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吧 关注:4,154贴子:22,513
  • 15回复贴,共1

昭十八年,鄅人藉稻,东周鄅国灭国始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自琅琊国学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27 14:33回复
    非常好的文章!感谢菲君的分享。


    IP属地:北京2楼2024-12-27 15:54
    回复
      针对这篇文章提出两个疑点:
      第一,鄅君藉稻事件发生在鲁昭公十八年,前524年,也就是宋元公八年,此时距华、向之乱只有两年了,而向戌最后一次见诸记载早已是十二年前的事情,此时已经去世,向氏的族长应该由其子向宁接任,不应该再脑部所谓向戌对此表态如何如何了。
      第二,到现在出土的青铜器里面没有一个字能证明这是鄅国墓地,也没有任何正式的证据证明这是该国旧址,很有可能属于郯等东夷国家。所有认为是鄅国的提法都只能溯源到“某些专家认为”,而从地望来看这个方向一向不是宋国的姻亲国家重点,所以不能轻易断言。


      IP属地:天津3楼2024-12-27 17:13
      回复
        图片很难看清,所以转文字,又发一遍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4-12-27 18:22
        收起回复
          3楼的m君说质疑的不错。
          这篇文章,可读性不错,骨架是建立在左传水经注文献资料基础上,但文学和揣摩成分太多。
          要确定古墓是谁的,除了古墓的形制和陪葬规格,铭文碑文印章之类的文字是最关键证据。曹操墓发现,最核心的证据应该就是文字令牌。
          鄅夫人向宋都求援。之后的宋出兵,鄅复国,归还礼器和俘虏,所以礼器编钟有损伤,是作者的笔下生花。
          两个虚拟假设叠加,离真实只会越来越远。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27 19:38
          回复
            琅琊国学网,估计多少有点临沂当地人大政协背景。宣传地方历史文化,有些夸大之词也可以理解。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4-12-27 20:45
            回复
              转载自:琅琊国学网2018一05一11
              物换星移,白驹过隙。1982年,在临沂市河东区凤凰岭发现一座东周大墓。参加占发掘的专冢认为,该墓墓主身份很高,应为春秋晚期鄅国国君。
              两千多年的时光中,这座大墓一直沉睡在沂河东岸。令人惊惊讶的是,墓中出土的“国之重器”编钟,工艺精湛,却有被人为毁坏和后来又焊接补铸的痕迹,上面的铭文均被人为锉磨。铜鼎被砍砸和毁坏的痕迹更严重:或缺盖,或足残,或口沿残破,或腹部被砸破,有的鼎足、鼎耳有明显砍砸或再次焊接补铸的痕迹。
              鄅国“国之重器”的遭遇为何会如此离奇?鄅国何在?此国面积多大?如何发展起来,又如何灭亡的?以上诸多疑问,在兰山区柳青街道鄰古城村的上地上,兴许能找些蛛丝马迹。因为这里曾是国的繁华都城,鄅国人在这里扎根,传承着他们的图腾和礼仪。
              当年的城门、城墙、故城中轴线两的的各种木石建遗迹,皆被黄土所深掩。只有从这里向历史深处走去,才能慢慢回昧两千年前的那段荡气回肠的往事.
              一砧板上的鱼肉
              鄅国的建立,要从周武王说起。周武王伐纣灭商,奠定下周朝八百年的基业。他0基后,大封天下八百诸候,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的封建政治制度。他把天下的土地按照宗室远近、功劳大小,分为公、候、伯、子、男五等爵位,分别封给同姓、功臣和先朝的后裔,让他们在封到的土地上建国,所以叫“封建”。受封的这些人称为堵侯,承担保卫王室、交纳贡赋等义务。
