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不吃饭嘛吧 关注:11贴子:3,977

回复:人生 的 意义 与 价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要从结友中获得学识,要从交谈中汲取教益。要化友为师,将学习的苦心融汇于言来语往的愉悦之中。要尽享同智者交往的乐趣,使所言博得闻者喝彩,借所闻增长才干。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11-16 08:43
回复
    不经修饰,无以为美;不加雕琢,璞不成玉。瑕当除,瑜宜显。人皆生而为善,我们应当自勉。天生佳材,未予加工也只是毛坯,不经雕琢的结果只会是瑕瑜参半。缺少了修炼,谁都难免流俗,所以必须认真打磨以臻完美。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9-11-16 08:44
    回复
      只有实质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配搭。错误的方法会葬送一切,甚至包括理与利。方法得当一通百通,能使拒绝变得柔和,会让忠言听来顺耳,甚至可令老人年轻。如何行事至关重要,谨言慎行能够讨巧,举止得体是生存的诀窍、是确保诸事顺遂的奇妙法宝。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9-11-16 08:47
      回复
        心正而后求知,才能确保功效卓著。聪慧一旦同邪念结亲,必定贻患无穷。心术不正对劭德而言无异于毒药,如果再配之以学识,危害更甚。才高而行恶,实在堪悲!有才学而无头脑,实为双倍的疯狂。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9-11-16 08:48
        回复
          为了迷惑别人,尤其是对手,不能总是按照一个模式行事。不要死守初衷,因为人们会发现你一成不变,从而对你有所提防以至于使你遭受挫折。鸟儿如果照直飞翔,很容易会被猎杀;若是盘旋腾降,结果自会不同。也不可以改过之后就不再变化,计谋试过两次,就会被人识破。高明的弈手绝对不会走出对手已经预料到的棋步。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9-11-16 08:50
          回复
            不可先怀奢望
            凡事如果预想得过美,结果一旦不如设想,就会让人大失所望。现实永远都不可能跟设想一样,因为想象圆满是容易的,而达到却很难。想象向来和愿望紧密相连,而且总是非常不切实际。结果即便再好也不可能跟预期的一样,而且,由于好的结果常常会因为期待过高而让预期落空,于是接下来激起的是失望而不是欣喜。希望是不同凡响的假象制造者,要用理智去加以校正,力求让知足胜过欲望。一定的预估是为了唤起兴趣,而不是拿所追求的目标去做抵押。结果好过设想、好过预估是最佳收场。这一原则不适用于坏事:因为,对坏事,想象得严重些反而有益,可以让人庆幸其没有那么坏,甚而至于让人觉得,并没有像原来担忧的那么糟糕而变得可以接受。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9-11-16 08:53
            回复
              广闻博识
              高雅喜人的学识是有为者的资本,博采一切有用之学,取其精髓、去其糟粕;言谈成珠玑,举止显洒脱,并能收放得宜。戏谑中的警示常常会胜过一本正经的说教。对某些人而言,可以融入交谈的知识远比所有的七艺注c都更有价值。注c七艺,中世纪欧洲学府中所设置的语法、修辞、逻辑、算数、几何、音乐和天文学科。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9-11-16 08:56
              回复
                消除瑕疵
                真是堪称美中不足,很少有人能没有品德或生理上的缺欠,这些缺欠原本很容易消除,但是人们却常常会护短。一个很小的瑕疵也许会令其所有别的许多长处受损,一片乌云足以遮住整个太阳,这委实会让明智的人为之扼腕。声名上的瑕疵马上就会被心怀叵测的人注意乃至瞩目。化瑕为瑜才是绝顶聪明。恺撒就曾经用桂冠来掩饰自己天生的缺欠。注d注d 相传古罗马的独裁者尤里乌斯·恺撒(前100—前44)曾用桂冠遮饰自己光秃的头顶。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19-11-16 08:57
                回复
                  约束想象
                  对于想象,有时应该遏制,有时却要助推,因为想象制约着悲喜乃至会影响理智。想象犹如暴君,不仅不会止之于思,而且还要显之于行,甚而至于常常会左右生活。视其愚蠢所及的程度使之变得或惬意或沉重,因为它能够让人对自己或不满或知足。对一些人,想象仿佛蠢材们自家的杀手,是持续不断的折磨;而对另一些人,想象又以轻松的自负承诺成功与奇迹。如果不极其慎重地把握,想象完全可能导致各种各样的结果。


