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映_寂语吧 关注:15贴子:1,598

李犁二则:诗歌地理学与精神出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当代诗歌中的乡土写作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8-15 22:16回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5-08-15 22:16
    回复
      2025-08-26 18:37: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诗歌始于地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8-15 22:17
      回复
        上世纪被称为乡村诗人的罗伯特•弗罗斯特曾经声称:“文学始于地理”。他出生在美国西部,但一直生活在新英格兰的乡村。乡村的生活成为他写作的地理和源泉。他用浪漫来美化乡村,目的是以此来提升弱势地域和人群的价值,来缅怀和提示理想的乐园。并以此来与当时的强势主流抗衡。这里乡村仅仅是诗歌乃至于他思想和行为的符号。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8-15 22:17
        回复
          真正的乡土诗人是一个被乡村的地理从里到外彻底同化了的人,他就是这片土地上生长出的一棵植物,他自己本身就是乡村地理的一部分。他从骨子里热爱这片土地,也深爱让他灵魂出窍的诗歌。但当他从都市深入到乡村的本质,浪漫和唯美与乡村的苦难和残酷相遇,他的写作就出现了凝滞,甚至凝重。于是诗歌就染上了感伤。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8-15 22:18
          回复
            所以真正的乡土诗人绝不是浪漫主义者,他诗歌中的飞扬和唯美仅仅是他对诗歌文本魅力的本能追索,当写作与现实相遇,他就从虚妄的空中回到了真实坚实的大地。他就开始悲悯大地,忧虑现实,他们是善良又怀揣美好的现实主义诗人,这让他们诗歌的视角向大地敞开,去抚摸土地的核心和命运的根。那些轻到风中漂浮的风沙、枯草,月光和梦想;那些重到永远无法移动的龟裂的大地和灾难;还有这中间忙于生忙于死的人和牲畜,怨妇的眼睛和壮汉的臂膀,都成为他们诗歌中哀伤与同情的对象。这让他们的悲悯和关怀,审视和批判都那么具体并可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8-15 22:19
            回复
              但是有时焦虑和担忧把本来清亮的诗歌变得凝重和疼痛。就像一条流速缓慢的河流,远远看去,平静明亮,但走进水里,你会发现光洁的表面下挟裹着很多复杂物。这些水下的东西让诗歌的色彩深沉,也使思想凝重。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8-15 22:20
              回复
                其实大地上永远没有卑贱者,卑微与伟大都是乡村的主人。怎样超越苦难,让愚昧消亡,让幸福降临,让美好永远,这是乡村诗人的母题,也是他悲悯和关怀的终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8-15 22:20
                回复
                  2025-08-26 18:31: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不能不提一些伪乡村诗歌。有些诗人为了写诗,在遥远的城市,在空调的冷气弥漫的书斋里,抒写着烈日、镰刀、庄稼和农事,用一粒稻谷,一粒麦子甚或一片白菜来冒充乡土诗和充当乡土味。而对乡村的精神,农民的命运还有大地的气息却无法深入其中。这隔靴挠痒的写作,让人感到苍白和枯萎,像没了血液的干尸。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8-15 22:21
                  回复
                    好的乡村诗歌让人看到了鲜活,感到了血液在流动,仿佛听到了一种生长的声音。这是生长着的诗歌,有生命的诗歌。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8-15 22:22
                    回复
                      当诗人的情感与贫穷的乡村彻底和解,换了心态的诗人开始对脚下的土地顺从甚至匍匐,像一个仆人和儿子,这时他会去掉没用的形容词,让文本变得更纯粹和自然。此时的乡村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乡村,而是一种象征,一种被筛选和提纯了的美和黄金。这时诗歌变得平实而单一。不需要隐喻,也不需要色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要任何粉饰和漂亮。只要真,唯有真实才是最好的颜色。这也让诗歌文本变得实实在在,可亲可爱起来。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8-15 22:22
                      回复
                        彻底的返回大地,回归自然和故乡,摈弃所有的装饰和技巧,让心灵和文本一起真实自由朴素简单,让我和物融合,忘记自己,以便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用河流来比喻,那就是秋水。所有的裹挟物都已经沉淀,河面和河底都呈现出透明和清澈。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8-15 22:23
                        回复
                          但越简单的越难。云山雾罩地弄点形容词和不着边际的比喻是最容易的。简单却变化无穷,它不仅需要作者的技法,更需要作者有相同的心灵和品格。一个卑下的灵魂永远不可能做出伟大的行为。只有心灵和品格已经操练到和青草一样朴素简单的境界了,并陶醉甚至沉醉其中,才能在卑微的草上发现诗意,这是用自己的心去对应另一个心,用自己的品格去迎接另一种的品格。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8-15 22:24
                          回复
                            中国古代禅宗认为的人生三境界,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用在写作上就是说写作伊始,只是对事物简单地摹写和照搬,后来发现这样太死板且没有情趣,就开始否定真实,用想象和比喻来篡改山水和其他。再然后发现这一切太花里胡哨,太虚假和不真实,于是重回原来,真山真水,返璞归真。然而人回来了,但心态和精神不一样了。写出来的虽然还是那山那水,但境界已经升华。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8-15 22:25
                            回复
                              2025-08-26 18:25:5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只有经历了人生的真真假假,繁繁华华,才能洗去铅华,才能感悟出只有真实自由、简单朴素才是人生和艺术的最高境界。也只有具有了这样的心态和境界才甘愿做故乡大地上忠诚的儿子,才能自由自足自在地用文字素描大自然,才能做一个真正的用诗歌演绎乡村的哲学家。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8-15 22: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