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我是21年5月左右开始玩ff,那时的我对ff的印象以及体验和一款还算是比较出名的手游混沌与秩序比较相似,当然,只是体验比较相似,后来的我发现这两款游戏只有在同是mmo这一点上相似。不过,这点印象或者说体验似乎点缀了那时的我对整款游戏的全部理解——一个幻想的世界,一个有着剑与魔法,后面甚至还有枪炮与神明的奇妙世界。我至今记得那时的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雇佣兵,一个人在空旷的萨纳兰匆忙地赶路,一个人艰难地打fate,在萨纳兰隐秘的角落进行最卑微的工作,而天上忽然落下来一个人帮我打fate,打完以后我想说一句“谢谢”,可是他已经骑上他的坐骑飞上蓝天很快不见踪迹,只有我在说话频道发的“谢谢”尴尬地躺在那儿。到了今天我甚至已经几乎忘记了关于他的一切,只剩下他助人为乐离去以后潇洒的身影,我同样记得那时的我还不懂得任务的收益这一说法,秉持着助人为乐的精神,几乎是能见着的任务都会去做,由此我见过了旭日当空的萨纳兰,小雨淅淅的萨纳兰……
可是,正如我们只会后知后觉地发觉自己已经离那段时间远去了,或是和某人永别了,或是最后做某一件事一样,那时的我也不知道那是我对于“无知的快乐”的最后的体验,因为我后来知道了主线任务的收益是最高的,我离满级80级还有十万八千里都十万八千里并不遥远,但主线给的经验超乎我的想象,我更是知道了互联网上的一大堆攻略,让我知道了我那时究竟有多么的“新”,我迫切地希望自己没有那么“新”,希望自己也能看懂各个板块地黑化究竟在说些什么,我真的非常想去看看整个攻略体系呼唤我所达到的目的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在我现在看来我十分果决地告别了那种“幼稚”,而当时的我,或许是因为过于匆忙,只认为我是在正常地玩游戏。换句话说,当我意识到我当时的“幼稚”时,我就已经不幼稚了。
(ii)好在,那个大他者呼唤我所达到的地方以及为之所进行的一场旅行足以令当时的我满意,我结识了很多一起玩游戏的朋友,虽然很多朋友只是完了没多久就不再上线了,但他们在动画城剧情里的模样——人模兔样,人暮猫样,只有我这个人男人模人样,在黑衣森林里的悄悄话,在语音里的调侃,还有最不想回忆起来的关于死宫的记忆,一起过主线时的体验,不管他或是愉快或是困惑,都足以令我浪漫化那段记忆,成为难以遗忘的奇妙经历。当我不少职业都升到5.0的满级80级我开始尝试ff一直具有很高热度的高难度副本,这是我前文所说的“目的地”,但严格来说这个目的地也是一场旅行的全新的起点,我身边的人有的走完全程,有的则浅尝则止,而我也是后者的一员。我大概玩了一两个月左右的高难度副本,后面我就没有继续,因为我发现这场旅途的终点对我而言其成本是对整个游戏的去幻想化。或者说当我临近目的地时我便已成熟,达成“去幻想化”只是成熟的最后一步。那是一种第三者视角的极大化,情感投入的异象化,换句话说,我已经很难站在一个亚伊太利斯人的视角上去思考整件剧情,去体验亚伊太利斯,而是作为一个游戏人在体验游戏机制。而这引申出了一个我现在都难以回答的问题——“你喜欢的是哪一个ff?”虽然我前文对作为游戏机制的ff大有批评的意味,但这更多的是我对失去的“幼稚”的遗憾。当我们成熟以后,我们不可避免地在玩游戏机制,而成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打完一点就不再上线这种体验我确实没经历过,也不知道是什么体验,也不再可能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所以这个视角的“幼稚”与“成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大概不会进行太深入的思考。
(iii)
可是,正如我们只会后知后觉地发觉自己已经离那段时间远去了,或是和某人永别了,或是最后做某一件事一样,那时的我也不知道那是我对于“无知的快乐”的最后的体验,因为我后来知道了主线任务的收益是最高的,我离满级80级还有十万八千里都十万八千里并不遥远,但主线给的经验超乎我的想象,我更是知道了互联网上的一大堆攻略,让我知道了我那时究竟有多么的“新”,我迫切地希望自己没有那么“新”,希望自己也能看懂各个板块地黑化究竟在说些什么,我真的非常想去看看整个攻略体系呼唤我所达到的目的地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在我现在看来我十分果决地告别了那种“幼稚”,而当时的我,或许是因为过于匆忙,只认为我是在正常地玩游戏。换句话说,当我意识到我当时的“幼稚”时,我就已经不幼稚了。
(ii)好在,那个大他者呼唤我所达到的地方以及为之所进行的一场旅行足以令当时的我满意,我结识了很多一起玩游戏的朋友,虽然很多朋友只是完了没多久就不再上线了,但他们在动画城剧情里的模样——人模兔样,人暮猫样,只有我这个人男人模人样,在黑衣森林里的悄悄话,在语音里的调侃,还有最不想回忆起来的关于死宫的记忆,一起过主线时的体验,不管他或是愉快或是困惑,都足以令我浪漫化那段记忆,成为难以遗忘的奇妙经历。当我不少职业都升到5.0的满级80级我开始尝试ff一直具有很高热度的高难度副本,这是我前文所说的“目的地”,但严格来说这个目的地也是一场旅行的全新的起点,我身边的人有的走完全程,有的则浅尝则止,而我也是后者的一员。我大概玩了一两个月左右的高难度副本,后面我就没有继续,因为我发现这场旅途的终点对我而言其成本是对整个游戏的去幻想化。或者说当我临近目的地时我便已成熟,达成“去幻想化”只是成熟的最后一步。那是一种第三者视角的极大化,情感投入的异象化,换句话说,我已经很难站在一个亚伊太利斯人的视角上去思考整件剧情,去体验亚伊太利斯,而是作为一个游戏人在体验游戏机制。而这引申出了一个我现在都难以回答的问题——“你喜欢的是哪一个ff?”虽然我前文对作为游戏机制的ff大有批评的意味,但这更多的是我对失去的“幼稚”的遗憾。当我们成熟以后,我们不可避免地在玩游戏机制,而成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打完一点就不再上线这种体验我确实没经历过,也不知道是什么体验,也不再可能知道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所以这个视角的“幼稚”与“成熟”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我大概不会进行太深入的思考。
(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