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易经交流吧吧 关注:7,070贴子:22,628
  • 0回复贴,共1
老子的“道”就是思悟的大道,是认识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方法之道,是天地万物、自然生命的本原之道,是运动变化的规律之道。当然也包括为人之道、谋事之道、养生之道……
—— 自然生命的本原之道 ——
老子认为,“道”是真实存在的。它混然一体,但我们看不到它的形象,听不到它的声音,摸不到它的形质,因此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只能勉强将其称为“道”,“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为什么“道”没有形象又没有名字?因为那些有形有名的事物,都是特定时空中的具体之物,有生有灭。然而“道”是恒常永久存在之物,因此它不能有具体的形象和名称。
“道”虽然没有形象,却是一种实有的存在物,它不受外物影响,“独立而不改”,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周行而不殆”。
因此老子同时将“道”称为“无”和“有”,因为它没有形象,所以是“无”,因为它真实存在,所以是“有。
“道”这一实体,在天地生成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不仅如此,“道”还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创生的。”道”创生万物的过程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不仅创生万物,它还附在万物之中,蓄养它们,培育它们。
—— 万物运动的规律之道 ——
“道“附着于万物,作用于万物,表现出了某种规律。那么”道“的规律到底是什么呢?
一切现象都是相反相成的
宇宙间有很多相反的性质,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等等。这些性质相互对立,却又相互成就,不可分离,如果离开其中一方,就不会有另一方了。比如我们说某物高,是因为有矮的东西和它相对,所以没有矮就没有高。因此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这种“相反相成”的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同时老子认为这些相反相成的性质还会相互转化,事物总是朝着它的反面运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3-09-21 09:1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