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12日漏签0天
周信芳吧 关注:1,496贴子:16,11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周信芳吧
>0< 加载中...

转贴:京剧《明末遗恨》李如春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梨园独帜
  • 如雷贯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分享给爱麒派的戏友

京剧《明末遗恨》李如春_哔哩哔哩_bilibili

来自:www.bilibili.com/video/BV1cs4y1N7Pi/?share_medium=web&share_source=baidu&bbid=33D65DE0-9250-E44B-866C-528A0600C9B993828infoc&ts=1717678769911



  • 梨园独帜
  • 如雷贯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25-08-12 01:29:1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梨园独帜
  • 如雷贯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李如春:我演南派京剧
 我生于1912年,天津人,艺名筱李长胜,我父亲李长胜系清末民初著名铜锤花脸,曾长期在上海与汪桂芬同台合作,老百代公司留有他所灌唱片多种。
我受家庭熏陶,六岁即能客串演唱,王凤卿和梅兰芳在沪唱《三娘教子》时我曾陪唱娃娃生,我7岁正式学戏,由父亲亲授《草桥关》《锁五龙》等戏,不久,我进入上海伶界联合会子弟学校——臻苓小学,边读书边学艺,先练基本功,并学花旦、老生等行当, 后力工花脸,师从周勇泉,又得杨寿长、王益芳等老师教益,我11岁在海门正式登台演出,因“小孩大嗓门”而受观众欢迎,此后在大世界共舞台等处演出,常演剧目有《草桥关》《牧虎关》《打龙袍》《铡美案》等。


  • 梨园独帜
  • 如雷贯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二十年代中期,《狸猫换太子》风行上海,永安公司大京班亦排演该剧,我用自己的大花脸嗓子唱包公,不想就此唱红。14岁倒仓后,我随师叔谢月亭学戏,学得《九更天》《火焚绵山》等戏,嗓音恢复后又跟应宝莲学习《目莲救母》。这些戏都成了我后来深受观众喜爱的拿手剧目,其中《目莲救母》,我能从三张桌子上摔锞子下来,且在中间接飞叉,每演及此,必得满堂彩声。
 17岁时,我因嗓音失润,正式改学做工老生,1935年,又拜周信芳(麒麟童)为师 ,学了《追韩信》《打严嵩》《明末遗恨》等许多麒派名剧。
  抗战时期,我所演的包公戏已经誉满上海,共舞台老板周建新开始在报纸广告上宣传“ 上海包公李如春”。
  解放以后,我从1951年起,在上海大舞台上演《太平天国》、三本《狸猫换太子》,一 时盛况空前。后在天蟾舞台演头、二、三本《包公》,戏票亦极抢手,剧场门口“活包公又来了”的大幅广告反映了当时上海戏迷的心声,直至1954年,该戏连演连满竞达数百场,创造了解放后上海京剧舞台本戏上座的最高纪录。。。。。。。
我现已75岁,从江西省文艺学校退休寓居上海,但我仍未忘记京剧。1985年,我曾为上海麒派培训班教学。1987年,又为上海戏剧展览献演麒派名剧《路遥知马力》。


  • 梨园独帜
  • 如雷贯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所演的《包公》,起初基本上是走小达子(李桂春)的路子,当《狸猫换太子》风行上海时,小达子、周信芳、常春恒分别在大舞台和天蟾舞台演出该剧,其中数小达子生意最好。那时我13岁,每天唱完戏就赶往三家观摩,我特别喜欢小达子的演唱,后也决定我排演《狸猫》,就请替小达子敲小锣的张德福给我说戏,演出后颇受观众和后台赞许 ,先后唱了三十几本。
  我虽然宗小达子,但并不全盘照搬,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我既学小达子演唱的劲头、力度和高调冂,常春恒的白口,也学周信芳的眼神、节奏,自己又结合剧情加进适当的身段和表情,唱是老生的底子而兼有较重的花脸味儿,讲究有劲、有力。我的脸谱不像小达子那样在脑袋上画整个月亮,也不似常春恒扮的粉红脸过于干净漂亮 ,而是画半个月亮,白道稍弯,眉毛也没有他们宽,我的服饰也加以变化,不戴相貂, 而戴纱帽,经过近三十年的演出实践,几经改良,逐步形成了我自己的神完气足、火炽激烈、力度强劲的艺术风貌。
 


  • 梨园独帜
  • 如雷贯耳
    15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我也演红生戏。11岁时,曾随三麻子等去苏州演出,我自己唱毕总爱看三老板(王鸿寿)的老爷戏,回到旅馆还偷偷学唱,后来三麻子在给徒弟说戏时,我常在旁留心观看《古城会》《水淹七军》《灞桥挑袍》 等剧。所以,三老板虽未对我亲授红生戏,但我也算是源出其门了。
  我因塑造了适合南方观众口味的包公形象而赢得了“江南活包公”的美名;又在《九更天》《火焚绵山》《目莲救母》等传统戏中,以真砍实凿的唱念做打,获得了“狠派老生”之誉;同时,作为周信芳的入室弟子,得麒派真传,并能兼演目前已少人问津的红生各戏。我将在有生之年,为京剧的振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舞台经历集锦》 江西文史资料选辑 第二十四辑 ,1987年4月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5回复贴,共1页
<<返回周信芳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