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吧 关注:21,355贴子:578,344
  • 6回复贴,共1

希望所有目前正在疑病的吧友进来看下。希望能缓解你们的焦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美篇的"健康专栏"。目前我的疑病症也时隔三年复发,极端害怕鼻咽X中,每到晚上安静时症状就会加深。希望大家都能看下这篇文章!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2-14 00:50回复
    医生为什么很讨厌“看病前查百度”的患者?
     现在,人们健康意识和文化素养提升了,大家发现生病不用找医生,直接找百度就可以了。但是上百度看病也有个后遗症——病可能没看好,反而吓都吓死了。头痛头晕——度娘搜索一下就好了,浪费什么钱看什么医生啊?百度说了,你这个不是脑血栓就是脑梗死……哦,对了,还有可能是脑癌!咳嗽?百度告诉你,这个咳嗽问题你可要重视啊,有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肿瘤啊!撒尿的时候有泡沫?百度说,这是有了蛋白尿吧?肾炎?尿毒症?
    肚子痛?百度说,麻烦了麻烦了,你这个可能性好多——结石?阑尾炎?胃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流鼻血?百度说,鼻咽癌?基本上,不管你什么症状,即使不适程度再轻微,百度都会告诉你是绝症。所以说啊,医院现在人满为患,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类被百度吓出病的患者。
    1、写过《心术》的知名编剧六六,就是一位典型的百度搜病恐惧症患者。之前,她查出“血尿”,马上找了一个国内权威三甲医院就诊,医生看完化验单和B超结果,做了简单的查体之后,建议她次日门诊彩超,再做一个脱落细胞测试以排除肿瘤。一听到“肿瘤”,这个资深编剧吓坏了,马上去百度恶补各种医疗知识。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百度告诉她:“血尿,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症状!”雪上加霜的是,她身上所有的不适症状,都无比符合百度上关于“膀胱癌”的描述——比如,隐隐约约的耻骨疼痛,难以定位的腹部不适……最可怕的是,在她搜完百度之后,居然连尿频尿急的症状都开始粗线了。第二天她去复诊,“我上百度查过了,可能得癌了!”医生对她的惊慌失措感到好笑:像你这样一个知识、文化修养看起来都不错的人,为什么会只信百度,不相信一个活生生站在面前的医生呢?后来,为了打消她的疑虑,医生给她做了腹部CT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输尿管结石”。
      2、其实,这种“百度查病恐惧症”,最容易发生在高学历知识分子群体,医科在校大学生更是患病重灾区。他们管这叫“医学生综合征”,大意是指,医学课本讲到哪个病,自己就产生和哪个病相似的症状。学心内科,觉得自己随时都有“窦性心律失常”;学消化科,觉得自己随时都有肝癌胃癌胰腺癌;某个部位的轻微疼痛,都能随时联想到“癌症的早期症状”,哪个地方出点血,都能自行脑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遇到这些不适,科班出身的医学生往往也会惊慌失措,但只要他们去医院检查,医生前辈多半告诉他们:你没有病!很多人无法理解,我的不适都是真实的,我的症状也无比符合百度上描述病情的“专业术语”,为什么很多时候医生一诊断就是“没啥问题”?
    难道我在百度上看的都是“假医学”?
