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6,898贴子:9,668,055

回复:每日一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砂仁(附:砂仁壳、砂仁花)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AmonumvillqsumLouv.或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或缩砂A.xanthioidesWall.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否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泄泻等症。
砂仁气味芳香,辛温通散,善于化湿行气,为醒脾和胃之良药,对于湿阻脾胃引起的食欲不振及呕吐泄泻等症,常配合白朮、陈皮等同用;对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常配合陈皮、厚朴、木香等同用;对于脾虚气滞,可与党参、白朮等同用。
2.用于脾胃虚寒,腹痛泄泻。
砂仁辛温入脾,能温中止泻,常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腹痛泄泻,多与温中祛寒的干姜、熟附子,陈皮等同用。
3.用于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砂仁又能安胎,故适用于胎动不安,妊娠恶阻等症。临床上用治胎动不安,常配合白朮、苏梗等同用;治妊娠恶阻,可配合半夏、竹茹等同用。
【处方用名】缩砂仁、西砂仁(产国外,质较差,去壳,打碎用)、春砂仁、阳春纱(产广东阳春县者,质佳。春砂仁,附去壳者;阳春砂,附带壳者。打碎用)、砂全壳砂(带壳的西砂仁,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入汤剂宜后下。
【附药】1.砂仁壳:即阳春砂或缩砂的果壳。性味、功效与砂仁相同,但温性略减,力较薄弱。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呕恶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2.砂仁花:即阳春砂的干燥花。功用及用量同砂仁壳。
【按语】1.砂仁气味辛温,气味芳香,化湿而能行气,故治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温中而能止泻,故治寒湿为患,大便泄泻。更有行气安胎之功,能治胎动、恶阻诸症。以其入脾胃肾经,故为中下焦寒湿气滞要药。
2.前人临床处方应用熟地黄又恐其滋腻妨胃,每以砂仁拌用,诚有补而兼行之利,维亦可另用佐之,不必拘于相拌而施之。
【方剂举例】香砂六君汤(《医方集解》):木香、砂仁、人参、白朮、茯苓、甘草、陈皮、半夏。治气虚痰饮,呕吐痞闷,脾胃不和。
【文献摘录】《珍珠囊》:「治脾胃气结治不散。」
《日华子本草》:「治一切气,霍乱转筋,心腹痛。」
《本草经疏》:「气味辛温而芬芳,香气入脾,辛能润肾,故为开脾胃之要药,和中气之正品,若兼肾虚,气不归元,非此为向导不济。」
「若咳嗽多缘肺热,则此药不应用矣。」
《本草汇言》:「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然古方多用以安胎何也?盖气结则痛,气逆则胎动不安,此药辛香而散,温而不烈,利而不削,和而不争,通畅三焦,温行六腑,暖肺醒脾,养胃养肾,舒达肝胆不顺不平之气,所以善安胎也。」
《玉揪药解》:「和中调气,行郁消滞,降胃阴而下食,达脾阴而化谷,呕吐与泄泻皆良,咳嗽与痰饮俱妙。善疗噎膈,能安胎妊,调上焦之酸腐,利下气之秽浊。清升浊降,全赖中气,中气非旺,则枢轴不转,脾陷谓逆。」





IP属地:广东70楼2019-06-17 13:49
回复
    4、白豆蔻(附:豆蔻壳、豆蔻花)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AmonumKravanhPirreex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compactumSolandexMaton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胸闷气滞,以及湿温初起等症。
    白豆蔻气味芳香,辛温通散,功能化湿醒脾,兼能行气对湿阻气滞作用较好,可与苍朮、半夏、陈皮等同用。本品气清上浮,能入肺经,又可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2.用于恶心呕吐。
    白豆蔻能温中散寒,具有止呕作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处方用名】白豆蔻、豆蔻、紫豆蔻(带壳,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入汤剂宜后下。
    【附药】1.豆蔻壳:即白豆蔻的果壳。工用与豆蔻相同,但温性略减,力亦较弱。适用于寒湿气滞、脘腹胀闷、胃呆、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2.豆蔻花:即白豆蔻的干燥花。功用与用量同豆蔻壳。
    【按语】1.白豆蔻辛温而不热,芳香而气清,入肺经宣滞宽胸,入脾胃化湿行气,温中而能止呕,为中上二焦寒湿气滞之要药。
    2.砂仁与白豆蔻,性味相同,皆入脾胃,均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作用,惟砂仁芳香而气浊,能温中止泻,且入肾经,适用于中下二寒湿气滞,尚有安胎作用;白豆蔻芳香而气清,能温中止呕,且入肺经,适用于中上二焦寒湿气滞之症。
    【方剂举例】白豆蔻汤(《沉氏遵生》):白豆蔻、藿香、陈皮、生姜。治反胃呕吐。
    【文献摘录】《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本草经疏》:「主积冷气及伤积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有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玉揪药解》:「最驱膈上郁浊,极疗恶心呕秽,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
    《本草求真》:「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其它部则止兼而及之也。」



