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吧 关注:26,494贴子:988,310
  • 4回复贴,共1

苹果理论谈儒法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每次提到有关儒家法家的话题,我总想到一个苹果理论,在此分享一下。
一个苹果,坏了一块,当事人在吃于不吃之间犹豫。
请教评论员,
法家(A):坏苹果影响健康,建议丢掉。
儒家(B)会跳出来针对A说:苹果只坏了一部分,大部分是好的,丢掉多浪费啊。
A:那就把坏的一半切掉,只吃好的那部分。
B:有专家提出,坏的水果,好的那部分也有毒素,你想让当事人生病么?
当事人,立刻感到B更专业,请教到:那先生教我如何处理最好。
B:这个问题我们应从N年前我的一个亲戚说起,他吃了坏的梨子,生病了。但是梨子和苹果毕竟有所不同,还是要从吃坏苹果没生病的另一个亲戚的例子来看。 其实这个问题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坏一点没关系的,只要人身体好,也不至于生病。所以呢,看你自己咯。
当事人:那我究竟该不该吃呢?
B:我说了那么多,你还不明白么? 看来你比较笨。
1、于是当事人转而听从A的话,丢掉了那个坏苹果。 于是B就到处和众人说:A浪费东西,叫人丢掉了一个几乎是好的苹果。
2、于是当事人转而听从A的话,想办法吃掉了那个坏苹果。 于是B就到处和众人说:A不顾人的身体健康,让人吃坏了的苹果。
3、于是当事人在充分听取B的意思以后做出了吃掉/丢掉 这个苹果的行动。 发生了一切坏后果的时候,B就到处和众人说:虽然人是在找我,但是实际上他做出吃掉/丢掉苹果的事情的时候,是在按照A的意思在办。


1楼2010-03-10 10:06回复
    回复:2楼
    儒家,没有学究气质的,确实很少。 这点得承认吧。  
    西哲派的人我接触的,都跟A更近。 他们会认定一个选项,当事人想知道原因,他们才会长篇大论的给人分析利弊得失。 至少在逻辑上和思维成熟度上,西哲的远高于儒家。
    而接触的儒家呢? 任何问题争执不下,只有2种结果:1 引经据典,说对方读书少了。 2、永远说对方错了,不懂,不做任何解释。


    4楼2010-03-11 11:19
    回复
      2025-08-16 09:21: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回复:3楼
      社会本不复杂,人人都不希望自己的环境复杂,活的纠结。 做每一件事,都要思考方方面面,把过去别人总结的经验自己再去走一遍,何必呢?
      现实中,思考得多,未必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其实是在找一个说服自己选择的理由而已。 想多了,有了足够的理由支撑,干出了事情,再把自己的理由说出来占领道德高点。 这就是中国人的习惯模式,或者儒家思想下的思维模式。   我想问,各位累不累,烦不烦


      5楼2010-03-11 11:32
      回复
        回复:6楼
        既然国外法律不是冷冰冰的,为什么你认为国内会冷冰冰的呢?
        事物是复杂的综合体,这个我承认。 但是总是有它大致规律的,就像洗衣服,每件衣服的长短、材质都不同,洗法也不同。但是大致可以分为外衣 内衣,毛衣 棉衣等等。每类衣服一种洗发,总不会错,一些特例出来,再单独列为一类---这就是法律。  
        上边偷药的问题,偷是不对的,犯法的,必定会受到制裁。 而当事人只用考虑自己是否能承担造成的后果就好。


        8楼2010-03-11 15:13
        回复
          苹果例子里边还有一点没有明说出来的,就是法家看问题是以趋利避害的原则来判断的。事情再复杂,通过自己的权衡,总能选择出利大于弊的处理方式。 法就是依照这样的模式制定的。 而儒,则永远把利弊5-5开,认为利是有的,弊也不能忽视。 这就让人在选择中会出现偏差,有时候过分谨慎,有时候过分激进。


          9楼2010-03-11 15: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