      3、这真是个搞笑的事,越有知识的人,越容易被百度的医学术语糊弄。即使有了医生“没事”的解释,病人们往往还会将信将疑,从百度中殚精竭虑地寻找自己得病的蛛丝马迹。那些被百度百科和养生理论进行过医学启蒙的患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比较真自己身体中任何一个“异常”的讯号,并且过分担忧这些“异常”所导致的后果。我一个哥们是大学教师,也是一位“百度医学爱好者”。这些年,他“咳嗽、鼻塞、大便异常、心动过速”几种症状全占了,经过百度医生的诊断,他觉得自己得了“肺癌、肠癌、鼻咽癌和心脏病”。随后,胸部CT、心电图、鼻内镜、肠镜……他全部查了个遍,啥问题都没有。他一定要给自己的不适找个解释,可惜,现代医学偏偏不能满足他这个小小的愿望。
      4、我们必须承认,临床上,确实有很多很多患者,“不舒服”的症状很重,但实际上根本就“没病”。百度上的医学术语,是一种理论语境上的描述,是一种纸上谈兵。一般患者又怎么会知道,不仅仅是百度,甚至连医学教科书上看似严密的理论,很多时候都与临床实际差得非常远。临床与书本之间的矛盾之处,更是多得数都数不清。毕竟,患者个体表现差异巨大,没有一个患者会完全按照教科书上描写的典型症状来生病。如果百度医生真的靠谱,那现实医生还有什么卵用?医生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先要面诊、问诊,了解病患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然后,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结果等多种信息,进行取舍、排除和梳理,甚至要多学科,多专家交叉会诊,这样的诊断才是可靠的。患者想要省略这个“面诊”的过程,退而求次从网上寻找解释自己病情的答案,通常都是徒劳的。可以说,未经系统医学训练规培、没有在医院亲自接诊过形形色色患者的非医界人士,没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即使自己受教育程度再高,也根本不可能看得懂医学书籍里那些术语的准确指代,更遑论凭借百度的片言只语自我诊断。一个患者若是满脑子伪养生理论、伪健康理论,除了增加恐慌情绪之外,对自己的诊治没有半点好处。何况,有些患者还拿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去“质疑”医生,导致依从性非常差,反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很多医生并不建议患者看病前去查百度,或者去接受那些似是而非的“医学启蒙”。
      5、好了,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2-14 00:51
    回复
      请跟我念:珍惜生命,远离百度。热爱健康,远离百度。一个靠谱患者的自我修养就是,放空脑袋,放空心情,不要给医生添乱。有趣的是,在很多医生的临床经验里,“傻瓜”患者往往比“精明”患者疗效更佳。大多数时候,患者只有无条件信赖医生,才能获得治疗的最大收益。
      所以,各位医生大大,在你的日常诊疗中,如果遇到了这些怎么也劝不动的“百度疑心病患者”,就把本文甩给他看看吧。也一并甩给你身边那些“一知半解,久病成医”的医学民科们吧!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2-14 00:51
      回复
        又找到了一篇好文,转自简书社区"多克特林"望大家宽慰自己。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02-14 01:09
        回复
          大概是现在信息太发达了,便利限制了人们的行动力,现在很多城里人越来越懒了。吃东西要直接点线上外卖,买东西直接戳手机键盘下单——现在,连看病都懒得挪步,什么不舒服,直接用手机查查百度,足不出户,自己都能给自己当医生了! 不过,看病查百度,也很容易没病找病,自己把自己吓出问题来。
          1 前段时间,接诊了一个病人,自称“脖子上长了个包,鼓鼓的”。 一坐下,马上用心急火燎的口吻问:“医生,我这个查过百度了,百度说得非常可怕。” “百度说:我这个包包,不痛的,更危险,因为癌症的肿块,就是不痛的。”我给他做了触诊——感觉软软的,边界清晰,应该不是什么恶性的肿块。 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也为了进一步确定肿块的性质,我建议他再去做一个B超看看。 病人一听到做B超,当场吓得腿都软了:“医生救救我啊救救我” 安抚了半天,患者终于冷静下来,去B超室做完了检查。20分钟后,报告出来了:“考虑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可能” 患者一手拿着B超报告,一手指着手机屏幕,带着哭腔对我说:“医生,我刚才又百度了,百度说‘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有可能是炎症,但也可能是癌症啊!”“其实你这个反应性增生,没什么大问题的,很多人都会有,这个不是肿瘤,正常人的体内,可能也有会那么几个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不必过分担心。” 听我这么一说,患者稍微宽心了一点,但他留下了一句让我深思至今的话。 “为什么我们的症状,在你们医生看来都是小事一桩,可在百度上的描述都那么可怕?”
          2 大概2年前,那时候我在内科,有一位患者因为“咯血,胸痛”前来就诊。 “医生,我是不是得了绝症了,刚才咳出来的一口痰里,有一半都是血啊!” 我给他安排了CT检查,结果是“心肺未见异常”——患者看到这个结果,似乎还非常不满意。 “我咯出这么大一口血,你还说我没事?我来之前查过百度的——百度说这就是结核,或者肺癌啊!” “你已经进行过CT检查了,CT片子可以把肺部的情况拍得非常清楚,结果显示你并没有肺病。” “至于你所说的‘咳血’,来源可能性很多——咽喉、气管,甚至鼻腔倒流都有可能,问题不一定出在肺部。” “而像你这样的痰血,最大的可能性是你咳嗽用力过猛,把咽喉部的毛细血管咳破了,这个问题并不严重,不用太担心。”可患者还不依不饶:“我觉得我咳嗽咳得并不猛烈啊……还有,我不仅咳嗽带血,我还有胸痛呢!如果不是里面长了肿瘤,医生您能解释下我为什么胸痛吗?” “你不要对这个问题太焦虑,你咳嗽咳久了,也可能胸部的肌肉有轻微拉伤……总之,CT检查已经是很准确、很深度的检查了,目前为止,并没有发现你有肿瘤的任何证据!”
