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阁立志传5吧 关注:86,145贴子:2,113,375

回复:太阁立志传V 全居城一览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土浦城
室町时代以前
平安时代,天庆年间(938年至947年),平将门建立了堡垒。
室町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
文献上确实记载的是室町时代、永享年间(1429年至1441年)由常陆守护、八田知家的后裔、豪族小田氏所属的若泉三郎建立的。永正13年(1516年),小田氏的部将菅谷胜贞灭了若泉五郎右卫门,其家臣(菅谷某或信太范贞)进城。之后,菅谷氏在胜贞、政贞、范政三代中守护了土浦城。战国时代佐竹氏扩张势力后,被佐竹追赶据点小田城的小田守治入城。
战国时代结束后,土浦成为结城城的结城秀康,小田氏成为其家臣。取而代之的是多贺谷政广担任城代。庆长6年(1601年)秀康转封越前国后,藤井松平氏的松平信一进入了土浦城。信一和子信吉被认为制作了现在城堡的大致形状。
根据昭和61年(1986年)的发掘调查,判明了战国时代本丸发生了大火灾。因为没有发现对应的文献,所以现在还不能知道时期和原因。
江户时代
元和3年(1617年)松平信吉转到上野国的高崎,西尾忠永进入土浦。忠永之子忠照从元和6年(1620年)开始花了7年时间制作了西橹和东橹,元和8年(1622年)将本丸的正门改为橹门。由此,本丸被水沟和带栅栏的土垒、三座橹保护。
庆安2年(1649年),西尾忠照搬到骏河国的田中。取而代之的是朽木搅纲成为城主,明历2年(1656年)将船门改建成了现在的太鼓橹门。万治元年(1658年)建造了英库和炎硝仓。万治元年把后门和外记门铺成了瓦房。在朽木种昌之代,土垒上的围墙全部改为瓦房。
宽文9年(1669年)加入了土屋数直。土屋家原本是武田家的家臣,武田家灭亡后侍奉家康,在数直时代成为大名。除了后述的松平信兴时代以外,此后整个江户时代土浦城的主人都是土屋家。延宝6年(1678年)在二之丸建造了米仓。
松平信兴时代的贞享2年(1684年)实施了大改建,松平家臣山本菅助(4代,晴方)担任奉行。菅助晴方是战国时期甲斐武田家家臣山本菅助(勘助)的子孙,大手口、后门是由武田流的筑城术建造的[1]。
从天和2年(1682年)到贞享4年(1687年),松平信兴是城主。信兴在贞享2年(1685年)建造了兵库口和不破口,建造了门。另外,改建了本丸的霞门,第二年改良了水户口的虎口,作为二重丸马出虎口。
近现代
废藩置县2年后,1873年(明治6年)1月,太政官符令第84号废除了土浦城。本丸御殿是新治县的县厅,后来作为新治郡的郡政府使用。本丸的其他建筑物也几乎被留下了,但是土垒上的围墙被拆除了。两个丸以下的建筑物除了外丸御殿以外被拆除,护城河被填埋了。
1884年(明治17年)因火灾失去了本丸御殿。此时受损的本丸东橹和钟楼被拆除。11月,郡政府的建筑物建在了御殿遗址上。1899年(明治32年),本丸和二丸南侧变成了龟城公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7楼2024-10-25 18:32
回复
    久留里城
    久留里城是室町时代由上总武田氏的武田信长建造的山城(古久留里城),之后由信长的子孙真里谷氏统治。战国时代真里谷氏衰退,取而代之成为里见氏的依靠,由里见氏重建(新久留里城),与佐贯城一起担任对北条氏的最前线。之后,江户时代作为久留里藩的藩厅被重新整备,除了酒井氏的加增地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以外,作为近世城郭一直维持到明治维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24-10-25 18:41
    回复
      胜浦城
      在胜浦湾东南端突出的天然险峻的悬崖上(八幡岬)建造的海城(险要),筑城经过、时期等详细情况不明,但有一种说法是1521年(大永元年)真里谷城的城主上总武田氏一族的真里谷信兴(真里谷信清?)为了阻止安房的里见义尧北上而作为支城建造的。
      之后,成为真里谷武田家一族的居城,真里谷武田家因内讧势力减弱后,后北条氏和里见氏进入了上总。
      1544年(天文13年),里见正木时茂灭亡大喜城真里谷朝信,将朝信势力圈纳入里见氏旗下时,胜浦城也成为里见。之后正木氏一族的正木时忠进入,被称为胜浦正木氏。时忠后来回到了后北条氏,但里见氏对胜浦城进行了激烈的攻击,将其恢复了。正木宪时之乱发生时,正木赖忠(万之父)因为站在里见义赖这边,受到了宪时的攻击,一时被攻陷,后来产生了“万之布晒”的传说。宪时之乱被镇压后,赖忠回归胜浦城主。
      1590年(天正18年)被德川家臣本多忠胜攻陷后被废除。