                  来自iPhone客户端25楼2019-11-16 08:57
                  回复
                    做不到能察善辨就成不了聪明人。有人就能够知人心、解人意。至关重要的事理常常在欲言不言中,必须竭尽全力去揣度有心之人:对有利的事,多留点心眼;对讨厌的事,宁信其真。


                    来自iPhone客户端26楼2019-11-16 08:58
                    回复
                      知人弱点是左右其心的诀窍,这尤其要靠技巧而不是意愿:必须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无人没有癖好,而这癖好又因志趣不同而千差万别。人各有志:有人重名,有人趋利,大多偏爱享乐。诀窍在于摸清每个人的追求,以便加以调动,了解了每个人的真正所图,就如同掌握了打开其心扉的钥匙。首先必须找到并非一定是其终极追求的突破口。这突破口大多情况下都很不起眼,因为,人世间纵欲贪欢者总是多于循规蹈矩的人。对一个人,首先一定要了解其脾性,继而直击要害,投其所好并最终摧垮其意志。


                      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9-11-16 08:59
                      回复
                        精胜于博
                        完美指的是质而不是量。举凡真正的好必定是少而奇:多则必滥。人也一样,成大事者其实往往都是现实中的矮个子。有人评价一本书只看厚度,仿佛写书靠的是手臂而不是脑子。单纯的广博永远超越不了平庸,一事无成恰恰是刻意求全之芸芸众生的通病。精能出彩,如果是在重大的事情上,必成伟业。


                        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19-11-16 09:00
                        回复
                          切忌流俗
                          在情趣上万万不可流俗。噢,因为得宠于大众而心生不悦者,才算得上是了不起的聪明人!凡夫俗子的鼓噪喝彩不会让有头脑的人沾沾自喜。有些人瞬息百变以媚俗邀宠,他们不钟情于阿波罗的温煦清风,而一味癖嗜俗众的鼻息。而在才智方面,则万万不可受惑于愚氓的妙思奇想,因为那都不过是蒙骗傻瓜的把戏,只能让一般的**瞠目,却欺骗不了有真知灼见的人。


                          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9-11-16 09:01
                          回复
                            永远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正义,绝对不可迫于群情或淫威而逾越正义的界限。然而,谁又真正能成为这种秉公持正的人杰呢?刚正不阿,从之者寡。很多人对之称颂有加,但却并不肯身体力行;也有人遵从此道,但有一定限度:危难关头,伪善者将其弃之不顾,官场政客则虚与委蛇。刚正不阿不计情谊、权势乃至私利,这就是人们对之规避的原因。奸狡之徒常常会假借顾全大局或国家利益的巧言作为搪塞。然而,仁人志士却将虚饰视为背叛,自重于坚毅而不是自恃精明,唯真理是从:如果说是背弃了别人,不是因为自己改变了初衷,而是别人首先背弃了真理。


                            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19-11-16 09:02
                            回复
                              勿做为人不齿之事
                              不能做为人不齿之事,更不能胡作非为,胡作非为只会招毁而不会获誉。乖僻五花八门,精明之士理当尽数规避。有些奇情异趣一向都同为智者所不屑的事物紧密相关。耽于逐新猎奇之流尽管可以声名广布,但主要是贻笑而非流芳。谨慎的人不可以智者自居,尤其不能做那些可能会令人尴尬、众口皆非的事情。


                              来自iPhone客户端31楼2019-11-16 0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