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吧 关注:16,979贴子:219,830

回复:《五代十国全史》第八部分“三贤帝时代”(连载)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把监狱当铸钱炉用的申贵终于被人告了御状。孟昶得知,勃然震怒,将申贵逮捕下狱,经过调查,证实了他的犯罪事实,遂被免去眉州刺史一职,降为维州司户。申贵被押运至半路,孟昶再降一道诏书,赐其自尽。申贵被论罪处死,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让后蜀的官场风气有所好转。
申贵一案给孟昶提了个醒,为了防止官员对自己的蒙弊,更方便的了解民间情况,这位后蜀皇帝于后汉乾佑元年(公元948年)设置献纳函,规定不论百官还是百姓,有冤情、有意见、或有建议者,都可以投书函中,上达天听。
另外,孟昶看着父亲留下来的旧臣,也越来越不顺眼:这些靠着军功升上来的官员,多是粗人,长于征战,不擅于治理吧?于是,孟昶开始在蜀地逐步以文官代替武职。为了规范文职官员的任免,孟昶于后汉乾佑二年(公元949年)重置“吏部三铨”与“礼部贡举”。
“吏部三铨”,指的是让吏部对已经通过科举考试、捐纳、起复等方式,具有做官资格的人员,进一步考核,以便根据其品行、能力授予官职的制度。其中吏部尚书负责五品至七品官的铨选,叫作“尚书铨”,吏部左、右侍郎负责八、九品官的铨选,叫作“东铨”、“西铨”,合起来就是所谓的“三铨”。
“礼部贡举”指的就是礼部主管的科举考试,原本唐代的科举根据其考核内容的不同分成六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孟昶重置后调整了科举考试的科目,据南宋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称,出现了诗、赋、策题等新科目,只是由于史料流失,详细情况不明。


IP属地:云南155楼2023-06-29 11:49
回复
    孟昶通达下情、整顿吏治的种种措施,因为记载不全,我们无从知其全貌,但效果应该还是明显的。证据一:是后蜀在孟昶时代,经济非常繁荣。到了后汉乾佑三年(公元950年)时,蜀中一斗米只卖三文钱,国家的赋税和劳役都很轻,公私仓库储满了粮食金帛。成都城也经过了美化,到处种满了孟昶喜爱的芙蓉,每至八、九月间,芙蓉花开,满城锦秀,美不胜收。成都因此继“锦城”之后,又有了“蓉城”的别称。民众的生活也平和安乐,具体描写可见《蜀梼兀》:“屯落闾巷之间,弦管歌诵,合筵社会,昼夜相接。”一片太平景象。那么这种繁荣是否仅属于少数富人呢?显然也不是,因为证据二:孟昶在蜀地很得人心,颇受百姓爱戴,直到他后来亡国,被俘北上之时,沿途不断有百姓自发为其送行,“万民拥道,哭声动地!”
    不过,孟昶统治的弊端也显而易见,随着国家逐渐富庶,后蜀皇帝的生活品味也渐渐由俭入奢,开始纵情声色,挥金如土。据说他连尿壶都要用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琥珀、珊瑚)做装饰,让后来看到这把尿壶的赵匡胤颇受震撼:连溺器都如此豪华,那他的食器该用什么来做?当然,人家有钱就可以任性,只要没伤害到后蜀的经济发展,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孟昶时代后蜀真正的大问题,是军事实力的大幅度衰退,手捧着金饭碗,却没有了相应的自卫能力,这不迟早要挨揍吗?