      城堡存在的地方现在是八幡岬公园。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39楼2024-10-25 18:43
      回复
        稻村城
        建在可以俯瞰馆山平原、镜浦的海拔64米的丘陵上,东西、南北都有500米的规模。另外,可以看到削掉主郭部分东侧,填土西侧尾根的痕迹。
        据传说文明18年(1486年)里见义实筑城,延德3年(1491年)完成,但没有确凿的证据。但是,由于筑城被推定为15世纪后半期,与里见氏最初的根据地白滨城之间修建了道路,因此虽然没有从一次史料中确认,但可以认定稻村城是里见氏当家的居城,而且被同时代的人们这样认识是没错的事实。
        在稻村城建立据点决定了里见氏之后的飞跃。稻村城的地理位置是可以眺望国府一带的绝好架势。由此可以说,进入稻村,正是继承守护掌握的国衙领=守护领以及对国衙机构的守护支配体制的意义。但是,由于战国时代国衙功能丧失,也有人认为里见氏进军稻村城是意识到国府的行为是不恰当的。另外,推测稻村城是古代以来安房国内生产性最高的地区,以及管理和掌握其水系的位置,也有人指出应重视馆山平原农业生产结构中稻村城的位置[1]。
        天文2年(1533年)到次年发生的天文内讧被称为“稻村之变”,以该城为舞台(但是,作为传说流传下来的内讧的经过和现存文献等推测的内讧的经过有很大不同。详细情况请参照稻村之变)。在这个内讧中作为稻村城主的4代当主里见义丰,被堂兄弟义尧毁灭,被夺走了家督,稻村城也就这样废城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24-10-25 18:45
        回复
          须贺川城
          根据野川本《藤叶荣衰记》记载,1399年(应永6年)足利满兼为了支配奥羽而派遣的满贞·满直的属下二阶堂行续(二阶堂治部大辅)筑城。另外,在《中古日本治乱记》中,须贺川城主二阶堂信浓守(二阶堂行续?)向关东公方足利持氏传达了1413年(应永20年)伊达持宗等人举兵的记述。由于行续反抗,文安年间二阶堂为氏向下击败,成为城主统治了当地一带。另外,在《镰仓管领所领役考应仁武鉴》中,以行续的遗子·二阶堂盛重为本城主。
          元龟3年7月27日(1572年9月14日)那须资胤的军势进攻,但败给了当时的城主高濑伊势守。
          天正9年(1581年)城主二阶堂盛义去世后,后室大乘院成为城主,由城代须田盛秀代理实务。
          从这个时候开始与伊达氏的对立加深,根据『政宗记』1585年(天正13年)伊达政宗打算攻击当地,不过,反过来佐竹义重们出阵攻击伊达方面的城。1587年(天正15年),会津众和二阶堂氏共同攻击伊达氏。
          根据天正17年8月19日(1589年9月28日)那须资晴的书信,当时佐竹某在须贺川城。在二阶堂家臣团中,主张推进与佐竹氏同盟的须贺川城代·须田盛秀和伊达氏合作的保土原行藤当时分别形成派系,分裂。并且岩濑郡西域的行藤派内应伊达政宗,同17年10月26日(1589年12月3日)政宗从西方接近山王山城阵容的话,引导这个须田氏,佐竹氏们的兵·约600人守护的本城被攻陷了(须贺川城攻防战)。
          此时释迦堂川南岸发生了激战,长禄寺被纵火延烧到本丸。城主大乘院落户佐竹家,政宗将须贺川城赐给了一族石川昭光。但是,天正18年(1590年),由于丰臣秀吉的奥州统治,须贺川附近成为蒲生氏乡领,属下的田丸具直成为须贺川城主。
          庆长3年(1598年),上杉景胜进入会津,部下栗田国时从爱宕山的城堡统治了这一带。
          庆长6年(1601年)蒲生秀行成为会津藩主后,家臣蒲生乡成进入须贺川城。
          宽永4年(1627年),加藤嘉明成为会津藩主后不久就成了废城。废城后,旧址上的在乡町很繁荣。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24-10-29 01:19
          回复
            二本松城
            不解释,玩过二本松合战你就知道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24-10-29 01:21
            回复
              黑川城/会津若松城(太平)
              天正18年以前
              若松城的历史传说起源于1384年,当时芦名氏第七代当主芦名直盛建造了一座名为“小田垣之馆”或“东黑川馆”的宅邸。虽然有多种说法,但黑川城(或小高木城)及其城下町最晚是在15世纪中叶建立的。此后,这里一直是芦名氏的城堡。战国时代中后期,芦名盛氏在黑川城周围建立了广阔的地区。
