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农场吧 关注:26贴子:178
  • 1回复贴,共1

我的生活的故乡学习成长工作过的黄河农场四分厂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山东省垦利县国营黄河农场四分厂座落在一片盐碱地上,南面是四分厂生活用水的水库(大家都叫称呼它为南河,南河南面是住着济南军区军马场的一个连队)四分厂四周是用土打垒堰的土坝形式围成的一个方正的土围墙,土围墙从上到下呈梯形,下宽上窄,土坝高约三米左右,内面积方圆约一平方公里余,东西南北土坝正中间分别开了四个豁口,这就是象征着城堡的四个大门,正门朝北,供城堡的人们自由出入。土围墙外约两米距离是一圈约五六米宽,三四米深的排水沟,酷似城堡外的护城河,是防止外部自然灾害侵入的天然屏障。 黄河农场四分场有土地约六七百余亩,大约八九块条田,一块条田约六七十亩地。条田与条田之间都有大片的防护林和灌溉渠隔着,起防风防沙的作用。条田与条田之间都有宽宽的排水渠,用来防涝排碱。大田每年所种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还间种一些萝卜、西瓜、甜瓜等蔬菜和水果,自给自足所用.黄河农场四分场主要由一连、二连、三连、四连、机务连五个连队,加上场部办公室(营直)六个单位组成。场部内有机务连、二连、(后来三连已经迁址厂部北面距离厂部约二公里左右的距离)厂部办公室(营直)四个单位。一连在场部的正东偏北,距离场部大约4公里,是一个纯粹的畜牧连,以牧马为主,约有一百多匹马。四连在场部的正西略偏北,距离场部约3公里,主要以大田为主,还管理着一个果园,占地面积约三十多亩,主要种植苹果、葡萄、梨等水果。 黄河农场四分场人员由劳改管教干部、六三年青岛来的社会青年、劳改刑满后留用人员、本地职工和知青们组成。 机务连在场土坝围内的西西北角,靠土坝的北侧有一排比一般住房要高的多的库房,这些库房都是砖瓦结构,在土坝、土房的衬托下他们显得十分雄伟。它们是专门用来停放或存放东方红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机械部件等一些物件的。机务连担负的主要任务是整体的春播春种和秋收秋种。这就是我们想象的机械化,当时在农村是很少见的。不过在那个年代的确是比较现代化了,它代表着中国农业的根本出路, 顺着机务连向南靠西边的土坝是家属生活区,纵向由两列,大概有近十五六排房子。他们的房子要比知青们住的房子要好得多,房子都在地平面上,是土瓦结构。再向南就是知青住的半地上半地下土草房子。应该说是前劳改犯住的房子。一九七O年底兵团成立之前,知青的房子全部翻新盖起了青一色的石头砖瓦房。从此知青告别了居住低矮草房的历史。 四营三连在土围内的中部,是大田连,也是一个人员众多的连队,毕竟农业的主力军还是大田的操作队伍,三连的人数占了场部人数的一半还要多点,自然他们的房子也占了四分场的多半。 营部办公室、卫生所、小卖部在土围内的中北部。办公室排房前靠东有一块小小的空地,是一个不像样的土广场。广场东面有一个也很不像样的篮球场,靠篮球场的西面由两根高高的木杆,矗立在那里,它是用来放电影拉影幕的支架,供作职工文化娱乐之用。这小小的土广场也是四分场举办较大活动的主要场地。 四营二二连在土围内的中部靠南,紧挨着家属连的住房,两个连队中间是二连的食堂,(我的宿舍就住在伙房东边第一排的房子最西头的第一间宿舍门就是我的宿舍,和伙房中间隔着一条南北道,路西是二连伙房,路东是我的宿舍,与伙房是东西邻居,我的宿舍相邻东间也是男职工宿舍,最东头两间是连部的办公室和财务办公室,我的宿舍前一排房子是马车班、大田班宿舍,我的宿舍后面一排西头是二连仓库库房,库房东头两间是指导员宋协和的家庭宿舍,在后面一排是女生宿舍,女生宿舍后面是营直(厂部)家属宿舍区的两排家属住宅区,家属宿舍后面是广场、我所住的宿舍距离伙房最近了,特别是是夏天的刮风下雨天气、还是冬天雪天冰地路面易滑的时候出了宿舍去伙房打饭路途最近,方便多了)它划定着所属的地盘。土围的东部主要是二连和三连的羊圈和猪圈,四营二连是一个既有大田又有畜牧的连队,四营二连有100多亩地,一千多只考利代羊;四十多匹马;十几头牛;其中一个大田排,以种地为主;一个牧羊排;一个饲养班;一个大车班,大车班马车担负着运草、运粮、运饲料和运输的任务。 黄河河农场四分场土围外的南面约九百多米处又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河宽大约一百多米,最深之处深约四米多,当地人叫它“南河”。据说这条河是老黄河入海的一个小分岔,河水流到这里基本到了尽头。四分场用土坝把它稍作修建后成为场部和各连队几百号人的饮用水库。河边的北面,有一个用土堆起的高高地台子,像一个烽火台,约有四米多高,土台南侧置身在“南河”之中,土台顶部约有七八个平方米。土台的中部有一个链条式水井,水井上部有一套牲口拉着转动的水车抽水流入到水塔之中过滤后宫场内所有人员和牲畜饮用水使用, 有一个人工建造的自来水塔,每天都有专职的毛驴上岗象拉磨似的不停的拉着抽水机转圈圈,提上来的水不断向水塔源源的灌水,水顺着人工铺好的管道,流向四分场场内的所有公用水管、各连的食堂及马棚、羊圈、猪圈,供场内人和牲畜用水饮水。当时这个办法还挺实用的,最起码解决了远程取水的困难,也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因地制宜的土办法只有置身在大自然中才有它真正的使用价值和生命力,非常怀念在黄河农场四分厂二连工作生活的快乐时光和幸福的岁月---叙述人王登峰电话15865987158----欢迎大家接续