    IP属地:广东71楼2019-06-19 14:02
    回复
      2025-08-26 02:27: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5、苍朮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茅苍朮Atractlodeslancea(Thunb.)DC.或北苍朮A.chinensis(DC.)Koidz.或关苍朮A.japonicaKoidz.exKitam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解表,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寒湿白带,湿温病以及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等症。
      苍朮温燥而辛烈,主要用于寒湿较重的症候一般以舌苔白腻厚浊作为选用的依据。由于其燥湿力强,湿去则脾胃得以健运,故称其功用燥湿健脾。临床用治湿阻脾胃,而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腻厚浊等症,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应用;用治寒湿白带,可配白芷同用。本品虽属温燥之品,然燥湿力强,又每配合清热之品以治湿热为患之证,如湿热白带,又可配知母、苦参、墓头回;湿热下注、脚膝肿痛、痿软无力,可配黄柏、牛膝、苡仁等同用;湿温病证可配石膏、知母等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
      本品既能温燥除湿,又能辛散祛风,散除经络肢体的风湿之邪,对寒湿偏重的痹痛尤为适宜,可配合羌活、独活等同用。
      3.用于风寒表证。
      本品辛散,兼能散寒解表,适用于感受风寒湿邪的头痛、身痛、无汗等症,常与羌活、细辛、防风等同用。
      4.用于夜盲、眼目昏涩。
      苍朮生用有明目之功,为治夜盲要药,可与猪肝或羊肝、石决明等配伍同用。
      此外,本品气味芳香,又能辟秽,民间每于夏历端午节用苍朮与白芷在室内同燃,用以辟疫。经近人实验,此法确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处方用名】制苍朮(用米泔水浸透,再蒸黑,减少辛燥之性。)
      炒苍朮(用麸皮拌炒至微黄色为度,减少它辛燥之性。)
      生苍朮(用米泔水浸润,切片,晒干。药性较辛燥。)
      茅朮、炒茅朮、焦茅朮、灸茅朮(麸皮拌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苍朮苦温,能入脾胃,燥湿健脾,以除寒湿中阻之症;辛香且主行散,祛风胜湿,以治风湿痹痛之候。兼能发散除风湿在表,且可明目愈雀目夜盲。
      2.苍朮性偏温燥,易于伤阴,以湿浊内阻、舌苔厚腻者用之为宜。如阴虚有热、大便燥结及多汗者,不宜应用。然雀目夜盲之症则不必拘于有湿才可应用的说法。
      【方剂举例】平胃散(《和局方剂》):苍朮、知母、陈皮、甘草治呕吐腹泻,上腹部痞满疼痛。
      二妙散(《丹溪心法》):苍朮、黄柏。治下肢红肿疼痛,痿弱无力。
      白虎加苍朮汤(《活人书》):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苍朮。治湿温,汗多,身重足冷;或湿痹化热,以及夏秋季高热,具头重如裹,胸闷,口可不欲饮,关节疼痛,舌苔白腻者。
      神朮散(《和局方剂》):苍朮、高本、白芷、细辛、羌活、川芎、甘草、生姜、葱白。治外感风寒湿邪,发热恶寒,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
      【文献摘录】《本草通玄》:「宽中发汗,其功胜于白朮,补中除湿,其力不胜白朮。大抵卑坚之土,宜以白朮以培之,敦阜之土,宜于苍朮以平之。」
      《药品化义》:「味主辛散,性温而燥,燥可去湿,专入脾胃,主治风寒湿气,山岚瘴气,皮肤水肿,皆辛烈逐邪之气也。统治三部之湿,若湿在上焦,易生湿痰,以此燥湿行痰;湿在中焦,滞气作泻,以此宽中健脾;湿在下部,足膝痿软,以此同黄柏治痿,能另足膝有力;取其辛散气雄,用之散邪发汗,极其畅快。」
      《本草正义》:「气味雄厚,较白朮愈猛,能切上切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霾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凡湿困脾阳,倦怠嗜卧,胸膈满闷,甚则??胀而舌浊厚腻者,非茅朮芳香猛烈,不能开泄,而痰饮弥漫亦非此不化。......而脾家郁湿,或为??胀,或为肿满,或为泻泄疟痢,或下流而足重跗肿,或积滞而二便不利,及湿热郁蒸,发为疮疡流注,或寒湿互结,发为阴疽酸痛,但有什浊不可见证,茅朮一味,最为必需之品。是合内外各病,皆有大用者。」





