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吧 关注:2,138贴子:8,369

广东宫观游记——持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广州都城隍庙
————————————
城隍庙面积比较小,周边都是高楼,因为地处广州北京路商圈,因此也尺金寸土。大殿门口两旁石柱有不少子弹孔,有民国时期的广州民政局长颁发的历史建筑保护书,在石刻里。饱经沧桑。




IP属地:广东1楼2019-09-23 14:53回复
    城隍庙主持:潘崇贤道长 市道协会长:
    驻庙高功法师:黄高嘉道长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最雄伟的城隍庙。据历史记载,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高,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都城隍庙。原城隍庙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等,拜亭左右有斋宿所,曾被评为清代“羊城八景”之一。1920年拆庙建街时,拆去拜亭前的建筑,铺成了一条长达280米的大街,城隍庙也拆剩大殿和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不对市民开放。2010年10月31起正式免费对市民开放。
    【历史延改】
    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但广州博物馆馆长程存洁认为,其实早在唐代中期以前,广州就应该有城隍庙了,唐代《通典》中有它的相关记载。
    广州城隍庙在明清时最为兴盛,甚至在一些外国***志里都描写过当时的盛况。广州博物馆收到了1882年至1885年期间,一个美国水手Jay在广州游览时所写的日记,其中他记录了当时颇为风靡的“广州一日游”路线:从沙面到越秀山“镇海楼”,然后下山再到城隍庙和广州贡院。
    而广州城隍庙当年盛景,也记录在清代著名广东画家苏六朋笔下。这位顺德籍画家最初到广州定居时,就在城隍庙前设摊卖画,他的画中所记载的城隍庙大殿,面阔近二十五米、进深五间二十余米,柱高九米,门前车马喧阗,一派繁华景象。
    广州城隍庙位于中山四路忠佑大街内的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是明清时岭南最大城隍庙,现存的城隍庙乃清代重建,目前仅余大殿与拜亭。1993年被列为广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对城隍庙最早的记载是在唐朝,有个叫崔炜的读书人进入赵佗之墓,遇到羊城使者的神人,归来后谒见城隍神,见其貌与羊城使者相同,于是备酒肴祭祀,并扩建了城隍庙。地方长官都要拜谒地方神,广州府的城隍由于是受省级长官拜谒,地位于是比本省其他府城城隍的高,庙自然也建得更为高大了,有仪门、中门、拜亭、大殿、廊庑等,只可惜1920年拆庙建街时,只拆剩现有的大殿和拜亭。到了清雍正年间,广州府城隍升格为管辖全省的都城隍,广州府城隍庙升格为广东的都城隍庙。
    到了清嘉道年间,广州城隍庙盛极一时,它的盛况又被记录在阮元所修的《广东通志》中。当时,城隍庙附近还有关帝庙,林木繁多,地处高坡,向称“禺山”。于是有了清代羊城八景中的“孤兀禺山”。只是后来高坡逐渐被削平,周围被街道楼房围拢,关帝庙没有了,禺山书院没有了,只剩下城隍庙形单影只。
    2009年6月2日上午,张广宁一行在检查了中山四路城隍庙的修复情况后,张广宁要求将城隍庙与南越王宫署古迹进行连片规划和保护,珍惜寺庙道观等古迹所沉淀的城市历史,要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广州的历史文化遗产,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现城隍庙的历史风貌,周边环境也要同步整治,与城隍庙建筑风格保持协调,给广州增加一个“和谐的平台”。
    【主要看点】
    一是三尊城隍爷塑像重坐大殿,分别是南汉国建立者刘龑以及大名鼎鼎的海瑞和杨淑山。
    二是镶嵌在城隍庙主殿,面积达240多平方米的漆壁画《开天辟地·神仙卷》,画中共绘了132位神仙。这幅作品,正准备申创吉尼斯漆壁画世界纪录。
    三是在净高12米的城隍庙大殿内安装的4盏2米高的八仙红木大宫灯。
    四是近6米长的木雕贡案。这是用整块高棉花梨木制成的,重达3吨多。


