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开始,应该是槐树的花季。杏的粉、桃的红、樱花的芳菲已经褪尽,只剩下朴素而原始的一簇簇盛开或半开的槐花,在高高低低的树端飘散着别样的气息,让初夏的早晨,或者傍晚,便有了乡村的味道,倍加亲切。
满树繁花,固然给人惊艳之美,譬如玉兰。玉兰一朵一朵次第开放的时候,我们等待的,却是花开满树的心动。然而,那种闲淡的不带张扬的槐花,有着谦逊而安静的美,在翠绿逼人的绿叶的掩映下,均匀节制,无形中透着大气。在细雨淋漓的周六下午,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富昌街到一中新校区,路遇槐花。
没有更多时间欣赏,错错落落的槐花转角处,就是金黄色的一中新校。有句话说:近乡情怯。真有这样的感觉。自清明节植树以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近距离地走近新校了——我们或许乘车远远观望,对别人或自己说:看,那就是我们的新校。但若走在新校区的路上,我们的或者喜悦或者自豪的情绪,一定会被另一种情绪所替代,特别是在搬迁前的奋战阶段。我们哪怕什么也不做,就在新校里一个人慢慢地、静静地走,感受这里的气息,就已足够。
人间五月,细雨飘洒。我从学校西门进入新校。因为下雨,入口处略显泥泞,推着自行车顺道而行,进入校区,打开手机,让《仰望星空》的歌声从手机里飘出来。也许此时,没有什么能比音乐的力量更动打动我们。也唯有仰望星空,才能与这宏大磅礴的建筑群相匹配。在音乐与建筑中,我们才能寻找内心真正的需求。
学校辽远而空阔。进入其中,都知道那种从容自在地处于那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所产生的满足感——看见邻近的村人抱着孩子进入校园——但这块土地,属于我们,属于一中人,而不属于别人。在这个校园里,我们像主人一样,可以想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循着一中人踩出来的路径,一条在荒野中踩出来的路径,开始我们新的生活。
不是每一天都能见证新校的进程,却在不同阶段,远远守望,或近距离地感悟。好在相机随身携带,从个人的视角,拍下了一些零散的照片,下面就以图片的形式,将现在的、过去的新校的建设进程,展示,存留。
满树繁花,固然给人惊艳之美,譬如玉兰。玉兰一朵一朵次第开放的时候,我们等待的,却是花开满树的心动。然而,那种闲淡的不带张扬的槐花,有着谦逊而安静的美,在翠绿逼人的绿叶的掩映下,均匀节制,无形中透着大气。在细雨淋漓的周六下午,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富昌街到一中新校区,路遇槐花。
没有更多时间欣赏,错错落落的槐花转角处,就是金黄色的一中新校。有句话说:近乡情怯。真有这样的感觉。自清明节植树以来,已经很长时间没有近距离地走近新校了——我们或许乘车远远观望,对别人或自己说:看,那就是我们的新校。但若走在新校区的路上,我们的或者喜悦或者自豪的情绪,一定会被另一种情绪所替代,特别是在搬迁前的奋战阶段。我们哪怕什么也不做,就在新校里一个人慢慢地、静静地走,感受这里的气息,就已足够。
人间五月,细雨飘洒。我从学校西门进入新校。因为下雨,入口处略显泥泞,推着自行车顺道而行,进入校区,打开手机,让《仰望星空》的歌声从手机里飘出来。也许此时,没有什么能比音乐的力量更动打动我们。也唯有仰望星空,才能与这宏大磅礴的建筑群相匹配。在音乐与建筑中,我们才能寻找内心真正的需求。
学校辽远而空阔。进入其中,都知道那种从容自在地处于那个属于自己的地方,所产生的满足感——看见邻近的村人抱着孩子进入校园——但这块土地,属于我们,属于一中人,而不属于别人。在这个校园里,我们像主人一样,可以想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循着一中人踩出来的路径,一条在荒野中踩出来的路径,开始我们新的生活。
不是每一天都能见证新校的进程,却在不同阶段,远远守望,或近距离地感悟。好在相机随身携带,从个人的视角,拍下了一些零散的照片,下面就以图片的形式,将现在的、过去的新校的建设进程,展示,存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