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儒家吧 关注:430贴子:140,925

回复:诸葛武侯六伐中原,演义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且不说这样一个计划可行性到底有多少,也不去分析夏侯楙会不会派人去埋伏。先来看看诸葛亮是怎么说的,诸葛亮说这个计划太冒险,欺负中原没有能人。换言之诸葛亮是个谨慎的人,对对手高度重视,不做冒险的事。所以诸葛亮坚持出祁山而不走子午谷。 可出祁山攻陇右就是稳扎稳打的谋略吗?恰恰不是,诸葛亮一出祁山所有战术都是在冒险,每一次胜利都是在“欺中原无好人物”。但凡当初天水的太守是姜维,也够诸葛亮喝一壶的。诸葛亮就是欺负夏侯楙智商低,曹真、郭淮太嫩,一步步都是兵行险着。诸葛亮出斜谷,打算攻打郿城、箕谷。而蜀军的粮道街亭就暴露在魏军面前,诸葛亮就欺负曹真不敢来打,至危险于不顾,坚持冒险打郿城。这个巨大的漏洞一直这么暴露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21-02-08 15:05
回复
    与此同时出现了件大事,新城太守孟达投降了蜀汉。当初孟达就是看刘备、刘封不爽,因此忽悠刘封不救关羽,然后投降曹丕,临走之前还写信骂了刘备一顿。按理说孟达和刘禅有不共戴天之仇,毕竟孟达害了他二叔,忽悠他大哥,骂了他爹。不过孟达就是敢投降,因为他不怕刘禅,他知道蜀国的大事小情都是诸葛亮说了算,自己跟诸葛亮有交情,因此放心的投降。可就在这个时候,司马懿被曹叡启用为将,而司马懿有发达的情报网,他比曹叡先知道了孟达造反。于是司马懿点起兵马,不经请示就带兵攻打孟达。孟达措手不及,被司马懿一举歼灭。孟达一直也没能表现自己的能力,而且从来都没活明白。想当初他想法害了刘封,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跟自己一直称兄道弟的申耽、申仪兄弟俩那可比孟达阴多了。申耽、申仪兄弟俩没啥节操,谁强就投降谁。因此当初投降了风头正竟的刘备,后来关羽被害,他俩忽悠孟达投降了曹丕,后来诸葛亮威震西疆,这哥俩又和孟达一起投降蜀国,现在司马懿打来了,这俩人又投降了司马懿。这俩人足可称为上庸的不倒翁。


    来自Android客户端77楼2021-02-08 15:06
    回复
      2025-08-16 16:40: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消息传到了祁山,诸葛亮大惊失色,甚至惊讶的把鞋都踢飞了。其实诸葛亮不是惊,是深入骨髓的怕。虽然司马懿不是他的对手,但是现在自己的漏洞别人看不到,司马懿一定会看到。最最要命的是这个漏洞没法弥补,街亭就算孙悟空来了也守不住。 司马懿对此战志在必得,他启用了当年郁郁寡欢的张郃为将。在司马懿对张郃的话中我们能看到,司马懿完全参透了诸葛亮的战术部署。司马懿说过,如果他用兵,也走子午谷。如今诸葛亮不走子午谷,偏要攻打郿城、箕谷。那就好办了,司马懿让曹真死守郿城,让孙礼死守箕谷。而司马懿与张郃带主力直扑街亭。


      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1-02-08 15:06
      回复
        诸葛亮当然知道司马懿一定会抓住这个漏洞攻打街亭,而且诸葛亮还知道,这场战争已经宣告失败。对于这场战争的失败,诸葛亮是无论如何不能承受的。战前上了《出师表》力排众议出兵,否定魏延的计策自称依理进兵安能不胜?这回怎么办?好办,找个人替罪吧。找谁呢?就看谁敢守街亭。诸葛亮作出要攻打郿城、箕谷的姿态,然后问谁敢守街亭。 这活懂业务的都不敢接,因为这个地形根本没法守,而且都想着去打郿城、箕谷。诸葛亮带一帮参谋开会,问谁敢守街亭。这要是搁以前,诸葛亮下任务,问谁敢去,那底下人争任务得打起来。这回行了,都不说话。懂的人不说话,不懂的人可就说话了。此人就是参军马谡。


        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1-02-08 15:12
        回复
          马谡是个出色的政治家,打仗这事他不专业。可马谡看了几本兵书之后,非觉得自己专业。从军事的角度讲,马谡不知道街亭有什么玄机。但是从政治的角度讲,这活得接。既然诸葛丞相这么看重街亭,说明他想找个人守街亭,这帮武夫不接活,说明他们没参透丞相的意思。于是马谡自告奋勇,去守街亭。 诸葛亮看有人顶雷,那就去吧。马谡这个人,无论是刘备还是远在魏国的司马懿都知道他不是打仗的料,诸葛亮却让他守街亭。是诸葛亮不会用人吗?不是啊,谁敢说比诸葛亮会用人?诸葛亮这么聪明,非得用马谡必然是有深意的。所以根本不用讨论换成王平、魏延、赵云等等去守街亭能不能守的住,因为谁去也守不住。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1-02-08 15:12
          回复
            所以后面的故事无论怎么发展都对战争没有大的影响,屯兵山上还是路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张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这些最不好惹的人带了二十万大军攻打街亭,街亭无险可守,就算五虎上将俱在也守不住。而且马谡战败之后,魏延就在不远的地方屯兵。也就是说马谡、王平、魏延、高翔四将其实跟魏军在街亭一带殊死搏斗的一整夜,依然战败。你说换谁能来守的住街亭?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1-02-08 15:13
            回复
              再来回忆子午谷奇谋,为什么诸葛亮否认之后又选择了另外一种更危险的方式进兵呢?这么说吧,陈仓大战,有谁记得是刘邦亲率大军走褒斜栈道吗?灭蜀之战,有谁记得是钟会抗住姜维主力吗?大家记住的是韩信、邓艾。同理,子午谷之战如果成功,大家记住的是魏延,如果失败,那是主帅诸葛亮失职!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1-02-08 15:13
              回复
                镇守街亭粮道的有哪些人,正将为马谡,副将为王平,救应为魏延,不远处还有列柳城的救兵高翔。这些将领带了多少人呢?马谡带了一万人,王平带了五千人。魏延的本部人马也就是五千左右,高翔在列柳城有一万守军。用这三万来人抵挡司马懿的二十万大军,失败了至于让马谡负全责而斩首吗? 单这么看不至于,可是稍微一调整就至于了。诸葛亮明知道马谡不懂业务,却给他派了个懂业务的王平。王平这个人除了懂业务之外,还一个特点就是爱顶撞上司。他连徐晃都瞧不上,何况马谡呢。马谡之所以敢来街亭是因为他不懂军事,他觉得这么一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司马懿不敢来。马谡对这个战略要地的重要性毫无察觉,因此到了街亭之后对王平说:“丞相何故多心也?量此山僻之处,魏兵如何敢来!(原文)”