    IP属地:云南156楼2023-06-29 11:49
    回复
      孟知祥开国时的后蜀军队是很有战斗力的,在他提拔的赵廷隐、李仁罕等名将指挥下,这群虎狼之师逼杀了夏鲁奇,赶跑了石敬瑭,又在鸡踪桥一战摆平董璋,这才雄踞蜀地,称号建国。等孟昶继位,用了种种手段将这些老将们或清除,或排挤,虽然这么做的动机有很强的合理性,但问题是孟昶有没有能力挑选合适的新人,来顶替老将们留下的空缺呢?
      我们就来看看被孟昶看中的两位“大将之才”吧。
      第一位,叫王昭远。这王昭远本是成都的一个孤儿,出身贫苦,被一名法号“知諲”的和尚收为侍童。孟知祥入主成都时,在官衙大办法事斋僧,王昭远随知諲和尚参加。孟知祥见这小童聪明伶俐,就将他要了过来,充作孟昶的侍读书僮。于是,两个少年一同长大,长期相处让王昭远成了孟昶最信任的人之一,孟昶一继位,给王昭远安排了一个卷帘使(就是《西游记》中沙悟净担任的卷帘大将)的职务,这个官职虽然不算高,但一般都只有皇帝的绝对心腹才能担任。等孟昶罢免了最后一个元老枢密使王处回,想提拔王昭远,但考虑到他既无功劳又无苦劳,就打了个折扣,让王昭远担通奏使、知枢密院事。也就是说,王昭远虽然不是枢密使,但代理枢密使的工作。同时,国库里的钱财,随便王昭远支取使用,从不过问。
      掌握了后蜀的军事与财政大权之后,没有功绩也没有资历的王昭远知道很多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他很想证明自己是称职的,日常苦读兵书,三句话不是“下大棋”就是“大战略”,着力塑造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士人设。作为同窗密友,孟昶在军事战略方面的见识基本与王昭远相等,所以他相信王昭远是有这个才能的,只是还没有机会一展身手而已。因此,孟昶不断给王昭远授予要职,先后加授永平节度使、宁江节度使等。李太后不放心,找了个机会提醒儿子:“王昭远这个人夸夸其谈,不可大用。”但孟昶这次没有把老妈的话当回事,依旧重用王昭远。


      IP属地:云南157楼2023-06-29 11:50
      收起回复
        有了王昭远这个成功的榜样,自然就会出现向榜样学习,力图复制成功经验的后来者,于是一个叫赵季札的人出现于史册。关于赵季札的记载没王昭远那样详细,只知道他完全复刻了王昭远纸上谈兵的卓越才华,一张口就是文韬武略,粪土当年万户侯,仿佛他距离出将入相,留名汗青,就只差一次战争了!
        正好,战争临近了。就在王朴写下《平边策》之前一个月,后蜀方面已经感受到后周王朝准备“平边”的压力,孟昶特别派遣在他眼中精通军事的客省使赵季札前往陇右,巡视边防。赵季札到了陇右,与秦州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和凤州刺史王万迪相见都不太愉快,于是等回到成都,赵季札上奏说:“韩继勋、王万迪二人均非将才,只靠他们肯定挡不住后周军队。”孟昶一听很着急,那么谁才可以替我守住陇右?赵季札一拍胸脯,大义凛然道:“值此国难之际,还是让我来出镇雄武吧!”
        显德二年(公元955年)三月,也就是柴荣命向训、王景、昝居润等讨伐后蜀的前一个月,孟昶任命赵季札为雄武监军使,从禁军中抽调一千精锐给他当亲兵,要求他尽快前往秦州布置防务。光一个赵季札仍不足以让孟昶放心,随后,后蜀皇帝又让王昭远视查北境,加强对后周的防御。这两大“将才”都派了出去,应该没问题了吧?