              在临沂地界,有东夷部落的领地,当时分封着夏后氏的后代,即大禹王的后世子孙,国号叫“鄅”。鄅国为妘姓国,妘姓是祝融八姓之一。祝融的后裔分为八姓,即己、董、彭、秃、妘、曹、斟、芈,史称“祝融八姓”。据《说文通训定声》记载,鄅、鄢、路、逼阳等都是古时的妘姓国。
              这个国家的爵位,是四等子爵,国王称作“鄅子”。他没有能力像芈姓那样,建立起雄霸一方的楚国,只能安一隅。
              一个超级小的国家,治理范围还不及今兰山区的一半大,国都设在今临沂城北十五里的占城村。
              春秋时各路诸侯都想做人做强,争抢霸主之位,蚕食吞并相邻小国是家常便饭。夹在诸多强国火缝中间的鄅国,自然变成了被吞并的对象,早晚都是人家砧板上的鱼肉。所以,子的日子过得很不舒坦,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失国之虞如芒在背。果不其然,这一年鄅子就摊上国难了。鲁昭公十八年(公元前524年),夏历六月,天气炎热,正是农忙季节。自知国家弱小,邸子不敢养尊处优,冒着酷暑,亲自带人出城督耕鄅子督耕是遵照国制,彼时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施行。周天子和诸侯拥有大片土地,借助民力耕种,称“藉田”。周天子在藉田上率领群臣百官举行亲耕仪式,i者候王也要在自己的封国亲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临沂地区在周代是农历六月种稻,子出城履行诸侯藉田的传统礼仅和职责,督促水稻种植。
              不料,鄰子带着些许随从一出城,竟引来了一场亡国之祸邾国的兵马杀进了都城。
              这邾国在鄰国西侧,虽也是子爵,却尚武强悍,国君雄心勃勃。邾国有两个城邑一一一于余丘邑(地在今沂南、沂水一带)和根牟邑(地在今沂水县南),是邾国在沂河两岸的两块“飞地”,颇有其东大门之战略地位,可以抵御来自北方纪国和齐国、东方菖国的侵思鲁国也垂涎于这两块士地,早在公元前692年夏,公子庆父就曾帅师伐于余丘。公元前600年,鲁国又攻打邾国,侵占了根牟邑
              “沂西之III”被侵占而这两座城市,成了邾国的跳板,顺着沂河,虎视眈眈着鄅国。恰逢这邾国的国君“邾子”狂妄自大,自称庄公。当他探知子出城督耕的消息,乘机发动人马偷袭鄅国守城的士兵率先发现敌情。守门将军看到大事不好,用尽力气高喊国君回可国君早已沉醉在春风拂面的耕田喜悦中,全然没有听到城头上的呼喊。邾国军队向城门冲去,守门将军不忍心把国君关在城外,就在他迟疑不定的时候,被邾军先锋官羊罗砍下了首级。
              邾军乘势一拥而上。对战利品的欲望,促使他们攻进鄅国的城内,生擒了邮子的夫人和女几,以及宫娥使女,继而强占了国“沂西之田”
              这次争战中,邾国还掠走国国君亲属和宗庙重器、宫中珍宝等,
              “尽俘以归”。抢走国国器之后的邾国人,将编神上的铭文锉磨,据为己有,实属正常。这也许就是风凰岭东周大墓中诸多青铜文物被毁坏的缘由。
              拂去出土重鼎上的尘埃,当年的情景依稀可见:鄅子闻警急归,但见城内破瓦颓垣,箱筐遍地,街巷横尸,凄凉满目。他不禁肝肠寸断,仰天长叹道:“罢!罢!我无家可归了,倒不如豁出老命,赶上前去,和妻女老小同作俘虏,死在一起算了!”鄅子向西奔走,赶到邾国的都城绎(今山东邹城市东南)。邾国都城北枕峄山,南依廓山,地势开阔,南北高中部低,构利用山间高耻具有战略防御特点。在城内中部偏北处有一高地,上面坐落着邾国的宫炖在宫殿里,来自沂水之滨的鄅子向邾子请求开恩。邾子收敛起飞扬跋扈的作派,把鄅夫人归还给他,撵他快走。鄅子哀求将女几也一同带回,邾子说,妙龄美女留有用场,不准带回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28 13:46
              回复
                鄅子无可奈何,只得领着老妻离开邾国。夫妻二人走一阵,哭一阵,别无出路,只好往南行进,前往住在宋国都城的岳父门上暂
                时栖身。鄅子的岳父是宋国的大臣向戌,在当时各诸侯国中颇有名气。
