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很讨厌“看病前查百度”的患者?
现在,人们健康意识和文化素养提升了,大家发现生病不用找医生,直接找百度就可以了。但是上百度看病也有个后遗症——病可能没看好,反而吓都吓死了。头痛头晕——度娘搜索一下就好了,浪费什么钱看什么医生啊?百度说了,你这个不是脑血栓就是脑梗死……哦,对了,还有可能是脑癌!咳嗽?百度告诉你,这个咳嗽问题你可要重视啊,有可能是结核,也有可能是肿瘤啊!撒尿的时候有泡沫?百度说,这是有了蛋白尿吧?肾炎?尿毒症?
肚子痛?百度说,麻烦了麻烦了,你这个可能性好多——结石?阑尾炎?胃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流鼻血?百度说,鼻咽癌?基本上,不管你什么症状,即使不适程度再轻微,百度都会告诉你是绝症。所以说啊,医院现在人满为患,很大一部分都是这类被百度吓出病的患者。
1、写过《心术》的知名编剧六六,就是一位典型的百度搜病恐惧症患者。之前,她查出“血尿”,马上找了一个国内权威三甲医院就诊,医生看完化验单和B超结果,做了简单的查体之后,建议她次日门诊彩超,再做一个脱落细胞测试以排除肿瘤。一听到“肿瘤”,这个资深编剧吓坏了,马上去百度恶补各种医疗知识。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百度告诉她:“血尿,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症状!”雪上加霜的是,她身上所有的不适症状,都无比符合百度上关于“膀胱癌”的描述——比如,隐隐约约的耻骨疼痛,难以定位的腹部不适……最可怕的是,在她搜完百度之后,居然连尿频尿急的症状都开始粗线了。第二天她去复诊,“我上百度查过了,可能得癌了!”医生对她的惊慌失措感到好笑:像你这样一个知识、文化修养看起来都不错的人,为什么会只信百度,不相信一个活生生站在面前的医生呢?后来,为了打消她的疑虑,医生给她做了腹部CT检查,最终被确诊为“输尿管结石”。
2、其实,这种“百度查病恐惧症”,最容易发生在高学历知识分子群体,医科在校大学生更是患病重灾区。他们管这叫“医学生综合征”,大意是指,医学课本讲到哪个病,自己就产生和哪个病相似的症状。学心内科,觉得自己随时都有“窦性心律失常”;学消化科,觉得自己随时都有肝癌胃癌胰腺癌;某个部位的轻微疼痛,都能随时联想到“癌症的早期症状”,哪个地方出点血,都能自行脑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遇到这些不适,科班出身的医学生往往也会惊慌失措,但只要他们去医院检查,医生前辈多半告诉他们:你没有病!很多人无法理解,我的不适都是真实的,我的症状也无比符合百度上描述病情的“专业术语”,为什么很多时候医生一诊断就是“没啥问题”?
难道我在百度上看的都是“假医学”?
3、这真是个搞笑的事,越有知识的人,越容易被百度的医学术语糊弄。即使有了医生“没事”的解释,病人们往往还会将信将疑,从百度中殚精竭虑地寻找自己得病的蛛丝马迹。那些被百度百科和养生理论进行过医学启蒙的患者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无比较真自己身体中任何一个“异常”的讯号,并且过分担忧这些“异常”所导致的后果。我一个哥们是大学教师,也是一位“百度医学爱好者”。这些年,他“咳嗽、鼻塞、大便异常、心动过速”几种症状全占了,经过百度医生的诊断,他觉得自己得了“肺癌、肠癌、鼻咽癌和心脏病”。随后,胸部CT、心电图、鼻内镜、肠镜……他全部查了个遍,啥问题都没有。他一定要给自己的不适找个解释,可惜,现代医学偏偏不能满足他这个小小的愿望。
4、我们必须承认,临床上,确实有很多很多患者,“不舒服”的症状很重,但实际上根本就“没病”。百度上的医学术语,是一种理论语境上的描述,是一种纸上谈兵。一般患者又怎么会知道,不仅仅是百度,甚至连医学教科书上看似严密的理论,很多时候都与临床实际差得非常远。临床与书本之间的矛盾之处,更是多得数都数不清。毕竟,患者个体表现差异巨大,没有一个患者会完全按照教科书上描写的典型症状来生病。如果百度医生真的靠谱,那现实医生还有什么卵用?医生的诊断,是一个复杂的推理过程——先要面诊、问诊,了解病患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然后,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检查结果等多种信息,进行取舍、排除和梳理,甚至要多学科,多专家交叉会诊,这样的诊断才是可靠的。患者想要省略这个“面诊”的过程,退而求次从网上寻找解释自己病情的答案,通常都是徒劳的。可以说,未经系统医学训练规培、没有在医院亲自接诊过形形色色患者的非医界人士,没有丰厚的临床经验,即使自己受教育程度再高,也根本不可能看得懂医学书籍里那些术语的准确指代,更遑论凭借百度的片言只语自我诊断。一个患者若是满脑子伪养生理论、伪健康理论,除了增加恐慌情绪之外,对自己的诊治没有半点好处。何况,有些患者还拿着自己的一知半解去“质疑”医生,导致依从性非常差,反而影响治疗效果。所以,很多医生并不建议患者看病前去查百度,或者去接受那些似是而非的“医学启蒙”。
5、好了,为了您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