      IP属地:广东72楼2019-06-19 14:07
      回复
        6、厚朴(附:厚朴花)
        【药用】木兰科乔木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RshdetWils.或凹叶厚朴M.offcinalisRend.etWils.var.bilobaRehd.et.Wils.的干皮、根皮及枝皮。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行气,降逆平喘。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以及气滞胸腹胀痛,便秘腹胀,梅核气等症。
        厚朴既能温燥寒湿,又能行气宽中,为消胀除满之要药,常与苍朮、陈皮等配合用于湿困脾胃、脘腹致胀满等症。本品行气作用较佳,对气滞胸腹胀痛,可配木香、枳壳同用;便秘腹胀,可配大黄、枳实同用;治痰气互结梅核气,可配苏叶、半夏等同用。
        2.用于痰都咳嗽等症。
        厚朴又能温化痰湿,下气降逆,故可用于痰湿内蕴、胸闷喘咳,常与苏子、半夏,或麻黄、杏仁等同用。
        【处方用名】厚朴、制川朴、制厚朴(用生姜、苏叶煎汁,趁热拌入,吸匀拌透,干燥后用。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厚朴花:即厚朴的花蕾。功能宽中利气,化湿开郁,适用于湿阻气滞所致的胸痞满及肝胃气郁、胃脘疼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厚朴苦温,性燥味辛善散,能燥除脾家之湿浊,行散胸腹之气滞,无论有形、无形,凡属胀闷之症咸可用之,为燥湿行气、除满消胀之良药。复能下气平喘,以治痰湿咳喘之症,但内热津枯者忌用。
        2.苍朮、厚朴苦辛而温,性均温燥,善治寒湿中阻之症,唯苍朮燥性较烈,燥湿而健脾,且能祛风胜湿以治痹痛、发散以解表、明目而治夜盲之证;厚朴则燥湿以行气,除满消胀之力佳,且能下气平喘以治喘咳之疾。
        【方剂举例】厚朴三物汤(《金匮要略》):厚朴、大黄、枳实。治腹满而大便秘者。
        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半夏、厚朴、茯苓、紫苏、生姜。治七情郁结,痰涎凝聚,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闷不舒的“梅核气”;或痰湿壅阻,胸满气急;或中脘痞痛,伴有呕吐者。
        连朴饮(《霍乱论》):厚朴、川连、石菖蒲、制半夏、香豉、焦山栀、芦根。治湿热蕴伏而成霍乱,兼能行湿涤痰。
        心腹气痛丸(《上海市药品标准》):麝香、冰片、朱砂、珍珠、琥珀、木香、佛手、川朴、陈皮、沉香、降香、橘红、桃仁、三棱、莪朮、乳香、蒲药、延胡索、郁金、鸡内金。治气滞不舒,胸腹胀痛,突然发作者。
        【文献摘录】《本草经疏》:「气味辛温,性复大热,其功长于泄结散满,温暖脾胃,一切饮食停积,气壅暴胀,与夫冷气、逆气、积年冷气入腹,肠鸣,虚吼,痰饮吐沫,胃冷呕逆
        ,腹痛泄泻及脾胃状实之人,偶感风寒,气实人误服参、耆致成喘胀,诚为要药。然而性专消导,散而不收,略无补益之功。」
        《本草汇言》:「宽中化滞,平胃气之药也。凡气滞于中,郁而不散,食积于胃,羁而不行,或湿郁滞而不去,湿痰聚而不清,用厚朴之温可以燥湿,辛可以清痰,苦可以下气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胃气上逆,恶心呕秽,胃气郁结胀满疼痛,为温中下气之要药。为其性温味又兼辛,其力不但下行,又能上升外达。」





