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正熙吧 关注:111,174贴子:3,690,232

许世友将军的轶事几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全贴从知乎用户「这里是安全滴」转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10 08:54回复
    傅崇碧将军的回忆录第193页曾经提过一次20人击败700人的经典战例:
    1967年1月28日,有人包围了京西宾馆。当时,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住宾馆,足足有七百人来抓他,形势紧迫而危险。
    当时,同住在7楼的还有南京军区政委杜平,以及韩先楚、皮定均等著名将领。 楼上的许世友听到外面的风声,认为凶多吉少,和几位老将一商量,马上召集随身人员和楼层服务员,加在一起只有有20人,面对敌方700人处于绝对的人数劣势,这20人分成两组,每组把守一个楼梯口。
    皮定均叫人搬来一把椅子,请许世友坐在大厅中间,说:“我们听你指挥!”
    许世友将军可是知名的防御大师,曾经率领许谭兵团在胶东保卫战面对范汉杰兵团采取运动防御,一个月时间内仅仅丢失了高密、平度、昌邑、掖县、荣成、栖霞、招远、龙口、黄县、福山、烟台、牟平、诸城等15座城镇。
    许世友指挥的这20人中,就包括我军名将韩先楚,韩先楚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曾指挥过“万岁军”38军和50军在汉江南岸顽抗火力超强的美军20天,尤其是38军正面,美军连前沿阵地的警戒阵地都没有完全占领。但如今面对京西宾馆这种危机情况,也发自内心地接受许世友将军的指挥。
    回忆录的作者傅崇碧将军曾经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指挥63军阻击美军骑一师,美三师,韩九师团10天时间,表现不俗,一样面对许世友将军甘拜下风。
    悍将许世友随即开启战斗模式。他先让人把电梯全部停在半空,敌人要想上楼,就只能爬楼梯;又叫人把所有热水瓶全部堆在七楼楼梯口,待敌人冲击,一起往下倒。许世友说:“这叫‘水雷弹’!让咱们骂不还口、打不还手,没说不让咱们倒点水吧?”说得大伙都乐了。
    最终在许世友将军的带领下,这20人愣是死死扛住了700个敌人的进攻,这700号人被许世友将军打的灰头土脸,最后不得不狼狈撤退。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10 09:00
    收起回复
      人民解放军27军,特种作战能力堪称全军标杆。
      27军前身是华野九纵,首任司令员为许世友将军,就是一位武功盖世的高手。据文献记载:许世友将军自称“碗口粗的树一口气能捋断好几棵,十二个铜子摞起来,一刀下去能劈成二十四片,一丈多高的房子,一跃而上片瓦不碎。”
      正因为有这位武功盖世的司令员,特种作战,成为了27军的标签。
      解放战争的上海战役中,27军79师235团的迟浩田曾经带领几名战士穿过下水道,对国军指挥部完成斩首,逼迫国军投降,就是经典案例。
      朝鲜战争中的县里歼灭战中,27军81师师长兼政委孙端夫亲自指挥242团2营穿插敌后,确保了对敌人的包围。
      除此俩例之外,27军特种作战的经典战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10 09:15
      收起回复
        在许世友将军的回忆录中记载了这样一件小事:
        记得以后有一年,教员把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和布鲁诺的《论无限性、宇宙和各个世界》的中文合印本,交我转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并嘱咐我也认真看一看这类自然科学书籍。
        1959年,许世友的母亲去世时,他决定在自己百年之后,用土葬的方式,葬在自己母亲的墓前,以尽孝道。
        许世友将军生前自选的墓地叫做五凤松,在如今的墓地以下。许母墓周围有5棵百年古松,因树冠同向中心倾斜,似五凤朝阳。将军曾选择此地作为墓址。
        但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专家认为,此地风水一般,尤其是地势低,易受雨水侵蚀,所以改为今天的半山腰处。
        在这个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通过卫星选定的墓址上,南京军区派出一个工兵营修建了许世友将军的墓地。墓身凸显地面呈圆穹状,高2米,直径4.2米,由91块花岗岩砌成,有“九九归一”之说。墓碑上“许世友同志之墓”7个大字,由著名书法家范曾所写。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10 09:20
        收起回复
          普通人和大型猫科动物相比食量自然是一败涂地,但是人类中的大胃王则不一定。
          根据文献记载,许世友将军到达陕北之后,曾经一顿吃下了七斤羊肉,喝了五斤白酒,还吃了32个羊肉包子。
