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noa吧 关注:25贴子:2,276

萨珊波斯VS罗马帝国战争史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萨珊波斯VS罗马帝国战争史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13 23:43回复
    萨珊波斯帝国是古典时期罗马帝国最为强大的敌人之一,其建立者是阿尔达希尔一世,是地地道道的波斯本地人,出身祭司家庭。祖上可能有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血统。208年,阿尔达希尔一世成为帕提亚帝国法尔斯省省长。乘罗马大举攻来之际。阿尔达希尔得到法尔斯省地方世俗与宗教权贵的支持,宣布法尔斯地区独立并起兵讨伐帕提亚帝国末代君主阿尔达班五世。随后,224年,阿尔达希尔一世在奥尔米兹达甘平原战役击败并杀死帕提亚帝国国王阿尔达班五世,帕提亚帝国灭亡(也有文献认为此事发生于227年)。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迁都泰西封。阿尔达希尔一世确定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建立萨珊波斯帝国(224-651)。此后,萨珊波斯开启了与罗马断断续续长达四百年的战争,直至帝国灭亡,那么,双方的较量,会是怎样的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0-13 23:43
    回复
      萨珊波斯与罗马帝国的军队与战略
      (1)萨珊波斯
      萨珊波斯帝国堪称罗马立国以来最强大的对手。萨珊波斯军队以骑兵为主,其骑兵主力是由低阶贵族庄园主“阿扎坦(azatan)”构成的人马俱披铁甲的重装骑兵,被称为“萨瓦兰”骑兵,冲锋威力势不可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帕提亚骑兵。除此之外,还有大量马不披甲的中型骑兵。多由各附庸部落例如阿拉伯人,贵霜人,可萨人(一支来自里海北部的游牧民族,可能与回鹘或者西突厥有一定关系),组成。萨珊波斯的重骑兵讲究双重化,既带弓箭也带骑枪。远的近的全能对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1-10-13 23:44
      回复
        萨珊波斯帝国重建了古代波斯著名的不死军,不过都改称了精锐的重装骑兵,号称10000人,充当皇帝的卫队。到了4世纪,萨珊波斯皇帝沙普尔二世又组建了人数只有1000人,极其精锐的皇家骑兵近卫骑兵——圣陨骑兵(gvan-avspar),他们各个是具装骑兵,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此外,萨珊波斯还有大量重装大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1-10-13 23:44
        回复
          步兵方面,萨珊波斯军由大量征召农民充当的弓箭手,掩护骑兵作战,作战时射出漫天箭雨。但是,与基本都是乌合之众的帕提亚步兵不同,萨珊波斯军队中重步兵比例大幅提升。例如,来自附庸的亚美尼亚重步兵和答拉米步兵,装备重标枪,模仿罗马军队使用标枪和剑作战。虽然战斗力不如罗马军团,但是在同时期的亚洲可以说是数一数二。萨珊军队大量装备反曲弓,这种结构的弓制做和保养都很复杂,但蓄能效率高于罗马军队装备的普通复合弓,因而有更大的威力和射程。可以对罗马军队造成较大威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0-13 23:45
          回复
            军事战略上,萨珊波斯帝国的最高战略是恢复古代波斯第一帝国即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疆域。虽然这一战略目标由于强大的罗马几乎遥不可及(然而,在库斯老二世在位期间(590-628在位),萨珊波斯帝国还真的短暂地恢复了几乎全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疆域),加上萨珊波斯的人口和国力总体而言较罗马弱,故而萨珊帝国整体采取守势,其主要战略目标仅限于保护经济发达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和波斯心脏地带(即伊朗高原腹地)。防止罗马军队进入伊朗高原腹地,在具体战术方面,由于罗马疆域广阔,东方路途遥远,难以短时间集中主力全力对抗萨珊波斯,而萨珊波斯除东部的游牧民族诸政权之外,没有较为强大的对手,大部分时间可以集中大部分力量对抗罗马,因此,萨珊波斯帝国在与罗马的局部对抗中往往会享有局部优势,相比罗马军队,波斯军队除骑兵和机动性之外没有其他优势,而早期没有马镫的骑兵也难以对步兵形成压倒性优势,因此,萨珊波斯的战略往往是以攻为守,以进攻战略达到防御目标,因而波斯的战略表面上带有进攻性。