                宋国其实是个不大不小的国家,比小国大,比大国小。宋国是商朝的后代,当初周灭商,周公优待他们,封他们为公爵,而且不用进贡。宋国人一向自称“我们是周朝的客人”,自我感觉超好,自尊心超强。这也解释了为甸都是周王室分封的国家,鄅国却只能攀上宋国要臣的亲家。
                向戌一见女儿女婿如此狼狈,大吃一惊。二人跪地哭诉情由,老人听罢,又是生气,又是心疼,急忙扶起二人。向戌感慨万端,发了。通议仑“目下诸侯混战,争城之战杀人盈城,争地之战杀人盈野,弄得人们肝脑涂地,血流成河。子失其父,妻丧其夫,何日是了!老夫之所以主张弭兵,就是为了使苍生得安。而穷兵黩武的诸侯,竟不以人命为念,真正可恨!”因此,他更加坚定了对弭兵的主张。
                但向戌转念一想,自己家的事岂能就此罢休,对邾子这样的行径,不能不教训教训向戌吩咐已是宋国高级将领的儿子向宁,上朝启奏宋君,请求发兵讨邾。宋公尊重向氏父子,也想找个借口发笔“战争財”,便答应了这一请求。
                造化弄人国破灭
                第二年春天,宋公亲自带兵伐邾,包围了邾国的重镇虫邑(今济宁市东)。南有宋兵乐境,北有鲁国虎视眈眈,怕遭夹击的邾子慌了手脚,连忙请邻国出面讲和,答应不再攻玑宋公借此机会责令邾国全部归还了鄅国的俘虏和财物,一场复仇之战就此结束。
                战火虽灭,鄅国的大鼎、编钟和其他宗庙礼器也陆续被奉还。但邾人出于愤懑,很可能又将部分青铜礼器和编钟进行了砍砸破
                坏,以至于鄰国后来又进行了再次焊补接铸。
                另据《左传》记载,邾庄公虽吞并了鄅国,但最后也没能得到好下场。先不说后来鄰国被迫割让给了鲁国,到嘴的肥肉拱手让人,邾庄公临死也是非常窝火,他败在自己的洁癖上。
                《左传》原文记载:“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命执之,弗得,滋怒。自投于床,废于炉炭,烂,遂卒。先葬以车五乘,殉五人。庄公卞急而好洁,故及是。”
                大意是二月二十九日,邾庄公在门楼上,下临庭院。守门人用瓶装水洒在庭院邾庄公远远看见了,怒火中烧。守门人说:
                “夷射姑曾在这里小便。”邾庄公命令把夷射姑逮捕起来。没有抓到,更加生气,自己从床上跳下来,摔在炉子里的炭火上,皮
                肉溃烂,就死了。死后用五辆车陪葬,用五个人殉葬。
                急躁的邾庄公落到这种地步,也是“造化弄人”。但造化更是无常,政坛风云变幻。小小的鄅国,终究因国力微弱,难以经受潮
                起潮落、风雨飘摇的考验。多年以后,向宁在宋国搞政变失败外逃,鄰国从此失去了靠山。邾国趁机再次来犯,一举灭。鄅国亡后,鲁国又攻打邾国,邾自不能敌,割鄅国故上沂河以西的田地给鲁国。鲁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鲁国派“季孙
                斯、叔孙州仇帅师城启阳“
                对此,1916年的《临沂只志》记载道:“哀二年,伐邾,取沂西田,即邮旧跹三年,城启阳,明非故国。杜注皆曰开阳只,
                已混为一。《水经注》不知有邸,误以开阳当之《寰宇记》不知今治为开阳,又以邮当之。鄅在枋北,开阳在南,郦氏人,宜知
                汉故,为可据也。
                这段一百年前的按语,澄清了临沂历史上鄅国和开阳的关系。《春秋》记载,鲁国派人“城启阳”(汉朝时,因避讳汉景帝刘启,改称、'开阳”),即今天的临沂城,而不说是“城鄅”,表明启阳城的建设并非在邮国故基础上。
                杜须注《春秋》把启阳和玑都说成开阳县,把两者混为一谈。郦道元著《水经注》时,鄅国灭亡已久,变成了小小的村落,他不知道有鄅故都的存在,错把开阳当鄅《寰宇记》的作者,虽然发现了占城,但不知今临沂城就是开阳,又错把鄰都当作开阳。
                其实,邸国故都在访河以北,开阳城在枋河以南。郦道元是北朝时人,应该知道汉代的掌故,他其实可以通过实地勘察分清两者区别的,最后只能遗憾地与真相擦肩而过。
