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此清寂吧 关注:14贴子:2,287

( 山色不随春老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2-02-08 20:50回复
    [皇城南|正阳门外]---文盛斋彩灯店
    https://tieba.baidu.com/p/7625575830


    2楼2022-02-09 20:06
    回复
      2025-08-07 16:19: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暑气蒸腾,白日里晃眼的日光刺得人烦闷不已,林间蝉鸣更是不绝,便是舒适些的凉亭里也很难幸免,水岸边最是惹蚊虫,好似除了放着冰鉴的小室,并无什么别的可称好的去处。但晚风徐徐时,仍是同山奈出了府门,且还提着盏旧灯,缀着的穗子明显发旧。】
      【业已不记得这是哪岁上元的旧物,只依稀晓得那时当日哄好年幼岁岁的“宝物”。经年累月的放在殿春的箱笼了,每至夏日便会依着嗮物的旧俗,拿出来掸掸灰。】
      【今朝取出时,灯面上的水荷被磨得失了颜色,心下惋惜之余,仍想找补回来,便有了晚间这趟文盛斋之行。】深红未免同余下老旧格格不入,描淡些呢?
      【望着师傅欲言又止的神情,难得固执,未被左右心意。】
      @叩德钗岳 开好啦


      3楼2022-02-09 22:34
      收起回复
        (原本,只是领泓姐儿去什刹海附近吃一碗冰,但果真等腮帮子都沁得冰凉,人离了暑气,四处走看得兴致,顿时也高涨起来——伸脚迈进文盛斋,便成了心血来潮的创举。先是在观摩四角梅花小台上架着的三味线,只因从前并未学习过此物,不敢贸弹琴音,才让沈静的女声传进耳内。闻言,乜斜去好奇的目光,等看见了那盏应当有了年限的花灯,心里有了主张,便十分自然的介入其中,含带自己未察的唐突,)格格这提议好,一看便是蕙质兰心的人。
        (——诚然,叩德钗岳讲话有这样的惯习,因为抽象的思维跳得太快,开口时常常突兀。但因为家中多数人,原本就肩负揣度格格心意的职责,她的毛病尚未被纠正。暂时搁置目下的三味线,往那纤丽的身形旁走了走。)
        这花灯式样,原能看出旧时候的典雅,做得太新,反而平白浪费了原本的韵味。
        (某种意义上,这正是四九城内富足阶级的生活:在不肯放过的每一处细节里,高谈阔论对“美”的心得。)


        4楼2022-02-11 10:14
        收起回复


          5楼2022-02-11 10:14
          回复
            【两相僵持下,忽插入一道清越的声音,“反而平白浪费了原本的韵味”这这话的余音里,抬首看向来人,模样清丽标致的淑媛正缓步过来,言辞间很是精通笔墨的样子。师傅在两方加持之下败下阵来,虽未首肯赞扬,却也鼓囊了一句,“我尽力一试”,这才满意的颔首。若非灯面老旧,未敢擅自挥笔落墨坏了这旧灯,又哪里会让他来指点江山。】
            多谢格格成人之美【主家的生意如何做并不得知,但文盛斋于京中盛名已久,也非外面那些说什么是什么的铺子可比。】这是前几年的旧灯,还是当日时兴的水面圆荷
            【比不得如今江南风行的走马灯绚丽。】挂着失了颜色的旧灯难免失礼,但又不想让它就此荒废了去,簇新的、太深太艳了,还不若重新择一盏新灯


            6楼2022-02-13 15:28
            回复


              7楼2022-02-13 15:29
              收起回复
                那也是格格你自己眼光上乘在先,(因那师傅执灯去修补了,便冲眼前人摊开笑,颔首应道。我是晓得的,半新不旧,甚至是刻意求旧,这是珠翠歌钟,无不斑斓、晃目的高阀朱户,又一种另辟蹊径的审美乐趣。但我想,对于眼前的她而言,理由大抵还要温情:比起完全崭新、锃亮的物件,旧物毋庸置疑,必定承载了无法追挽的过去光阴。比如她讲水面圆荷的式样,便是我也从中思及一些吉光片羽的碎片,)是了,这式样的灯在前些年,可紧俏得很。我家中的姊妹,几乎也是人人一盏……
                (顿了顿,又补上后话,)那这样想来,我同格格泰半是年龄相仿了。
                (但却又脾性相异,小楝园中的物件,鲜少有能捱过几个冬天的。于是一时间倒忘了琴——横竖只是打发时间的差遣,颇有些好奇地问她,)格格想要修缮这盏旧灯,可是有什么原委?


