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正一道吧 关注:293贴子:1,454
  • 9回复贴,共1

白话道德经(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是夫智者不敢为,为无为,则无不治。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1-28 14:29回复
    本章老子用了三个譬喻,这三个譬喻都是王者治民的道理。三个譬喻都是以上之所为,影响下之效仿。
    《庄子·徐无鬼》所言,以财分人之谓贤。国王不崇尚贤者,则民就不会有争夺之心。
    何为难得之货?求不可得,稀有贵重。国王不集聚、希求贵重之宝物,则民不生盗窃、据为己有之心。
    何为可欲?争名夺利此为渴望非分之欲。惑乱人心。
    若国王能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此等争名夺利之心消除,天下臣民自然不被惑乱。这三句话看似通过国王治理臣民之道,通过上行下效来体现。实则不然。
    老子用王上譬喻心性,用臣民譬喻身行。这类譬喻手法在道教经典中比比皆是。即使在释家的经典中也是常见。尤其在修行类经典中更是数不胜数。而在道德经中更是多处运用了这种譬喻方式。
    在释家《六祖坛经》中有这样几句话;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无。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坏。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
    而老子更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指出。可见道家在性命双修方面。更为久远。
    老子认为。众生争名夺利,性乱情迷。唯以无为清净而治之。
    我们看老子原话是如何说的:“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几句话对修行者来说可谓是金玉良言。“虚心”便是物我两忘。如散尽余货,使盗无从下手。顺道而为,不争方为上士。
    “实腹”便是内观守中。道教对“实腹”在诸多丹道经典中均有论述。并以胎儿而譬喻。在此不延展,后续再述。
    志以何弱之?道德经言,“强行者有志”。顺道而为,则志必弱之。
    骨因何强之。精、神内炼,炁自不外施。骨必强之。
    老子的圣人之道是如此的易行。可是我们世人虽然知道,却不这么做。争名夺利,嫉贤妒能。偷他人之财货。被贪婪的欲望所迷惑,而不能自拔。实在是无知啊!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1-11-28 14:31
    收起回复
      回归淳朴天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9-12 21:54
      回复
        这么解读貌似偏向于主观理想主义了,以财分人之谓贤,这只是庄子说的。无过者为贤,无过为净,贤者为净,不尚贤是为不搞特殊化。于修炼也是不要搞特殊化,精气神(载营魄)同等重要,没有强健的身体如何养丹守神?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4-03-03 20:53
        回复
          弱其志和弱其智是出现的两个版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相同的,“志”为欲,欲盛则奸。“智”为谋,谋而藏伪。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4-03-03 21:08
          回复
            修炼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没有捷径,也急不来。是慢慢积累起来的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03-03 21:11
            回复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08-09 07:21
              回复
                道之体虚,且静。若不动,何以被我所用。道生生不息。用之不竭。故而不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08-25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