在罗马与萨珊波斯的战争中,萨珊波斯经常以攻代守,挑起战争,公元三世纪开始。随着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成为罗马永久占据区,罗马在这里大量殖民,加固城防,修建堡垒。因此萨珊王朝要保住幼发拉底河边界已不可能。萨珊帝国的战略目标只是尽可能遏制美索不达米亚罗马控制区的战略进攻潜力。争夺美索不达米亚米亚北部重镇尼西比斯与辛加拉。如果波斯控制了这两座枢纽城市,罗马的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北部防御体系就会处于半瘫痪状态,罗马还会丧失以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为基地发动大规模进攻的能力。在下文的战争中,我们可以多次看到围绕这两座重镇,萨珊波斯与罗马进行的拉锯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1-10-13 23:45
            回复
              此外,亚美尼亚地区也是罗马与波斯争夺的另一个焦点。如果罗马控制了亚美尼亚,罗马就能以这里为基地进攻米底与美索不达米亚;而如果波斯控制了亚美尼亚,并不会对罗马的小亚细亚诸省造成威胁。围绕亚美尼亚地区,萨珊波斯与罗马也展开了多次外交,政治与军事的较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10-13 23:46
              回复
                三世纪后的罗马军队
                随着帝国的稳定,财富的增加。之前以募兵制度为核心的罗马军团日益无法维持。许多罗马人不愿意当兵报国。或者在服役期间开小差逃跑。当时的史学家,军事学家韦格蒂乌斯就曾说“在布匿战争期间,军团士兵顶着北非的烈日仍然不辞辛苦,而现在,在温和的地带身着盔甲却叫起了寒冷,这样,帝国的衰亡是不是不可避免的呢?”(大意如此)。迫不得已,罗马军队只得通过大量招募蛮族士兵来弥补战损。这些外族军队甚至成建制地出现在罗马军团中。至4世纪中期,蛮族出身的士兵大约占据罗马军队总数的四分之一,在有些部队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些军队更会选择忠于他们的部落首领而非皇帝本人,经常哗变,尽管蛮族部队不缺乏勇气,但是,他们没有旧罗马步兵旧有的自信和凝聚力,很多都是拿钱办事的雇佣兵。将军在调遣他们时也必须比从前更加小心谨慎。可以说,蛮族军队的过量涌入,导致了帝国的灾难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10-13 23:46
                回复
                  随着罗马军队的蛮族化,蛮族(日耳曼)文化和装备深深影响了罗马军队。许多罗马军队开始采用日耳曼式的服装与盔甲,例如,使用具有浓厚蛮族色彩的龙旗而非鹰旗作为旗帜,传统的罗马大盾演变为圆盾。传统的罗马战袍被亚麻布和刺绣纹样的服装取代,这些服装更像是日耳曼风格,而不是罗马风格,部分罗马人模仿日耳曼人,不着盔甲(据统计4世纪罗马军队中的重装部队比例锐减)。甚至蓄起长发,冒充日耳曼人。三世纪以后,军团士兵又开始装备过去辅助兵使用的鳞片甲(Lorica Squamata)和链甲(Lorica Hamata),因为这两者的制造要求都不高,简单作坊就可以制做。三世纪开始,所有军备的结构均不断简化,更深层的改变在于武器和战术,在武器方面,以往主要使用短剑和标枪的罗马士兵,开始更青睐于使用长矛和长剑(Spatha)。他们不再像自己的祖辈一样,排成三线式的棋盘队形主动发起进攻,机动灵活。而是排成密集队形,采用矛墙作战,主要是等待敌人来进攻。丧这种队形,甚至经常被比喻为旧时代的马其顿方阵,足可见其僵化和死板。丧失主动进攻性能的罗马步兵,逐渐丧失了军队的主体地位。开始被骑兵取代。
                  从4世纪开始,罗马骑兵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得以飞升,据《百官志》记载,当时骑兵的数量似乎已经增加到了步兵的三分之一,而在老式的军队中,这一数字通常是十到十二分之一,很少超过六分之一。这既是君士坦丁改革强调军队机动性的结果,也是因为周边萨珊波斯帝国和其他游牧民族的影响。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罗马步兵已不复当年之勇,在4世纪,骑兵经常不再作为分属步兵的辅助部队使用而是被抽调出来当做独立部队使用,在公元5世纪,骑兵支队终于成为与军团步兵并列的单位。骑兵的类型也有所增加。分为轻装的标枪和弓骑兵(没错。受到游牧民族影响,罗马已经开始出现了弓骑兵)进行骚扰和迂回,以人马具披铁甲的重骑兵(受到萨珊波斯帝国影响)担负冲击任务。与萨珊波斯相比,罗马骑兵的质量和数量确实较为逊色,但差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1-10-13 23:46