              1589年(天正17年),数年屡屡与芦名氏交战的伊达政宗不顾丰臣秀吉的阻止,对芦名义广发起攻击,消灭芦名氏政权并夺取黑川城。
              1590年,伊达政宗从属于丰臣秀吉,其会津地区控制权遭后者接收。
              蒲生时代
              在小田原征伐后,蒲生氏乡被秀吉改封到黑川四十二万石(进行检地后,又增加到九十二万)。其后氏乡于文禄元年(1592年)将所居的黑川城扩建,包括对城墎进行改造,将内町(民宅)进行整备并改名为会津若松城。此外氏乡大力发展会津若松城,建立乐市,为日后的会津藩建立了基础。
              文禄2年(1593年),一座望楼型七层结构(五重五层,包括地下二层)的天守竣工,被命名为“鹤城”(鹤ヶ城)。然而在庆长3年(1598年),氏郷之子蒲生秀行发生氏族中的騒动,结果被消减俸禄(从92万石锐减到18万石),还被迁移到下野国宇都宫(今天的栃木县宇都宫市)。
              于是若松城又易主,城主变成五大老之一,领有会津120万石俸禄的上杉景胜。由于在关原之战中,景胜归属于西军,与伊达氏以及最上氏交战。西军败北后,俸禄被锐减为30万石,并且被迁移到米泽城,成为米泽藩(今山形县米泽市)初代籓主。
              庆长6年(1601年),蒲生秀行又踏入睽违已久的若松城。这一番回归是因为秀行在关原之战中,支持德川家康的关系。宽永4年(1627年)2月19日,秀行的嫡长男忠郷英年早逝,享年26岁。然而不论是忠乡,还是嫡次男忠知都发生无嗣子可传家的情形,因此忠知被幕府裁定移封到伊予国松山(今天爱媛县松山市),俸禄也从会津60万石锐减成松山24万石。
              若松城只有再一次易主。
              加藤时代
              新的城主名为加藤嘉明,是从松山移封过来的关原会战有功大名。由于庆长16年8月21日(1611年9月27日)发生了震度高达六级的会津地震,原来的天守倾杞,于是嘉明的儿子加藤明成重新修建,改为今日所见的层塔型天守。尽管明成有魄力,或许有建筑上的天分,但是他也是个相当糟糕的藩主,缺乏凝聚人心的团结力量,结果家臣一致与他闹对立,甚至出走,他反而对出走的家臣进行追杀。于是幕府又裁定移封到石见国吉永籓(今天的岛根县大田市)隐居,并且老死于当地。
              松平时代
              若松城的当家这一次变成出羽国山形藩(今天的山形县与秋田县)的保科正之,他以23万石的俸禄进驻。正之是德川秀忠的庶子,德川家光(嫡子)是他的长兄。由于正之与家光的关系一直很稳定,于是在宽永13年(1636年),家光先让他拜领出羽国山形藩二十万石,在宽永20年(1643年)又拜领陆奥国会津藩二十三万石,入主若松城。
              若松城的命运大抵从此稳定,一直到庆应四年/明治元年(1868年),会津若松城的松平氏一族存续到幕府末期。(正之在世时一直不肯归宗,恢复松平姓氏,因为正之是个忠义的人,纪念保科氏对他的养育之恩;会津籓一直到第三代籓主正容才归宗为“松平”氏。)
              这里必须要提到另一段历史。
              庆安四年(1651年),家光临死之际,把正之唤到枕边,将四代将军德川家纲托付给他。正之非常感念家光对他的提携照顾与重视,于是在1668年时写下了“会津家训十五个条”,其中载明“会津藩是为了守护将军家而存在,如有藩主背叛则家臣不可跟随”,后来的历代的藩主与藩士家臣们都遵守这些条规,一直到幕末的第九代藩主松平容保也持续遵守这项遗训,因此后来幕末时会津藩成为佐幕派的中心。
              幕末
              和平的日子持续到庆应4年(1868年),战争再一次前来叩若松城的大门。
              戊辰战争中奥州会津之战的战火也延烧到若松城来,松平容保作为佐幕派的代表,自然与明治天皇的新政府军形成势不两立的状态。9月15日,经历一天的战斗,位于今天福岛县二本松市的二本松城陷落,也象征对若松城的门户大开,再加上经历母成峠之战,新政府军以2000人攻打700名旧幕府军之后又获得一次压倒性胜利。于是,新政府军趁胜之余再突破40千米将兵锋迂回推进直逼若松城下,并且展开突袭。
              10月8日,若松城布满了由会津藩各处前来抵御来犯新政府军的义勇军队,并且被编列为白虎队、玄武队、朱雀队、青龙队等不同部队。最特别的是白虎队,队员绝大部分都是年龄从15岁到17岁不等,一共340位左右的少年及少女。他们手持“ゲベール”步枪,死守在城廓到若松城的街巷与天守中。虽然都是年轻人,但是每一个都秉持“宁为玉碎”的信念,不断地奋战;先开火,然后白刃战,直到一个个的据点陷落,以及年轻生命的流逝。白虎队中有负负伤者都被转送到附近的饭盛山(位于今天若松市市中心东侧)的坡顶上急救休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24-10-29 01:29