          考虑到许世友将军身高1.65m,那会也不胖,最多130斤。相同体重的猫科动物每天喂养量为5斤肉左右,可以说,许世友将军秒杀了同体重的大型猫科动物。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10 09:23
          收起回复
            我认知中情商最低的人,是许世友的一名警卫战士。据许世友的秘书孙洪宪在回忆录记载。
            上世纪70年代的某天中午,许世友突然兴起,召集全体工作人员集合,列队站好。他自己运一口气,手持少林棍舞动起来。
            于是呢,大家鼓掌叫好。
            听到大家叫好,许司令来劲了,科普起了他的丰功伟绩:“年轻的时候,碗口粗的树我一口气能捋断好几棵,十二个铜子摞起来,我一刀下去能劈成二十四片,一丈多高的房子,我一跃而上片瓦不碎。”
            这时,一个勇敢的警卫战士问:“听说首长能刀枪不入,能不能表演一下?”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10 09:27
            收起回复
              许世友在广州警卫干事,也没干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也就是在一次许世友将军打猎的路上,该警卫干事枪支走火,差点爆头了许世友将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10 09:32
              收起回复
                说起省钱啊,不得不提传奇上将许世友不花一分钱就完成蔬菜施肥及城市粪便处理的事迹。
                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孙洪宪曾经在回忆录中说起:
                “种菜不施肥,等于瞎胡混!”冷不丁许世友冒出一句话来,“施肥最好还是农家肥。”
                孙洪宪知道。这是又在下命令了。于是在广州东山区的闹市街头就出现了这样一景:孙洪宪带着管理员、司机,三个军人推着一辆拉粪车,大街小巷里四处转悠寻找公共厕所掏粪浇菜。老百姓见了好生奇怪:别的掏粪车由市内往市外拉,而这几个军人却把粪车拉进了百姓心目中非常神秘也非常神圣的军管别墅小区。这种场景每星期都会上演一次,吊足了周围老百姓的胃口。
                因为这些农家肥,还引来了一个小小的插曲。盛夏的广州,暑气正烈,而留园7号庭院内却是地肥苗壮。菜地里刚上的大粪被太阳一晒,粪水蒸腾。臭味扑鼻。有一天,军区一位首长携夫人到许家拜访,菜地是他们进门的必经之地。路过菜地时,那位首长的定力还算不错,强作镇静。脚步也算平稳,而首长夫人显然受不了这种刺激.掏出手帕捂着鼻孔小步跑过菜地。恰好,这一幕被许世友看在眼里,当即批评道:“你这个臭资产阶级分子,你以为你干净?你也是一肚子屎!"尖刻之至直羞得这位夫人满脸通红,无地自容。不过,这件事情发生后到许家去的人再也没有人敢作出轻率之举,大都憋足了气,边走边俯视着菜苗,一副怜惜神情。
                因为许世友“治菜”严格,他的菜地里一根杂草也找不到,因为养分充足,灌溉及时,很快就迎来了累累硕果。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4-12-10 09:37
                收起回复
                  有哪些战损比很高的战役?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许世友将军的经典战役——地瓜灭鼠战。这次战役中,许世友将军以损失几个地瓜为代价,歼灭了所有老鼠。
                  许世友将军在广州的首任秘书孙洪宪在回忆录中回忆起了许世友将军四次灭鼠战役。
                  起因
                  秋天到了,路边的地瓜也渐渐成熟,地表已经被慢慢长大的地瓜撑出了条条裂缝。一天,在挖地瓜时,发现一个老鼠洞,老鼠在地下把一个地瓜啃去了一大半。许世友见了非常生气。于是,他又指挥了一场持久的灭鼠“战役”。
                  第一,二次战役
                  先是使用耗子药,药死几只后,狡猾的老鼠就再也不去碰。
                  许世友又提出用笼子套。费了半天劲,准备了大堆诱饵,可那些狡猾的老鼠在笼子周围转来转去,就是不往笼子里钻,这使许世友很伤脑筋。
                  第三次战役
                  一天,许将军看着茂密的地瓜叶突发奇想:老鼠敢在大白天到地里啃地瓜,就是因为有茂密的地瓜叶做掩护。如果没有地瓜叶子,老鼠失去掩护,也就不敢来了。于是,他下令摘掉地瓜叶子。“不行啊首长,叶子摘光了,地瓜也不长了。”秘书赶紧提醒道。
                  许世友沉思半晌,又想出了一个“高招”:在地瓜地里埋几根竹竿,竹竿间拉铁丝,铁丝上挂铃铛,风吹铃铛响,老鼠必然受惊吓而逃走。他把游击战中骚扰敌人的战法,创造性地用来对付老鼠。工作人员按照他的法子一试,果然有效。但好景不长,老鼠在习惯了风吹铃铛响的动小从中大摇大摆地在地瓜丛中尽情啃噬。至此,老鼠三战三捷。
                  第四次战役
                  难道老鼠比胶东的范汉杰还厉害吗???
