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26楼
既然有人要说历史上三姓家奴的事,我就给分析一下吧
1、吕布在丁原手下做事的时候,“以布为主簿”,说的很明白,其职位是主浦,而且他也从来没有认丁原为父。主薄,在汉代 是掌管军中所有钱粮政务、公文书信来往等一应事体的官吏,是个纯粹的文职,而且所掌事务很琐碎,而吕布在任主薄后被丁原“大见亲待”,那应该说吕布在这个 职位上是做得很不错的。由此可见,吕布绝对不是个卑鲁少文之人,按现在的说法,怎么也算得上是个知识分子,而不是象演义中所描写的那样,是个只知道仗蛮勇 的莽夫。
2、灵帝崩后,何进召董卓带兵赴京师。董卓开始掌权。“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布斩原首诣卓, 卓以布为骑都尉”,演义上说到这一段的时候,说吕布是丁原的义子,然后又因为贪图金珠宝马杀丁原而投董卓,其实历史上根本没有吕布和丁原为父子的说法,写 二人关系只有“大见亲待”一句,也没有说董卓用金珠宝马去收买吕布,而且当时董卓官拜前将军,封斄乡侯兼并州牧,要论官位,董卓的前将军远在丁原的执金吾 之上,对吕布以上令下,吕布当没有回旋的余地,因为吕布并不是丁原的私人武装——部曲将领,而是汉官吏,再其时甚至连“(何)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 ”,又加董卓有救驾大功,皇帝在他手上,生死予夺,只要说一句圣旨如此,由不得你不从。
3、另外被绝大多数人忽略的、但是相当重要的一点是,董卓在其进京的初期,名声是相当不错的。在这个时候,董卓绝对是个贤臣和天下栋梁的样子,谁又知道他后来会怎么样。因此正可说“设使当初身先死,千古忠奸有谁知”,是以当时亦不得罪吕布以助纣为虐之名。
4、吕布与董卓,倒有“ 卓……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一句,但那时董卓已经凶相毕露,是个乱天下的国贼,关东诸侯已然起兵讨伐,可说人人得而诛之,吕布杀之虽有个人原因在内,但也是为民除害。
5、 其实吕布的为人,想来必定是很有他的可取之处,所以还是颇得人心的。他战败后,手下大将高顺等不降,陈宫慨然求死,都说明他的得人心处;战败之际“布 与麾下登白门楼。兵围之急,布令左右取其首诣操,左右不忍,乃下降”,这“左右不忍”一句,也证明了吕布应该是颇得人心才对,不然何来不忍一说。从“布令 左右取其首诣操”一句,又可以看见与演义上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吕布其实并不怕死,不然就先投降了再说,何必要左右取自己的首级去见曹操,他的“乃下降”, 应该是还想有“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的一日才做如此举动的,其实这个也说明吕布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他相信曹操会需要他这样的豪杰来平定天 下,所以在言辞间还是自有其豪气在的。所以小说家把吕布说成是贪生怕死之辈确实是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