    IP属地:广东2楼2019-09-23 14:57
    回复






      IP属地:广东3楼2019-09-23 15:00
      回复





        IP属地:广东4楼2019-09-23 15:02
        回复
          2、广州纯阳观
          ——————————————
          主持:潘嵩贤道长
          门票:免费
          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中山大学附近
          纯阳观是广州市最大的道教宫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纯阳观位于海珠区漱珠岗,始建于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据地质学家考证,漱珠岗是二亿年前火山喷发出的熔岩堆积而成。汉代杨孚、宋代崔菊坡、清代岭南画派鼻祖居廉等名人都在这里设帐讲学。
          纯阳观为清代岭南高道李明彻祖师在道光四年所建。自从1987年归还道教管理后,我们在2003年重新对纯阳观进行修复,工程历时7年,至今还在完善之中。
          纯阳观,顾名思义,主要供奉的就是纯阳祖师:吕洞宾,吕祖先师。
          纯阳观平时人比较少,主要节庆才人多,观内环境优美,一墙之外是混杂的中大布匹市场。平时诸神圣诞会有法会。








          IP属地:广东6楼2019-09-23 15:11
          回复
            从纯阳观的正山门向下俯望,可以看见正山门的牌坊。牌坊建于2007年,牌坊上纯阳观三字是时任中国道教协会任法融会长题字。正山门,是当年道光四年建纯阳观留下来的建筑。门头的横额和对联均出自当年十三行的首富潘仕成之手笔。山门为道教宫观的第一座建筑灵官殿,内供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山门的左侧是全石构造的华光亭,为纪念拜祭火神华光大帝而建。华光亭下面就是纯阳观的斋堂所在。
            穿过灵官殿,可以看到的是一幅巨型书法作品《道德经》,《道德经》是道教道德天尊,也就是世人称颂的老子西行至函谷关楼观台时留下的旷世巨作,是全人类的精神宝库。该碑为广州市著名书法家梁鼎光先生所写,字体端庄秀丽,为不可多得的书法精品。


            IP属地:广东7楼2019-09-23 15:14
            回复
              在大殿广场有一块石头,称之为漱石,远看象一只雄狮守护着这里,所以又叫狮石。因为整个山岗的风光,前拥珠江,后枕白云,东联七星,西接五凤,就象玉碟上的明珠一样,所以人们称它为漱珠岗。当时的道士还在岗上种植了很多梅花,每当梅花盛开的时候,游人络绎不绝,石头上刻着梅社两个字,正是当年文人墨客在这里赏梅雅集,吟诗作画的见证。现在纯阳观恢复了这个文化传统,2009年7月15日,“广州市梅社书画院”在纯阳观正式成立,定期邀请书画家在纯阳观雅集。


