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校吧 关注:7,181贴子:166,790
  • 2回复贴,共1

院系大调整和河南大学的历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院系大调整和当时的河南大学历史
近十多年,高校不管叫什么名字,都办起了各种专业,工学院、水利学院等实质上都成为综合性学校。几乎与此同时,高校合并风潮席卷全国,甚至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学校,也被“捏”到了一起。
这种现象,是对1952年院系大调整所形成的高等教育系统的重新改造。时隔半个多世纪的两次高校“大变脸”,力道正好相反。
1952年,国内大规模调整高等院校,把此前形成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改造成服务于集权体系的“sl模式”。各大区只保留1~4所文理科综合性大学,按行业归口建立单科性高校,创办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纺织等专门学院和专业。
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工科技术人才,院系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对高等教育的改造,最初以和缓的方式进行,主要在人民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之间进行。1952年,和风细雨突然变成了暴风骤雨,院系调整波及全国大部分高校。大刀抡起来,各个大学被切成数块,重新归堆、拼合,或“拔出”几个学校相同的院系,组成一个新学校,甚至西北的一块扔到东北,河南的一块送往湖北。
院系调整实施进度极快,合并命令一下,扛起行李就走,限期上课,很多学生在河南大学入的学,却在江西或湖北某学院毕的业。教师也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砖,有的夫妻二人或一家数口,分别到了不同的省份。一年不到,全国高校面目全非。
院系调整的确加速了工业人才和师范类人才的培养,缓解了工业建设人才需求。但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中国高等教育,却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由于“zc阶级性质”而遭到否定,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停办和取消,“哲学系竟失去了存在的余地”。
有人认为,这次教育变革,是一次“全盘苏化”。当时大力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但高等教育的很多做法却照搬苏联模式,根本不顾国内实际。当时很多学者对院系调整提出质疑,如清华大学教授潘光旦认为,sl式的灌输教育只会培养出一大批毫无判断力的青年,“在学校学会了道听途说、鹦鹉学舌的本领,出了学校以后,就只能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时至今日,有学者对院系调整和“sl模式”做出了评判,认为其弊有三:
第一,偏重工科,忽视理科,严重削弱政法、财经等人文社会学科。
第二,“sl模式”导致整整几代人缺乏人文精神的熏陶。
第三,确立了高度统一化的教育模式,抹杀了学校之间的差异(有人调侃,全国其实只有一所大学)。而分科过细的专门教育体系又使高校的专业变得相当狭窄,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影响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融与发展,阻断了培养大师级人才的可能性。
在这次院系调整中,河南大学成为“重点”。究其原因,很多人联想到解放战争中南迁苏州的那段历史。
1979年,一位河南人考入武汉华中师范学院(今华中师大),他很快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学校图书馆、阅览室的一些椅子,翻过来时,底板上写着“河南大学”字样。他曾为此困惑不解。多年后,他跟同事、著名作家张清平说起此事,才解开了其中缘由。
张清平的《青青子衿》,写的就是河大往事,她对那段曲折隐晦的历史颇为清楚。
接受采访时,张老师再度向同事求证此事。“不只是椅子,还有一些图书,上有河大藏书印章,椭圆形,紫色的。”《林徽因》、《林巧稚》的作者以女作家特有的细腻,向我们转述。
华中师大有河南大学的藏书和椅子,是因为这所学校的底子是中原大学教育学院。而中原大学曾从宝丰回归河大,在河大校园办学9个月。
中原大学于1948年8月1日正式成立,一个多月后,辽沈战役打响,三个月后淮海战役打响,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暴风骤雨般来临。这年10月,开封、郑州先后解放,中原大学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宝丰校址已无法容纳,12月初,中原大学整体搬迁到河南大学校区,这所初创于宝丰的学校,在开封得到长足发展,初具规模。
在当时的人看来,中原大学与河南大学关系密切。1949年2月,中原大学第二任校长潘梓年向中原大学全体师生做“响应渡江号召”动员报告时,就认为中原大学既是中原解放区人民gm大学,也是河南大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高校#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06-29 22:39回复
    创建于河南的中原大学整体搬迁到武汉,没有任何阻力,也没有任何异议。后来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与民国时期情形大不相同,地方政府基本没有了发言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举可以视为数年后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先声。
    1953年,河南大学财经系从开封调到武汉,并入中原大学。不久,中原大学裂变为数所高校:财经学院与政法学院形成今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学院合并私立华中大学,组建成今日的华中师范大学。
    院系大调整之后的河南大学只保留了文、法两院,在此基础上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2000年合并了开封师专、开封医专,重新回归 “河南大学” 的名字。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成为了新乡师范学院,后改名继承了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分院后来成为了如今的信阳师范大学。老河大的农学院成了河南农大,化学院成了郑州工业大学,后并入了新郑大,医学院成了河南医科大学,后并入了新郑大。
    如今的河南大学之所以文科偏强、理科偏弱,就是因为调整的结果,在老河大底子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史、法、医、教育、化学、生物为王牌的专业结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06-29 23:04
    回复
      2025-09-22 20:37: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创建于河南的中原大学整体搬迁到武汉,没有任何阻力,也没有任何异议。1949年以后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格局,与之前情形大不相同,地方基本没有了发言权。从某种意义上说,此举可以视为数年后全国院系大调整的先声。
      1953年,河南大学财经系从开封调到武汉,并入中原大学。不久,中原大学裂变为数所高校:财经学院与政法学院形成今日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育学院合并私立华中大学,组建成今日的华中师范大学。
      院系大调整之后的河南大学只保留了文、法两院,在此基础上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2000年合并了开封师专、开封医专,重新回归 “河南大学” 的名字。河南师范学院二院成为了新乡师范学院,后改名继承了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信阳分院后来成为了如今的信阳师范大学。老河大的农学院成了河南农大,化学院成了郑州工业大学,后并入了新郑大,医学院成了河南医科大学,后并入了新郑大。
      如今的河南大学之所以文科偏强、理科偏弱,就是因为调整的结果,在老河大底子的基础上,形成了文、史、法、医、教育、化学、生物为王牌的专业结构。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06-29 23: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