        IP属地:云南158楼2023-06-29 11:50
        回复
          也不知是不是想展示一下处变不惊的大将风度,赵季札一点儿也不像他的主君那么着急。这位新任的雄武监军,出了城带着妓妾,吃着火锅唱着歌,在沿途官员的迎来送往中,走走停停,缓缓而行,完全看不出一丝战争临近的样子。
          但后周军队不会等他。五月一日,王景率领的后周军通过大散关,进入后蜀的境内,然后旗开得胜,攻陷了后蜀军队设在边界上的黄牛等八个军寨。也许是瞎猫路走多了,就会有机会碰上死耗子吧,在重用赵季札的同时,孟昶也有一件做对了的事。他在凤州设置了威武镇,以王环为威武节度使,赵崇溥为威武都监。在面对后周大军压境之时,王、赵二人并没惊慌,他们一面利用有利地形据险而守,暂时阻止了周军的继续推进,一面向成都告急,请求援军。
          周军入境的战报传入蜀地时,磨磨蹭蹭的赵季札竟然才走到紧挨着成都的汉州德阳县,这里距离成都仅一百四十里,距离他要去上任的秦州却有约一千六百里!也就是说,赵季札估计是属蜗牛的,他在前往秦州上任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平均日行仅3.5华里,等周军入境,他还没有走完全程的十分之一!


          IP属地:云南159楼2023-06-30 17:47
          回复
            更离谱的是,这还是一只一有风吹草动就缩进壳里的蜗牛。赵季札听说周军如何凶悍,前线输得有多惨的传言后,心态瞬间崩塌,由踌躇满志转为惊慌失措。他不敢再往前走,紧急上疏,请求辞去雄武监军的职务,回成都面奏边事。然后赵季札自己停留在德阳,同时,先派人将妓妾与路上收获的钱财送回家。
            孟昶万没想到,被自己看中的赵季札竟然会如此不中用!没办法,后蜀皇帝只好紧急调兵遣将,在五月十一日,以捧圣、控鹤都指挥使李廷珪为北路行营都统,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吴彦珂为副,客省使赵崇韬为都监,统兵北上救援秦、凤。
            简单介绍一下这几位蜀军将领。主将李廷珪我们在前文已经提到过,他从七岁起就跟随孟知祥,虽然是蜀军旧人,但将才并不出色,当然比王昭远、赵季札还是强得多!孟昶曾派李廷珪去支援造后汉朝反的赵匡赞,被后汉军打败。高彦俦也是孟知祥的旧部,论资历、能力,其实都比李廷珪还要强那么一点儿,但可能正因为资格偏老,孟昶不太愿意委以重任,这次用他,实在是有点儿情况紧急了。赵崇韬则是名将赵廷隐之子,骁勇有父风,也算是一时之选,不知孟昶如何能想到?


            IP属地:云南160楼2023-06-30 17:50
            回复
              总之,我有点儿怀疑这次将领的挑选,可能并不出自孟昶的眼光,而是来自李太后的建议。至于嚷嚷着要回成都的赵季札么,暂时不管那个混蛋!
              可万没想到,赵季札见自己的辞职报告没有得到批复,也不知道他的脑子抽得哪根风,竟然擅自离开德阳,于五月二十日单人匹马奔回成都!已经过了多年太平日子的成都市民,不久前见到两批军队相继出征,本来就有些不安,现在看到第一批出征的主将竟然单身逃回,那前方是不是打了大败仗了?这下子举城震恐!开始有人出城避难。
              孟昶快被赵季札气死了,好吧,你不是说有边事要面奏,那就看看你还有什么好说的?后蜀皇帝召见了逃回来的雄武监军,问他关于前方军情的具体情况,赵季札完全傻眼,张着嘴巴什么都答不上来!孟昶更加怒不可遏,马上下令将其囚禁,送御史台论罪。五月二十七日,赵季札被绑赴崇礼门外,斩首示众!