                  回复
                    在军事战略方面,由于路途遥远,后勤不便,投入成本巨大,罗马帝国对于彻底灭亡或征服萨珊波斯兴趣不大,可能性也较小,更多致力于使萨珊波斯臣服(虽然最后也没有实现)。进入3世纪,罗马的政治经济重心逐渐东移(较为经典的例子是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为了保护东部诸省免遭波斯的攻击,罗马必须尽可能在波斯人的进攻道路上设置障碍,而波斯进攻的唯一通路正是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从战略战术层面讲,罗马的重点在于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地区,在进攻时,罗马军队往往以此为跳板,沿两河流域水路或陆路进攻,掠夺萨珊波斯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地区(特别是萨珊波斯的首都泰西封),削弱萨珊波斯,解除其威胁,在实力不足,进行防御时,罗马帝国也致力于防守以尼西比斯和辛贾尔为核心的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保卫东方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的叙利亚地区。
                    在整体上看,在与萨珊波斯的战争中,除为数不多的几次大规模进攻外。在君士坦丁之后,罗马帝国由“全面防御”转而总体采取“纵深防御”战略(主要是力量不足)。当敌人入侵时,边防部队将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放弃不是很重要的地区,退入重要的堡垒或设防城镇坚守,等待援军。以迟滞战术降低入侵者的行动能力和效率,分散敌人兵力,打击敌人的士气,使敌人难以深入。当野战部队抵达后,在边防军协助下击败敌人。如果能顺利打败敌人,罗马军队同样会依照传统深入敌境劫掠,迫使敌人屈服。“纵深防御”可以减少军事成本和军队伤亡,从实践来看,也较为成功,为此后的罗马帝国直至东部帝国采用。然而,由于“纵深防御”需要放弃部分国土,抛弃给敌人蹂躏,对于罗马帝国边境地区的经济也将造成较大破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1-10-13 23:48
                    回复
                      二 帝国时代的罗马——萨珊战争
                      阿尔达希尔上台后不久,就挑起与罗马的战争,公元230年,他首先入侵并洗劫了罗马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卡帕多西亚行省(位于小亚细亚),挑起了两国争端。不仅如此,当时任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222-235在位)试图以外交途径解决上述争议时,波斯国王居然派遣了一支挑衅意味十足的使团。耀武扬威,提出种种无力要求,和谈破裂。时任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御驾亲征。罗马军兵分两路。北路沿亚美尼亚进军迎战波斯主力,南部在两河地区企图偷袭萨珊波斯首都泰西封,然而,由于亚历山大 塞维鲁优柔寡断,拖拖拉拉,错失良机。阿尔达希尔以少数部队拖住北路军,亲率主力迅速返回,击溃南路罗马军。亚历山大·塞维鲁闻讯,自知战略目的无法达成,率北路军狼狈撤退。一路上饿死,掉队无数。然而,波斯损失也不小。第一次交锋,双方打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1-10-13 23:49
                      回复
                        阿尔达希尔一世的儿子沙普尔一世(240-270在位)堪称波斯的一代雄主继续对外扩张,征服了巴克特里亚及贵霜帝国西部,同时又对罗马发动过多次攻势。沙普尔一世攻打了罗马控制的美索不达米亚,收复著名的卡莱(Carrhae)和尼西比斯,但罗马将军提米斯特乌斯(Timesitheus)在243年于里萨埃纳(Resaena)击败了波斯人,收复失地。接着罗马国王戈尔迪安三世沿幼发拉底河进发,他在马西切(Misiche)兵败,戈尔迪安三世被己军所杀,使沙普尔一世得以与新任罗马国王阿拉伯人菲利普订立有利的和约,罗马须向沙普尔一世交付500,000便士的赎金,每年须输贡。双方很快便再度开战,沙普尔一世在巴巴利索(Barbalissos)击败了罗马人,又攻陷和洗劫了重镇安条克(Antioch)。罗马震动,260年,罗马皇帝瓦勒里安亲征波斯,结果在埃德萨中伏,全军覆没,本人被俘,屈辱地死在波斯、沙普尔一世继而进兵安那托利亚,但被罗马盟友 帕尔米拉的奥登纳图斯Odaenathu偷袭击败,沙普尔一世的几个妻妾都被俘虏。奥登纳图斯发动反攻,收复两河流域,甚至兵临泰西封城下。沙普尔一世退走,与罗马讲和。而后,又与帕尔米拉帝国互相攻打,互有胜负。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1-10-13 23:49
