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网的鱼吧 关注:89贴子:6,657
  先来解决更早提到的违心事问题,一个人之所以做所谓违心事,基本上就是因为当时对于ta来说,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感性占据了主导地位,比如一个人因为穷等原因抛弃了孩子,但又有罪恶感,所以说自己抛弃孩子是做了违心事,但实际上,当时对于ta来说,相比抛弃孩子的罪恶感,不愿意被孩子连累的感性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抛弃孩子解决了被连累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存在了,抛弃孩子的罪恶感才又占据主导地位,这个时候ta谈抛弃孩子是违心事甚至说后悔,那就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当然,这里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就是ta以为抛弃孩子可以解决生活困境,实际可能恰恰相反,被人口诛笔伐人人喊打不说,孩子还天赋异禀创造巨大财富,由此悔不该当初,当然啦,这也是马后炮的认知问题,但也同样是世界内的经验。而这里的后悔呢,也是人后悔的另一大成因,结果和想的不一样,然后因结果而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和情绪而情绪化地悔不该当初。然而呢,生活中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因此而后悔,很多人会坦然接受,甚至像团长说的那样不因失败的经验而影响判断。为什么呢?理又在哪里呢?


IP属地:河南81楼2024-01-26 23:55
回复
      前面两个问题谈心学时讲,先来说想象和实际,很多人热衷于想象,别人如何如何但自己遇到了一定不会,又热衷于打脸,某人说得好听实际会如何如何。那么矛盾的现象问题出在哪里呢?其实人的这种想象可以说基本都是对的或者合理的,但又不合理在与现实有出入,就是说,我在脑海里想象自己遇到了某种事会如何做,自然是默认了一些感性和认知环境等前提条件,以及这些因素的实时变化,在这些条件下,我认为自己会如何做是符合这些前提条件的最终理性,也可以理解为实际上我自己在脑海里真实经历了一遍。然而实际情况有无数可能,当时所处的环境、感性和认知以及变化等等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就相当于,我脑海里是1+3+6等于10。实际却是1+2+8-6等于5。如果实际和我脑海里想得一样,那我的做法也自然和脑海里一样。当然我们可以反驳存在实际和脑海一样但结果不一样,也同样可以证明或找到这个结果不一样依然是因为实际和脑海中的某些不一样因素。当然啦,也存在过程不一样结果一样的可能。然后只脑补的人呢,往往以这样一个马后炮视角去批判和否认别人的行为,实际上他想象的与对方经历的完全不一样,当时的感性认知等等都不一样,包括每个人的基础条件不一样。比如我在小巷里遇到过一条藏獒那样的大型犬,面目也凶神恶煞,我本没有注意到暗处的那只犬,但是它发出了一种非常低沉且极具穿透力的吼声,这种吼声不是犬吠,而更像是猫打呼噜的那种行为,自然而然发出来的不是为了吓唬我。我是走近了才慢慢听清这个声音,而当我听得越清,整个身体和心脏也会愈加跟着颤抖,就有一种被***感觉,使我浑身发软腿不听使唤,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前挪,但当时我又急着去公共厕所,而公共厕所已经近在咫尺,就是我当时在十字形路口,狗隐在左边的小巷不远处,厕所在右边两三米处。我慢慢地挪进厕所,在出来时看到那只大狗拴在那里,依然发出那种咕噜声,然后我整个人依然被震慑到浑身发软挪不动脚,最后好半天才走掉。


    IP属地:河南82楼2024-01-26 23:55
    回复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经历这种事情,我也听过狮吼虎啸,很有震慑力但跟那个呼噜声完全不在一个层次,真的就像是给你加了个debuff,那个狗本身不一定有那么可怕,换句话来说,就算是只茶杯犬能发出这种声音,我可能依然如此。而如果这时候有那么一个上帝视角的旁观者,看我经过一只狗却那般挪不动脚,会嘲讽我怎么怎么样。如果我因为挪不动脚被狗咬了,ta也可能又说如果是他会如何如何,但实际上,他没有这种经验和认知,在ta的脑海里想象不到这种状况和感性,所以能大言不惭地好像自己很智慧很勇敢,然而这可能跟勇敢没有关系,就是说哪怕我并不怕那只狗,但就像鬼压床一样力不从心走不动路,再怎么想着去暴打那只狗也没用,而也一定存在胆小却能免疫这种声音的人,那ta可以说你看看你,我胆小至少还知道跑,你却如何如何。所以实际的问题是,往往人们在评价这类事情时,是不切实际地抛开了对方当时的感性认知等因素,以自身的没有或者不一样的感性认知去强行否认抬高自己,而且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感性,因为之前推论过,感性往往因人而异且极不可控也很难传播,而认知往往比较容易统一和传播的。除非那种基于感性的认知,不亲自经历就不能体会和理解的那种等等。而马后炮和站着说话不腰疼的人还可能存在一个感性问题,就是存在想要给别人扣不理智以及体现自己理智的潜意识,所以往往会先在脑海里确定一个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脑补一个符合答案的过程,而不是去贴切一个拥有无数过程和答案的实际。而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一个平常的理智状态下的人,同样存在感性和认知问题,尤其是认知,而相比更高更全面的认知状态,原本平常的理智状态又成了缺乏认知的不理智状态,会作出对于更高更全面认知状态下不理智的行为。所以也能看出,人的行为往往受制于自身的感性和认知,而处在一个受制约的不自由状态。


      IP属地:河南83楼2024-01-26 23: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