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吧 关注:166,004贴子:372,759

山海经里的自然世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贴沉了就再开一个新的吧。
山海经里的古怪只是古人信息量少时,以已知的描述未知的结果,用今天生物考古知识可以试图破解那些古怪。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1-07 09:47回复
    西王母
    西山经.西次三经:
    “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
    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
    山海经里记载的西王母形象应该是甘青地区游牧部族统御一方的女性首领。形象最主要的特征蓬发戴胜虎齿,一副凶残的模样。在汉族历代的不断流传演变后才变成我们今天熟悉的王母娘娘的形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1-07 09:52
    收起回复
      如魮鱼
      西山经云:滥水出于其西,西流注于汉水,多如魮之鱼,其状如覆铫,鸟首而鱼翼鱼尾,音如磬石之声,是生珠玉。
      如魮鱼它的的形状如同倒扣的带流嘴的小锅。尖的吻部如同鸟嘴。有鱼的鳍与尾。按这样的描述可以推测出,其实如魮鱼就是淡水魟鱼的一种。魟鱼与鲨鱼是同类,出现于中生代的侏罗纪。是一种古老的鱼类。现今淡水魟鱼主要分布于南美的亚马逊河流域。其祖先来自海洋。
      西山经出现了发源于海洋的生物。印证了中国西部原来是一片古老的海洋。由于印度板块的碰撞挤压。这片海洋被台升成了高原山脉。这些远古的海洋生物不断的适应新环境。从海洋鱼类进化成了淡水鱼类。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1-07 09:54
      回复
        旋龟
        南山经云: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音悔)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旋龟并没有绝迹,今天还依旧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我们现在一般称之为平胸龟或鹰嘴龟。因为口喙成鹰钩状,故古人认为是鸟首。平胸龟主要生活在山润清澈的溪流中。在沼泽地、水潭、河边及田边也有出没,一般多在夜间活动,长而有力的尾部使之可攀附石壁或爬树。主要以蜗牛、蚯蚓、小鱼、螺类、虾蟹类、蛙类等为食。其硕大成三角形的头部不可缩入龟壳中,但可以轻松咬开甲壳类动物的硬壳。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3-01-07 09:56
        回复
          鹿蜀
          南山经云:杻阳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
          鹿蜀是一种体型像马,其实又是鹿的物种。确实是现实版的指鹿为马。在现存物种中的确有一种像马有条纹白首的偶蹄类动物,那就是霍加狓。其一直到1901年才在非洲扎伊尔森林被发现。和它的最近的物种是我们熟悉的长颈鹿。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的祖先西瓦鹿。西瓦鹿曾经分布亚洲南部及非洲。鹿蜀很有可能是西瓦鹿在亚洲的一个分支。南山经所属的亚热带密林很适宜其生存繁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3-01-07 09:58
          收起回复

            尚鸟 付鸟
            南山经云: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尚鸟][付鸟],食之无卧。
            尚鸟 付鸟 像鸡六足三首。以现代生物科学来看生理上六足三头的独立生物是不存在的。极有可能的是其是一个合体。
            有一种水鸟叫水雉。水雉鸟有个习性,公水雉将出生不久的水雉幼仔夹在羽翼下进行保护。行走时其翅羽下会露出幼鸟的腿足。不时幼鸟也有探出脑袋。远远望去就如同长了好多腿足和脑袋。古人很可能就是看到了类似习性的禽类又解释不了。就记录在书里。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对 尚鸟 付鸟 解释。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3-01-07 10:08
            收起回复

              南山经云:曰又东三百里, 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鯥,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鯥一种生活在山上的鱼。长者鳞甲,腋下有羽毛。还会冬眠,并可入药。其实这个动物我们现在很熟悉那就是穿山甲。穿山甲别名陵鲤。主要以白蚁为食。如遇危险时会蜷缩身体,坚硬的硬壳令猛兽难以咬碎或下咽。和其他食蚁动物类似的,进化出了强壮有力的前爪,尖突口鼻及细长的舌头。栖居于山麓地带的草丛中或较潮湿的丘陵杂灌丛,挖洞居住。
