽,气喘等症。
          本品具止咳袪痰作用,临床上治疗咳嗽痰多、气喘等症,可配合苏子、白芥子等,或黄药子、臭梧桐花等同用。
          2.用于疔疮痈肿。
          取新鲜的蔊菜,洗净,捣烂,外敷疔疮痈肿,有消肿解毒的功效。有绞取自然汁,可以擦漆疮。
          【处方用名】蔊菜、江剪刀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IP属地:广东203楼2019-08-17 21:34
          回复
            6、天竺子(附:天竺叶)
            【拼音】Tiān Zhú Zǐ
            【英文名】Fructus Nandinae Domesticae
            【别名】天竹子、南竹子、白天竹
            【来源】为小檗科植物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的果实。果实于11~12月或2月采收,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涩、微甘,平。入肺经。
            【功效】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百日咳等症。
            本品有良好的止咳作用。临床上常与前胡、旋覆梗、制半夏、甘草等药配伍,治疗咳嗽、气喘;又可配合天将壳、蜡梅花、生甘草,治疗百日咳。
            【处方用名】天竺子、天竹子(晒干用)
            【备注】南烛子为杜鹃花科植物乌饭树的果实。性味酸涩微甘平。功能强精气、益肾阴。治久泄、梦遗、赤白带下、除多睡。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但本品临床很少应用,且含有毒成分,过去有用它当天竺子应用的,殊属不当,应予区别。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天竺叶:即南天竺的叶。又叫天竹子叶。能止血、止咳。适用于尿血、百日咳。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三奇方《本草刚目拾遗》:天烛子、蜡梅花、水蜓蝣。治小儿天哮。







            IP属地:广东204楼2019-08-19 17:15
            回复
              7、马兜铃(附:青木香、天仙藤)
              【拼音】Mǎ Dōu Línɡ
              【英文名】FRUCTUS ARISTOLOCHIAE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ge.或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由绿变黄时采收,干燥。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长3~7cm,直径2~4cm。表面黄绿色、灰绿色或棕褐色,有纵棱线12条,由棱线分出多数横向平行的细脉纹。顶端平钝,基部有细长果梗。果皮轻而脆,易裂为6瓣,果梗也分裂为6条。果皮内表面平滑而带光泽,有较密的横向脉纹。果实分6室,每室种子多数,平叠整齐排列。种子扁平而薄,钝三角形或扇形,长6~10mm,宽8~12mm,边缘有翅,淡棕色。气特异,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苦、微辛,寒。入肺、大肠经。
              【功效】清肺止咳,降气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热咳嗽、痰壅喘促,肺虚久咳及痰中带血等症。
              马兜铃具泄热降气之功,为清肺止咳之药。用于肺热咳嗽、痰壅气促等症,可与枇杷叶、前胡等药配伍;用治肺虚久咳,可与沙参、麦冬、紫菀等品配伍;用治痰中带血,可与阿胶白芨等药配伍应用。此外,据文献记载,本品又能清泄大肠热邪,故亦可用于肠热痣血之症。
              【处方用名】马兜铃(晒干用)、炙马兜铃(蜜炙用,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马兜铃味甚苦,生用量宜小,如平素胃弱者,用至三钱,易致恶心呕吐;故临床上常用蜜炙马兜铃,不仅有润肺之功,且可矫味,缓和它苦泄之性。
              【方剂举例】马兜铃汤《普济方》:马兜铃、桑根白皮、甘草、葶苈、半夏、生姜。治肺热咳嗽,气急喘闷。





              附药:青木香
              【拼音】Qīnɡ Mù Xiānɡ
              【英文名】RADIX ARISTOLOCHIAE
              【别名】土青木香、青藤香、蛇参根、独行根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或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cm,直径0.5~1.5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痕。质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类白色,放射状排列,形成层环明显,黄棕色。气香特异,味苦。
              【性味】辛、苦,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平肝止痛,解毒消肿。用于眩晕头痛,胸腹胀痛,痈肿疔疮,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3~9g。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附药:天仙藤
              【拼音】Tiān Xiān Ténɡ
              【英文名】HERBA ARISTOLOCHIAE
              【来源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马兜铃Aristolochia debilis Sieb. et Zucc.或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Bunge.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季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3mm;表面黄绿色或淡黄褐色,有纵棱及节,节间不等长;质脆,易折断,断面有数个大小不等的维管束。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三角状狭卵形或三角状宽卵形,基部心形,暗绿色或淡黄褐色,基生叶脉明显,叶柄细长。气清香,味淡。
              【性味】苦,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利水消肿。用于脘腹刺痛,关节痹痛,妊娠水肿。
              【用法用量】4.5~9g。



