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99,308贴子:12,604,117
  • 4回复贴,共1
关于所谓“康乾盛世”所带来的人口增长,是否可以看作压缩生存成本的社会内卷化的结果?
随意配图,大佬勿喷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9-06-21 21:12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9-06-21 21:16
    收起回复
      内卷化一词源于美国人类学家吉尔茨(Clifford Geertz)《农业内卷化》(Agricultural Involution)。根据吉尔茨的定义,“内卷化”是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用来研究爪哇的水稻农业。在殖民地时代和后殖民地时代的爪哇,农业生产长期以来原地不动,未曾发展,只是不断地重复简单再生产。黄宗智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中,把内卷化这一概念用于中国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研究,他把通过在有限的土地上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来获得总产量增长的方式,即边际效益递减的方式,称为没有发展的增长即“内卷化”。
      黄宗智认为明清以来,在人口的压力下,中国的小农经济逐渐变成一种“糊口经济”。几个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经济的商品化并不是“资本主义的萌芽”,而是贫困的小农为了生存而不得已的选择,商品化并没有打破小农的经营体制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它。
      他认为有必要对几个世纪以来的农业商品化做出区分,为了以现金或实物向不在村的地主缴租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剥削推动的商品化”,为了支付生产和维持生活的直接开支而从事的市场行为可称之为“生存推动的商品化”,为牟利而出售满足租税、生产费用和消费需求之后的剩余农产品可称之为“牟利推动的商品化”。黄宗智的研究及国内学者研究都表明,无论是华北还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剥削推动的商品化”都是农业商品化的主要形式。这种商品化“是谋求活命的理性行为,而不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理性行为。”黄宗智在使用这一概念研究中国农业经济与社会变迁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使之对研究对象有更强的解释力,并非是使“内卷化的含义已经变得复杂而含混,由此产生出一些更加纠缠不清的问题。”
      杜赞奇在《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中,提出了国家政权内卷化的概念。他认为在其著作中,内卷化这个概念不完全符合吉尔茨的定义,自己只是借用这个词,它所揭示的现象已脱离了原词意义。“国家政权内卷化”指的是,国家机构不是靠提高旧有或新增(此处指人际或其他行政资源)机构的效益,而是靠复制或扩大旧有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如中国旧有的赢利型经纪体制——来扩大其行政职能。[1]“政权内卷化”与农业内卷化的主要相似之处在于:没有实际发展的增长(即效益并未提高);固定方式(如赢利型国家经济)的再生和勉强维持。
      ——By 百度百科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9-06-21 21:25
      回复
        这样啊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9-06-22 01:32
        回复
          我大致想表达的就是:清军入关定鼎以后的一系列暴行,极度摧残了生产力,以文字狱、屠杀、歪曲理学等手段给人民灌输奴性,加以超强的政府控制力强行使社会稳定,同时也窒息了社会活力。残酷的压迫使人口增长的边际成本被压到极低水平,整个国家长期处于赤贫状态,社会陷入内卷化。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9-06-22 10: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