                        回复
                          其后,在帕尔米拉帝国灭亡后,萨珊波斯和罗马又进行了几次战争,在沙普尔一世的孙子巴赫拉姆二世在位期间(274-293在位),283年,罗马皇帝卡鲁斯(282-283在位)发动远征,大败波斯军队,攻破波斯首都泰西封。这是罗马军队首次攻破波斯首都泰西封,然而,卡鲁斯在进军之中莫名其妙地挂了,群龙无首的罗马军队撤回。成果付诸东流。
                          293年,沙普尔一世的小儿子纳塞赫(也译纳尔塞斯)推翻侄孙巴赫拉姆三世(巴赫拉姆二世的儿子),成为萨珊波斯君主。纳塞赫继续对罗马用兵,在296年于幼发拉底河上的卡利尼古姆(Callinicum)附近击败戴克里先任命的罗马副皇帝伽列里乌斯,伽列里乌斯在298年春季得到在多瑙河召集的一支援军支援,纳尔斯不能在亚美尼亚及美索不达米亚再进寸步,伽列里乌斯于是在298年经亚美尼亚对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发动攻势,纳尔斯撤至亚美尼亚迎战罗马人,地势崎岖的亚美尼亚对罗马步兵有利,反之对萨珊王朝的骑兵不利,加上在当地人的协助下,伽列里乌斯在接连两次战役里击败了纳塞赫。
                          罗马军队再次发动进攻,大败波斯军队,攻占了纳塞赫的营地,掳走了他的财物及妻妾。伽列里乌斯乘胜进军,在298年攻陷了尼西比斯,并沿底格里斯河攻陷泰西封。这是罗马军队第二次攻破泰西封。波斯割让亚美尼亚和底格里斯河以东的五省讲和。然而,罗马新占领的底格里斯河以东五省都是公认的传统波斯领土,那里的居民与波斯人基本相同,从居鲁士时代起就忠于波斯国王。罗马无法在此建立多少有效统治,反而激起波斯帝国复仇的决心,得不偿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0-13 23:50
                          回复
                            此后,波斯帝国爆发内乱,无暇与罗马作战,两国维持约四十年和平。309年 纳塞赫的儿子霍尔米兹德二世不顾国民和贵族,坚决发动对罗马的战争,结果众叛亲离。围猎时被阿拉伯侍从杀死。贵族拥立其遗腹子沙普尔二世继位。(309-379在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1-10-13 23:50
                            回复
                              三 双雄会 尤里安vs沙普尔二世
                              沙普尔二世早年由母后和贵族摄政,在成年亲政后,首先攻打中亚一带,制服中亚许多部落,甚至兵临阿富汗及印度,然后,再解决后顾之忧后,立即恢复对罗马的战争。338年以罗马帝国反对波斯帝国镇压基督教为由进攻罗马帝国。攻打罗马 338,341,350年,沙普尔二世三次攻打重镇尼西比斯,均不克退还。公元 341 年,沙普尔立贵族阿尔萨西斯(Arsaces)为亚美尼亚国王,暂时把亚美尼亚置于波斯控制之下。公元 348 年,沙普尔又起大军从南线进攻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罗马控制区,在辛加拉城遭遇东罗马皇帝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率领的一支罗马军队主力,双方发生激战。罗马军遭波斯军侧击,大败,但波斯军也损失惨重。无力发起进攻。
                              沙普尔二世的主要对手是君士坦提乌斯二世(337-361在位)和尤里安(361-363在位)两位罗马皇帝,前者是君士坦丁大帝的儿子,后者是侄子。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在位期间,虽然事实上只能控制帝国东部,与萨珊波斯多次作战,互有胜负,但整体而言,均击退了波斯军的进攻,公元 359 年沙普尔重新集结大军,再次发动对罗马战争。这次沙普尔没有选择进攻尼西比斯,决定绕过这些罗马堡垒城市取道北路到达渡河地点,直接越过幼发拉底河进攻叙利亚。但罗马军队事先毁掉了萨摩萨塔的桥梁,加之幼发拉底河水位上涨,沙普尔的计划失败。波斯大军转而围攻底格里斯河上游重镇阿米达。阿米达坚守七十三天终告陷落,整座城市夷平,城中剩余驻军除少数逃脱外有大约七千人被俘。第二年(AD 360)春,沙普尔又率军进攻,先攻占并摧毁了辛加拉,之后攻下了底格里斯河上要塞贝扎布德(Bezabde)。307但波斯人围攻维尔塔(Virta)要塞失败,沙普尔在贝扎布德留下驻军后退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1-10-13 23:5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