        IP属地:广东73楼2019-06-19 14:38
        回复
          7、草豆蔻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豆蔻AlpiniaKatsumadaiHayata的近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行气,温胃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
          本品性味辛温,气味芳香,而温燥之性较强,功能燥湿行气,可用于湿阻脾胃之脘腹胀满,尤以寒湿偏盛者为宜,常与川、仆砂仁、陈皮等配合应用。
          2.用于寒湿呕吐。
          本品辛温散寒,专入脾胃,又能温中止呕,用治寒湿郁滞呕吐,常与半夏、生姜等配伍应用。若是寒湿脚气兼有呕吐者可配吴茱萸、槟榔等同用。
          【处方用名】草豆蔻(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方剂举例】草豆蔻散(《证治准绳》):草豆蔻、紫苏、赤茯苓、前胡、木通、槟榔、吴茱萸、半夏、枳实。治脚气呕逆,胸中满闷,不下饮食。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补遗》:「草豆蔻性温,能散滞气,消膈上痰。若明知身受寒邪,日食寒物,胃脘作疼,方可温散,用之如鼓应桴;或湿痰郁结成病者,亦效。」
          《名医别录》:「主温中,心腹痛,呕吐,去口臭气。」
          《本草纲目》:「豆蔻治病,取其辛热浮散,能入太阴、阳明、除寒燥湿,开郁化食之力而已。」




          IP属地:广东74楼2019-06-20 13:56
          回复
            8、草果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果Amomumtaso-kocrevostetLemarie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散寒,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寒湿中阻、脘腹胀满、吐泻等症
            草果香浓辛烈,有较强的燥湿散寒功效,可用于寒湿阻滞脾胃、脘腹胀满;疼痛及呕吐腹泻等症,可与草豆蔻、厚朴、苍朮等同用。
            2.用于疟疾。
            草果又能截疟,药性温燥,以治寒湿偏盛之疟疾为移。对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可与常山、柴胡、知母等配伍。
            【处方用名】草果、草果仁、炒草果仁(炒,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方剂举例】草果饮(《证治准绳》):草果、高良姜、厚朴、藿香、半夏曲、丁香、青皮、生姜、大枣治寒湿内积,胸腹胀痛。
            达原饮(《温疫论》):槟榔、厚朴、芍药、黄芩、草果、甘草治瘟疫或疟疾邪伏膜原,先憎寒而后发热,继而但热不寒,或发热傍晚益甚,头疼身痛,脉数。
            【文献摘录】《饮膳正要》:「治心腹痛,止呕,补胃,下气。」
            《本经逢原》:「除寒,燥湿,开郁,化食,利膈上痰。」
            《本草正义》:「草果,辛温燥烈,善除寒湿而温燥中宫,故为脾胃寒湿主药。」
            「按岚瘴皆雾露阴湿之邪,最伤清阳之气。故辟瘴多用温燥芳香,以胜阴霾湿浊之蕴崇。草果之治瘴疟,意亦犹是。」
            《本草求真》;「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凡冒巅雾不正瘴疟,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




            IP属地:广东75楼2019-06-20 14:06
            回复
              凡上8项为化湿药常用药品。
              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使用化湿药后,可以使湿化除,从而解除湿困脾胃的症状,所以又称为“化湿醒脾药”或“化湿悦脾药”。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脾胃功能失常,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化湿药主要适用于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湿温、暑温诸症亦有治疗作用。
              化湿药性味大都辛温,归入脾胃,而且气味芳香,性属温燥或偏于温燥。
              化湿药应用注意事项:
              1.化湿药的功效有化湿、燥湿之不同,说明作用有缓弱、强烈之异,应跟据湿阻中焦之程度适当选用,以免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之弊。
              2.化湿药主要用于寒湿中阻之症,常配合温里药同用;如为湿热之症,须配合清热燥湿药同用。此外,如兼气滞,可配行气药;脾胃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
              3.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
              4.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