                  许世友将军放出来了大招。
                  许将军于是大发雷霆:“给我放狗出来!”许世友家里养了一条训练有素的狼狗,平时束缚在狗圈里,这次在关键时刻派上了用场。威风凛凛的狼狗在地瓜地里巡视之后,就再也不见了老鼠的踪迹。
                  几番周折,灭鼠战役终获全胜。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2-10 09:50
                  收起回复
                    说起高情商,有个不得不提的人,那就是传奇上将许世友将军。
                    孟良崮战役前夕,许世友对粟裕耍了脾气。
                    1947年国民党部队改变之前的战略方针,由对我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从三月中旬开始,蒋介石便调动三大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整编第十一师和第五军,全部都调入山东战场,企图歼灭华东野战军主力。
                    面对敌人的企图,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制定的计策为:通过在鲁南和沂蒙山区的机动作战,将敌人给拖垮,以此来创造有利战机,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以现如今我们“上帝视角”来看的话,野战司令部的决策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当时某些一线作战的指挥员,可能不太理解司令部的做法,为此便有了一些牢骚。
                    某天,许世友所带领的九纵,按照司令部的指示行军几十里路之后要求返回参加围歼整74师,几天来的情绪便一下爆发,将参谋长手中的电话夺过来,便直接说道:
                    “你们只知道在地图上一卡一卡的,当兵的是两条腿。”
                    说完这句话后,许世友便将电话给摔了。后来根据在场人员的回忆:粟裕的脸气得通红,没有说一句话,看着手中的话筒,愣了好一会神。
                    回忆录里高情商的许世友将军
                    但是到了回忆录,许司令就换了一种写法:
                    五月十日,敌右翼第七军及整编第四十八师进至苗家区、界湖一带,并有续犯沂水趋势。十一日晚,我纵和兄弟纵队奉命连夜东进,聚歼该敌于沂水、苏村之间。此时,汤恩伯驱使第一兵团北犯,整编第七十四师进展较快,两翼出现空隙。孤军突出,大好战机。华野首长遂毅然改变战役决心,急令东进各纵火速回师,迎歼第七十四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区。
                    我纵在夜行军途中接到华野摩托通信员送来的命令,当即组织部队掉头西进。战士们一边急匆匆地往回赶,一边兴冲冲地说笑开了:
                    “好啊!陈老总的电报啪啪啪,咱们的飞毛腿嚓嚓嚓!”
                    “咱们成了司马懿的大军——‘后卫变前卫,倒退四十里’!”
                    “不!咱们不是司马懿的大军,是诸葛亮的大军。陈老总神机妙算,你瞧着吧,敌人又在乖乖地听咱们调动了!”