                占人虽经常将“都”和“开阳"弄混,但开阳的继承者老临沂城“”和最年轻的临沂城,在两千多年后,“握手言和"
                如今的临沂城,已飞速扩张,有“吞没”鄅国故之势头。最占鄅国已灰飞烟灭,但这座城池上世代生活的人们,不会忘记那段历史。期待有更多关于鄅国的新发现。
                来源:临沂日报编辑:王超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28 14:04
                回复
                  20241229鄅國大致的歷史脈絡
                  https://tieba.baidu.com/p/9365085128
                  Monvoisin(3樓):针对这篇文章提出两个疑点:第一,鄅君藉稻事件发生在鲁昭公十八年,前524年,也就是宋元公八年,此时距华、向之乱只有两年了,而向戌最后一次见诸记载早已是十二年前的事情,此时已经去世,向氏的族长应该由其子向宁接任,不应该再脑部所谓向戌对此表态如何如何了。第二,到现在出土的青铜器里面没有一个字能证明这是鄅国墓地,也没有任何正式的证据证明这是该国旧址,很有可能属于郯等东夷国家。所有认为是鄅国的提法都只能溯源到“某些专家认为”,而从地望来看这个方向一向不是宋国的姻亲国家重点,所以不能轻易断言。
                  ---------------
                  追隨菲視二君學習有關‘鄅’的資料如下:
                  1.關於‘鄅’的地理位置
                  1.1.許慎說文解字‘鄅妘姓之國从邑禹聲春秋傳曰鄅人籍稻讀若規榘之榘王榘切’。
                  注釋:
                  (1)說文‘妘祝融之後姓也从女云聲’,段注‘祝融者顓頊之子黎也國語曰其後八姓已董彭秃妘曹斟芈也妘姓鄔鄶路偪陽是也又世本曰鄅妘姓也大戴禮云鄶人云卽妘字王分切十三部’。
                  (2)‘从邑禹聲’之‘从’音並。
                  (3)‘春秋傳曰鄅人籍稻’,春秋左氏傳魯昭公十八年(前524)。
                  1.1.2.段注:鄅妘姓之國春秋昭十八年邾人入鄅左傳云鄅人藉稻杜云鄅妘姓國也正義云鄅爲妘姓世本文按韋昭曰陸終弟四子求言爲妘姓杜曰鄅今琅邪開陽縣前志曰東海郡開陽故鄅國後志開陽屬琅邪開陽卽春秋經哀三年之啟陽也魯有鄅地爲啟陽荀卿則云襄賁開陽今山東沂州府府北十五里有故開陽城从邑禹聲春秋傳曰鄅人藉稻服虔曰藉耕種於藉田也讀若規榘今王榘切五部。
                  注釋:
                  (1)世本,又稱作世、世系、世紀、世牒、牒記、譜牒等,是古代譜牒,成書於戰國時期, 記載從黃帝到春秋時期的帝王、諸侯、卿大夫的世系和氏姓,也記載帝王的都邑、製作、諡法等,全書分為十五篇。西漢司馬遷(前145-前87)、三國吳韋昭(204-273)、杜預(222-285)、唐司馬貞(679-732)、唐張守節(唐玄宗李隆基時人)、唐林寶、宋鄭樵(1104-1162)等,都曾引用和參考此書中的內容。
                  (2)陸終弟四子求言爲妘姓,弟同第,史记楚世家‘ 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三家注‘世本曰會人者鄭是也系本云四曰求言是為鄶人鄶人者鄭是宋忠曰求言名也妘姓所出鄶國也括地志云故鄶城在鄭州新鄭縣東北二十二里毛詩譜云昔高辛之土祝融之墟歷唐至周重黎之後妘姓處其地是為鄶國為鄭武公所滅也’)五曰曹姓六曰季連’。愚按:坼音撤,裂也,剖腹產之意,詩大雅生民‘不拆不副無菑無害’ ,此詩記載帝嚳元妃姜嫄生后稷(棄)的時候非常順利不需要剖腹產。清阮元挍勘‘不折不副小字本同閩本明監本毛本同唐石經相臺本拆作坼案坼字是也釋文可證又說文土部坼下引此詩作拆者形近之譌正義中十行本尚閒作坼明監本毛本盡改為拆誤甚’。
                  (3)前志曰東海郡開陽故鄅國,開陽即啟陽(避漢景帝劉啟(前188-前141)諱),今山東省臨沂市。前志,班固漢書。班固(32-92)字孟堅。

