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泥小盏吧 关注:24贴子:4,972
  • 12回复贴,共1
http://you.video.sina.com.cn/b/952352-1274477892.html我听了好几个版本的朗诵  这个朗诵的最好
可惜少了一段。


1楼2009-08-05 11:05回复
    http://v.ku6.com/show/sZk1GreG4lmGHNeb.html
    这个人读的也不错。


    2楼2009-08-05 11:10
    回复
      2025-08-16 05:1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本诗(或词)通过描写……反映了……表达了作者……揭露了……”


      9楼2009-08-10 11:15
      回复
        在诗作中出现自称的比较少,直呼其名的则很多,尤其是在送别诗中。
        李白还有个《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再比如他将进酒里面的岑夫子,丹丘生都是直呼名号。
        还有一些别人写的。常见的比如:
        刘长卿的《别严士元》,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排行老二,直呼元二,是否更见交情?)。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杜甫《天末怀李白》。韦应物《长安遇冯著》,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如李颀《送魏万之京》,黄庭坚 《新喻道中寄元明》,陈子昂的《送魏大从军》,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苏轼《送陈睦知潭州》,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给杜甫的)》,王维《送沈子福归江东》,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
        若再仔细查找一下,在古诗作中提及名号的,应该还有很多。


        11楼2009-08-15 15:17
        回复
          颓废、虚无、软弱、没眼色、厚脸皮、破罐破摔。
          这些词儿,在我看来,其实并不能作为一首诗歌的价值评判标准,或者说只能算是很小的参考标准。
          而且我并不觉得这首诗很颓废,我看到的是豁达和超脱。
          如果你真觉得这也是一种颓废的话,那我只能说这种颓废很好。
          至于说主人的脸色很灰。我觉得只是你的猜测。我的猜测是主人和李白一定是挚友。只有这样,李白才会喝的如此痛快,才会写出如此直白却又气势恢宏悲喜交集的诗篇。试想跟一个不交心的朋友能这样吗?
          主人说没钱没酒了,我想,更可能的情况是看到李白喝高了,不想让他再喝了,而不是什么“主人一直在发愁怎样把这个滔滔不绝的醉鬼打发出去”。这种情况我在农村老家曾眼见过。
          李白写这首诗时,已自知仕途无望,抱负难展。虽豪言“天生我材必有用”,其实是有些自嘲自怜又有些自信自傲的成分在内,是一种很复杂很微妙的心理。后面说的纵酒畅欢也不过是一种抱负难展,内心负有巨大隐痛,也包含对现实对官场的不满在内。如果单纯的理解成一种酗酒麻醉,似乎太过偏狭和表面化了。


          16楼2009-08-19 19:08
          回复
            李白是否有政治才华已不可验证。
            苏东坡诗词也写得很好,但是做官也做得很好啊。
            李白是成也诗歌,败也诗歌。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他写的诗歌上了。而实际上,如果给李白一次施展手脚的机会,很可能做得更好。这已经无法验证了。
            不过他凭借诗歌才华已经过的很富足了。也该知足了。呵呵。


            18楼2009-08-19 21:54
            回复
              苏东坡被记住不光是因为他的诗词。还有他的经历,以及他的风骨,人品等等。
              有人称他是唯一一个实践了儒家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他做过大官,而且做得很好,他也被贬过,被整得很惨。但是他还算过得很潇洒。
              再看他的诗词,豪放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婉转凄切如江城子明月夜,短松岗,皆是不朽的传世佳作!
              综合来看,苏东坡是个很令人着迷的人物!非常了不起!


              21楼2009-08-19 22:03
              回复
                你们把这首诗满怀感情的大声朗读100遍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不信试试看。每天朗诵5遍,连续一个月左右。
                会让你又想哭又想大笑。
                它悲喜交集,悲中有喜,喜中有悲,悲喜之间暗藏超脱豪迈。
                当一个诗人能够把心中的悲痛寂寞用挥洒自如的语言表达出来时,其实他已经既高度沉浸又非常潇洒地超脱了那种感觉。
                真正痛的狗不叫唤。


                24楼2009-08-19 23:12
                回复
                  2025-08-16 05:07: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杜甫是痛在其中难以自拔且过分敏感。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白了就是茅屋被吹走了一些稻草,一些孩子拿稻草取乐。而杜甫竟能“呻吟”了半天,最后拔高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层面。其实就是由自怜而怜他。如果是苏东坡,想必不会写成这样。给我的感觉是他为人有点神经质和脆弱。当然这跟他自身的遭遇有关。


                  26楼2009-08-20 10:15
                  回复
                    好久不见素手啊。欢迎回来!


                    27楼2009-08-20 10:16
                    回复
                      按照邓晓芒哲学分析,人格本身具有内在的表演性,只是有的人知道,有些不知道罢了。


                      29楼2009-08-20 17:49
                      回复
                        友情提示
                        ls上当了


                        36楼2009-08-21 19:47
                        回复
                          京剧戏词里面出现自称名号的倒是很多。
                          不列举了,反正你们也不听戏。


                          38楼2009-08-22 22: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