              IP属地:广东76楼2019-06-20 14:11
              回复
                1、独活
                【药用】伞形科草本植物重齿毛当归AngelicapubescenaMaxim.f.biserrataShanetYuan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微苦。归肝、肾、膀胱经。
                【功效】祛除风湿,散寒解表。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独活辛散苦燥,微温能通,功能祛风胜湿,通痹止痛,凡风寒湿痹,关节疼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尤以下部之痹痛、腰膝酸痛、两足痿痹、屈伸不利等症为适宜,常与桑寄生、秦艽、牛膝等同用。
                2.用于风寒表症,兼有湿邪者。
                独活能发散风寒湿邪而解表,但辛散之力较缓,用于风寒表证,兼有湿邪者,常与羌活同用。
                【处方用名】独活、川独活(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独活辛散苦燥而温,功能祛风散寒而除湿,入肝肾二经,善治腰膝以下之痹痛,又能祛风寒而解表,可用于兼有湿邪之表证。
                2.羌活与独活均能祛风、解表、除湿,两者往往配合应用,但羌活解表力佳,善治上半身痹痛,为止头痛要药;独活则解表力缓,善治下半身痹痛,是其区别之处。
                【方剂举例】独活寄生汤(《千金方》):独活、桑寄生、秦艽、细辛、防风、当归、生地、白芍、川芎、肉桂、茯苓、人参、甘草、杜仲、牛膝。治风寒湿痹,腿足有冷感,腰膝作痛,缓弱无力,屈伸不利,畏寒喜热,脉迟苔白者。
                【文献摘录】《名医别录》:「治诸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
                《汤液本草》:「两则寒湿,泽不能动止,非此不能治。」
                《本草汇言》:「善行血分,袪风行湿散寒之药也。凡病风之证,如头项不能俯仰,腰膝不能屈伸,或痹痛难行,麻木不用,皆风与寒之所致,暑与湿之所伤也;必用独活之苦辛而温,活动气血,袪散寒邪。」
                《本草求真》:「羌有发表之功,独有助表之力。羌行上焦而上理,则游风头痛,风湿骨节疼痛可治,独行下焦而下理,则伏风头痛,两足湿痹可治。二活虽属治风,而用各有别,不可不细审耳。」
                《本草正义》:「气味雄烈,芳香四溢,故能宣通百脉,调和经络,通筋骨而利机关,凡寒湿之痹于肌肉,着于关节者,非利用此气雄味烈之味,不能直达于经脉骨节之间,故为风痹痿软诸大证必不可少之药。」




                IP属地:广东77楼2019-06-21 16:36
                回复
                  2025-08-26 02:21: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威灵仙
                  【药用】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chinensisOsbeck.棉团铁线莲C.hexapetalaPall或东北铁线莲C.manshuricaRupr.的根及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咸,温。归膀胱经。
                  【功效】祛除风湿,治骨鲠。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威灵仙辛散善走,性温通利,功能祛除风湿,有较好的通络止痛作用,是治疗风湿痹痛的常用药物。用于风湿所致的肢体疼痛及脚气疼痛等症,常与羌活、独活、牛膝、秦艽等配伍同用。
                  2.用于诸骨鲠喉。
                  本品又能治诸骨鲠喉,可单用威灵仙15g,水煎,或加米醋煎汁,分数次含口中,缓缓吞咽。
                  【处方用名】威灵仙(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灵仙除痛饮(《沉氏尊生》):威灵仙、独活、白芷、苍朮、荆芥、防风、赤芍、当归、川芎、麻黄、葛根、枳实、桔梗、甘草。治风湿痹痛。
                  【文献摘录】《本草经疏》:「主诸风,而为风药之宣导善走者也。」
                  《药品化义》:「性猛急,盖走而不守,宣通十二经络。主治风、湿、痰、壅滞经络中,致成痛风走注,骨节疼痛,或肿,或麻木。」
                  《本草正义》:「以走窜消渴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袪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