              IP属地:广东205楼2019-08-19 21:16
              回复
                8、款冬花
                【拼音】Kuǎn Dōnɡ Huā
                【英文名】FLOS FARFARAE
                【别名】冬花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款冬Tussilago farfara L.的干燥花蕾。12月或地冻前当花尚未出土时采挖,除去花梗及泥沙,阴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棒状。单生或2~3个基部连生,长1~2.5cm,直径0.5~1cm。上端较粗,下端渐细或带有短梗,外面被有多数鱼鳞状苞片。苞片外表面紫红色或淡红色,内表面密被白色絮状茸毛。体轻,撕开后可见白色茸毛。气香,味微苦而辛。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经。
                【功效】止咳化痰。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肺虚久咳等症。
                款冬花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在用治咳喘或久咳之时,往往与紫菀同用,可收消痰下气之效。因其性温,故较宜于寒嗽,若作适当配伍,也可用于痰嗽带血等症。
                【处方用名】款冬花、冬花(上海地区,均付生者)、炒冬花、炒款冬(炒微焦用)、蜜炙款冬花、炙款冬、炙冬花(蜂蜜拌炒用,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款冬花与紫菀两药功效相近,都能化痰止咳,故在临床应用上常配合同用。但款冬花的止咳作用较强,而袪痰作用较弱;紫菀正好与它相反。
                【方剂举例】款冬花散《和剂局方》:款冬花、知母、桑叶、阿胶、麻黄、贝母、苦杏仁、甘草、半夏、生姜。治肺热风邪咳嗽。









                IP属地:广东206楼2019-08-20 14:01
                回复
                  2025-09-17 00:23: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紫菀
                  【拼音】Zǐ Wǎn
                  【英文名】RADIX ASTERIS
                  【别名】紫苑、小辫儿、夹板菜、驴耳朵菜、软紫菀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紫菀Aster tataricus L. f.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有节的根茎(习称“母根”)和泥沙,编成辫状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本品根茎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顶端有茎、叶的残基,质稍硬。根茎簇生多数细根,长3~15cm,直径0.1~0.3cm,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较柔韧。气微香,味甜、微苦。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肺经。
                  【功效】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等症。
                  紫菀气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故对咳嗽之症,不论外感或内伤,寒嗽或热咳,皆可配用,为化痰止咳要药。治咳嗽气逆、咯痰不爽,可与白前、桔梗、甘草等配伍;治肺虚久咳、痰中带血,常与款冬花、川贝、麦冬、阿胶等品同用。
                  【处方用名】紫菀、紫菀茸、紫菀头(洗净,晒干,切片用)、炙紫菀、蜜炙紫菀(蜜炙,润肺)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菀辛散苦泄,袪痰作用较强,而止咳的力量较弱。它性温而不燥烈,不论肺寒、肺热,只要是咳嗽有痰、咯吐不畅者,不论新病、久病,皆可配用。
                  【方剂举例】紫菀散《张氏医通》:紫菀、人参、麦冬、阿胶、川贝、茯苓、桔梗、五味子、炙草。治咳唾有血、虚劳肺萎。






                  IP属地:广东207楼2019-08-20 14:14
                  回复
                    10、百部
                    【拼音】Bǎi Bù
                    【英文名】RADIX STEMONAE
                    【别名】百条根、百部草、闹虱药、药虱药
                    【来源】本品为百部科植物直立百部Stemona sessilifolia (Miq.) Miq.、蔓生百部Stemona japonica (Bl.) Miq. 或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 Lour. 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无白心,取出,晒干。
                    【性状】直立百部:呈纺锤形,上端较细长,皱缩弯曲,长5~12cm,直径0.5~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不规则深纵沟,间或有横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角质样,淡黄棕色或黄白色,皮部较宽,中柱扁缩。气微,味甘、苦。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经。
                    【功效】润肺止咳,灭虱杀虫。
                    【临床应用】1.用于一般咳嗽,久咳不已,百日咳及肺痨咳嗽等症。
                    本品为治肺痨咳嗽的要药,且能用于一般咳嗽,尤以久咳为良,用治顿咳,也有很好疗效。临床常配合紫菀、款冬、黄芩、白芨等同用。
                    2.用于蛲虫病及人、畜的头虱、体虱等。
                    用于蛲虫病可每天用生百部一两,加水煎取浓汁30毫升,在晚上9~10时做保留灌肠,连用五天,为一疗程。又用本品制为20﹪的醇(70﹪)浸液或50﹪的水煎液涂擦,对人畜的头虱、体虱及虱卵都有强烈的杀灭力。此外,并可用以杀灭农作物虫害。
                    【处方用名】百部(洗净,晒干,切片用。杀虫灭虱力强)、炙百部(蜜炙用,有润肺作用)、蒸百部(蒸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百部是一味具有抗痨作用的药物,据报导,用本品配合黄芩、丹参等治疗肺结核,具有一定疗效。
                    2.本品又是一味常用止咳药,不论新咳、久咳、寒咳、热咳,都可应用。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可治新咳;配五味子、诃子等,可治久咳;配干姜、半夏等,可治寒咳;配黄芩、竹茹等,可治热咳。
                    3.此外,本品配白前、贝母、沙参等,又可用治百日咳。
                    【方剂举例】百部汤《汇言》:百部、麦冬、沙参、桑白皮、百合、茯苓、地骨皮、苡仁、黄耆。治久咳不已,咳吐痰涎。











