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吧 关注:4,082贴子:1,195,647
  • 5回复贴,共1

杨仪真是因为葛亮“意在蒋琬”而失去秉政机会的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4-01 20:53回复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杨仪传》里有这样一句话:“亮平生密指,以仪性狷狭,意在蒋琬,琬遂为尚书令、益州刺史。仪至,拜为中军师,无所统领,从容而已。”
    又有一个传说,说葛亮临终前,刘禅派李福去前线探望,亮曰继承者为蒋琬,次为费祎,再则无人。
    但笔者以为这些记载先无论真伪,实是虚饰之词。这两条记载都在强调一件事:因为诸葛亮“指派”蒋琬为继承人,那么蒋琬就必须是继承人。
    请问诸葛亮是真正的帝王吗?他的话就是圣旨吗?诸葛亮的话,全国上下就必须无条件听从吗?且不论葛亮本身最多是个尚父地位,哪怕是真正的皇帝,在他们死后,也会出现重新洗牌的情况。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4-01 20:53
    回复
      2025-08-10 20:52:4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不太想长篇大论地论证这件事,就简单说几句朴素的道理吧。
      首先第一条,杨仪和蒋琬的资历比较接近,二人同是长史,但杨仪等同于行军长史(见魏史),而蒋琬是留府长史。
      那么也就是说,杨仪充其量是军中有权利,而蒋琬则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蒋琬天天和刘禅在一起。试问刘禅更信任蒋琬呢,还是更信任杨仪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4-01 20:58
      回复
        第二条。杨仪是文人,即费祎对魏延说的那句“长史文吏,稀更军事”,这样一个文职人员,哪怕威望再高,也仅限在府中,而不可能让众将心服口服。
        《魏延传》:“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应该说,让诸将们作出选择,必然是让魏延代替杨仪北伐才是正常逻辑,事实也是如此。所以说杨仪在军中也不可能得到全部的支持。
        相反,成都上至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恐怕都知道蒋琬和董允才是话事人。对比一下支持度,怎么说也都是蒋琬更得人望。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4-01 21:06
        回复
          第三条。杨仪杀魏延,酿成大错。
          杨仪杀魏延,一是企图自保(见魏略),二是代亮秉政。
          但是杨仪错估形势,魏延的死,只会让蜀军内部更为分裂,很多将帅士卒都会对杨仪恨之入骨。再就是无论魏延是否“北附”,但你擅杀大将,就是蔑视王法,因而朝廷也只给他个中军师,暂抚其心罢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4-01 21:16
          回复
            第四条,杨仪也没考虑到当他率大军返回成都之时,就是他失权之日。毕竟京畿重地,你没有任何反抗余地,好比姜维为何不回成都而屯田沓中,道理便是如此。
            所以,杨仪后悔“举军就魏氏” ,意思也是如果他能把蜀军全部交给魏延来管,他和魏延一起驻于汉中前线,朝廷又如何奈何他呢?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01 21: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