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剑吧 关注:58,497贴子:407,759

回复:汉剑的剑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剑脊两边的从,绝大多数剑都是平面的,但有少数是微微的凹面,俗称“瓦面”,内凹的幅度并不大,和现在那些两道深槽的剑有着云泥之别。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1-10-23 19:27
回复
    而有的剑从是平面的剑,由于处理时“强调”了剑脊和刃线,在一定光线和角度下也会给人有微微瓦面的错觉。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21-10-23 19:28
    回复
      先秦两汉,无论是铜剑还是铁剑,开刃方式都十分类似我们现在的二次开刃,非常锋利,绝非现代有些产品的斧刃。有的剑它的剑刃所占的面积比例很小,比如临沂博物馆的汉铁剑,刃口很窄,这种剑如果保存不好的话剑刃就很容易锈蚀缺失,让人看上去是菱形截面的四面剑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21-10-23 19:29
      回复
        有的刃口很宽,例如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一把铁剑,刃面比从面还宽。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21-10-23 19:30
        回复
          而多数剑则是刃面比例小于等于从面的。汉剑的从面和刃面夹角相差其实很小,越往剑锋走两个面的夹角越小,这也是为什么汉代八面剑会看上去是八面,但触摸手感却仿佛四面,再仔细摸还是八面,这就非常考验研磨的水平了,否则一不小心就磨成一个面,刃线就没了。从铜剑的打磨痕迹来看,剑从通常是纵向打磨,剑刃有的横向打磨,有的斜向,也有的纵向。而横向斜向打磨的剑刃,在微观下可以看到刃口是呈细密的锯齿状,加强了划割的能力。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21-10-23 19:30
          回复
            很多铁剑不像铜剑一样能看出打磨痕迹,但研磨工艺应该与铜剑相差不大。通过那些保存较好的东周秦汉的青铜或者铁兵器,可以发现表面历经两千年还有明显的反光效果,线条都棱角分明,一丝不苟,十分细腻,当时的研磨水平可见一斑。还有的剑能明显看出分段研磨的痕迹,比如秦俑铜剑,恰好和剑身的曲线变化相对应,这些细节都值得我们今天研究。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21-10-23 19:31
            回复
              可能有朋友会疑惑汉剑剑刃研磨这么麻烦,为什么非要强调那个刃线?为什么不直接处理成没有刃线的四面或者弧面剑身?方便很多啊。之前的视频我就提到过,汉式铁剑延续了东周和秦的做法,这种剑刃已经做了几百年了,有这么个思维惯性,审美的习惯也摆在那,哪怕是今天都有不少人觉得这种形式好看。而且汉式铁剑普遍已经很轻薄了,如果真的采用没有刃线的菱形截面,剑身结构强度会大打折扣。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7楼2021-10-23 19:34
              回复
                汉剑剑身的形制,很多人第一眼看到就会觉得好窄长,于是认为这样的剑只适合刺而不适合劈砍。实际上这是一个谬误,汉剑形制的确非常适合刺击,但同时也兼顾劈砍撩抹等等技法的,否则通俗点说,既然只需要刺,那用一根铁锥铁签子显然更方便,何必要去开刃呢?还有些人,看到汉剑剑格普遍很小,于是认为汉剑设计不合理,不能实战。这种就是习惯了大护手的刀剑体系,于是先入为主地去否定他不熟悉的东西。先秦两汉刀剑的使用技法很明显和那些大护手刀剑的思路不同,汉剑的防御重心并不在剑身的后半段,而是依靠长度和重量轻的优势用前半段去打,再加上汉代用刀剑的同时有时还会搭配盾或者钩镶,和那些护手巨大复杂的刀剑并没有可比性,这是不同的体系,适用的场景也不一样,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殊途同归,没必要一踩一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21-10-23 19:35
                收起回复
                  汉剑剑条形制方面大致就讲到这里,而关于剑条,有的朋友可能还会怀疑,汉剑做得这么轻薄,会不会用几下就报废了?大部分汉剑的确会比同时期的环首刀更轻薄一些,但是这并不代表汉剑是脆弱的武器。这与使用的材料有关。接下来我就简单说说汉代的冶铁技术和制剑工艺。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汉代虽然有少数钢铁刀剑是铸铁制成,但绝大多数都是锻打出来的,不过“铸剑”、“铸刀”这样的词语却依旧保留了下来。这种词用来形容刀剑制作工艺的时候,需要结合其背景,说铸剑不一定就代表真的是铸造的。同样,有些剑从含碳量等方面来看已经算是钢剑了,不过出于习惯也经常会叫做铁剑。
                  之前视频我曾提到汉代冶铁技术已经相对战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铁器的数量和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大。虽然我们不是最早出现人工冶铁技术的文明,但却进步很快,甚至后来居上。公元一世纪,对应着我国东汉时期,当时古罗马的博物学家老普林尼在《自然史》里面称赞道:“虽然钢铁的种类很多,但没有一种能和中国来的钢相媲美。”并且在他的另一部著作《博物志》里也赞扬中国的钢铁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有这么优秀的钢铁,汉代铁器大量使用也就顺理成章了。那么汉代是怎么把剑做出来的呢?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1-10-23 19:37