                  IP属地:广东78楼2019-06-21 16:53
                  回复
                    3、秦艽
                    【药用】龙胆科草本植物秦艽GentianamacrophyllaPall.麻黄秦艽G.straminea Maxim.粗茎秦艽G.CrassicaulisDuthieexBurk.或小秦艽G.dahurica Fish.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归胃、肝、胆经。
                    【功效】祛除风湿,退黄胆,除虚热。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秦艽功能祛风湿、舒筋络,常用于风湿痹痛、关节拘挛、手足不遂等症。本品药性润而不燥,无论寒湿、湿热、痹证新久,皆可应用。在配伍方面常与防风、羌活、独活、桑枝等同用。此外,本品还常与祛风解表药同用,治疗表证枝体酸痛之症。
                    2.用于湿热黄疸。
                    秦艽功能化湿退黄,故可治疗湿热黄疸,常与茵陈、茯苓、泽泻等配伍。
                    3.用于骨蒸潮热。
                    本品又能退除虚热,治疗骨蒸潮热,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配伍.
                    【处方用名】秦艽、西秦艽、左秦艽(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秦艽味辛能散,祛风止痛,能治风湿痹痛,及外邪肢体酸痛,味苦能泄,清除虚热,能治骨蒸潮热以及小儿疳热诸症。虽为辛散之药,而性平质润,乃风中润剂也。
                    2.秦艽诸家本草有谓其有清湿热、退黄疸之能,现临床应用之并不多见,似可存之以供研究者。
                    【方剂举例】大秦艽汤(《活法机要》):秦艽、生地、石膏、羌活、防风、白芷、细辛、黄芩、当归、白芍、川芎、熟地、白朮、茯苓、甘草、独活。治风湿痹痛,手足不仁。
                    秦艽鳖甲汤(《卫生宝鉴》):秦艽、鳖甲、柴胡、地骨皮、当归、知母、青蒿、乌梅。治骨蒸壮热、肌肉消瘦、舌红颊赤、气粗、盗汗。
                    【文献摘录】《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邪气,寒湿风痹,肢节痛,下水,小便利。」
                    《名医别录》:「疗风,无问久新;通身挛急。」
                    《药性论》:「利大小便,瘥五种黄病,解酒毒,去头风。」
                    《日华子本草》:「主骨蒸,治疳及时气。」
                    《本草纲目》:「秦艽,手足不遂,黄疸,烦渴之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阳明有湿,则身体酸痛烦热,有热则日晡潮热骨蒸。」
                    《本草征要》:「治风先治血,血行则风自灭,故疗风无论新久。入胃袪湿热,故小便利而黄疸愈也。」





                    IP属地:广东79楼2019-06-21 17:09
                    回复
                      4、防己
                      【药用】防己科藤本植物粉防己StephaniatetrandraMoore或马兜铃科草本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fangchiY.C.WuexL.D.ChouetS.M.Hwang的根。
                      【性味与归经】苦、辛,寒。归膀胱、肺经。
                      【功效】祛除风湿,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防己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其性寒,以致湿热痹痛为宜,多配伍薏苡仁、滑石、蜇砂等清热除湿之品。对寒湿痹痛,须用温经止痛的肉桂、附子等药同用。
                      2.用于水肿、脚气等症
                      防己苦寒泄降,又能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可与椒目、葶苈子、大枣等配伍同用,若属虚证,常与黄耆、茯苓、白朮等配伍。
                      【处方用名】汉防己、粉防己(长于利水,亦能祛风。洗净,晒干,切碎用)、木防己、广防己(长于祛风,亦能利水。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防己为辛能散,功能祛风湿而通络,主治风湿痹痛之症;苦寒降泄,利水湿而消肿,能除水肿脚气之患。
                      2.防己有汉、木二种,木防己性偏宣通经络,力善祛风止痛;汉防己性偏疏通水道,力善利水消肿,临床应用,当于区分。
                      【文献摘录】《本草拾遗》:「汉防己主水气,木防己主风气,宣通。」
                      《本草求真》:「防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故凡水湿喘嗽,热气诸痫、湿疟、脚气、水肿、风肿、痈肿、恶疮及湿热流入十二经以致二阴不通者,皆可用此调治。」




                      IP属地:广东80楼2019-06-22 13:44
                      回复
                        5、臭梧桐
                        【药用】马鞭草科灌木或小乔木海州常山clerodendrumtrichotomumThumb的叶。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归肝经。
                        【功效】祛除风湿,降压。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臭梧桐有祛除风湿、止痛之功,用治风湿痹痛之症,常与豨签草同用,或单味煎服。
                        2.用于高血压症
                        本品又有降低血压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压正,一般认为为开花以前的臭梧桐疗效叫好;为不宜高温煮,否则降压功效可能减弱。
                        此外,用本品煎汤洗浴,可至湿疹搔痒等症。
                        【处方用名】臭梧桐(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如研粉吞服,每服三克,日服三次。外用适量。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能宽筋活血,治一切风湿,止痣肿,风气头风,半边头痛,半支风,两足酸软疼痛,不能步履,两手牵绊,不能仰举。」




