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模型吧 关注:11,915贴子:441,824

回复:pnso埃德蒙顿龙分享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AMNH 5338的骨架,其中r为桡骨,u为尺骨。注意桡骨连接至肱骨外侧踝(表示正常情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8楼2024-02-27 14:35
回复
    指尖朝前(掌心向后)的埃德蒙顿龙复原。这种情况下要么会将桡骨连接至肱骨内侧踝(如图1和2的装架),要么会出现桡骨与尺骨不自然交叉的情况(图3),r和u缩写意义同上图。此图中的黑色箭头表示肱骨内侧踝,白色箭头表示肱骨外侧踝。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24-02-27 14:36
    收起回复
      人类的桡骨同样连接至肱骨外侧踝(大多数四足动物均是如此)。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24-02-27 14:39
      回复
        除了指的实际外观,我们也能从Dakota这个标本中得知前肢的皮肤纹理细节(例如前文提到的尺寸较大的鳞片等),其中我觉得最让人惊叹的莫过于前肢肘部褶皱的设计。当然,这部分内容在闯哥的视频中也有提到过,但毕竟没有展示化石实物所以未免有些抽象。如下图为Dakota肘部的右侧视图,显示从右前肢肱骨周围脱落的皮肤内表面。我们可以看到这部分的皮肤形成交叉的网格状褶皱,而网格之间的皮肤略微凸起,上面密布着许多细小的鳞片。正如视频中所说,这些褶皱看起来并不像是以前理解的“一圈一圈”的而是较直的线条。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24-02-27 14:41
        回复
          观察扎巴德的手肘褶皱,可以发现闯哥不仅还原了肘部的皮肤纹理,褶皱本身的质感和鳞片如砂石一般的质感也被完美的还原出来了(有点难以描述,类似于柔软但是又带有韧性的质感吧)。这也是我认为闯哥充分发挥建模优势的一处细节。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24-02-27 14:43
          回复
            埃德蒙顿龙的脚掌具有三个脚趾,即第二、三、四趾(缺乏第一、五趾头),这些脚趾上都有蹄状爪。在这些脚趾下也会有饱满的趾垫。如图为Dakota的左侧后肢内侧视图(即左侧后肢靠近身体的一侧)。其中黄色箭头指向第二趾下的趾垫。在扎巴德的模型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设计,从腹面视角看起来有些类似于“梅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24-02-27 14:45
            回复
              通过对Dakota的研究,学者们也提出该木乃伊化石的可能成因或许与过去根据其它木乃伊化石提出的假说截然不同(如前文的AMNH 5060)。在Dakota的身上保留着不同类型啃食的痕迹并且都没有愈合的痕迹,因此这些痕迹都应该是死后被轮番啃食产生;而Dakota的软组织并没有出现尸体内气体将其鼓胀的现象;通过对其出土地层的研究表明:Dakota死时的环境并非干燥,反而是在温暖潮湿的水域附近。这些特征都和过去我们普遍认为的:“形成木乃伊化石的尸体要被迅速干燥并被快速掩埋”的假说不同。因此可以推测:尽管Dakota是在死后一段时间经过轮番啃食后才被掩埋,但在这个过程中食腐动物将内脏掏空,而啃咬的伤口也使得尸体内的气体和体液排出,这些因素都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使Dakota的软组织能在被掩埋前逐渐干燥,并在掩埋后“化石化”保存下来。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4楼2024-02-27 14:47
              回复
                虽然和本篇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也插入这件同样被称为“木乃伊”的原栉龙(Prosaurolophus)标本。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5楼2024-02-27 14:49
                回复
                  现在我们也已经发现了许多鸭嘴龙类的足迹化石(其中也包含一些认为可能属于埃德蒙顿龙的足迹),可以推断出一些鸭嘴龙种类的步态和潜在的行为。我们先看看步态。从目前发现的鸭嘴龙类足迹来看,鸭嘴龙类在行走迈出前肢时,往往会迈出处于对角线的后肢,而非类似大象那样迈出同侧肢体的步态(即俗话说的“顺拐”,详情可看之前的pnso阿拉莫龙篇)。通俗来说,当埃德蒙顿龙处于四足行走状态,身体一侧的手掌和脚掌离得近时,另一侧的手掌和脚掌则离得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6楼2024-02-27 14:51
                  收起回复