                  回复
                    根据对出土汉代铁剑的检测来看,汉剑有这么几种锻造工艺: 首先是最基础的,块炼铁直接锻打。我国目前出土最早的铁剑、同时也是我国较早人工冶铁实例的西周虢国墓玉柄铁剑就是采用块炼铁锻打而成的。块炼铁因为疏松多孔又称海绵铁,通过铁矿石在较低的温度下固态还原产生,所含杂质较多,是比较原始的铁料,用于早期的铁器,到了汉代可能也仍有少量民间质量较低的铁剑是块炼铁直接锻打制成。而后来日本的玉钢,本质上也是经过挑选和处理之后的块炼铁。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21-10-23 19:37
                    回复
                      单纯的块炼铁锻打可能并不满足后来对武器性能的需求,于是出现了更进一步的工艺,使用经过渗碳处理的块炼铁进行锻打,渗碳处理就是把含碳量不高的铁料在炭火环境中长期加热,使碳元素渗透进去,而适量增加钢铁的碳含量能提高钢材的硬度。一些战国时期的剑就是渗碳块炼铁进行折叠锻造的,例如湖南益阳出土的战国早期铁剑和战国末期燕下都铁剑。到了西汉,很多剑也是用这个工艺制成的。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1-10-23 19:38
                      回复
                        在西汉中晚期,我国的冶铁技术就实现了一个突破,冶铁不再只有固态还原法,还有更先进的液态还原法。通过把生铁加热到熔化或基本熔化的状态,在里面加入铁矿粉,再将其在熔池里面搅拌,让氧气和铁矿粉把生铁中多余的碳氧化掉,从而得到钢材或者熟铁,这就是炒钢法。汉代已经有大规模的生铁产量了,所以炒钢不缺原料。而且由于炒钢的杂质很少,质地均匀,质量比渗碳块炼铁要好,所以在东汉就大规模使用炒钢做武器了,徐州博物馆的建初二年五十湅剑和国家博物馆的永初六年卅湅环首刀都是炒钢制品。当时会用含碳量合适的炒钢反复折叠锻打,或者用炒钢法生产的熟铁进行渗碳之后再锻打制作武器。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2楼2021-10-23 19:39
                        回复
                          除此之外,汉代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用铸铁进行脱碳处理之后锻打。生铁铸造物的成分均匀杂质少,但是由于碳含量太高,导致韧性和可塑性都很低,所以会很脆,不适合直接做兵器。而在脱碳的条件下,生铁能转化成不同碳含量的钢材,和炒钢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个是固态下进行,一个需要熔化成液态。这种方法会先铸造出生铁薄板,之后进行脱碳处理,然后再折叠锻打成武器。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3楼2021-10-23 19:39
                          回复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看出,汉代对于兵器用铁的处理就是保证铁料质地均匀杂质少的同时,有意识地控制和调整钢材的含碳量达到适用的范围。
                            不过,上述做法也只是得到原料而已,锻造的工艺和后期处理对于刀剑质量而言也同样重要。 首先就是汉代最颇负盛名的百炼钢工艺。上面我反复提到,折叠锻打,这就是当时大多数刀剑采用的锻造工艺。然而,有些质量更高的刀剑会留下铭文,明确表示使用了多少多少炼的工艺,比如前面提到的徐州博物馆的剑,剑茎上的错金铭文就提到五十湅(炼),而且剑格上还有铭文“直(值)千五百”,比居延汉简里面记载的七八百钱的普通军用剑贵了接近一倍。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4楼2021-10-23 19:40
                            回复
                              国家博物馆的环首刀刀背上也有错金铭文,写着“卅湅(炼)”,就是三十炼的意思。此外,还有国家博物馆的永寿二年廿灌百辟环首刀和中国社科院的永寿元年五十灌二百五十辟环首剑,其中还提到了多少“灌”和多少“辟”。在日本奈良也出土过一把环首刀,刀背上有错金铭文提到“中平”,这是中国东汉时期汉灵帝的年号,说明这把刀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不过环首应该是日本自己配的。这把刀后面还有铭文内容“百炼清钢”。这些铭文里的“湅”、“辟”、“灌”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通过后来北京钢铁学院对国博环首刀的检测发现,刀身有分层,于是让三个实验人员在彼此不知情的状况下检测,得到了三十一层、三十一层弱、二十五层三个数据。而对徐博铁剑的金相观察则发现接近六十层分层,这与二者铭文里记录的“卅”和“五十”非常接近。如今根据考古和冶金专家的研究,基本确定“湅”和“辟”是同一个意思,都代表折叠锻打。而“灌”则应该是指灌钢,是把生铁熔成液态之后浇灌熟铁的工艺,能更高效地提升钢材的产量。至于刀剑要多少灌多少辟,有学者推测,因为反复折叠锻打会损失碳元素,而每经过一定次数的锻打就浇灌生铁水,能够补充碳含量,铭文描述的就是折叠锻打的层数和灌生铁水的次数。我个人认为这个说法比较有道理。从上述刀剑的铭文可以看出,百炼钢的“百炼”未必是夸张成分,而涉及到实实在在的折叠锻打层数。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45楼2021-10-23 19: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