              回复
                小高城
                南北朝时代,为了应对北畠显家率领的南朝军势而建设,在建武政府下的1336年被攻陷一次。从第二年1337年夺回城堡开始,到第16代当主相马义胤将本城迁移到牛越城和中村城为止,相马氏的居城持续了约260年。
                以从城的东北延伸的比高10米左右的丘陵的颈部用堀切的形式建造城堡,以流经城南的小高川为护城河。从城的西到北有水田,可以设想是护城河。据说因为像这样三面被水域和湿地包围,所以被称为浮船城。现在在城东还残留着被称为弁天池的护城河遗迹。
                大公司在东侧,现在建造的南侧参道与遗迹无关。城堡的一部分留有土垒遗迹,特别是神社背面、北面的保存状况很好。
                城堡规模小,主郭以外的曲轮小而不发达,所以很难说是面向实战的。据说为了弥补防御力的低,附近的丘陵上有多个出城,可以认为是因为这个城址的狭窄。
                相马以小高为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牵制南邻的岩城氏(根据地:四仓、饭野平)。但是,与北邻的伊达氏(根据地:米泽、岩出山)的抗争激化后,相马氏把城代放在中村,与伊达氏对峙。
                在1600年的关原之战中,相马氏因为与佐竹氏(根据地:常陆太田、水户)交战,作为关原的结果被没收了领地。但是,由于伊达政宗拥护相马义胤说服德川幕府,相马义胤回到了旧领滨通夜之森以北,1611年将根据地完全迁移到城代所在地中村城,建立了中村藩。这个根据地迁移也被认为是因为这个小高城的狭窄。
                现在在本丸遗址的平场建有祭祀相马氏守护神天之御中主神的相马小高神社,在相马野马追祭时,作为赤手空拳将裸马供奉在神社的“野马悬”场所而闻名。
                城址于1958年(昭和33年)8月1日被指定为福岛县的史迹。
                另外,茨城县行踪市麻生也有同名的“小高城遗址”,这是由行踪宗干的子太郎定干建造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24-10-29 01:31
                回复
                  寺池城
                  筑城年代不明。由葛西氏筑城。
                  天正18年(1590年),由于丰臣秀吉对奥州的惩罚,葛西晴信改易。木村吉清被授予葛西氏、大崎氏的旧领30万石,以寺池城为居城。
                  但是,葛西大崎一揆爆发了。由于被起义军占据了城堡,木村吉清逃到了佐沼城。之后寺池城被伊达政宗攻陷。
                  现在的寺池城,庆长9年(1604年),伊达政宗的家臣白石宗直迁移修筑,作为居城。之后白石氏被允许自称伊达氏,寺池城在一国一城令之后称为登米要塞,直到幕末都是登米伊达氏的居城。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5楼2024-10-29 20:43
                  回复
                    岩出山城
                    1590年(天正18年)攻占小田原城后的丰臣秀吉对奥州进行了惩罚。由此旧葛西·大崎领12郡成为木村吉清·清久父子的领,不过,由于对检地·刀狩猎等的不满发生一揆(葛西大崎一揆)。被怀疑参与该起义的伊达政宗虽然被秀吉判无罪,但第二年1591年(天正19年),从米泽被移封为葛西·大崎旧领。据说在移封之前,当时在奥州进行检地的德川家康在岩手泽城停留了约40天,在此期间进行了城的地盘和改建修筑后,将其引渡给了伊达政宗。另外,此时从“岩手泽”改为“岩出山”。之后到仙台城筑城为止的12年间成为伊达政宗的居城(这个时期,伊达政宗自称是“大崎少将”)。
                    岩出山偏离了奥大道的路线,1601年(庆长5年)政宗建立并迁移了仙台城。之后,岩出山城成为以政宗的四男宗泰为第一代的岩出山伊达家居住的要塞,一直持续到明治维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6楼2024-10-29 20:44
                    回复
                      名生城
                      大崎氏的居城,大崎氏改易后改为伊达氏统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24-10-29 20:47
