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73贴子:22,642
  • 2回复贴,共1
求助

挑战杨伯峻11,谁强夺商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201 昭公十六年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商人曰:必告君大夫!……
韩子曰:……
子产曰:……今吾子以好来辱,而谓敝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盟誓内容: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匄夺。尔有利市宝贿,我勿与知)
杨注:韩宣子欲”强夺商人"。
分析:如果是韩宣子强夺商人,那么,谈不上”敝邑背盟誓"。杨注明显出错。
精准注释:
谓,报也,一——《说文解字》
现在吾子屈尊对敝国进行友好聘问,却告诉敝国,要敝国去强夺商人手上的宝玉,这是使敝国背弃和商人的盟誓。
结论:郑国强夺商人。
分析二:韩子和商人本着友好协商原则进行买卖,为什么在子产嘴里变成要求郑国去强夺商人?
首先,子产是夸大其词,涉嫌诽谤。
其次,子产已判定出晋国如同今日之昧国,国力江河日下。(昭公十三年,晋政多门,贰偷之不暇,何暇讨?),子产已经在内心不惯着晋国。
分析三,为什么商人说”必告君大夫"?
在杨注看来,因为韩子在强夺商人,商人这是在找托词。但民科已分析出,韩子没有强夺商人,韩子也没有要求郑国出面去强夺商人。
其实,必告君大夫,只是当时正常的买卖流程而已,这只是一个常规操作。明白了这一点,才明白韩子不生气,心平气和地,满杯希望地找子产办手续。
杨书提供了沈钦韩的注释:列国时有财物阑出界外之禁。杨认为非。而民科正相反,沈钦韩的注释是对的。证据见附图。
明白了这点,才明白郑商人弦高为什么送了4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后,派人飞速回郑国报告军情。
这不只是爱国商人的问题,更是一种职责,是一种义务。
见僖公三十三年,423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28 21:46回复
    环,作为玉器,就在禁售之列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1-28 21:54
    回复
      图片显示:一系列礼器不准"随便"售卖。并非绝对禁止,天下就没有能绝对禁止的事。这是说它设置了很高的交易门槛。需要君大夫许可。所以商人售环,问君大夫就很合理。
      按杨注,环是由三片组合在一起的,韩宣子缺了一片,所以想从商人得到一片,这样就完整了。这同时表白,商人手上的环也不是完整的,有二片在韩宣子手上。这就很让人迷惑。为什么不凑成一个完整的环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29 2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