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快乐老年吧 关注:22,441贴子:1,041,825
  • 12回复贴,共1

西安知青纪念上山下乡五十五周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言
五十五年前,我们告别了学校,告别了父母,告别了生我养我的繁华城市。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号召,成千上万正在校读书学习的高、初中的六六级六七级、六八级三届莘莘学子,全部面向农村、面向山区、面向基层、面向边疆。以至后来的数届毕业生,也和我们一样,在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就这样形成了一代特殊的群体一-老三届知青!
我们迈开人生独立的步伐,
足迹遍怖在宝塔山下,延河两岸。
身影出现在关陇大地,渭水平原。
声音响彻在秦巴山麓,峡谷林间,
知青遍布在三秦大地,务农种田。
凄厉的北风吹过了我们的青春,
六月的麦芒刺痛了我们的青春,
厚硬的老茧粗***们的青春,
沉重的背篓凝重了我们的青春。
我们用仅有的知识来为山区农村带去了城市文化。我们自己用亲身体会着农民的艰辛和乡村的贫困。
这是城市青年的思想在农村社会的实践,这是一代年轻人在青春期的磨难与锤炼。
这种城乡结合塑造了一代知青,在后知青时代里,尤其是在正逢其时的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脱颖而出。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成为当时的国家在百废待兴中崛起的一支富有朝气的生力军。
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成了改革中的先锋,让在文化水准并不高深的知青人,在改天换地中重塑自我。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绽放着璀璨夺目、绚丽多彩的光芒,在各行各业的各个层面上,到处都活跃着知青这支勇于改革,富于开放的有生力量。
正是缘于这种知青文化与知青精神。
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就凝成铸就了我们这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无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有一天,历史,将会为我们浓墨重彩!
今天农村的富裕,离不开我们上山下乡时所做的铺垫。
今天成功的人生,也离不开我们上山下乡所受的锻炼。
在改革开放中我们知青成为了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在后知青时代,为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础。在当时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在百废待兴中重新复兴,知青就成了改革大潮中的弄潮儿,中华民族的一大生命力旺盛的年轻人。为今天的共和国做出了无私地奉献!
知青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我们,
不忘昔日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天的历史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复兴中华的民富国强。
五十五年过去了,昔日的翩翩少年,现已成为白发苍苍的老人。五十五年过去了,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屹立在世界东方。让我们为自己的一生来纪念,
我们希望:
把我们上山下乡的故事,写进我们国家中小学的历史教科书里,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铭记:年轻的共和国母亲,曾有一批无限忠诚于她的坚强儿女---代知青!
原陕西中洲知青帮助基金会全体理事
2023年5月5日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3-06-13 06:45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3-06-13 06:46
    回复
      我们九中部分同学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3-06-13 06:47
      回复
        我们插队时是一个大队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3-06-14 19:48
        回复
          我们是高六乙班的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3-06-14 19:50
          回复
            百度又发神经病了,刚发的两楼秒删了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3-06-14 19:52
            回复
              我们是一个大队插队的队友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3-06-14 19:53
              回复
                我们是高六乙班的同学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3-06-14 19:54
                回复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3-06-14 22:04
                  回复
                    编后语
                    今年,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5周年,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5周年,更是我们老三届一代人即将步入晚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对于依然活着仍还健在的老三届人来讲,每当我们回忆起当年的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时,仿佛就像在昨天一样。为什么印象是那样的刻骨铭心,那是因为在我们的青春花季记忆力最强的时期,所以一但提起,便挥之不去。如今我们已到古稀之年,但却"不知老之将至也"!
                    十年一纪念,五年一集会,这样会让衰老来的慢一点儿!
                    如今的知青们更是年年都愿相聚,也时常挂念着我们的第二故乡,这是知青和农民农村的特殊情感,更想看到是,今日的农村农民,如今生活过的怎么样,没有情感是不会牵挂的。回一回第二故乡,看一看村里老乡。这就是我们老三届知青这代人炽热的情怀。
                    当我们看到在改革中的第二故乡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便回想起当年刚来的景象。既有喜悦,也有感叹。
                    尤其回想到物是人非,可再看看更多的人是物非。就会连想到身边那些早已逝去的熟悉的面孔,就越发珍惜活在当下。今天的农村已不再是经济落后、生活贫困、道路泥泞、房屋破旧。如今农民的衣食住行,样样让人刮目相看。精神面貌、村民素质、行为举止、语言交流,那和我们当年的感受完全不同了!社会在变人也在变,变得越来越富有,变得来越聪慧。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人民有信仰。
                    "文化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结晶"
                    知青们也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亲身验证了这条真理。"精神可以变物质,物质可以变精神""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是人类进化史。
                    30周年、40周年、45周年、50周年、55周年的知青纪念活动,就是一种知青非物质文化的体现!人生不过一百年,抓紧时间快点活。
                    见上一面多一面,不见咱就少一面, 当我们行走已不便,但还能思想时,当我们不能常相聚,但还能思念时。就变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她将伴随着我们,安享晚年,好让黑夜能来的晚一点儿!
