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丝芭式偶像——脆弱的偶像游戏
当CP粉丝获得了官方定义,这种情况便被无限强化——偶像彻底沦为被购买的消费品,成为关系的承担者,成为被窥视的“裸体”。她的一切行为都被当作一段感情的注释。她完全地丧失了自我。
左婧媛正是这种疯狂环境下诞生的丝芭式偶像。
没有一个比左婧媛更丝芭的丝芭偶像了。全身心的去扮演“偶像”,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当成筹码。于是有了她无厘头的反复表演,于是有了她剧本没有的多余动作。
不得不提的是,偶像的真实是建立在文本信息上的真实,通过微博、口袋48、公演直播等媒介,通过握手会只言片语的交流,我们构建出我们心里的偶像。在这种层面上,真实与否不过是说和不说的区别。
左婧媛的优势便是她对媒介的充分利用。她是300多个偶像中,第一个学会并善于利用信息交流全方面打造自己的人。于是出现这种情况毫不奇怪——在一次“表演”中,她企图通过(镜头下的)击掌来对一个粉丝进行污蔑。
个人对于媒介的理解加上疯狂的环境、还有单推粉丝的潜在支持,三方共同造就了“左婧媛”。并不单单是左婧媛自己的问题,而是个人和环境的双向认同。在这种情况下,左婧媛就仿佛是一个受虐狂,主动地选择丧失掉自己,供粉丝消费,而粉丝(包括左婧媛单推)和丝芭是施虐狂。受虐狂-施虐狂双方都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地上演虐待游戏,并且随时身份互换——通过某种行为,比如昨天的爆料照片。
左婧媛是这个偶像时代造出来的怪物。粉丝是不自知的虐待狂(她们丝毫没明白自己的行为是对这种环境的强化)。
而(丝芭式)偶像是什么?是因空谈梦想而可笑,因过度放纵而脆弱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