                8楼2022-02-13 18:16
                回复
                  2025-08-07 16:13: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楼2022-02-13 18:17
                  收起回复
                    【时下京中早也不盛行此等,恰如她所言若有盏相同类似的,定也是年岁相仿的紧,如若不然便是家中兄长颠三倒四的不知怎么哄妹妹开心,总会寻摸一些不合年岁、又或是不大时兴的物件来讨人开心。】既是年岁相仿,格格不若唤我迟弗,若是喜欢称一声岁岁也好
                    【抿嘴笑了笑。】说出来有些丢人,是幼时看灯阿姐所赠,那日热闹喧嚣,满街的灯火映着,一时迷了眼同家人走散了片刻,回头便被哄着握了这盏灯才好——
                    【低眉又笑,幼时的岁岁总也爱痴缠阿姐,那时出府做客也好,姊妹同游也罢,心里总是念着若有阿姐相伴便好,可真临阿姐并肩同游时,偏又出了个小插曲。】
                    【等再明一些事理后,便是如今这幅模样了——】


                    10楼2022-02-15 22:09
                    回复


                      11楼2022-02-15 22:10
                      收起回复
                        岁岁。
                        (带着一丝笑,应了她坦诚名姓的好意,——实际上在这皇城脚下,虽然既有逦连朱户,同时不乏升斗贩夫,但从小在裙屐之盛间酬酢的我们,总能凭借穿着、谈吐,甚至只是面貌光生上的气韵,判断出“同类”来。叩德钗岳并不抵触这样的亲近,甚至,从小时起,她便无师自通于自己所身处的贵族阶层,精心构建出来的和气融融。投桃报李,也回应道,)我叫钗岳,金钗的钗,山岳的岳。
                        (叩德府也是珠环翠绕,女宾尤胜之地,她讲童年时随姊姊看灯的旧事,对我而言,亦不生疏。)
                        原来是这样,那这盏灯对你而言,也是“功臣”一位啦。(想起元宵时的灯雪澌澌,为她心有余悸般地一慨,)想来那时,你家人也唬了一跳吧?我在家中岁龄也小些,小时候每每出门,总是被她们拘着、管着。


                        13楼2022-02-17 09:45
                        收起回复
                          钗岳【唇齿间唤出她的闺名。】是,所以总也对它有诸多不舍
                          【不然依照素日性情,怎么也不会同方才那位师傅辩驳,大多会随意颔首,只令人描补齐全便好,但若真是不值一提的小物,兴许也不会亲自走这一趟,因果往来的定数大抵便是如此。】阿姐兄长们的担忧到底是有迹可循的,那时身量小,不过眨眼的工夫
                          【家中姊妹三人,恰是幸运的那个,尚有阿姐护持宠溺,下有幼妹可做一回阿姐,而后才更深的明白素日阿姐相待之心。】那日阿姐着实吓了一跳,扬言再不同我出府了
                          【又逢先生去而复返,问可要在留白处添上些水纹、小鲤,虽知人是好意,迎合时下之物,但也很清晰的拒绝。】不用、不用,便将水荷描补好便好
                          【随后朝钗岳相视,嘴角抿出笑来。】果然……那位先生定是在想,不过一盏旧灯,不描补的精细些,白来这一遭了【识海里又响起另一道脆生的“京中再没这样实在的人啦”。】


                          14楼2022-02-19 19:20
                          回复


                            15楼2022-02-19 19:20
                            收起回复
                              2025-08-07 16:07: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偶然生发在夏夜的谈话,也像闲散编就的诗集,起韵、典故,都带着白昼里没有的从容。)
                              是呀,(声线轻飘飘的,像是风筝线,)只是可惜我在小家庭里,注定一辈子是最小的那个,做姊姊的心境,很难彻彻底地体会。
                              (窸窸窣窣的动静,是修灯师傅捧着那一盏水面圆荷,殷勤地从里间走了出来。赭红色比起丹砂、朱红,诚然要更适合这盏旧日的灯,也与背后的往昔更相宜。在岁岁乌亮、澄澈的目光中,也微笑颔首,)这原来也是他们的好意,——想来他们这样的手艺人,或许补旧为新,也是见功夫真章的一种方式。
                              (见眼前的岁岁重新执过那灯,女孩儿清丽的眉眼,有庭院深深的娴静,因而叹道,)
                              若是元宵能见你提这盏灯,穿行夜市,确像是从侍女画中直接走出来的那样。


                              16楼2022-02-19 21: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