          谁知这样一解释,越抹越黑了。患者听了更加紧张了:“医生,你说现在没发现我得癌的证据,万一它过段时间就有了呢?”这个患者的执着,真是让我哭笑不得。过了几天,患者又愁眉苦脸地来到了诊室。“医生医生,我觉得我还是不对劲,我回去之后又查了百度,越查越怕,您能再给我做点别的检查,让我心安么?”
          3 很多临床医生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像这种“怕死”的患者越来越多了? 而且这些患者,社会地位、受教育水平均不低,为什么会这么迷信百度上的一切,却偏偏不听信医生的说法? 我仔细想了想,恐怕有以下几个原因:
          1
          百度词条对病情的描述是书面描述,跟临床现实情况有差距百度上关于疾病和症状的介绍,非常“全面”,一个症状,可以列出几十种疾病可能,而患者往往记住的就是最严重的可能性(通常就是癌症),并对号入座。而由于患者缺乏真正的医疗实践,仅凭字面描述很难明白专业医疗术语背后的真正意思,不知道那些“症状描述”对应的具体是什么样的临床场景。 比如,百度上说“黑色大便”就是上消化道出血,是胃癌的症状——于是很多患者就吓蒙了,看到自己大便里有那么几个黑色颗粒,就惶惶不可终日了。 他们哪里知道所谓“黑便”是指“黑的发亮,像柏油马路一样”! 又比如百度说,大便常规检查阳性,可能是大肠癌!于是有些患者看到自己大便检查报告里有一个加号,就吓坏了。 实际临床上更常见的情况是,因为患者没有忌口,吃了肉,导致粪便检查出现了弱阳性反应,但这并不代表一定是出血性疾病!
          2
          百度词条的描述很“专业”,比医生用口头语言解释看似更加“可信”纵观百度上的医学词条你会发现,每个词条都有鼻子有眼,术语高深莫测,让很多患者“不明觉厉”。患者也很容易相信这些看似很“科学”的说辞。但在实际面诊的时候,医生只能用口头语言给患者一个大概解释,有时也无法完全对应患者心存疑虑的那些症状细节,这些存疑部分,也迫使患者不得不继续使用百度搜索来“找补”。 但患者不知道的是,百度上看似“专业”的医学解释,实际上有相当一部分是一些医疗保健机构出于营销目的,掐头去尾、东拼西凑而成的伪科学说辞,目的是为了放大患者对症状的忧虑和恐惧,然后高价推销他们的产品和疗法。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0-02-14 01:09
          回复
            3
            有些症状或阳性指征一时不易得到准确的临床解释,患者只能从百度找答案人体是很复杂的,患者常常会时不时出现一些不适症状(痛、酸、晕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疾病无关,可能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意义,可一时也不容易找到准确的解释,但有些较真的患者偏偏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反复检查反复折腾。比如我记得以前有个患者说整天他“肚子痛”(疼痛是隔几天隔几天这样间歇的),然后做了B超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患者还是坚信“如果我没病,为什么会痛?”,一查百度,又是什么肝癌胃癌之类的把他吓得不轻。后来,又过了2个月,患者没有做任何治疗,疼痛居然自己慢慢消失了……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问,你巴拉巴拉说了这么多关于百度的坏话,那以后身体有不适,就完全不能查百度了吗?把搜索引擎隔离得越远越好是吗?
            这么说吧,网络搜索引擎这个工具,给予了现代人海量的健康指导信息,使人们在患病的时候获得一些初步的提示和指引,提高疾病的警惕意识和预防意识,使疾病得到早诊早治,从这个层面上说,搜索引擎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但如果过分依赖搜索引擎,那么事情就会走到反面——人们可能会因为一点点症状就成为惊弓之鸟,陷入焦虑和疑病的怪圈之中不能自拔,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及医疗成本,身心及财力皆受摧残。
            当然,最后要牢记一个原则:
            任何看似专业、牛逼、权威、高大上的网络建议,分量都比不上你亲自面诊的医生,亲眼目睹了你本人,亲自为你做了检查的医生,才是最了解你病情的那个人,没有之一!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0-02-14 01:09
            回复
              希望大家看下缓解压力!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0-02-14 10: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