              古人认为长鳞甲便是鱼。鯥字面也是陆生鱼的意思。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3-01-08 10:01
              收起回复
                肥 虫遗
                西山经云:又西六十里,曰太华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广十里,鸟兽莫居。有蛇焉,名曰肥【虫遗】,六足四翼,见则天下大旱。
                肥 (虫遗)蛇有两种,以上是华山 肥(虫遗)蛇。六足四翼,有足长翼的蛇的确有,名叫飞蜥。常在树上活动,很少下到地面。在树上爬行觅食时,翼膜像扇子一样折向体侧背方;在林间滑翔时,翼膜向外展开。滑翔可改变方向,但不能由低处飞向高处。飞蜥以昆虫为食。卵生。
                太华山之陡峭,人不能攀上,鸟兽也不居住其上。所以平时人看不见高树上栖的飞蜥。如遇大旱之年山上则更是缺水。飞蜥下山寻水,故人们才能看见其。便成为预言旱灾的征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3-01-09 09:55
                收起回复

                  南山经云:又东四百里曰洵山。其如多金,其阴多玉,有兽焉,其状如羊而无口,不可杀也,其名曰䍺。
                  䍺如羊无口。古人认为的如羊,不一定是羊类的动物。有可能是体型大小,有可能是皮毛质感。看着像无口的动物其实有一种,那就是食蚁兽。食蚁兽长着细长管状的嘴。只有一个小孔共舌头伸出。没有牙齿。蠕虫状的长舌能灵活伸缩,舌富有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和腮腺分泌物的混合粘液,用于粘取众多的蚁类。栖息于森林、草地、落叶林和雨林地区。包括干燥的热带森林、热带雨林、草原和热带稀树草原。现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栖息环境也与南山经所在的热带相吻合。
                  䍺极可能是分布于亚洲现今已经灭绝的的食蚁兽。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3-01-12 15:06
                  收起回复
                    蜼〔wei未〕与果然兽
                    《中山经》云:鬲山、《海外南经》狄山、《海内西经》昆仑山都有蜼的身影。郭璞注曰:“蜼似猕猴,鼻露上向,尾四五尺,头有歧,苍黄色。雨则自悬树,以尾塞鼻孔,或以两指塞之。”
                    宋代的《太平御览》卷九一~集中编纂了有关果然兽的资料,率先引用《山海经》曰:“果然兽似猕猴,以名自呼。色苍黑。群行,老者在前,少者在后。得果食辄与老者,似有义焉。交趾诸山有之。獠人射之,以其毛为裘蓐,甚温暖。”但现今通行本山海经里好像并没有查到有这一条目。
                    这两个条目所描述的其实是一种生物。即现今的珍稀动物金丝猴,又叫仰鼻猴。其毛质柔软,鼻子上翘,有缅甸金丝猴(怒江金丝猴)、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5个亚种。金丝猴群栖高山密林中,以浆果、竹笋、苔藓为食,亦喜食鸟蛋等肉类,栖息地海拔很高,身上的长毛可耐寒。特异的鼻子也是适应高山寒冷气候进化而来。仰鼻猴最早是分布在横断山脉的一个种,后来由于地质变化发生生殖隔离而演化出各个亚种。金丝猴具有典型的家庭生活方式,成员之间相互关照,一起觅食、一起玩耍休息。古人观察后认为是其知理知仁孝的动物,大为推崇。故将其描绘在皇帝龙袍十二章纹里。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3-01-16 18:04
                    回复
                      中次三经云:又东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枣,其阴有㻬琈之玉。正回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中多飞鱼,其状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山海经里飞鱼出现过两次,这里是如豚猪的飞鱼。正回之水北流注于河,经文里所说的河其实特指黄河。此如豚猪的鱼很可能是已经灭绝了的黄河江豚。现在我国有分布的是长江里的长江江豚和福建台湾分布的东亚江豚。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记录。其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0.5米。古人见之飞跃跳动,所以顾名思义给其取名飞鱼吧。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3-01-23 20:55
                      回复