                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1-02-08 15:14
                回复
                  2025-08-16 16:34: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马谡选择屯兵在山上,是因为在山上屯兵那是有各种先例的。且不管兵书上怎么说,当初夏侯渊、黄忠不都是先找山头屯兵么。马谡可不管山和山的情况是否一样。先上山再说。 马谡在街亭胡来,必然会遭到王平的抵制。王平一抵制,主帅马谡肯定不听,这样更显得马谡不行。外加副司令魏延和大将高翔帮衬着,街亭还能失守,那就显得马谡太坑人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1-02-08 15:14
                  回复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第一时间埋下伏兵,准备撤退。然后把陇右三郡的大部分人口都拆迁到汉中安置,毕竟出次祁山,怎么也得有点业绩。诸葛亮大规模迁动人口,谁都带了,就是不带走姜维的亲妈,因为留着这位老人家在天水还有深意。 接着诸葛亮以空城计退了司马懿,以姜维、马岱、赵云、邓芝断后,全军退回汉中。这场大败之后,诸葛亮得和诸将研讨一下了。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按理说主帅诸葛亮部署失误,负首要责任那是必须的。可是诸葛亮聪明啊,他不提审马谡问罪,他先问王平的罪,为他为啥不劝谏马谡?


                    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21-02-08 15:24
                    回复
                      这不搞笑么,你让马谡当正将,王平是副将,副将能节制主将吗?但是诸葛亮这么做,就是为了吓唬王平,吓的王平一股脑把责任都推给了马谡,还声称自己不仅没过,还两次救人有功。这样一搞,就又显得马谡没水平了。有了王平的供词,诸葛亮就不深究魏延为啥救援不力,高翔为啥没守住列柳城?重要的是马上提审马谡,问问为啥不在路上安营扎寨?


                      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1-02-08 15:24
                      回复
                        马谡到现在算是明白过来了,他根本不知道屯兵路上和山上有什么区别,而且他也不用知道。作为一个政治家,马谡意识到自己的这条命就相当于当年曹操帐下的运粮官王垕,就是个替死鬼。现在所有人都觉得是因为马谡部署失误,导致全局崩盘,没有人再去想街亭这个漏洞一直存在,而且这个漏洞不是马谡造成的。当诸葛亮问马谡为啥失败的时候,马谡说了句宇宙真理:魏军势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21-02-08 15:25
                        回复
                          诸葛亮勃然大怒,虽然是司马懿带魏军主力全来了,确实是魏军势大。但是如果这个理由成立的话,还是诸葛亮部署有问题。所以诸葛亮说马谡“乱道!”愣把责任归结于马谡屯兵的地方不对,仿佛马谡守的住街亭,他就能攻下长安一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21-02-08 15:25
                          回复
                            诸葛亮告诉马谡,这回死罪是难逃了。马谡心里也清楚,跟着亮爷混,有时候会真的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好在马谡死了个明白。虽然当初马谡立下军令状,如果战败全家抵命。现在已经不是战败战胜的问题了,是要为丞相顶缸的问题,因此那张军令状就是废纸一张。马谡慷慨赴死,之前跟诸葛亮打了个暗语,说让丞相记得舜帝“殛鲧用禹”的典故。意思是马谡自己死就可以了,不要再连累家人了,子孙后代该重用还得重用。诸葛亮当众答应善待他的家人,马谡说既然这样,那也就死而无憾了。诸葛亮怕拖下去有变,也怕马谡胡说八道,让刀斧手赶紧拖下去行刑。这时候蒋琬来军营公干,见刀斧手要斩马谡,赶紧喊刀下留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1-02-09 22:16
                            回复
                              2025-08-16 16:28: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蒋琬不清楚里面的奥秘,都是荆州系的哥们,丞相怎么会斩他呢?因此蒋琬去找诸葛亮求情。诸葛亮说了,杀他是依军法行事。可拉倒吧,真按军法行事,那就得杀马谡全家。很快,刀斧手斩了马谡。这件事情就有了定论,因为马谡没守住街亭,导致了诸葛亮没有能攻下长安灭了魏国。 主要责任人已经被斩首,诸葛亮欣然领了次要责任:识人不明之罪,然后自己把自己的官职降了三级。在跟皇帝刘禅的奏折中,诸葛亮把责任归结为马谡违背自己的的号令(原文: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可是诸葛亮从来都没告诉马谡该在哪里驻军,何来违命之说?


                              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1-02-09 22: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