                    部队越走情绪越高,往返一百三、四十里地,于十二日清晨赶到坦埠一线,顾不上吃饭休息,立即选择有利地形,构筑工事,准备战斗。百里回师,“灭此朝食”。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2-10 09:58
                    收起回复
                      历史上最为亮眼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必须是许世友将军独自一人击败150名武艺高强的少林武僧打出少林山门的战斗。
                      那一年,许世友16岁,已在少林寺学艺8年,正当他的功夫练得炉火纯青的时候,家里捎来老母病重的口信。许世友如雷轰顶,心急如焚,找方丈请假回家探母。方丈一心要留住他,便以“既入佛门,应守佛规”为由,拒绝了他的请求。倔强的许世友则以“八年前未曾受戒”为由,执意回乡探母。方丈见拗不过他,只好按寺规办事。
                      少林寺有一条寺规是:凡出师的弟子如投他处,或者有回乡之要求,必须从大门打进,以此经二门、三门,最后从后门打出,须闯过重重险关。方丈见许世友去心已定,一声令下,把全寺院一百多名武僧,分派到一、二、三门和后门,分头把守。一门有十个武僧把守,二门有二十个武僧把守,三门有四十个武僧把守,后门有八十个武僧把守。真是步步设防,门门把关,要想打出寺门,难上加难。在少林寺的历史上,就没听说有几个人能打得出去。
                      许世友也不含糊,他想到打出去就能与日夜思念的慈母团圆,顿感浑身是胆。他抖擞精神,凭借勇气、智慧和一身硬功夫,喊一声“俺来也!”抡起少林棍,前劈后捅,左挡右拨,一路向前打去。霎时间,“乒乒!乓乓”的棍棒碰击声,像炒黄豆似的爆响不绝。他的棍棒所及之处,如风卷残云,似霜打败柳,把昔日的师兄师弟们一个个打的东倒西歪。
                      许世友一口气打到后门,早已守卫在此的80个武僧手持棍棒,凶神恶煞般地把他团团围住。此时的许世友已是大汗淋漓,面对如此强大的阵势,他知道要想打出后门,只能智取,不可硬拼。
                      他定神一思,计上心来,虚晃几棍,便使出轻功本领,纵身一跃,跳上一个和尚的头顶,紧接着又“噌、噌、噌”连续踩着众和尚的头顶,越过了众人的严密防守,一鼓作气打出了后门。
                      本文节选自许世友将军秘书孙洪宪所著《在许世友身边的日子》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2-10 10:07
                      收起回复
                        说起侠客啊,不出意外,我第一个想起的还是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孙洪宪回忆录中提起过许世友将军行侠仗义的经历。
                        “旧社会坏人当道,我许世友的拳头专打坏人,打得痛快,也打出了麻烦。”这时,许世友就会把他早年路见不平、打死几个坏人的故事讲给身边的人听。
                        许世友打死的第一个人,是他家乡地主李静轩家的二少爷。李二少爷污蔑说许世友的大哥许仕德放的牛,吃了他家的庄稼,把许仕德打得鼻青眼肿。刚从少林寺回乡探母的许世友听说后上前劝阻。李二少爷不但不听劝,反而挥拳朝许世友打来。许世友起初并不还手,不想那二少爷连打十几拳仍不肯住手,许世友恼怒了,一拳朝二少爷的胸口打去。许世友打出的本不是致命拳,也没使太大劲,可那小子不经打,只一拳就打得他口吐鲜血,一命归天了。
                        许世友打死的第二个人是个劫匪。许世友打死了地主家的二少爷,家里是不能待了,他连夜逃走,躲过了李静轩和家丁们的追捕,到湖北的马家洼投奔了他的师兄赵保福。赵保福开了一家小酒店,在那兵荒马乱的岁月,经常有地痞土匪来闹事抢劫。一天深夜,小店又遇到一伙劫匪的打劫,许世友手提哨棒冲上去和劫匪们厮打起来。他知道自己命案在身,本不想伤害他们,只想把他们打跑,保护师兄的酒店。那伙劫匪自恃人多,围住他往死里打,混战中一劫匪被许世友击中要害,当场毙命。为了不连累师兄,许世友再次出逃。
                        许世友第三次打死的是一个老兵痞子。许世友告别师兄后,逃进了深山老林,在饥寒交迫中为寻找生路,投身到军阀吴佩孚的队伍里当了兵。他班里有个横行霸道的老兵痞子,平时对新兵张口就骂,抬手就打,新兵对他又恨又怕。一次,他借口许世友的内务没整理好,嘴里骂骂咧咧。许世友回了几句嘴,那老兵欺他是新兵,动手打了他几个耳光。许世友火了,抬腿就是一脚,不巧正踢在他要害处,那老兵当场就被踢死了。这次许世友跑不掉了,他被五花大绑关了起来。杀人偿命,就在准备绑缚他上刑场时,他做生意的三舅用钱打通了关节,买下他一条命。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4-12-10 10:14
                        收起回复
                          许世友将军,多才多艺,除了大家喜闻乐见的那些领域之外,接生孩子也是一门绝活。许世友将军有四男两女,许华山排名老四,就是许世友将军亲手接生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12-10 10:30
                          收起回复
                            彻底解决校园暴力,需要施暴方的父母进行有力的教育,接下来以许世友将军为例加以说明。
                            尽管从小的时候,许世友就教孩子们强身健体,但他从不允许孩子们在学校恃强凌弱。有一次,许将军的儿子许建军在学校抢了别人一个皮球,被对方的家长找上门来。事情解决之后,父亲许世友黑着脸回到了家里,看到父亲阴沉的脸色,几个孩子们顿时觉得大事不妙,甚至都不敢大声喘气。
                            在对他们谈话的时候,许世友用自己将近有小胡萝卜粗的指头挨个点了点他们的脑袋:“你,你,你……你们听着,我八岁不到就开始打人,你们知道为啥吗?”
