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莲吧 关注:148贴子:1,376
  • 9回复贴,共1

粗读《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读书笔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贴吧的时候,可能受氛围影响,总认为很多关于《水浒》的评点文章都写的不大好,于是学会了用叫兽、砖家等词汇称呼他们,颇有那种“高手在民间”的感觉。
后来淡出贴吧,读了,听了一些东西,渐渐明白存在很多真正的专业人士和研究者,他们的认知水平是高出许多的。
某天我问老公:你说,我们小区里会不会藏着一个比博尔特跑步还快,或者比科比打篮球还牛的人?(科比啊科比, 。。伤感。。)
老公很肯定的回答,不会。我也觉得不会。
当然,教授专家也有高低,也有专攻方向的差别。我不至于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这本书,在微博上好几次,好几人提到过。开始我没放心上,因为看书名我不感兴趣,而且觉得太专业,肯定看不进去。
后来有人提到这本书里有不少关于《水浒》的内容,我开始有些兴趣了。买回来发现很厚,很学术性,拿在手里都嫌重,就打算弃了。
过了两星期,我灵机一动,拿工具刀把书切成三份,这样每份看起来薄多了,然后,居然看进去了。


1楼2020-07-03 11:46回复
    《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的作者:王学泰
    序言
    序言是一位叫李慎之写的,名叫《发现另一个中国》,内容简单概括如下:
    1: 传统认识上,中国文化是以儒释道三教合一为框架的文化。王学泰先生认为,中国文化里还存在另一个文化,它属于隐性文化,即游民文化。它支配了半个中国,半部历史。
    2:王学泰先生对游民文化的研究是个开头作用。由于游民的性质,游民文化没有官方记载、作史,这样研究工作非常困难,但却很有意义。【原文---因为它蕴藏着中国两三千年历史所谓的一治一乱的谜底,而且我生怕它可能还指向中国未来历史走向的谜底】
    3:讲述了关注游民文化的来源。来源是1973年在南通一个墓穴里发现的明朝成化年刊印的《花关索出身传四种》。
    4:王学泰先生对此起了一个新名词,叫“游民知识分子”,不知道施耐庵,罗贯中等人,能不能归入这一类?或者说,与之关涉到什么程度?瞎子阿炳是《二泉映月》的传说作者,关于他,事实上,我【听到的全是通奸乱伦之类的新闻,形容入微,辞旨yin秽。。。看了学泰的书,我几乎认定他就是一个游民知识分子】。
    5:王学泰先生把游民文化形成的上限定在宋代。
    6:我为什么对游民文化这么感兴趣。
    7:王学泰先生声明“本书不会介入现实中的具体问题”。而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应该继续下去,扩大下去。
    8:王学泰先生辨明了农民,流民与游民的区别,同时对农民革命也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中国历史上最富革命性的并不是如李自成等的揭竿而起者,而是江南一带勤劳致富和追求发展的农民】。王学泰先生还研究了中国农业社会中的城市和西方农业社会中的城市的差别。
    9:王学泰先生还有很多有意思的研究。比如,今天我们去关注孔孟之道的人凤毛麟角,而关帝庙却人潮汹涌。《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游民文化的经典。
    10:不同意王学泰先生使用“封建主义”这个名词,想改为皇权主义。
    :


    2楼2020-07-07 11:49
    收起回复
      个人粗略观感:
      对这篇序言非常钦佩,写出这样序言的李慎之肯定是一位不亚于书作者王学泰的大家。
      序言涵盖的信息量很大,里面包含了对书作者王学泰先生的赞赏,欣赏,认同,期望,有待商榷或论证,不同观点,等等。
      序言里有不少专业重量级的句子。关于那句:【因为它蕴藏着中国两三千年历史所谓的一治一乱的谜底,而且我生怕它可能还指向中国未来历史走向的谜底】,李慎之没有展开说,不知他会有怎样的论述。台湾学者孙隆基对这个相关问题做过论证。也不知他的论证是否与李慎之相合?
      上楼简单概括的第9点,提到孔孟门口门可罗雀,关帝庙游人如织。我(楼主)去登泰山时也挺有感触,泰山顶上的玉皇顶和泰山娘娘庙香火鼎盛,旁边的孔子庙几乎无人,只有寥寥数人(包括我)不想走重复路,才往那里走一圈。这又说明了什么,希望书里能给我答案。


