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代风流8天涯双骄吧吧 关注:99贴子:31,608

【北京教授评余秋雨歪诗】-- 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9/4/6/169156.html
余秋雨的《望海楼新记》,被西方朔评点为“狗屁不通文章”,“堪称“五不”之文:不伦、不类、不通、不辨平仄、不学”。这个评价真是恰如其分。(见凯迪网络http://www.kdnet.net)。
     其中,西方朔指出:“正可谓”之下,带出其所自作“七言绝句”,实为“大师”之原形毕露,不仅格律全无,平仄一片混乱,第三句末尾竟用平声字“临”字结尾。而以此“诗”用为文章结语,此为说鼓儿词也,从古文章无此可笑之体。
     西方朔说的那首歪诗如下:
本为望海筑此楼,
岂料远近皆望楼;
风晨雨夕独登临,
方知何处是泰州。(余秋雨)
  


1楼2010-08-04 22:01回复
    首先,这首歪诗第一、二句均用“楼”字结尾,犯了诗词(不仅是格律诗)的大忌。在格律诗中,全诗都要尽量避免重复,而韵脚一般连同音都要避免,更不要说同字了(毛的七律《长征》,最早发表时有“金沙浪拍云崖暖”一句,一位老诗人建议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以避免与另一句“五岭逶迤腾细浪”中的“浪”字重复,毛欣然接受,可见用字重复是格律诗大忌)。
    


    2楼2010-08-04 22:05
    回复
      其次,全诗的平仄关系,简直是一塌糊涂,正如西方朔指出的,其中第三句“风晨雨夕独登临”,用了平声结尾,这是格律诗的大忌。
           再者,“此楼”、“本为”、“岂料”都极不雅训,我们注意到,日本人和韩国人学写的汉诗往往是这种格调。格律诗中,不用四字成语或俗语是不成文的规矩,而余秋雨的大作,“风晨雨夕”这样的俗语居然也入诗,可见他对诗词的语言特点根本不掌握。
           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极为幼稚,句子完全是拼凑出来的,别别扭扭,毫无意境。说实话,我真的没想到余秋雨的诗词功底如此低下,这样的歪诗简直是文化垃圾,还好意思写在留传后世的楼记中!
           这首歪诗很容易让我们联想起唐代张打油的那首著名的打油诗《雪》:
      江山一笼统,
      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
      白狗身上肿。
      


      3楼2010-08-04 22:05
      收起回复
        再者,“此楼”、“本为”、“岂料”都极不雅训,我们注意到,日本人和韩国人学写的汉诗往往是这种格调。格律诗中,不用四字成语或俗语是不成文的规矩,而余秋雨的大作,“风晨雨夕”这样的俗语居然也入诗,可见他对诗词的语言特点根本不掌握。
        -----------------
        特别赞同这段,学习了。


        4楼2010-08-04 22:06
        回复
          哦,题目搞掉二字,那教授方雨是也。


          5楼2010-08-04 22:13
          回复
            这文章写得,不是一般的不伦不类。这下看出这末尾这诗是啥意思了,唉,这哪是写诗、写修楼记,先且不论这诗如何打油,这是在写小说啊: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囬分解。
            -----------------------
            转摘《望海楼新记》 余秋雨
                   泰州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距今恰为七七七年。七起同音,连出三声,必含天意。此楼屡毁屡起,大多毁于兵火而起于盛世。相传康熙年间重起之时,始则大雨雷鸣,继则晴空鹤翔,民众惊视此象,以为大吉之兆,便愈加敬重此楼。最近之毁在抗战初期,亦为战火之祸也。可见此楼命运,实乃中华民族兴衰之表征。值此故国盛世重开,泰州百业兴隆,望海楼岂有不重起之理?
              泰州之有望海楼,全因本地仕人身居村邑而志存高远,徘徊泥途而心在沧海,筑斯楼也,可时时登高,俯视遐迩,以极目畅怀。历代登高者,既有本地人士如施耐庵、王艮、郑板桥、柳敬亭、梅兰芳,亦有外地人士如陆游、范仲淹、欧阳修、岳飞、孔尚任。更有袈裟如云,佛号盈耳,高僧大德,不绝於道。双双布履,层层石阶,天也愈高,地也愈广,此地何地?曰中华文化一处重要高台之所在也。
              丙戌初春,泰州市政府决定重建望海楼。建筑采宋代形制,且又壮其规模,优其材料,精其工艺,以吞吐古郡风范,盛世气韵。清人咏望海楼诗云:“忍见荆榛老夕阳”,“建楼一夕万户忙。”今荆榛已除,夕阳未老,新楼既成,万户更忙。忙於登临,忙於接待,忙於怀古,忙於畅想。正可谓: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
                   
            丙戌秋日   余秋雨记於京城 


            IP属地:广东7楼2010-08-04 22:46
            回复

              这楼记这个楼记我也看过,不敢相信这是盛名如日中天的余大师的手笔。
              不过,这楼记在泰州人民的反对下,最终被撤掉了。——泰州望海楼大幸!