                  (4)後志開陽屬琅邪,後志,范曄後漢書。范曄(398-445)字蔚宗。
                  (5)荀卿則云襄賁開陽,荀子強國篇‘荀卿子說齊相曰處勝人之埶行勝人之道天下莫忿湯武是也處勝人之埶不以勝人之道厚於有天下之埶索為匹夫不可得也桀紂是也然則得勝人之埶者其不如勝人之道遠矣夫主相者勝人以埶也是為是非為非能為能不能為不能並己之私欲必以道夫公道通義之可以相相容者是勝人之道也今相國上則得專主下則得專國相國之於勝人之埶亶有之矣然則胡不驅此勝人之埶赴勝人之道求仁厚明通之君子而托王焉與之參國政正是非如是則國孰敢不為義矣君臣上下貴賤長少至於庶人莫不為義則天下孰不欲合義矣賢士願相國之朝能士願相國之官好利之民莫不願以齊為歸是一天下也相國舍是而不為案直為是世俗之所以為則女主亂之宮詐臣亂之朝貪吏亂之官眾庶百姓皆以爭奪貪利為俗曷若是而可以持國乎今巨楚縣吾前大燕鰌吾後勁魏釣吾右西壤之不絕若繩楚人則乃有襄賁開陽以臨吾左是一國作謀則三國必起而乘我如是則齊必斷而為四三國若假城然耳必為天下大笑曷若兩者孰足為也夫桀紂聖王之後子孫也有天下者之世也埶籍之所存天下之宗室也土地之大封內千里人之眾數以億萬俄而天下倜然舉去桀紂而奔湯武反然舉惡桀紂而貴湯武是何也夫桀紂何失而湯武何得也曰是無它故焉桀紂者善為人所惡也而湯武者善為人所好也人之所惡何也曰汙漫爭奪貪利是也人之所好者何也曰禮義辭讓忠信是也今君人者譬稱比方則欲自並乎湯武若其所以統之則無以異於桀紂而求有湯武之功名可乎故凡得勝者必與人也凡得人者必與道也道也者何也禮義辭讓忠信是也故自四五萬而往者強勝非眾之力也隆在信矣自數百里而往者安固非大之力也隆在修政矣今已有數萬之眾者也陶誕比周以爭與已有數百里之國者也汙漫突盜以爭地然則是棄己之所安強而爭己之所以危弱也損己之所不足以重己之所有餘若是其悖繆也而求有湯武之功名可乎辟之是猶伏而咶天救經而引其足也說必不行矣愈務而愈遠為人臣者不恤己行之不行苟得利而已矣是渠沖入穴而求利也是仁人之所羞而不為也故人莫貴乎生莫樂乎安所以養生安樂者莫大乎禮義人知貴生樂安而棄禮義辟之是猶欲壽而歾頸也愚莫大焉故君人者愛民而安好士而榮兩者亡一焉而亡詩曰價人維藩大師維垣此之謂也’。
                  (6)服虔曰藉耕種於藉田也,服虔字子慎,生卒不詳,入太學習古文經學,與鄭玄同時。鄭玄(127-200)字康成,劉義慶(403-444)世說新語‘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時行與服子慎遇宿客舎先未相識服在外車上與人說已注傳意玄聴之良久多與己同玄就車與語曰吾久欲注尚未了聽君嚮言多與吾同今當盡以所注與君遂為服氏注’。藉籍耤同,說文‘耤帝耤千畝也古者使民如借故謂之耤从耒昔聲秦昔切’。