                    IP属地:广东208楼2019-08-20 14:44
                    回复
                      11、桑白皮
                      【拼音】Sānɡ Bái Pí
                      【英文名】CORTEX MORI
                      【别名】桑根皮
                      【来源】本品为桑科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秋末叶落时至次春发芽前采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扭曲的卷筒状、槽状或板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4mm。外表面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平坦,有的残留橙黄色或棕黄色鳞片状粗皮;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细纵纹。体轻,质韧,纤维性强,难折断,易纵向撕裂,撕裂时有粉尘飞扬。气微,味微甘。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经。
                      【功效】泻肺平喘,行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肺热咳嗽,喘逆痰多等症。
                      本品能泻肺热而下气平喘,故适用于肺热喘咳,如喘咳而兼身热者,常与地骨皮、黄芩、生甘草等配合应用。
                      2.用于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桑白皮有利尿消肿作用,用治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常与生苡仁、茯苓、泽泻、车前子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桑白皮(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泻肺散:地骨皮、桑白皮、生甘草、粳米。治肺热喘咳。





                      IP属地:广东209楼2019-08-21 13:54
                      回复
                        12、凤凰衣(附:鸡蛋壳、鸡子黄)
                        【拼音】Fènɡ Huánɡ Yī
                        【来源】雉科动物鸡Gallus gallus domosticus Brisson所产卵孵化小鸡后鸡蛋壳的内膜。
                        【性状】干燥品多为皱褶的纸样薄膜,大小不等,呈浅黄色或黄白色,略有光泽,具棕色线样条纹。质轻易碎,微有腥臭气。
                        【性味与归经】甘,平。
                        【功效】润肺,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久咳气急,失音等症。
                        本品功能泻肺,对肺虚失音之症,有开音作用,常配合玉蝴蝶、胖大海、生甘草等同用;对于久咳气急,本品又有止咳作用,常配和枇杷叶、麦冬等同用。
                        【处方用名】凤凰衣、鸡蛋膜(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附药】1.鸡蛋壳:即鸡蛋的蛋壳,或孵出小鸡后的蛋壳。有制酸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痛、吐酸水的症候。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研粉吞服。
                        2.鸡子黄:即新鲜鸡蛋的卵黄。性味甘平。功能养阴、宁心、补脾胃。适用于阴虚不寐,胃逆呕吐,产后虚利等症。一般用量为一枚至二枚,冲服。熬油可擦热疮,外用适量。





                        IP属地:广东210楼2019-08-22 15:58
                        回复
                          13、胡颓子叶(附:胡颓子、胡颓子根)
                          【拼音】Hú Tuí Zǐ Yè
                          【英文名】Thory Elaeagnus Leaf, Leaf of Thorny Elaeagnus
                          【别名】蒲颓叶。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叶。
                          【性味与归经】酸,平。入肺经。
                          【功效】收敛止咳。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咳嗽、气喘等症。
                          胡颓子有收敛肺气耗散之功,适用于咳嗽、气短、哮喘等症;对久咳肺虚者,尤为合适,可配合党参、山药、五倍子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祛湿、止血的作用,可用于风湿痛、黄疸、水肿、泄泻,以及吐血、便血、咳血、崩漏等症。对于痔疮肿痛,亦可用之煎汤熏洗或坐浴。
                          【处方用名】胡颓叶、潘桑叶(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钱至三钱,煎服。或焙干研粉末吞服,每此五分至一钱,外用适量。