              9楼2010-08-04 22:57
              收起回复
                这文笔到不差,方法也地道些,这个作碑文还可将就。第三段的登楼所感,到觉得罗唆也觉牵强些,看过海有这么多感悟么。
                ----------------------转摘:范敬宜所作《重修望海楼记》原文如下:
                泰州,汉唐古郡,襟江负海,壤沃物阜,人杰地灵。其东南有楼,名曰望海,始建于宋,为一郡之大观。历代名贤,多唱和于此。先祖范文正公曾为泰州西溪盐监,而滕子京为泰州海陵从事,尝相与登楼,把酒赋诗,公有“君子不独乐”等句,其“先忧后乐”之意,亦已呼之欲出。再历二十余载,遂有《岳阳楼记》之作,发浩音于四海、振遗响于百代。故《泰志》称斯楼为“吾邑之文运命脉”,洵非虚语。元明以降,兵连祸结,斯楼屡建屡毁,不胜其叹。岂楼之兴废,或亦有关国运之盛衰乎?
                今逢盛世,遂有重修望海楼之举。公历二零零七年秋,巍然一楼飞峙泰州凤城河之滨,上接重霄,下临无地,飞阁流丹,崇阶砌玉,其势可与黄鹤楼、滕王阁媲美,允称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之再兴,岂独泰州一邑“文运命脉”之象征哉!
                予登乎望海一楼,凭栏远瞩,悄然而思:古之海天,已非今之目力所及;而望海之情,古今一也。望其澎湃奔腾之势,则感世界潮流之变,而思何以应之;望其浩瀚广袤之状,则感孕育万物之德,而思何以敬之;望其吸纳百川之广,则感有容乃大之量,而思何以效之;望其神秘莫测之深,则感宇宙无尽之藏,而思何以宝之;望其波澜不惊之静,则感一碧万顷之美,而思何以致之;望其咆哮震怒之威,则感裂岸决堤之险,而思何以安之。嗟夫,望海之旨大矣,愿世之登临凭眺者,于浮想之余,有思重建斯楼之义。是为记。
                公历二零零七年初秋 范敬宜敬撰
                *北宋著名诗人范仲淹第28代子孙范敬宜应泰州市人民政府之邀为我市正在重建的望海楼作碑文。近日,《重修望海楼记》撰写完成。 


                IP属地:广东10楼2010-08-04 22:58
                收起回复
                  现在批他的也挺多的。


                  11楼2010-08-04 23:18
                  回复
                    余秋雨!
                    是个文化骗子!搞商业炒作!
                    自以为是,装深沉,最不要看这个太监!


                    12楼2010-08-05 08:29
                    回复
                      前五千年,后三百年,好象头头是道,其实狗屁不通!


                      13楼2010-08-05 08:30
                      回复
                        余秋雨的文字不乏文采,但总感觉缺少一种来自骨子里的真诚。就如他在青歌赛上做评委时表现的那样,装腔作势,喜好卖弄。


                        16楼2010-08-05 17:00
                        收起回复
                          本为望海筑此楼,
                          岂料远近皆望楼;
                          风晨雨夕独登临,
                          方知何处是泰州。(余秋雨)
                          ---------------------------
                          确实是歪诗。这人散文写得不错,古文功底差了,又不晓得藏拙,可能近来风头太劲给惯的真以为自己全能了。果然是多言多败,多事多害。


                          17楼2010-08-05 23:29
                          回复
                            早期的散文,还是可以的。不宜一棍子打死。敢摸着胸口说当初自己看了没感动的,应该不多。
                            只是后来做了官,又出了名,自然写不出真诚的东西来,可以理解。换了你我,面目可能更可憎也未可知。


                            18楼2010-08-06 10:33
                            回复
                              可以理解。换了你我,面目可能更可憎也未可知。
                              ---------------------
                              …… …… …… …… …… …… …… …… ……


                              19楼2010-08-09 2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