                  (未完待續)


                  IP属地:北京9楼2024-12-29 13:55
                  收起回复
                    20241229郯國大致的歷史脈絡
                    https://tieba.baidu.com/p/9365085128
                    Monvoisin(3樓):针对这篇文章提出两个疑点:第一,鄅君藉稻事件发生在鲁昭公十八年,前524年,也就是宋元公八年,此时距华、向之乱只有两年了,而向戌最后一次见诸记载早已是十二年前的事情,此时已经去世,向氏的族长应该由其子向宁接任,不应该再脑部所谓向戌对此表态如何如何了。第二,到现在出土的青铜器里面没有一个字能证明这是鄅国墓地,也没有任何正式的证据证明这是该国旧址,很有可能属于郯等东夷国家。所有认为是鄅国的提法都只能溯源到“某些专家认为”,而从地望来看这个方向一向不是宋国的姻亲国家重点,所以不能轻易断言。
                    ---------------
                    追隨菲視二君學習有關‘郯’的資料如下:
                    商王武丁封少昊之後于炎(今山東郯城),炎同郯音談。

                    春秋經魯昭公十七年(前525)‘秋郯子來朝’。
                    春秋左氏傳魯昭公十七年‘(以下262字)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皥氏鳥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黃帝氏以雲紀故為雲師而雲名炎帝氏以火紀故為火師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大皥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我高祖少皥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鳳鳥氏歷正也玄鳥氏司分者也伯趙氏司至者也青鳥氏司啟者也丹鳥氏司閉者也祝鳩氏司徒也鴡鳩氏司馬也鳲鳩氏司空也爽鳩氏司寇也鶻鳩氏司事也五鳩鳩民者也五雉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為九農正扈民無淫者也自顓頊以來不能紀遠乃紀於近為民師而命以民事則不能故也仲尼聞之見於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

                    注釋:
                    1. 孔子(前551-前479),是年,孔子26歲。
                    (未完待續)