                        IP属地:广东81楼2019-06-22 13:54
                        回复
                          6、老鹤草
                          【药用】本品为牻牛儿苗科植物牻牛儿苗Erodium stephanianum Willd. 、老鹳草Geranium Wilfordii Maxim.或野老鹳草Geranium carolinianum L. 的干燥地上部分,前者习称“长嘴老鹳草”,后两者习称“短嘴老鹳草”,夏、秋二季果实近成熟时采割,捆成把,晒干。
                          【性味与归经】苦、为辛,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祛除风湿。
                          【临床应用】用于风湿痹痛。
                          老鹤草辛散苦燥,祛除风湿、舒筋活络,适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关节不利等症,单用有效,水煎服或熬膏用;如配伍桂枝、当归、红花、芍药等药,能增强活血通络止痛等作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泻作用,可用于慢性腹泻。
                          【处方用名】老鹤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去风,疏经活血,健筋骨,通经络。」
                          《滇南本草》:「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软。」




                          IP属地:广东82楼2019-06-22 14:05
                          回复
                            7、虎杖
                            【药用】蓼科草本植物虎杖PolygonumCuspidatumSieb.etZucc.的根茎和根。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胆、肺经。
                            【功效】祛除风湿,利湿退黄,活血通经,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虎杖功能祛除风湿,且能活血通络止痛,用于风湿痹痛可单位浸酒服或配伍鸡血藤、西河柳等药。
                            2.用于黄疸,胆结石及淋浊带下等症
                            虎杖有利湿退黄作用,用治黄疸、胆结石等症,可配合茵陈、连钱草等同用。本品亦能清利下焦湿热,治淋浊带下,可与萆薢、薏苡仁同用。
                            3.用于经闭、跌仆伤痛等症
                            虎杖有活血通经止痛的功效,适用于瘀阻经闭症候,可配合茜草根、益母草等同用。跌打损伤、瘀阻疼痛可与当归、红花同用。
                            4.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
                            虎杖苦降泄热,又能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嗽、痰多喘咳可单味服用,也可配合黄芩、琵琶叶等药。
                            5.用于疮疡肿痛、毒蛇咬伤,烫伤等症
                            本品又能清热解毒,对疮疡肿毒、毒蛇咬伤可内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此外,本品还有缓泻通便的作用。
                            【处方用名】虎杖根、阴阳莲、花斑筑、大叶蛇总管(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排石汤(《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虎杖、木香、枳壳、黄芩。治干管胆结石症。
                            【文献摘录】《名医别录》:「主通利月水,破流血症结。」
                            《本草拾遗》:「主风在骨节间及血瘀。煮汁做酒服之。」
                            《滇南本草》:「攻诸肿毒,治咽喉疼痛,利小便,走经络。治五淋白浊,痣漏,疮痈,妇人赤白带下。」
                            《岭南采药录》:「治蛇伤,脓包疮止损伤痛。」





                            IP属地:广东83楼2019-06-23 15:24
                            回复
                              2025-08-26 02:15: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8、透骨草(附:急性子)
                              【药用】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花ImpatiensbalsaminaL.的干燥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肾经。
                              【功效】祛除风湿,活血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风湿痹痛
                              本品有祛除风湿作用,并能活血止痛,用治风湿痹痛无论新久,均可应用。可配合五加皮、忍冬藤、油松节、威灵仙要同用。
                              2.用于跌打损伤,经闭等症
                              本品善于活血止痛,对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或妇女经闭,不行可配合当归、桃仁、泽兰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治疗疮疖痈肿、蛇虫咬伤,可用鲜草适量,打烂外敷。
                              【处方用名】透骨草风鲜花梗(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附药】急性子:及凤仙花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微苦,温;有小毒。功能软坚,消积。用于噎膈,骨鲠咽喉,腹部肿块,经闭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钱半,煎服。孕妇忌服。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治筋骨一切风湿疼痛挛缩,寒湿脚气。」






                              IP属地:广东84楼2019-06-23 15: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