              IP属地:广东9楼2019-09-23 15:16
              回复
                朝斗台坐落于漱珠岗最高处,纯阳大殿东北面,始建于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系广东著名天文学家、纯阳观开山祖师李明彻真人为观测天文星象而建。此台是四方型的碉楼式建筑,高八米,面阔八米,进深七米,全部用白色石块砌筑而成。台分两层,底层为一石室,楼顶是一平台,有石梯级直达,四周有石栏。顶上原有亭阁,内设各种观测天象的仪器,今已不存。
                朝斗台是广东最早建立的天文台,比香港皇家天文台建立还早几十年,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历史价值。朝斗台的建立,体现了道教对自然科学的不断追求和探索。李明彻祖师不仅继承和发展道教的星象学说,还大大促进了近代中国气象观测学和地图绘测学的建立。李明彻真人虽然是一个传承中国古老文化的道士,但他又敏锐地把目光投向世界日益发展的自然科学,他把西方近代的天文学与中国古老的星象学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近代的天文学宝库,他将自己总结出的宝贵经验编写出《寰天图说》一书,为我国天文学事业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李明彻(1751—1832)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 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
                开山祖师李明彻的经历
                由于李明彻兼学了西洋油画的画技而被视为通晓西方艺术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携带西洋油画进京城向朝廷进贡,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从而开阔了对传统的天文学认识。回到广州后,他依据自己历年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成果,并结合中西方天文学的资料,陆续写成了《寰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太阳系星球位置及对日蚀、月蚀成因、地球昼夜节气变化的测定之法,并对自然现象作了探讨。这是一部广东地区最早撰成的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学的精粹。由于其资料翔实、论述精确,该书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李明彻写完《寰天图说》后,又受两广总督阮元的邀请,主持编写了记叙全省地理形态的《广东通志•舆地略》。道光六年(1826年)春天,在南方发现彗星,他推算有天旱现象,向阮元建议大量进口洋米以备饥荒。当年秋天果然天旱,广东因采纳其建议,市面米价平稳,被后人传为美谈。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筹建的广州纯阳道观(位于今广州河南漱珠岗)竣工后,他以此地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际与修道养息
                道光十二年(1832年),李明彻在广州仙逝,始葬于三元里松柏岗,后来为了纪念他对天文学的贡献,1850年迁葬漱珠岗。


                IP属地:广东10楼2019-09-23 15:18
                回复
                  纯阳观新年祈福法会


                  IP属地:广东11楼2019-09-23 15:19
                  回复











                    IP属地:广东12楼2019-09-23 15:22
                    回复
                      3、广东圆玄观(广东道教协会)
                      ————————————
                      广东圆玄观在外名声不大,相比广州纯阳观,广州都城隍庙是低调的存在,圆玄观修建在九十年代。
                      位置:广州北边花都区,距市区驾车1小时。门票15元,停车一次5元。
                      第一次去圆玄观是2012年,道观旁边不远便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故居,广东道教学院也在附近。
                      下面是2013年的照片









                      IP属地:广东13楼2019-09-23 15:27
                      回复
                        广东圆玄道观坐落于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是经国家宗教部门批准由香港圆玄学院全资兴建的宗教活动场所、非牟利的慈善机构,是全国建筑面积较大的宫观之一。2010年荣获“全国创建和谐寺观先进集体”称号,2013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道观最大游客承载量为4.5万人

                        广东圆玄道观按道教风水布局,建筑气势雄伟,做工精细。一期于1998年11月开光正式对外开放,以仿古“天坛”形式的三清大殿为中心,尚建有纯阳殿、凌霄殿,元辰宝殿、观音殿、三圣殿、和黄大仙殿等殿堂,素有广东“天坛”之美称。其中元辰宝殿是全国最大的六十甲子殿,是拜太岁祈求神明庇佑的福地。


                        IP属地:广东14楼2019-09-23 15:30
                        回复
                          道观二期“老子道德文化园”于2011年11月开光正式对外开放,主体建筑以一座露天18.8米高的铜铸老子像为中心,后面建有五岳楼、罗天大殿,两旁则为巨幅青石浮雕壁画《朝元图》、《纪元图》、《福寿台》、《八德台》及财神金殿、姻缘石、金山湖等。其中《朝元图》已于2010年7月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



                          IP属地:广东15楼2019-09-23 15:31
                          回复
                            而罗天大殿内供奉道教1200位神仙,神圣庄严,殿内的地面是巨幅3D立体画《祥云之端》(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齐兴华先生作品)。观内太和楼设有五个展馆及盆景园、青晖湖、茶室、素食馆等配套设施。罗天大殿平时是不开放的,藏经阁也是。
                            圆玄道观庭园广阔,绿树成荫,殿宇棋布,环境幽雅,布局合理,风水得天独厚,是十方信众及游客参拜神祗和游览胜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及建设,现已成为广东道教活动的中心。



                            IP属地:广东16楼2019-09-23 15:32
                            回复











                              IP属地:广东17楼2019-09-23 15: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