                        北山一经云:又北二百里,曰蔓联之山,其上无草木。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马蹄,见人则呼,名曰足訾,其鸣自呼。足訾是一种猿猴类,长有鬣毛,尾巴像牛尾,花纹臂,有马一样的蹄。所在蔓联之山一说在内蒙一说在新疆。两地都是高海拔平原地带。现今动物中一种生活在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草食性灵掌类:狮尾狒。狮尾狒是一种大型猴子,体长50-74厘米,体重13-21千克。因尾端有一撮毛簇,酷似狮尾而得名,雄性尾长约51厘米,雌性约42厘米。其相貌奇特,体毛长而厚密,以抵御高寒;体毛从深褐至黑色,毛色艳丽,雄性肩披长毛并有突出颊毛,雌性则无。因为草原无林木遮蔽躲藏。地栖性的猴类多采取群居生活方式。一般由一头成年公猴、几头母猴以及它们的后代组成。在悬崖上,最多可聚集400只,大群中包括许多小的家群,20只为一家,一雄多雌,雌性是家庭居群的基本成员,一只外来雄性要想进入居群,须通过打斗竞争。狮尾狒共同觅食。以素食为主,而且是灵长类中唯一以草为食的种类,其食草占总食量的90%-95%,常吃草籽、草根、草茎,偶吃野果、树叶、花朵及昆虫。足訾很可能就是现今已经灭绝的亚洲高原狒狒的一种。唯一区别于现在狒狒的特点是:足訾因为适应平地的长距离的奔跑,足趾部特化成了蹄角。浓密的鬣毛可以抵御草原上得狂风。长长得如同牛尾的尾部,便于奔跑时保持平衡。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4-01-06 10:50
                        回复
                          中次四经云:又西一百二十里,曰厘山,其阳多玉,其阴多蒐。有兽焉,其状如牛,苍身,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其名曰犀渠。犀渠如按字面解释就是一种生活在水渠附近的犀牛。身体成苍灰色,还吃人伤人。这不禁让人想起现今的河马。河马是淡水中最大的杂食性哺乳动物,体型巨大,四肢短;头粗硕;嘴大,可以张开呈90度角;河马的门齿和犬齿均呈獠牙状,下门齿像铲子一样向前面平行伸出;河马的眼睛、鼻孔、耳壳等都生在面部的上端,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河马皮肤很厚,呈黑褐色兼赤紫色,光滑无毛,仅在嘴端、耳内侧和尾巴上有一些毛。脾气暴躁的它平均一年可以杀死3000人。另还有一种倭河马,外形酷似河马,但体型比河马小得多,体长150-185厘米,肩高70-83厘米,体重170-280千克。四肢较细较长,头较短较圆,眼和鼻孔在头部的侧面。尾很短,底端宽,尖端细,有硬短毛。前后肢上的4趾分开,中间的三四趾大,两侧二五趾很小,有较尖的趾爪。下门齿只有一对。上犬齿很尖锐,而且常分叉,长度约为20厘米。皮肤为黑灰色,也比较薄。栖息于西非的溪流、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带。食草性,喜食陆生的草、嫩芽、树叶和落果。犀渠很有可能是河马属在亚洲的一支。但习性可能更接近倭河马,在厘山的潮湿密林山间的小湖泊沼泽栖息。叫声如婴孩,脾气暴躁经常伤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01-06 11:21
                          收起回复
                            东次三经云:又南水行五百里,曰流沙,行五百里,有山焉,曰跂踵之山,广员二百里,无草木,有大蛇,其上多玉。有水焉,广员四十里皆涌,其名曰深泽,其中多蠵龟。有鱼焉,其状如鲤而六足鸟尾,名曰鮯鮯之鱼,其名自詨。东次三经位置基本都在太平洋上得岛屿,跂踵之山据考是在今天日本的纪伊半岛附近。鮯鮯之鱼有六个腿足,鸟一样的尾鳍。体型像鲤鱼。有种鱼类被认为是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近缘名为腔棘鱼。腔棘鱼coelacanth,总鳍鱼目(Crossopterygii)一些叶鳍硬骨鱼类的统称。总鳍鱼类不但能呼吸空气,而且能使用鳍来当作脚走路,这是鱼类向两栖类进化的重要证据。在距今4亿年前的泥盆纪时代,腔棘鱼的祖先凭借强壮的鳍,爬上了陆地。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其中的一支越来越适应陆地生活,成为真正的四足动物;而另一支在陆地上屡受挫折,又重新返回大海,并在海洋中寻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与陆地彻底告别了。现代腔棘鱼是矛尾鱼科(Latimeriidae)的深海鱼。腔棘鱼出现于3.5亿年以前。腔棘鱼长期被认为约在6,000万年前即已绝灭,而1938年却在非洲南部近岸用网捕到一条现生种类——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矛尾鱼一般生活在200-400米深的海水中。肉食性,以冲刺方式捕食,专吃乌贼和鱼类。根据其内耳石年轮估计,矛尾鱼寿命为80-100岁。体型长度可达2米,重量高达90公斤。鮯鮯之鱼很有可能是腔棘鱼在太平洋海域的一支。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01-20 19:50
                            回复
                              有兴趣的盆友可以关注“㣎古清英”公众号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01-22 1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