              IP属地:云南161楼2023-06-30 17:52
              回复
                看看赵季札的死人头,颇让人有一种不祥之感。虽然援兵已经派出去了,但仅凭自己的实力,孟昶实在不敢对蜀军的胜利期待太高,还是尝试一下摇人吧。于是孟昶派出两拨使节化妆成客商,分别走小路前往太原和金陵,请求与北汉、南唐联手,共同对后周开战。
                北汉世祖刘崇已经在显德元年十一月,也就是柴荣从太原城下退兵的五个月后病逝,皇位传给了他的次子刘承钧,刘承钧改名刘钧(本文沿用刘承钧原名),后世称之为北汉睿宗。刘承钧登位之时,北汉国力已经十分贫弱,并不具备再次与后周开战的底气,所以他虽然在面见后蜀使臣之时,答应出兵,但之后并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
                论国家实力,南唐比北汉要强得多,但南唐皇帝李璟之前可是发过誓的:“将终生不再用兵”,而且此时他还不知道,自己也已经上了柴荣的狩猎名单,还以为事不关己,可以高高挂起,所以同样用放鸽子的态度来对待后蜀的求援:“好的,我大唐一定会出兵!”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IP属地:云南162楼2023-06-30 20:27
                回复
                  孟昶的外交努力就这样失败了。在后周进攻后蜀期间,列国中没有一个出于约定,或者唇亡齿寒的担忧,而出兵帮后蜀一把。每一国都觉得:只要后周大军的刀还没有砍到自己脖子上,那就和自己无关!回想唐末群雄争霸时,那种种精彩纷呈的攻守同盟、捭阖纵横,此时列国的掌权人大多得过且过,基本看不到积极进取的活力。
                  不过,尽管孟昶没要来援兵,但由于周蜀边界地形险要,后周军队的进攻并不顺利,直到李廷珪等率领的后蜀援军相周军相遇时,前线的位置依然在凤州以北的威武城附近。六月五日,周军主帅王景率部与蜀军主帅李廷珪战于威武城之东,结果居然还是蜀军小胜,俘虏了周军排阵使胡立。这次小会战的消息传回开封,后周朝廷舆论大哗。有朝中宰相认为:大军出师两月有余,却没有什么战果,且路途遥远难行,军粮输送不易,与其就这样看不见尽头的耗下去,还不如早点儿收兵结束战争。
                  柴荣听了很不高兴:“我欲一统天下为一家,可朝廷的教化就连近在咫尺的秦、凤之地都不能波及。如今大兵已出,却无功无返,朝廷丢不起这个脸!”当然,面子的事不是关键,关键是这一战究竟能不能打赢?柴荣决定派一个比较懂军事的亲信去一趟前线,调查一下实际情况,再作定夺。


                  IP属地:云南163楼2023-06-30 20:30
                  回复
                    于是在七月间,赵匡胤受命前往视察前线,与王景、向训等会面。随后,赵匡胤迅速返回,向朝廷奏报:秦、凤之地,必然可取,不建议撤军。这个报告正合柴荣心意,也暂时平息了朝廷内的反对声浪,大家团结一致,全力支持前线作战。
                    在前方,由于双方一时都找不到对方的破绽,战事相持至九月,仍没有太大进展。那赵匡胤凭什么认为周军一定能够攻占秦、凤呢?因为我看不到赵匡胤报告的原文,只能猜想其中的关键,可能是秦、凤二州的地理位置。凤州差不多就在连接关中盆地与汉中盆地的陈仓道中间,远离富饶的四川盆地,换句话说,此地距离后蜀的粮食产区,比后周方面更远,路更难走!周军遇到的补给困难固然严重,但蜀军那边只会更严重!秦州就更不用说了,它还在凤州以北,蜀军如果在凤州都坚持不了,秦州便更无希望。
                    果然,李廷珪先沉不住气了,他决定主动出击,要赶在己方军粮接济不上之前,去断了周军的粮道。蜀军的反攻将兵分三路行动,计划如下:
                    第一路,派先锋都指挥使李进占据马岭寨(疑在凤州东北),迫近周营,吸引周军的注意力;第二路,派一支偏师出东面的斜谷道,虚张声势,做出威胁后周后方的关中盆地的态势;第三路,派染院使王峦率兵五千出唐仓(凤州北),绕到周军大营之后,截断周军的粮道。


