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阴符经》经名。
《阴符经》为何取名阴符?目前流传于世的《阴符》版本,最早的源头都是李筌本。那就让我们先看一下李筌本人是怎么说《阴符经》来历的。
黃帝陰符經疏序(内容摘自万历正统道藏)
少室山達觀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歷名山,博釆方術。至嵩山虎口巖石壁中,得陰符本,絹素書,朱漆軸,以絳繒緘之。封云: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其本糜爛,應乎灰滅。筌略抄記,雖誦在口,竟不能曉其義理。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髽髻當頂,餘髮倒垂,弊衣扶仗路旁#1,見遺火燒樹,自語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剋。筌驚而問之,曰:此是《黃帝陰符》上文,母何得而言?母曰:吾受此符三元六甲周甲子矣。謹按《太一遁甲經》云:一元六十歲,行一甲子,三元行一百八十歲,三甲子為一周,六周積算一千八十歲。年少從何而知?筌稽首再拜,具告得處。母笑曰:年少顴頰貫於生門,命輪齊於月角,血腦未减,心影不偏,性賢而好法,神勇而樂智,是吾弟子也。然五十六年當有大厄。因出丹書符,冠杖端,刺筌口,令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乃坐樹下,說陰符玄義。言竟誡筌曰:《黃帝陰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參演其三,混而為一。聖賢智愚,各量其分,得而學之矣。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人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聖人學之得其道,賢人學之得其法,智人學之得其術,小人學之受其殃,識分不同也。皆內出於天機,外合於人事,若巨海之朝百谷,止水之含萬象。其機張,包宇宙,括九夷,不足以為大;其機彌,隱微塵,納芥子,不足以為小;觀其精微,《黃庭》八景不足以為學;察其至要,經傳子史不足以為文;任其巧智,孫吴韓白不足以為奇。是以動植之性、成敗之數、死生之理,無非機者。一名《黃帝天機》之書。九竅四肢不具,慳貪、愚癡、風癇、狂誑者,並不得聞。如傳同好,必清齋三日,不擇卑幼,但有本者為師,不得以富貴為重、貧賤為輕,違者奪二十紀。《河圖》、《洛書》云:黃帝曰:聖人生,天帝賜算三萬六千七百二十紀,主一歲,若有過,司命輒奪算,算盡奪紀,紀盡則身死。有功德,司命輒與算,算得與紀,紀得則身不死,長生矣。每年七月七日寫一卷,藏諸名山巖石間,得算一千二百本命;日誦七遍,令人多智慧,益心機,去邪魅,銷灾害,出三尸,下九虫,所以聖人藏之金匱,不妄傳也。母語畢,日已晡矣,曰:吾有麥飯相與為食。因袖中出一瓠,令筌取水。
#1 旁:原作『傍』,據夢本改。
經名:黃帝陰符經疏。原題唐李筌疏。據《道藏提要》考證,應為宋人取李筌《陰符經序》與袁淑真《陰符經集解》合編而成。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參校本:《叢書集成新編》所收夢華館本(簡稱夢本)。
道藏版本的序言不全,这里增补内容,不过不影响阅读。
(筌往谷中盛水,其瓠忽重,可百馀斤,力不能制,便沉于泉,随觅不得,久而却来,已失母所在,唯留麦饭一升。筌悲泣号诉至夕,不复见。筌乃食麦饭而归渐觉不饥,至今能数日不食,亦能一日数食,气力自倍。筌所注 《阴符》,并依骊山母所说,非筌自能。后来同好,敬尔天机,无妄传也。 )
《阴符经》为何取名阴符?目前流传于世的《阴符》版本,最早的源头都是李筌本。那就让我们先看一下李筌本人是怎么说《阴符经》来历的。
黃帝陰符經疏序(内容摘自万历正统道藏)
少室山達觀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歷名山,博釆方術。至嵩山虎口巖石壁中,得陰符本,絹素書,朱漆軸,以絳繒緘之。封云: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謙之藏諸名山,用傳同好。其本糜爛,應乎灰滅。筌略抄記,雖誦在口,竟不能曉其義理。因入秦,至驪山下,逢一老母,髽髻當頂,餘髮倒垂,弊衣扶仗路旁#1,見遺火燒樹,自語曰:火生於木,禍發必剋。筌驚而問之,曰:此是《黃帝陰符》上文,母何得而言?母曰:吾受此符三元六甲周甲子矣。謹按《太一遁甲經》云:一元六十歲,行一甲子,三元行一百八十歲,三甲子為一周,六周積算一千八十歲。年少從何而知?筌稽首再拜,具告得處。母笑曰:年少顴頰貫於生門,命輪齊於月角,血腦未减,心影不偏,性賢而好法,神勇而樂智,是吾弟子也。然五十六年當有大厄。因出丹書符,冠杖端,刺筌口,令跪而吞之,曰:天地相保,乃坐樹下,說陰符玄義。言竟誡筌曰:《黃帝陰符》三百言,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術。參演其三,混而為一。聖賢智愚,各量其分,得而學之矣。上有神仙抱一之道,中有富國安人之法,下有強兵戰勝之術。聖人學之得其道,賢人學之得其法,智人學之得其術,小人學之受其殃,識分不同也。皆內出於天機,外合於人事,若巨海之朝百谷,止水之含萬象。其機張,包宇宙,括九夷,不足以為大;其機彌,隱微塵,納芥子,不足以為小;觀其精微,《黃庭》八景不足以為學;察其至要,經傳子史不足以為文;任其巧智,孫吴韓白不足以為奇。是以動植之性、成敗之數、死生之理,無非機者。一名《黃帝天機》之書。九竅四肢不具,慳貪、愚癡、風癇、狂誑者,並不得聞。如傳同好,必清齋三日,不擇卑幼,但有本者為師,不得以富貴為重、貧賤為輕,違者奪二十紀。《河圖》、《洛書》云:黃帝曰:聖人生,天帝賜算三萬六千七百二十紀,主一歲,若有過,司命輒奪算,算盡奪紀,紀盡則身死。有功德,司命輒與算,算得與紀,紀得則身不死,長生矣。每年七月七日寫一卷,藏諸名山巖石間,得算一千二百本命;日誦七遍,令人多智慧,益心機,去邪魅,銷灾害,出三尸,下九虫,所以聖人藏之金匱,不妄傳也。母語畢,日已晡矣,曰:吾有麥飯相與為食。因袖中出一瓠,令筌取水。
#1 旁:原作『傍』,據夢本改。
經名:黃帝陰符經疏。原題唐李筌疏。據《道藏提要》考證,應為宋人取李筌《陰符經序》與袁淑真《陰符經集解》合編而成。三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參校本:《叢書集成新編》所收夢華館本(簡稱夢本)。
道藏版本的序言不全,这里增补内容,不过不影响阅读。
(筌往谷中盛水,其瓠忽重,可百馀斤,力不能制,便沉于泉,随觅不得,久而却来,已失母所在,唯留麦饭一升。筌悲泣号诉至夕,不复见。筌乃食麦饭而归渐觉不饥,至今能数日不食,亦能一日数食,气力自倍。筌所注 《阴符》,并依骊山母所说,非筌自能。后来同好,敬尔天机,无妄传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