贰 | “爹爹”和“爸爸”的由来与区别
很多人可能都以为“爸爸”是一个外来词,是在近现代社会才出现的称呼,但其实并非如此。“爸”这个字造字于汉末时期,千年来一直流传未曾改变其意。百科全书《广雅》对于“爸爸”同样有释义:“爸,父也”。
清代的经学家王念孙著作的《广雅疏证》里也有讲:“爸者,父声之转”。意思是“爸”这个字的读音,是来自于“父”。
上古汉语里的“父”的读音并非是现在的“fu”,而是“ba”, “爸”本是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当“爸”字流转到中原时,慢慢就取代的原来“父”的读音。古人造“爸”这个字也很讲究,并非只是单纯取“巴”字的读音。
“巴”字在甲骨文里,是一条蛇昂首张口的字形,表示蛇想吃东西,引申出“巴望,期望”之意。而因为蛇会缠绕攀附东西,所以“巴”字也引申出“攀附依靠”之意,父亲也是孩子所依靠的对象,所以古人就把“父”和“巴”字结合到一起,组成了新的“爸”字。
“爸爸”的叠词称谓也并非是出自现代, 其最早见于晚清时期的小说,很可能是由于清朝的满族统治者所带来的一种习惯。
爹的称谓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广雅》里有讲:“爹 ,父也。而宋代编纂的《广韵》一书中也有讲:“爹,北方人呼父”。“爹”这个称谓是由羌人传入中原,本音为“多”。所以用“爹”来称呼父亲时还另有特别的含义。
“多”字是两个“夕”组合到一起。《说文》里有讲:“重夕为多”。而古人一般以三个或三个以上为多。所以在古代能被孩子叫“爹”的父亲,一般都有至少三个孩子。而“爹”字也寓意着多子多福。“爹”字变为现在“die”的读音大约是源于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而到了宋代之后,“爹”字用来称呼父亲就已经十分普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