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海底捞等位区竟然分i人e人”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有网友发帖称,北京的部分海底捞在候餐的等位区划分了“i人”(内倾性人格)和“e人”(外倾性人格)专区,不仅有指示牌提醒顾客“对号入座”,甚至还会发放“i人”与“e人”的标饰。
“i人”和“e人”这一说法出自MBTI人格测试。这是一个基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心理学理论所发展出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从注意力方向、认知方式、判断方式和生活方式四个维度进行测试和区分,从而划分出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其中,i和e便代表着“注意力方向”的两个倾向,即外倾(E)和内倾(I)。简单理解,就是i人性格更加内敛,e人性格相对外向;i人享受独处,e人则更愿意通过社交吸取能量——与之前很火的“社恐”和“社牛”概念有一定的相似性。
在这一微博词条下,部分受众认为海底捞这一活动很人性化,可以有效划分服务需求,从而使顾客得到更好的就餐体验。也有部分受众对这一活动并不买账,“用MBTI来区别人真的没必要”“什么都分i和e,给自己贴标签大可不必”。
针对以上现象,作为青少年的你有何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