                          附药:胡颓子
                          【拼音】Hú Tuí Zǐ
                          【英文名】Fruit of Thorny Elaeagnus
                          【别名】卢都子、雀儿酥、王婆奶、蒲颓子、半含春、半春子、甜棒捶、牛奶子、羊奶奶、假灯笼、梅花泡、咸匏头、柿蒲、土萸肉、补阴丹、野枇杷、野水葡萄、甜果儿、麦榄、清明子、潘桑果、野枣子、羊头泡、白叶丹、半钱子、小青六、郎郎崽、斑楂、旗杞。
                          【出处】1.《中藏经》:胡颓子,其实酸涩,夏红可食,形如枣,核类山茱萸。拣叶背白者用。
                          2.《本草经集注》:胡颓子,凌冬不雕,子亦应益人。或云寒热病不可食。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的果实。4-6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性味】酸;涩;平
                          【归经】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止咳平喘;止血。主泄泻;痢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崩漏;痔疮下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1. 马琬《食经》:补益五脏。
                          2.《草木便方》:除烦热,消渴。
                          3.《现代实用中药》:收敛,止泻,治痢疾。
                          4.《福建民间草药》:止血,疗痢。
                          5.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收敛止泻,止咳平喘。治消化不良,疝气,喘咳,血崩,骨髓炎,痔疮,腰部扭伤。



                          附药:胡颓子根
                          【拼音】Hú Tuí Zǐ Gēn
                          【英文名】Root of Thorny Elaeagnus
                          【别名】牛奶根、贯榨根、叶刺头。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药材基源:为胡颓子科植物胡颓子Elaeagnus pungens Thunb.的根。
                          【性味】味苦;酸;性平
                          【归经】肺;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祛风利湿;止咳平喘;解毒敛疮。主味血;咯血;便血;月经过多;风湿关节痛;黄疸;水肿;泻痢;小儿疳积;咳喘;咽喉肿痛;疮疥;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汤洗;或捣敷。
                          【各家论述】1.《纲目》:吐血不止,煎水饮之;喉痹痛塞,煎酒灌之。
                          2.《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和气行血,补虚清火。
                          3.《贵州民间方药集》:益精神,安五脏,补虚劳,止咳化痰,又可催乳。
                          4.《浙江民间草药》:消食滞,化疳积。
                          5. 苏医《中草药手册》:止咳定喘,祛风利湿,止泻,止血。治久咳气喘,痢疾,腹泻,咯血;并治风湿关节痛,感冒头痛,咽喉肿痛,月经过多,黄疸,牙齿痛。



                          IP属地:广东211楼2019-08-22 16:45
                          回复
                            14、千日红
                            【拼音】Qiān Rì Hónɡ
                            【别名】百日红、千日白、千年红、蜻蜓红
                            【来源】为苋科千日红属植物千日红Gomphrena globosa L.,以花序入药。夏、秋采摘花序,晒干。
                            【性味与归经】甘,平。
                            【功效】止咳平喘,平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咳嗽,百日咳,哮喘等症。
                            本品有止咳平喘作用,对于咳嗽痰多,或咳嗽气急,或百日咳,或哮喘等症,都可应用。
                            2.用于眼目昏糊等症。
                            本品又能平肝明目,对于眼目昏糊,亦可应用。
                            【处方用名】千年红、千日红(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IP属地:广东212楼2019-08-22 16:54
                            回复
                              2025-09-17 00:17:4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5、钟乳石
                              【拼音】Zhōnɡ Rǔ Shí
                              【英文名】STALACTITUM
                              【别名】石钟乳、滴乳石
                              【来源】本品为碳酸盐类矿物方解石族方解石,主含碳酸钙(CaCO3 )。采收后,除去杂石,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为钟乳状集合体,略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白色、灰白色或棕黄色,粗糙,凹凸不平。体重,质硬,断面较平整,白色至浅灰白色,对光观察具闪星状的亮光,近中心常有一圆孔,圆孔周围有多数浅橙黄色同心环层。无臭,味微咸。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肺、肾、胃经。
                              【功效】温肺助阳,化痰平喘。
                              【临床应用】用于肺虚劳嗽,咳痰喘急,以及乳汁不通等症。
                              本品性味甘温,入肺能温肺化饮,可治肺虚劳嗽;入肾能壮阳纳气,可以治疗阳虚冷喘;入胃能益气通乳,可以治乳汁不下等症。
                              【处方用名】钟乳石、滴乳石、石钟乳(生用或煅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本草纲目》在本项下,有“鹅管石”的释名。不过现在市售的鹅管石有两种:一种为管状而中空的钟乳石的长尖端部份,称“钟乳鹅管石”,另一种为珊瑚虫类笛珊瑚的石灰质骨骼,称“珊瑚鹅管石”。其临床应用,一般认为与钟乳石的功效相同。
                              【方剂举例】钟乳丸《张氏医通》:钟乳石、麻黄、杏仁、甘草。治冷哮痰喘。




                              IP属地:广东213楼2019-08-22 17: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