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0,841贴子:3,864,525

一条大河波浪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家河北任县,现居于西安,第一次浏览任县吧,即拜读了水轻寒的贴子,长了不少学问。我老家在顺水河东岸后台南村,上小学的时候,顺水河、牛尾河的水还都是清澈见底的,体育课老师带着到牛尾河里游泳,在河的拐弯处,湾这便是男生,那边是女生,河里还有鱼虾和王八可以捉。后来牛尾河都成了邢台造纸厂的黑水,顺水河也干了。也怪,那个时候,河里的水质好像与谁都无关,造纸厂的水全排在牛尾河里好像是应该的,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现在人们都有了环保意识,河水被污染了也知道讨个说法。不知道何年何月家乡的河水能再变得充瀛和清澈,再能供孩童们玩耍和嘻戏。我看是难了。
     谢谢水轻寒先生的大作。
                                                       一个恋乡的人



1楼2010-06-11 23:11回复
    祖籍何处?家乡那里?你爱你的家乡吗?你恋你的家乡吗?她给了你什么?你想给她什么?那么就请进来,用详实的文字推介她的风物人情,用热切的语言赞美她的或清秀或壮美吧,哪怕只有只言片语。来吧,进来吧,请进。


    2楼2010-06-11 23:31
    回复
      水轻寒
      (一)大陆泽里可耕田
            出任县城向东,有一条通往辛店镇的县级公路。从地图上看,这条县级公路由西而东,要经过顺水河、南澧河、洺河、留垒河和滏阳河。以前,这些河流都是要汇入大陆泽的。然而像河北平原上众多河流一样,当年四季常流,如今却常年处在断流状态,即便在雨季的时候亦不例外。这些河流现早已干涸见底,河槽内即便有水,亦是黑乎乎的污水。没有自然的一路而来的流水,河流便失去了活力和生趣,当它们在眼前即将闪过,若没人提醒,我不会注意早已死去的它们,连打量的兴致甚至亦不想有。
            说它们死去或许不恰当。说它们昏昏而睡或许更为恰当。
            这些河流有朝一日会从沉睡中醒来吗?
          我亦不同意人说大陆泽已死了,我更愿意相信它是改换了一种存在形式,完成了一次蜕变。大陆泽的蜕变大抵完成于100年前,光绪年间修撰的《畿辅通志》说,大陆泽在任县东北20里,想彼时大陆泽是还称之为大陆泽的。
            没有了望无际涯的水怎么还会有大陆泽?大陆泽的蜕变在今天看来是如此彻底,它的彻底几乎完全可以用沧海桑田来形容。孟祥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任县人,亦是我在寻访大陆泽过程中遇到的最好的向导。原以为除了跟大陆泽有关的一些地名,比如 “大陆泽中之环水村”,尚保留之外,在当年的大陆泽地区,不会再有超出预想的收获的。听他说,大陆泽的古堤,在任县境内大约还残存着几百米呢,我真感到有些喜出望外。
            清人王鼐在给朝廷的奏议中亦提到这道当初曾长约100多里的古堤。古堤西南-东北走向,应是古人为防大陆泽洪水而建的堤坝,其建造年代不能确定,据推测,大致应该在明朝或明朝以前。然而,“人之常情,水至即缭扰叫号,水退则偃仰玩忽”,明末,大旱,泉流干涸,当局不再将大陆泽的防洪当回事,“民遂视此蜿蜒虹基阻碍车辆,不啻若赘疣也。一任践踏蹂躏,十夷八九”。报应于是在堤坝废弃之后降临。顺治年间,淫雨无休,大陆泽一带,居民“不尽为鱼者几希”。教训是深刻的,教训亦大抵使官民想到堤防的重要,所以我相信废弃的古堤,其后又经过了重修。今之残存古堤,是重修前还是重修后的呢?
            路过骆家庄,孟祥克先生指着路边不远处一段几米高的土岗说,那就是古堤,过了堤,就是大陆泽了。
            我亦像以前寻访时一样,关键之处情不自禁向前张望,希望有新的发现。然而堤内堤外的景色,几乎一样,几乎看不到什么不同,迎接我的依然是望不见头的麦田,养眼的绿色生机盎然。土地是肥沃的,但村庄明显稀疏了。在任县东盟台、永福庄和环水村一带,村与村之间,最远距离竟的麦田,养眼的绿色生机盎然。土地是肥沃的,但村庄明显稀疏了。在任县东盟台、永福庄和环水村一带,村与村之间,最远距离竟达10多里呢。
         