                    IP属地:云南164楼2023-06-30 20:32
                    回复
                      然而,不知道什么原因,蜀军刚刚行动,情报就泄漏了。王景将计就计,派偏将张建雄率军两千,先行堵住王峦军迂回的必经之地黄花谷,再派精兵千人出唐仓,等王峦军通过后设伏于道路两侧。王峦进至黄花谷谷口,发现周军早有准备,狭窄的地形又让蜀军有限的兵力优势无从施展,蜀军尝试攻击,但根本打不过去。王峦见取胜无望,又担心后路有危险,只得命全军沿来路回撤。周军乘势发起追击,蜀军且战且退,退至唐仓时,周军的伏兵发动,蜀军大败,王峦被生擒,五千人马全军覆没!
                      虽然唐仓的胜利并不算十分显赫,但却像推倒了第一张多米诺骨牌,让蜀军开启了大溃退模式!王景先是集中全部兵力攻向马岭寨,原本李廷珪把自己的兵力分成三份使用,就使每一份在面对周军全力进攻时都处于兵力劣势,这时又刚刚得知王峦军全灭的噩耗,军心震恐!于是在周军主力的威压下,李廷珪亲自统率的马岭寨守军不战自溃,一路南逃,过凤州而不入,一直逃到青泥岭(四十四年前刘知俊大败王宗侃之地)。周军乘胜再追,包围了凤州。
                      这时,出斜谷道的东路蜀军刚刚进至一个叫白涧镇的地方,得知西路蜀军战败,他们也完全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勇气,急忙后撤,并且在后撤中崩溃。后蜀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得知本方大军在凤州附近战败,已退守青泥,不由大惊:如此一来,自己防守的秦州不就孤悬于外,沦为死地了!这位由医官升上来的节度使哪能应付得了这样的危机?惊慌之下,只好先救自己,抛下自己的职责,从小道逃回成都。后蜀方面(可能是李廷珪)得知韩继勋不战而弃重镇,急命高彦俦率军急奔秦州,代替韩继勋防守雄武。


                      IP属地:云南165楼2023-06-30 20:33
                      回复
                        但高彦俦终究晚了一步。韩继勋逃走时,被他留下来背锅的,是节度判官赵玭。赵玭是澶州人,亲戚宗族全在北方,原本是契丹入主中原时,被迫随何重键归附后蜀,但他一天也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始终心向中原。乘着蜀军战败,节度使逃走的机会,赵玭召集秦州的文武官员,对他们说:“如今中原的军队强劲,可谓无敌于天下,自用兵西征以来,战无不胜!这次蜀军投入的,已经是蜀地最强的良将精兵,可在中原军队的打击下,或被杀,或遁逃,无一幸免!我们难道还要傻乎乎跟着蜀人蒙受池鱼之殃吗?转祸为福,就在今天!”
                        秦州父老对柴荣的请愿就此化为了现实,秦州各级文武都愿意服从赵玭,于是赵玭一面关闭城门,拒绝接纳高彦俦,一面派人向后周请降。高彦俦无奈,只得率军南撤。秦州既降,隶属于秦州的成州、阶州也望风投降。陇右四州只剩下凤州还在为后蜀坚守,但援军已经远遁,显然克城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闰九月十七日,西征军的捷报传回开封,柴荣大喜,召集大臣,设宴庆祝。席间,柴荣举起酒杯,对向他推荐王景任主帅的宰相王溥敬酒道:“边疆取胜,让陇右重回版图,这都是卿的功劳!”