                      回复
                        仙台城
                        江户时代初期由仙台藩初代藩主伊达政宗建造,为历代藩主伊达氏的居城。直到废藩置县时才被拆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8楼2024-10-29 20:48
                        回复
                          白石城
                          白石城是仙台藩伊达氏政宗的支城,也是片仓氏的世代居所。它存续到明治维新时代,明治天皇结束江户幕府之统治后,明治天皇下废城令使得城堡被遗弃。天守阁成为一块空地连石桓都拆去。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24-10-29 21:00
                          回复
                            米泽城
                            镰仓时代
                            据说在镰仓时代历仁元年(1238年),镰仓幕府大臣大江广元之次子长井时广,在担任出羽国置赐郡长景乡的地头时所建,之后约有150年间皆为长井氏的根据地。
                            室町时代
                            天授6年(1380年),伊达宗远率领军队攻陷了米泽城 ,以致到安土桃山时代,此城皆在伊达氏的统辖下。天文11至17年(1542年-1548年)间发生天文之乱,此内斗使得伊达稙宗被迫隐居,伊达晴宗则是继承家督,且将居城从桑折西山城搬迁到米泽城。在伊达氏时期,开始扩增城下町 。
                            安土桃山时代、江户时代
                            天正17年(1589年)举兵对抗芦名氏(折上原之战),并将其消灭,后将居城改为会津若松城,米津城城主由梁川宗清担任城代,翌年丰臣秀吉推行奥州仕置,没收攻占取得的卢名氏领地,使得伊达氏又将居城搬回米泽城。
                            天正19年(1591年)政宗奉命改封至岩出山城,置赐郡纳为会津地区,并由蒲生氏乡管辖此域,米泽城城主则由蒲生乡安担任。乡安在担任城主期间整修城内的建筑物,包括白子神社等,和实行检地。
                            氏乡死后,改由蒲生秀行继承家督,于庆长3年(1598年)被奉命进驻至下野国宇都宫,会津改由上杉景胜治理,米泽城主由直江兼续任职。同5年(1600年)发生关原之战,属于西军的景胜,领地本为120万石被减封至30万石,居城亦移封至米泽城,直到明治维新皆为上杉氏担任米泽藩主。庆长3年,米泽城已有一重堀、本丸和二之丸,景胜当上城主后,开始修建门、塀、橹和二之丸,并在同13年(1608年)新建三之丸。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24-10-31 01:15
                            回复
                              山形城
                              前史
                              山形城位于山形盆地南侧、马见崎川扇状地的中央和偏北。在羽州街道和笹谷山口的汇合点,到镰仓时代为止作为最上郡的中心而繁荣起来。,
                              最上氏的筑城
                              南朝:正平11年/北朝:延文元年(1356年)斯波兼赖作为羽州探题进入山形,南朝:正平12年/北朝鲜:延文2年(1357年)初期的山形城被筑城。之后,出羽斯波氏自称是最上氏,成为最上氏本宗家的居城。最上义光在庆长年间扩大城郭,构筑了三个圆圈,设置了家臣团的宅邸。并且整备城下町,成为庆长出羽合战中得到的出羽57万石的本城。
                              江户时代
                              元和8年(1622年)最上氏改易后,由鸟居忠政进行了改修。鸟居氏以后也屡次发生藩主家的变更,但由于格式、规模逐渐下降,江户中期以后城堡的维持变得困难。幕府末期,御殿被放在两个圆圈上,本丸是空地,三个圆圈的西半部分是田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51楼2024-10-31 01:1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