      水轻寒
      (二)宁晋泊中有人家
            大陆泽里,已遍布农民播种和寄托希望的庄稼。
            村庄是活生生的见证,它们见证了水退人进的历史,亦成为古大陆泽留下的生命坐标。
            然而任县的大陆泽远非我所追访的古大陆泽,追访的脚步如仅仅停留于此,追访之旅便不圆满和完美。“于东西南三面翕受群流”、“南北35里,东西13里”的任县大陆泽不过是古大陆泽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和清朝俗呼张家泊,亦叫南泊和小东湖。古大陆泽的面积实际上要大得多,所占区域鼎盛时当跨越今天的任县、隆尧、宁晋和巨鹿。
            古大陆泽面积究竟有多大?这是个不容回避、亦令人难下结论的问题。历来众说不一。唐朝之前,似乎还没有一个数字说明其广大。有数字是在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出现之后,上说“泽东西20里,南北30里”。这个数字在其后的朝代亦有变化。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亦属正常,大陆泽之水有盈有枯,有涨有缩,测量时如正赶上盈涨季节,其面积自然就会大,反之则自然会变小。
      


      3楼2010-06-11 23:46
      回复
              各朝文献对大陆泽有不同记载和描述,还在于它后来一分为二了。
              原本一体的大陆泽,大抵在元朝时分裂为二。造成分裂的原因中,人为因素多些还是自然因素多些?淤塞、地壳变动、河流改道和人口增加等因素应该起了作用,可起了多大作用?是决定性的作用吗?这种分裂绝非在朝夕之间完成的。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从此它们一南一北,各自成家立业,一呼一吸却是相通的;骨头断了,筋脉仍是相连的。
              大陆泽的名字在南泊得到延续,北泊因大部分位于宁晋县境,改名宁晋泊,“其上流即漳水也,自南和、任县达隆平而东北汇大小群川以注于县境,而赵州西境及滹沱河以南诸水亦悉东南流,至县境而汇为大泽。每至夏秋之交,淋潦为患,则漳水、滹沱南北交注,泛滥甚广”;“泊中之村九,而关帝庙居其中焉。县册云,泊之东西,自北鱼村至史家嘴,宽广30余里;泊之北,自南鱼村至李邱村,袤长亦30余里,所受诸河,各有渠渎,水涨成泊,水落归漕”。
              宁晋泊蜕变的时间和速度,似乎比南泊还早还快。清乾隆年间,已“淤平大半”。关帝庙的踪迹而今已无处可寻,文献中提到的村庄,尚在,却亦不再是泽水环绕的“泊中之村”,早就变身成为平原上的村庄;泊中傍水而生的人家,当年或许渔猎而生,而今跟平原上生活的农民没什么两样,亦多靠种地为生。无论在数量,还是在生活的质量,都非当年所能同日而语。
              西有泜河,西南有午河,西北有槐河……这些河水当年都是汇入宁晋泊的;著名的赵州桥下流过的洨河之水,当年亦是由东北汇入宁晋泊的。水是生命源泉,源泉枯竭了,生命亦会跟着枯萎。而今这些河流亦都在,所不同者,均不再有鲜活的生命之水,自赵州桥旁改道而过的洨河中,流淌着的亦是黑而刺鼻的污水。
          