                            在父亲如此盛怒之下,平时最受父亲宠爱的许华山竟还敢鼓起勇气回答:“不知道……”
                            “我告诉你们,我第一次打人是打了我们家乡的一个地主的二少爷。为什么打人?”许世友的目标忽然如同烈阳一般盯向许建军。“因为他欺负穷人家的孩子,把他们的玩具抢走了!”
                            这件事情在许世友将军的秘书孙洪宪回忆录中有介绍:
                            许建军大约意识到自己接下来会遭到怎样的惩罚了,他打算转身就跑,可却被许世友一把摁在大腿上,紧接着,其他孩子们就看到自己的眼前划过一道“黑风”,许世友抡起自己练过数十年的“铁砂掌”,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许建军的屁股上。不知道是不是幻觉,许桑园顿时觉得哥哥鼓鼓的屁股一下子都不见了,于是失声尖叫道:“哥哥屁股被爸爸打没了,妈呀,哥哥……”
                            许桑园没头没脑地向屋子外跑去,正好撞到了闻讯赶来的母亲田普身上。田普大叫了一声,就要冲上去把自己的孩子夺下来,可许世友只是轻轻一推,就将田普推开,于是第二个巴掌又结结实实地打在了许建军的屁股上。
                            “饶命啊。哎呀——”许建军叫得很凶,眼看就要扛不住了。这时,警卫班的战士们冲了进来,母亲田普急忙对他们说:“快,你们快把建军抢过来!”于是,许世友最后还是放过了许建军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12-10 10:31
                            收起回复
                              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男的会对女的有所企图吗?反例是存在的,经典案例还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许世友将军。
                              在老战友王建安的撮合下,许世友将军的身边多了一位活泼开朗的女子。他们一起穿过茫茫戈壁,共渡寒冬。就这样,在漫漫长征途中,许世友将军与雷明珍结为了夫妻。1937年遇见麻烦的许世友,怕妻子雷明珍担心,便托人捎去口信,希望二人可以见上一面。但让许世友没想到的是,他等来的,是妻子的一封“决裂书”,一字一句,像刀子般扎在了许世友的心上。
                              抗战时期,许世友将军被任命为386旅副旅长。看到更加优秀的许世友雷明珍非常后悔自己当初的冲动,多次找机会向许世友当面认错,但是许世友都置之不理,坚决不肯原谅,为了表达自己的后悔之心,雷明珍还主动向组织要求来到太行山,只为了和许世友能够再次在一起,但是许世友还是不为所动。
                              当时,386旅旅长陈赓正好是许世友的上级,看到雷明珍所做的一切深受感动,认为只要是雷明珍真心悔改,许世友和雷明珍再好好谈谈,还可以在一起,于是,为了能将两人重新撮合在一起,陈赓是煞费苦心。
                              陈赓大将不愧是足智多谋,把许世友与雷明珍骗到了一间小木屋,然后与陈锡联把门锁死,创造了“孤男寡女共处一室”的条件帮助两人复合。但是他们忘记了许世友将军的出身。
                              许世友将军运用少林武功,徒手拆门而出,留下陈赓,陈锡联两位将军与雷明珍在一旁呆若木鸡。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12-10 10: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