IP属地:山东1楼2021-10-06 16:23回复
    垦利区境内第一处国营农场-黄河农场
    1953年至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农建二师在黄河入海口大、小孤岛开垦荒地4591亩。该师调离山东后,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第一劳改队进驻农建二师师部所在地继续从事垦荒生产。1956年6月15日,国家公安部以(56)公安劳字144号文件批复山东省公安厅、农业厅及省人民委员会《山东省地方国营大小孤岛农场设计任务书》,批准组建农场,定名为“山东省地方国营黄河农场”(内称山东省第六劳改队),同时成立中共山东省地方国营黄河农场委员会,慕思荣任党委书记、场长,王民义任副书记。1956年6月至1958年4月,农场由山东省公安厅领导,属劳改系统。同年5月31日,取消“山东省第六劳改队”名称,定名为“国营黄河农场”,属农业系统,进入企业化生产行列。1958年9月,与惠民专署孤岛办事处合并,实行场社合一,组建全省唯一一处县级人民公社——孤岛人民公社。1959年10月,孤岛人民公社撤销,黄河农场恢复原称。

    1960年1月,黄河农场改属山东省渤海农垦局领导,属农垦系统。1961年6月,渤海农垦局决定,青坨牧场整体移交黄河农场,并入土地5292亩,编为黄河农场四分场第四生产队。

    1962年,四分场四队(青坨牧场)划出,交济南军区后勤部军马场。

    1968年12月21日,山东省革委会决定,黄河农场移交济南市领导,定名为“济南市五七黄河农场”。是年底,5000余名济南“知青”陆续进场。
    1970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组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兵团一师师部驻黄河农场总场,3月,黄河农场改编为山东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一团,团部驻二分场。划出原黄河农场第七分场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二团。1971年,兵团一师师部由农场总场迁驻新师部。1972年,一团团部由二分场迁驻原师部。1974年11月,山东省委、济南军区决定撤销山东生产建设兵团。

    1975年1月,农场按属地划归山东省惠民地区领导,定名为“山东省惠民地区国营黄河农场”。1977年惠民地区在黄河农场原兵团师部驻地成立惠民地区五七干校。1980年6月,惠民地区五七干校撤销,农场总场迁五七干校校址。1983年10月15日,东营市成立,农场归东营市领导,定名为“国营黄河农场”。1984年4月,东营市人民政府决定从黄河农场划出第四分场移交市司法局组建东营市青坨劳改支队。

    1994年8月,经农场职代会三届十次代表团长会议审议通过,实施场改公司体制改革,保留原场名,成立“东营市黄河农工商实业总公司”,实行一套班子,挂两个牌子,1997年2月,农场取消内部公司制机构,恢复农场原机构。
    《历史印记——垦利县的223个第一》一书,力求以一种新的角度,用具体事例来展示垦利人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和高贵品质,以感召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洪流中来。


    IP属地:山东3楼2022-07-05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