      3楼2020-07-08 11:38
      回复
        第一章 绪论
        一、被学术界忽视的游民与游民文化
        简单概括:
        1:游民文化长期被人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等视而不见。王元化先生可能是最早关注游民文化的学者,1993年,王元化先生在《思辨随笔 游民与游民文化》中提到一位叫杜亚泉的学者。这位杜亚泉学者认为:游民是过剩的劳动阶级,游民与知识阶级结合,就形成了游民文化。
        他说:历史上我国贵族文化与游民文化更迭盛衰,贵族文化过盛社会沉滞,腐败;游民文化过盛,社会紊乱,历史循坏之迹也。
        他同时谈到了辛亥革命不成功的原因。(略)
        2:我(本书作者王学泰先生)对杜亚泉学者的一些观点难以苟同。鲁迅笔下的阿Q就是典型的流浪于城乡之间的游民。阿Q的【思想意识为什么具有国民性,那是因为游民意识泛滥的结果】。


        4楼2020-07-13 12:00
        回复
          3:游民的特点,游民【采取了非常手段在社会上进行无目的的挣扎】,与儒家和道家相比,【他们的思想意识既截然对立又互相补充,并构成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的两面】。
          【游民的思想意识也通过通俗文艺作品散播到一般民众中去,因此,才使得许多不是游民的中国人的灵魂中也活跃着游民意识】。
          【游民文化的泛滥,使得并非游民阶层的人们也受到了游民思想的熏染】。
          ********************************
          个人粗略观感:
          绪论里说,杜亚泉学者关于游民的论述,名《中国政治革命不成就及社会不发生之原因》写于1919年。本书附录里附有这篇文章,我(楼主)翻了一下,是半白话文,半文言文写的,感觉看不进去。
          想说的是,原来这么早就有人分析这类文章了。随着网络发达,我们越来越能看到世界在变化,很多论述和分析越来越高水平,越来越揭示真相。虽然回头看,前人的分析比较幼稚,但就像王学泰先生说的“毕竟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期待下面王学泰先生讲的游民和儒家道家,一个硬币的两面。


          6楼2020-07-16 11:04
          回复
            二:游民意识是不是真正存在?
            1:游民这个群体的存在,是共识的。但他们是否有独立思想体系?很多研究者态度谨慎。我(本书作者王学泰先生)为此受到颇多质疑,和很多研究者争论过。
            2:花关索系列故事《花关索出身传》里,内容有这样----关羽张飞追随刘备做一番大事业,为了表示决心,关张二人约定互相杀光对方的家属。关羽杀光了张飞全家,张飞在杀了关家18口后,一时不忍,放走了关羽有孕的妻子,后生下关索。
            这个残忍而古怪的故事,跟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是大悖的。
            3:《花关索认父传》里,描写关索声言,如果关羽不认他,他就投靠曹操,并起兵捉拿父亲。这个描写同样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儒家孝道是大悖的。
            4:杂剧《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里写有,关羽对张飞说,刘备这个人将来必定大富大贵,我们不管他年龄大小,就拜他做哥哥。·这种势利眼思想,也是与主流所提倡的意识形态大悖的。这样的故事,简直是对关圣人的亵渎。
            5:自从金庸等武侠小说风靡中国后,【华罗庚把武侠小说誉为“成年人的童话”,此语一锤定音,为武侠小说争得了合法地位】。“江湖”一词活跃在我们口头。武侠小说里的江湖与传统文人士大夫向往的泛舟“江湖”思想是根本不同的。
            从《水浒传》里的江湖,到现代武侠小说里的江湖,我们可以看到游民群体的奋斗史,争斗史,由此可以看到这些独特的运作规则和行为方式形成的游民文化,深深影响了我们近千年的历史。


            7楼2020-07-20 11:29
            回复
              个人粗略观感:
              这一节对我的震动很大。我想说的感想非常非常多,想来想去,还是先不写了,以后觉得想写了再写。
              我一直以为很多社会现象,普遍三观,都是儒家为主的主流思想,由此看来以前的想法基本都错了。游民文化思想体系如果真如王学泰先生所论证的,确实对我们影响极大。
              但我仍然感觉,游民文化思想和儒家为主的主流思想,确实是一个大体系的两面,它们都是同一个根系萌发出来的结果。这点也是以后想写了再写吧。
              上楼第4点,提到关张不管年龄,就认刘备做哥哥的故事。可以解释《水浒传》里的很多现象,宋江的年龄并不大,但梁山上下基本上都把他称作哥哥,这其中人品德行原因完全是次要的,潜力,实力,手段,钱财等等,才是主要原因。正如王学泰先生本节所写:江湖的凶险不亚于庙堂(朝廷),斗争不加以文饰,更加赤裸裸。
              晁盖的失势和死亡,确实是游民阶层那种谁拳头硬谁说了算的价值观的体现。由此我也认为,快活林里施恩与蒋门神的黑吃黑,以及施恩对武松的崇拜是发自内心的,张都监对武松的赏识也是真心的,并非一开始就打算设计陷害他。