                    IP属地:北京10楼2024-12-29 16:37
                    回复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4-12-30 12:47
                      回复
                        20241229鄅宋的關係
                        https://tieba.baidu.com/p/9365085128
                        Monvoisin(3樓):针对这篇文章提出两个疑点:第一,鄅君藉稻事件发生在鲁昭公十八年,前524年,也就是宋元公八年,此时距华、向之乱只有两年了,而向戌最后一次见诸记载早已是十二年前的事情,此时已经去世,向氏的族长应该由其子向宁接任,不应该再脑部所谓向戌对此表态如何如何了第二,到现在出土的青铜器里面没有一个字能证明这是鄅国墓地,也没有任何正式的证据证明这是该国旧址,很有可能属于郯等东夷国家所有认为是鄅国的提法都只能溯源到“某些专家认为”,而从地望来看这个方向一向不是宋国的姻亲国家重点,所以不能轻易断言
                        ---------------
                        追隨菲視二君學習有關‘鄅宋關係’的資料如下:
                        1.春秋經傳涉及的鄅宋關係:
                        春秋經魯昭公十八年(前524)‘夏六月邾人入鄅’
                        春秋左氏傳魯昭公十八年‘六月鄅人藉稻邾人襲鄅鄅人將閉門邾人羊羅攝其首焉遂入之盡俘以歸鄅子曰余無歸矣從帑於邾邾莊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
                        春秋經魯昭公十九年(前523)‘春宋公伐邾’。
                        春秋左氏傳魯昭公十九年(宋元公九年)‘鄅夫人宋向戌之女也故向寧請師二月宋公伐邾圍蟲三月取之乃盡歸鄅俘’。
                        1.1. 宋國
                        春秋宋國國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子曰‘殷有三仁焉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論語微子篇)。‘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於政微子數諫紂不聽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滅耆國懼禍至以告紂紂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為於是微子度紂終不可諫欲死之及去未能自決乃問於太師少師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我祖遂陳於上紂沈湎於酒婦人是用亂敗湯德於下殷既小大好草竊姦宄卿士師師非度皆有罪辜乃無維獲小民乃並興相為敵讎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殷遂喪越至于今曰太師少師我其發出往吾家保于喪今女無故告予顛躋如之何其太師若曰王子天篤下菑亡殷國乃毋畏畏不用老長今殷民乃陋淫神祇之祀今誠得治國國治身死不恨為死終不得治不如去遂亡微子曰父子有骨肉而臣主以義屬故父有過子三諫不聽則隨而號之人臣三諫不聽則其義可以去矣於是太師少師乃勸微子去遂行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於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於是武王乃釋微子復其位如故武王封紂子武庚祿父以續殷祀使管叔蔡叔傅相之武王崩成王少周公旦代行政當國管蔡疑之乃與武庚作亂欲襲成王周公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後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微子故能仁賢乃代武庚故殷之餘民甚戴愛之’(史記宋微子世家)。

                        1.1.1. 二王三恪
                        ‘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車而封黃帝之後於薊封帝堯之後於祝封帝舜之後於陳下車而封夏后氏之後於杞投殷之後於宋’(禮記樂記)。
                        ‘宋及楚平宋成公如楚還入於鄭鄭伯將享之問禮於皇武子對曰宋先代之後也於周為客天子有事膰焉有喪拜焉豐厚可也鄭伯從之享宋公有加禮也’(僖二十四)。
                        1.2. 宋國向氏
                        1.2.1宋國的六卿(右師、左師、司馬、司徒、司城(避宋武公(前765年-前748在位)諱)、司寇),由宋戴莊桓三族掌握:
                        宋戴公(前799年-前766在位)之後:華氏、樂氏、皇氏、老氏。
                        宋莊公(前710年-前691在位)之後:仲氏。
                        宋桓公(前681年-前651在位)之後:魚氏、鱗氏、蕩氏、向氏。

                        1.2.2.向戌
                        宋桓公之子公子肸,公子肸字向父,其孫以且字為氏。向戌,公子肸之後,宋共公十三年(魯成公十五年)(前576),任宋左師,封于合(今山東省滕州市東),君子謂‘合左師善守先代’(昭四),即向戌是也。


                        1.2.3.向寧
                        向戌三子:向鄭、向宜、向寧。昭二十年,向寧參與華氏叛亂後,出奔陳。
                        (未完待續)


                        IP属地:北京12楼2024-12-30 14: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