                    为了让自己,也让更多的人们关注。
                    为了让社会,更让历史真实的记录。
                    我们的青葱岁月,我们的热血奋斗。
                    我们的暮年壮心,我们的家国情怀。
                    为了兑现我们曾经的承诺"在我们的有生之年,为陕西的知青兄弟姐妹们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所以,我们又举办了纪念上山下乡55周年的大型公益活动!
                    我们只付出了一点点努力,就能为这么多的知青朋友们带来欢聚与快乐,自然、我们自己也随之快乐!
                    这正如我们的宗旨所示。
                    "不求功利只为公益衷心祝愿我们广大的知青友们。身心安康晚年吉祥!
                    陕西中洲芝菁文化交流有限公司
                    2023年5月5日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3-06-15 06:14
                    回复
                      这个学校来的人最多,照集体照片都不好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3-06-15 06:16
                      回复
                        这个条幅写的好《再过五年2028年我们再相会,再过十年2033年我们柱杖来相会》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3-06-15 06:18
                        回复
                          老三届知青同学们 朋友们:
                          大家好!
                          为时五天的55周年纪念活动已经结束了,天公作美,五天里风和日丽,原报的天气有雨早已风吹云散。宏大的丹凤门广场已恢复往日的清静。因为昨天下午撤展时天气突变风大雨急,我很担心,今天早晨七点到了大明宫里,检查我们的撤离工作是否完好,在和清洁工的交谈中得知他们对我们的撤离工作很满意,干净彻底完全恢复原状,一切正常。细回想,五天里,百面校旗迎风招展,彩色横幅悬挂两侧,万千知青集聚赶来,500多幅展版分别展示着30周年 40周年 45周年 50周年 55周年历届陕西知青纪念上山下乡的各种活动。同学们集结在自己的校旗下感概万千,找到了同窗学友,找到一同插队知青,当找到失联多年的熟人,更是喜出望外激动万分。
                          我们之间,太久违了。
                          感谢老三届知青同学们积极参加,
                          感谢全国各地知青代表前来祝贺,
                          感谢各个文娱团队助力乘兴演出,
                          我们最应该感谢的,应该是大明宫遗址管委会,感谢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顺民心,合民意,开放公共场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让我们平安顺利地完成这次55周年的纪念集会活动。
                          同学们,朋友们,
                          我们这一辈,已到七十岁。
                          我们用前知青时代的艰难困苦,
                          奠定了后知青时代的历史担当,
                          几千万人在当年上山下乡中的苦难年华,铸就凝成了今天改革开放大潮中的千军万马 。那些后人无论怎么评说的论点,它都无法影响我们今天人生的自信与自豪。
                          我们这一辈,已到七十岁。
                          我们知道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岁的人想要什么,想干什么,想达到什么,想成就什么 。
                          我们这一辈,已到七十岁。
                          历史上看,从1949年到1966年,在国家的十七年的教育方针中,使我们在德育 智育 体育 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在我们这代人身打下了很深的烙印:忠诚国家,热爱人民。
                          我们这一辈,已过七十岁。
                          明白了许多,但去日无多。
                          我们基本上实现了理想,达到了追求。我们总体上尽到了责任,承就了担当。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接力棒总是要传递后人,留给我们的已是日暮途穷,去日无多,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珍惜余年,祈福健康。
                          不忘昔日的苦难辉煌
                          无愧今日的历史担当
                          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复兴中华的国富民强
                          我们多年来坚持组织这些纪念活动,这不是个人的公益善举,而是为一代知青的树碑立传;
                          就是要—
                          宏扬宣传一代知青的家国情怀;
                          就是要—
                          继承伏枥老骥的千里之志,宏扬暮年烈士的不已壮心。
                          就是要—
                          体现我们当年为党分忧为国解愁的历史担当;
                          就是要—
                          体现一代知青在改革开放中舍我其谁矣;
                          就是要—
                          让历史不能忘却,当时年青的共和国母亲,曾有一批无限忠诚于她的优秀儿女 — 一代知青。
                          总有一天:
                          历史,将会为我们浓墨重彩!
                          光荣,必将属于我们这一辈!
                          原:陕西中洲知青帮助基金会
                          全体理事
                          2023年 6月 18日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23-06-19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