              8楼2020-07-20 12:03
              收起回复
                三、什么是游民?
                1:游民很难定义,人们常说“无业游民”,实际上,无业并不等于游民。但从古一直到明朝,主导舆论上,只要不务农的老百姓,都是游民。
                清代对游民的看法,基本等同于我们现在所讲的流氓。建国后,定义为从事不正当职业者。
                2:本书定义的游民,是【从人们在其所处的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出发的】,【主要是指一切脱离了当时社会秩序的人们】。
                3:流民与游民不同。流民大规模迁移后,家族的宗法秩序没有破坏,甚至更为加固。比如客家人和他们修建的土楼就是很好的例证。
                4:宋代文化普及率大大增加了。具有一般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也被抛到了游民群体中。通俗文学开始出现,宋代以后,创作形式开始从士大夫阶层向游民知识分子阶层转变。
                5:《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由文人写的,里面有文人士大夫思想的渗透,但主导意识仍是游民思想文化。
                ********************************
                个人粗略观感:这节我是完全听课学习的。《水浒传》里武松的故事,我感觉它的文人士大夫思想似乎比其他故事稍重一些,也许它成型的时间比较早,所以带有文人士大夫思想多那么一点点。当然,也可能是创作的人三观里,文人士大夫思想多那么一点点。


                9楼2020-07-22 11:40
                收起回复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内容简要概括:
                  1:最早的通俗作品是江湖艺人们创作的,受众极多,反映了游民对历史和社会的理解,他们简直是下层社会学习的历史教科书。
                  当走投无路的人铤而走险时,这些游民思想的文艺作品给予他们鼓舞和力量。
                  【中国是个政治化的民族,古代下层社会的人们就是靠这些通俗小说去理解和接触政治的】
                  2:下层社会的武装反抗中,很多模仿《水浒传》、《三国演义》进行武装组织。土匪们根据《水浒传》的标准选取领袖,安排生活。这是英国汉学家贝思飞在考察民国时期活动后指出的。
                  由于通俗文艺的普及,很多群体活动都在排演戏文,形成了我们常说的:在中国,戏往往不像生活,而生活却有时很像戏。
                  过去的人受游民意识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今天应该有自觉抵御的意识。
                  3:江湖艺人的作品和农民创作的民间故事是有很大区别的。简单以“民间艺人”概括是错误的。生活经历丰富的江湖艺人与生活在封闭农村的人完全不同。《说唐》的演变就是很好的例证。通过他们的作品演变,那些历史人物慢慢变成了游民色彩般的人物。


                  10楼2020-07-23 11:39
                  回复
                    4:一位暴君出现,游民积累到一定数量,“乱”就产生了。暴君垮台后,出现了丛林法则,就其本质来说,【游民是反对现存社会秩序的】,新朝代出来游民被安定下来。以后又周而复始。
                    5:鲁迅论述游民,邵燕祥先生写游民。(本点略)
                    6:【本书所用的“游民”一词也属于中性词语,毫无贬斥之意】,【游民的群体性格和游民意识中,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东西也是社会的产物,不是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因此也没有必要去谴责哪一个人】。
                    ********************************
                    个人粗略观感:
                    【中国是个政治化的民族】,这句话不知如何理解?我想在后面王学泰先生应该会有详解吧。
                    文中提到“下层社会”这个词,我个人感觉,从金字塔构造看,下层的人占了大多数,金字塔顶尖的上层社会是个极少数。什么样的人属于下层社会呢?一般指受教育少干劳力工作的人或者说收入低的人,这点容易理解。
                    但事实上,有很多高学历的人,他们只是专业研读水平高,他们很少去认真看专业外的书籍,电影等等。他们青少年阶段就形成的三观,大部分来源于他们住在小村镇或者文化水平低的父母一辈。而他们的父母一辈,就像本节中王学泰先生所说:就是靠这些通俗小说去理解社会和接触政治的,把这些当做历史教科书。
                    同样,很多有钱有势的人也是类似的情形
                    所以,不仅是下层社会受游民文化影响,很多中上层社会的人也同样。


                    11楼2020-07-28 12: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