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36
-
10
-
9一楼给百度。
-
17
-
380一楼给百度。
-
16《晋书 志第十四 职官》: 先是,陈勰为文帝所待,特有才用,明解军令。帝为晋王,委任使典兵事。及蜀破后,令勰受诸葛亮围阵用兵倚伏之法,又甲乙校标帜之制,勰悉暗练之,遂以勰为殿中典兵中郎将,迁将军。久之,武帝每出入,勰持白兽幡在乘舆左右,卤簿陈列齐肃。【太康末,武帝尝出射雉,勰时已为都水使者,散从。车驾逼暗乃还,漏已尽,当合函,停乘舆,良久不得合,乃诏勰合之。勰举白兽幡指麾,须臾之间而函成。皆谢勰闲解,
-
19
-
20一楼给百度。
-
69这是历史权威书籍《二十四史全译》对《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箕谷不戒之失”的翻译。 有人说,箕谷之战是赵云、邓芝“敛众固守”而导致“不致大败”以此证明赵云统兵能力非凡,加上《云别传》中说“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似乎更是印证了这一点,但其实我们只要对照一下《三国志》的内容就可以知道,箕谷之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而赵云作为主将轻易和魏军交战导致了这个失败的结果。至于什么损失兵少,辎重无缺则是无
-
223@LXL1105BCB 过年完了 又看到了些留言 我开了个新楼 讨论下 应该没问题吧
-
18文长勇略世间稀,入蜀战功人少比。汉中壮志比韩信,子午妙计胜吴起。西入羌中破郭淮,北上祁山败马懿。丞相虽亡我自在,何以匆匆拟归期!
-
5诸葛亮病重快撑不住蜀汉高层早就知道,从诸葛亮向刘禅密奏举荐蒋碗继任他政务就证明。 而诸葛亮病重情况下军中怎么可能没有确认在诸葛亮死后谁领兵?毕竟几万大军关乎蜀汉国运怎么到死才突然来个遗命传位。从魏延的职位持假节铖等都证明他是准备继任诸葛亮死后统军的。 所谓诸葛亮的遗命才是有问题,如果说诸葛亮早想撤退大可以在生前就退兵(至少病倒的时候就应该准备了)怎么可能死前才决定退兵。 所以蜀汉内部早就确认魏延在诸葛
-
1魏延是蜀国唯一一个会打仗的。 很简单,蜀国防守的门户,一个汉中,一个荆州, 其实对外的就这两个。 荆州四面受敌,其实是管理一片地区,守将更多的是行政长官军事一把抓的土皇帝的角色, 具体打仗还有下面的人。 只有汉中,是关隘性质,太守主要就是搞军事。 其他地方的部队,说穿了就和警察没什么区别,只是维持治安的,不需要长官会打。 那么重要的角色,刘备没有让自己的亲信,除关羽外的五虎大将。其实就是因为魏延是行伍出身
-
90
-
28一楼给百度。
-
28一楼给百度。
-
5
-
30一楼给百度。
-
581L
-
29
-
11
-
6这个方向问题你们看一下; 邓艾当过征西将军,他攻打蜀国的话,打西蜀,是打西边,这应该是征西; 魏延也当过征西将军,他打曹魏的话,是往哪个方向打?
-
38
-
20
-
47
-
9
-
95先占坑
-
16一楼给百度。
-
34一楼给百度
-
0
-
2历史研究方法参考 一,事实凌驾立场,价值观, 二,历史研究必须国际比较, 三,原始档案文献优于个人口述回忆录, 四,排除情感倾向,禁止文学手法,剔除形容词,中性描述,不改固有名词, 五,剔除中国人所写通史, 六,不首先考虑他人研究成果, 七,历史事实不需要感情渲染,不采信我方战果,采信敌方战损战死 1.第一级原始资料,当时做成的,~可以引用, 2.部队史,战史专著,军事史,通史,等资料~可参考可不信用,当作索引 3.
-
10如题,准备抛砖
-
7“建兴三年,入拜尚书,迁尚书令,奉命使吴。七年,孙权称尊号,以震为卫尉,贺权践阼,” ,虽然诸葛亮时期,李严和陈震的尚书令基本都是摆设,但尚书令的权利还是要大于卫尉的。后汉书也没有关于尚书令的介绍,所以这里从尚书令改为卫尉是不是左迁。
-
10一楼给百度。
-
75据三国志张既传,曹操合十四州为九州时,废雍州、司隶,自三辅以西皆属凉州。据晋书地理志,魏文帝即位,分河西为凉州,陇右为秦州,三辅还属司隶,京兆尹改为太守。
-
20《旧五代史》:彦超,存审之长子也。少事武皇,累历牙职。存审卒,庄宗以彦超为汾州刺史。同光末,魏州军乱,诏彦超赴北京巡检。先是,朝廷令内官吕、
-
1有才华(魏延有军事才能,晴雯相貌人品女工能力也很好) 人际关系不太好 忠诚(魏延宁死不降别的gj,晴雯在有病的情况下为宝玉补雀金裘) 含冤而死(魏延被灭族,还要被演义黑,晴雯被王夫人羞辱污蔑,重病被赶走,最后身亡) 都碰到了小人,因此被害死(杨仪和花袭人) 都遇到不靠谱的上司(葛亮好点,只算是不重用和和稀泥,王夫人就是蠢毒) 至今仍然有很大争议(受演义影响,很多蜀粉不带魏延玩,晴雯至今还经常被人骂) 魏延比晴
-
7就是火烧上方谷的那一回,通常认为司马懿的武力比较一般吧。诸葛亮本来要魏延诈败诱敌的,但我想他无论如何都算不到做为统帅的司马懿敢直接上来单挑魏
-
11貌似提到周不疑的,只有零陵先贤传,三国,后汉书好像都没有(当然也可能是我没读全)。 除此之外,
-
241L
-
40256年:正元三年,疾病,逊位。迁为司空,固推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司隶校尉王祥】。 256年:八月癸酉,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冬十月,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260年:景元元年十二月甲午,以【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 257年:甘露二年,徵诸葛诞为司空,时会丧宁在家,策诞必不从命,驰白文王。 260年:以讨诸葛诞功,进爵陈侯,屡让不受。【迁司隶校尉】。嵇康等见诛,皆会谋也。 王经: 经不能从,历二州刺史,【司隶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