                        IP属地:云南166楼2023-06-30 20:35
                        回复
                          虽然这次伐蜀之役只是柴荣的牛刀小试,论规模不算大,论战果也不算多,但它的成功更加坚定了柴荣将要一统天下的信心。在与诸臣饮宴时,后周皇帝都忍不住透露出他将亲自发起一场更大战争的口风:“最近两日天气大寒,不知有多少人在受冻,朕却居于深宫品尝着珍羞美食,每每想起对百姓无功,却坐享上天的厚待,心中有愧啊!朕不能去躬耕自食,想想只有亲冒矢石,为民除害,才能勉强心安!”
                          与此同时,在成都则是另一番景象。李廷珪、高彦俦、伊审征等前方将领向孟昶请罪,孟昶认为他们已经尽力,全部赦免。不过看着后周军队似乎没有进一步南下的意思,孟昶致书于柴荣,请求和解。柴荣认为孟昶在国书中自称“大蜀皇帝”,是还想与大周分庭抗礼,决定不予理睬。孟昶更加惊慌,下令在剑门关、白帝城两处入蜀天险增兵聚粮,加强守备。至于还在周军围攻之下的凤州,哪还能怎么样?只能让王环、赵崇溥自求多福了。
                          十一月十四日,坚守了一百多天的凤州终于被后周军队攻克,后蜀的威武节度使王环、都监赵崇溥,以及五千名守军被俘,柴荣的征蜀之役才算划上句号。被俘之后,赵崇溥不肯投降,绝食自尽,王环则没能坚持下去,投降了后周,被柴荣任命为右骁卫将军。


                          IP属地:云南167楼2023-06-30 20:36
                          回复
                            为了给未来恢复的国土竖立一个良好的样板,让列国军民感受后周的德政,能够支持,或至少不反对统一战争,十一月二十一日,柴荣以攻心为上的原则,颁布了《平秦、成、阶等州德音诏》。诏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赦免罪犯。凡显德二年十一月以前,在秦、凤、阶、成四州(以下简称“四州”)被关押的后蜀囚犯,不论罪刑轻重,一律释放。
                            二、抚恤民众。在周军进攻四州过程中,当地百姓有受伤死亡的,免除本户两税及三年的徭役,另赐绢三匹作为孝服。
                            三、优待俘虏。在四州投降或被俘的后蜀军人,每人按其军职发给钱粮。之后,愿意留在后周任职的,多与赏赐;还想返回蜀地故乡的,也不加阻拦,并发给旅费、衣装,送他们回家。最后,多数后蜀降兵都留了下来,只有指挥使萧知远、冯从谠等共计893人返回西川。且这些人回去后都盛赞周主的仁义,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瓦解了后蜀军队在下一次战争中的抵抗意志。
                            四、减免税赋。凡自天福十二年(公元947年)何重建归附后蜀起,后蜀在四州境内加收的一切苛捐杂税,一律免除,只保留两税,让刚刚经历过一场战争的四州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IP属地:云南168楼2023-06-30 20:37
                            回复
                              可以说,柴荣通过《平秦、成、阶等州德音诏》,努力向列国军民展示了后周王朝最好的一面,最大限度地争取人心。这个工作确实刻不容缓,因为新的征伐即将开始。新的目标自不用说,正是王朴在《平边策》中定下的南唐。
                              当然,除了王朴的战略外,南唐中主李璟即位以来的一些不太稳重的行为,也为自己招打落下了口实。如契丹北归时,李璟曾派兵北上,有与后汉争中原的苗头,然后输了;李守贞等三镇叛乱时,李璟出兵策应,然后输了;慕容彦超反周时,李璟又出兵策应,然后又输了!除此之外,南唐使节还曾出现在辽国和北汉,与两国相约要南北夹击后周!
                              虽说南唐方面这一系列行为,一直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给中原造成太大的麻烦,可你老这么没完没了的挑衅,让中原王朝看在眼中,也是非常讨厌的。何况还把你人菜瘾大的一面暴露无余,不打你打谁!
                              至于对南唐用兵的具体时间,柴荣觉得就是冬季最好!这是因为,冬季是枯水季节,河道变窄变浅,这能够削弱南唐在水军方面的优势。现在,冬天到了,对后蜀的战事刚刚结束,大周兵已精,粮已足,淮水已浅,不少河段甚至蹚水可过!那还等什么呢?出兵吧!


                              IP属地:云南169楼2023-06-30 20: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