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
韩凯歌书记讲话摘要
我想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红色如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欣欣向荣。我们没有经历过红色印染天际的壮烈,然而踏进历史的长河,我们可以发现,红色基因与革命精神交织绵延、代代传承。今天我想带大家走进我们有着近百年红色历史的学校——嵩县第一高级中学。1933年秋天嵩县第一高级中学中学成立,他的前身是“河南省嵩县私立嵩英初级中学”,俗称“嵩英中学”。首任校长李遇春,是一位知名的爱国人士,李先生一生追求光明昂扬奋进,励志教育报国,作为一所由爱国人士创办的学校,红色基因一开始就奔涌在“嵩英中学”的血液中。1934年,嵩英中学的名师龚仲德因上街张贴“五一”抗日传单,被阎锡山当局抓捕,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拒不认罪,与个别叛徒进行了不屈的斗争。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不愿做亡国奴的嵩县人民同仇敌忾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嵩英中学的师生为爱国运动奔走呼号,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慷慨激昂地向街头走去,正义之声吸引沿途群众纷纷加入,口号声、歌声此起彼伏,豪迈的气势和深深的爱国情怀激励起嵩县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气焰。1944年,被日军侵略的嵩县危在旦夕,此时,嵩英中学的李警堂老师非凡历程,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勇于进取 、矢志奋斗,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师组织师生成立了宣传小分队,他们走向街头举办抗日图片展览,教唱《救亡进行曲》。嵩县沦陷后,嵩英中学被迫停办,但这一切都不能阻挠他们抗日的决心和脚步。一批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投笔从戎,陆续奔向全国各个抗日战场。同时,李警堂老师组织部分师生,创办秘密刊物来宣传抗日,当时驻嵩县的敌人经常出动烧杀抢掠,搜捕抗日分子,但他们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抗日活动中,他们成立诗社、创办油印刊物,通过刊登时事新闻和抗日文艺作品,来鼓舞人民的斗志。1945年,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结束。嵩县爱国人士宋天才和李警堂,倡导全县捐款,修复嵩英中学,号召学生返校。1947年嵩县解放,在党和政府的支持和爱国人士的捐助下,嵩英中学的设施得以修复,当年秋天学校复课。从1933年到1947年,嵩英中学毕业12届学生,共800余人。这些嵩英学子成为嵩县现代史上第一批接受现代教育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后来多数成为嵩县及豫西地区革命思想的播火者和革命运动的组织者。1978年“嵩英中学”更名为“嵩县第一高级中学”。战争年代里,无数革命英雄抛头颅洒热血众志成城守护家园,和平岁月中,万千仁人志士忆初心、担使命,矢志不渝建设家乡。热爱祖国、让人民满意的精神内核与“诚朴坚卓” 的校训 ,激励着一代代一高人薪火相传、弦歌不辍。一批批优秀的一高学子为祖国的建设前赴后继、辛勤耕耘。2015年以王明刚校长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一高发展开启加速度。我校坚持党建引领、科学决策、大胆改革、创新管理,高考成绩不断攀升,学校先后获得“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引领高中”、“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空军招飞先进单位”、“洛阳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