                    前后肢的骨骼形态差异、粗壮的尾部等特征都意味着埃德蒙顿龙有仅用后肢行走的能力,事实上有一些鸭嘴龙类的足迹也确实缺乏前肢留下的痕迹。据一些研究认为埃德蒙顿龙的最高时速可能能达到45km/小时。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24-02-27 14:53
                    回复
                      埃德蒙顿龙的前肢较后肢短,所以在双足行走状态下也能较方便地将前肢抬起。因为埃德蒙顿龙在肩膀及其前段的脊椎呈现出下弯的趋势,再加上其前肢比后肢短,所以可以猜测埃德蒙顿龙可能以靠近地面的植物为主要食物。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8楼2024-02-27 14:56
                      回复
                        埃德蒙顿龙粗壮的股骨和股骨上的第四转子。第四转子是一个表面多皱的凸起区域,位于股骨腹面收肌脊近端,用于附着强而有力的尾股长肌。结合埃德蒙顿龙股骨第四转子的位置(如图红色勾画位置)和尾椎的形态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埃德蒙顿龙有强壮有力的尾巴了,而其他的许多鸭嘴龙类也都有类似这样的特征。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24-02-27 14:58
                        回复
                          一些被认为属于埃德蒙顿龙的足迹化石也显示它们可能存在群居和群体共同筑巢的社会行为,类似一些现代的食草哺乳动物那样形成庞大的群体,选择相对安全和资源充足的区域聚集和繁殖(在一些化石点中发现大量埃德蒙顿龙个体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印证这种观点)。这种行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证自身安全,也能更有效地获取食物资源。例如发现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红柳河的暴龙类和鸭嘴龙类足迹(复原图)。这些足迹大约有7250万年的历史,主要归属为鸭嘴龙类(可能是埃德蒙顿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暴龙科(可能是阿尔伯塔龙)、伤齿龙科、似鸟龙科和神龙翼龙科的足迹。超过100条足迹分别保存在至少三个不同的足迹层中,这说明这个地区在一段时间内被不同的恐龙群穿越,而该地可能曾是古代河流系统的边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0楼2024-02-27 14:59
                          回复
                            至此,本篇分享贴也已经接近尾声。说实话,即便写稿子甚至到手之前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是还是没想到pnso的埃德蒙顿龙能够还原到这种程度,甚至可以说是“常看常新”:你总能在这个模型上发现许多不同的、有意思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平时你可能已经熟视无睹或甚至根本没有概念。可以这么说,这件模型已经基本全面地将现阶段对埃德蒙顿龙的研究成果表现出来了,闯哥在制作这件模型时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而我在写这篇分享贴时也觉得非常有成就感——因为要把这么多东西表达得准确还要有一定的可读性还是很有难度的,很开心经过多次的删改和宿舍,最后定稿能实现我的预期目标并达到令我满意的程度。
                            本篇分享贴完,个人水平有限、词不达意,错漏之处还请各位大佬们斧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24-02-27 15:00
                            回复
                              100楼的恐手龙我昨晚回看了闯哥的视频和一些更清晰的图片,可以说他挑的这个刺并不成立。
                              1.从清晰的图片中可以看出来并不是这只恐手龙的飞羽并不是所有的羽轴尖端都在向前指,最前面的几枚初级飞羽的羽轴也是朝后指的,只是这几枚初级飞羽太小不太明显(图一)。
                              2.闯哥在视频里明确提过他给恐手龙做的羽轴就是"没那么硬"的,所以本身就有一定的形变能力。
                              3.参考鸵鸟和美洲鸵,像这只恐手龙这样的飞羽形态很常见(也就是他所说的几乎所有的飞羽羽轴尖端都在朝前指的形态)。其中图六特别感谢博士的补充,这张图完美且清晰地展现出鸵鸟即便在没有摆出类似展翅的情况下羽轴的形态,可谓一锤定音。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2楼2024-02-29 06: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