          
        水轻寒
        (三)曾有的和仍有的
              几次走在邢台经任县邢家湾通往巨鹿和宁晋的省级公路,我都想停下来,哪怕是站一站,歇歇脚。这条公路之所以让我着迷,是因为它几乎穿越了古大陆泽中心腹地。
              南北二泊“天地造设,自然之妙,纳众流而节宣之,不使之一往冲突,而不可御”,与我一同走在路上的,还有清朝人蔡新带给我的满含感情的精彩描述,“正定、顺德、广平三府之水会也。西带重山二十余河之水,建瓴而下。每遇伏秋之际,千岩飞雨,万壑悬流。若无二泊为之翕受而节宣之,其奔冲横溢,为何如哉”。甚至有一次,在宁晋县南,坐在车里,窗外的泊里庄瞬间闪入眼帘,我忽然觉得仿佛正行于古大陆泽中。那一天雾蒙蒙的充满雨意,雾气笼罩下的原野朦胧而神秘,视野里的天和地混沌在了一起,如天然之画,如不是保持了足够现实的清醒,我还真错以为远处便是大陆泽的天和水了。
              大陆之水源深流长。读《山海经》,它叫泰陆水。读《吕氏春秋》,它被称作巨鹿之薮。出现在另外一些文献里时,“亦曰大陆,亦曰巨鹿”,又或叫大鹿泽,或叫大阿泽、广阿泽。据说唐虞时,它还叫过大麓地。
              最早记下大陆泽的应是《尚书》。尧将禅让于舜,于是“纳之大麓之野,烈风雷雨不迷”。在和大陆泽有关的故事中,亦有尧和舜的故事。
              大陆泽真正融入人类发展的历史,却是从他们之后的禹开始的。彼时水是人之心腹大患,禹的事迹同关乎“国之利害”的水紧紧连在一起。禹出现以前,河流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大陆之水亦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然而禹出现了,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变得不再像以前一样。“微禹之功,吾其鱼乎”?在禹领导之下,人类社会开始主动有所作为。
              从此大陆泽的历史成为人类的历史,“大陆既作”即最重要的标志。大陆泽不但曾汇入今天仍然著名的滏阳河和洺河之水,更早,亦曾汇入滹沱河和漳河之水。甚至,上古,它还曾汇入过黄河之水,郦道元说,彼时“大河东北流”,“至大陆为地腹”。
              沿着大禹指引的方向前进的人啊,忽然发现,大陆泽原是如此多情和富有。没有阳澄湖里的大闸蟹,但“葭苇鱼蟹之利,充牣其中”。想像一下当年以大陆泽为生的百姓收获时的喜悦场景,就可以想到受其丰利的百姓为什么又叫大陆泽“沃洲”了。
              百姓称大陆泽“沃洲”,还因为大陆泽畔有盐泉,能煮而成盐,能获取生命不可缺少的食盐。大陆泽有盐,唐朝和清朝都有记载,汉朝时在产盐的大陆泽地区已专设了盐官。
              沃洲没了,但今天这里仍是沃野。听说宁晋有盐矿的新闻我不觉新鲜,以为在情理之中,但没想到其“盐矿储量超过1000亿吨”,如此之大。我想苍苍沃野之下,一定还有不少传奇和秘密不为人知。
           
          
        


        4楼2010-06-11 23:46
        回复
              上面的文字,甚至讲了我家乡所处的大陆泽,从尧至今数千年的沧海桑田的变迁。各位吧友读起来可能会觉得艰涩和陌生,但对于我这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土人来说,是何等的熟悉和亲切。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湾水,一片土,都是我这个在异乡漂泊几十年的游子所未敢忘怀的。只因为流淌在我躯体里的血浆里的所有元素,都是那片土地所滋哺的,那是我生命的根基。
              我更想听听您的家乡的故事。我期待着。


          5楼2010-06-12 00:34
          回复
            如何删除15楼不良广告贴,请求吧友帮助,先谢了!


            16楼2010-06-14 17:25
            回复
                  故乡的云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的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踏著沉重的脚步,归乡路是那麽漫长,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飘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眼里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归来却空空的行囊,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抚平创伤。
                  啊......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17楼2010-06-14 18:47
              回复
                回复:23楼
                长江边住着,风景一定非常优美,多么令人羡慕呀,至于冷热,那就自在人心了


                24楼2010-06-19 15:54
                回复
                  回复:27楼
                  沙河老乡你好


                  30楼2010-06-23 21:35
                  回复
                    我总觉得江比河大,我家乡村边就有一条河,但总是羡慕江边的人,认为江是不会干的,河就不然,只比溪大那么一点点,不是雨季,就时常会干枯


                    38楼2010-06-30 15:41
                    回复
                      一条大河波浪宽,谁不说俺家乡好,过客,你家在哪里,聊一聊吧


                      41楼2010-08-03 04:17
                      回复
                        回复:33楼
                        老乡,你好.美不美家乡水.


                        42楼2010-08-03 04:23
                        回复
                          月光初上,谢大驾光临,有兴趣也谈自己家乡二三事,与大家分享,岂不美哉,非常期待


                          48楼2010-08-03 18:53
                          回复
                            回45楼
                            月光初上,谢大驾光临,有兴趣也谈自己家乡二三事,与大家分享,岂不美哉,非常期待


                            49楼2010-08-03 18:54
                            回复
                              回43楼:
                              经常出差不归,且大都是深山老林,无法上网,让大家久等了。
                              今年各条大河与往年好有不同,要么干枯见底,禾苗不得滋润,要么洪水泛滥,灾民危苦连连,还好有我泱泱大国,政府应对得法,军队抢险有力,可保各地灾民无恙,家园重建自是好过昨日。一条大河,依旧还是千万年滔滔不绝,东流如海。想我中华,正是因了她的浇灌,才得生生不息,华耀东方。各位吧友家乡今年可安泰与否,也给大家谈谈,交流则个,也不枉度时日。
                              


                              50楼2010-08-03 19: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