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83贴子:2,996,204

【论道】无有通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全是干货


1楼2016-11-04 16:53回复
    以下声明。
    此帖不针对任何群体和吧友个人,请勿对号入座。
    此贴内容是笔者个人的研究成果,非来自网络,不代表任何各方的观点,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如若转帖,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为避免撕逼,笔者保留回复的权利,请各位自得其乐。
    最终解释权归笔者所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6-11-04 16:54
    收起回复
      以下正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6-11-04 16:54
      回复


        4楼2016-11-04 16:55
        收起回复
          《老子》五千文流传至今已历两千五百余年了,而古文的流传一般都是依靠笔录传抄,流传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出现笔误和主观篡改的情况,因此任何一个版本都有可能存在与原貌的差异。在发现不同版本之间存在差异的时候,按照一个什么原则来判断和取舍呢?我们说,其中一个要件就是不能出现前后表述矛盾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的,其中一处必然存在篡改。
          譬如一章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所谓“同出”就是“同时出现”,这就是将“无”和“有”的关系表述为不分先后同时出现。然而,在老文中却又出现这样一句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就将“有”表述为晚于“无”出现了。
          “无”和“有”的这两种关系的表述很显然是矛盾的,前者“同出”为不分先后顺序,后者“有生于无”为“有”落后于“无”出现。因此,这就说明这两处的论述势必有一处存在篡改。验证之《郭店楚墓竹简老子》一文,我们发现这个版本的后一句话表述为“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其中没有“有生于无”的“有”字。这句话的表述就与“同出”的表述一致,因此我们认为《郭店楚墓楚简老子》一文在这句话的表述更加合理,应该符合古貌。
          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就需要对“无”和“有”二者在《老子》一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进行一番全面的论述。原本笔者对此有过一些说明,但由于并不具体和系统,可能会导致一些误解和不解。此处这个帖子,将首次将《老子》中的“无”和“有”进行全面的剖析,尝试去解决这个问题。


          5楼2016-11-04 16:55
          收起回复
            无和有的含义是什么?
            《老子》文除了将“无”命名为“万物之始”和将“有”命名为“万物之母”,并没有对“无”和“有”这两个字进行特别解释。这说明,《老子》文对“无”和“有”这两个概念的使用,用的就是他们的汉字本义。而《老子》作者之所以用二者来命名万物之始、母,正是对二者汉字本义的运用,而不是要给这二者规定一个新的含义出来。这就如同作者用“道”这个字指称他的学术观点一样,是在利用“道”的汉字本义,而不是要给这个汉字重新规定一个含义。
            “无”,就是非有,就是不存,就是真空。
            “有”,与“无”相对,就是非无,就是实在,就是真存。
            存在和不存的是质、象,有质、有象故曰“有”,反之无质、无象故曰“无”。这就是“无”和“有”的汉字本义。“无”和“有”是物质世界最基本的两种存在形态,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其它类型的存在形态。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6-11-04 16:56
            回复


              8楼2016-11-04 16:57
              回复
                问个问题吧……
                请解释一下“天下之物”和“万物”是什么意思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1-04 17:01
                回复
                  何谓“无,名万物之始”?
                  这句话指出了“生”的出现的时机。“生”这个过程,是描述万物生命产生的过程,产生就是生命万物由“无”的存在状态成为“有”的存在状态。因此,“生”这个自然现象反映的就是生命万物从“无”的存在状态变化成为“有”的存在状态的过程。很显然,这个过程是由“无”这个存在状态开始的,然后至“有”这个存在状态结束的。因此,“无”的存在状态就是“生”这个自然现象的开始状态。所以《老子》文将“无”命名为“万物之始”。
                  需要注意的是,研究“万物”的“生”这个自然现象的时候,所谓的“无”和“有”不是物质的“无”和“有”,而是指“生命”的“无”和“有”。因为,研究万物的“生”这个过程,研究的是“生命”从无到有的出现过程,而不是研究物质从无到有的出现过程。此处这个“无”指的是“无生命”,“有”指的是“有生命”。物质世界的“无”和“有”二者是彼此不兼容的,不存在谁生谁的问题。“无”就是非有,非有怎么可能产生“有”?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6-11-04 17:02
                  回复
                    何谓“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话指出了“生”的物质根源。“生”这个自然现象,描述了万物生命从“无”的存在状态开始,最终转化为某种“有”的存在状态。这个“无”的存在状态必须是不存在“生命”,而不是不存在“物质”,如果将此处这个“无”的开始理解为“物质”的不存在,那就大错特错了。
                    那么,是什么诱因使这个过程得以生发的呢?我们不要忘记,物质世界拥有且必须拥有两种基本存在形态,一种是“无”,另一种是“有”,这个“有”是本来就存在着的,也一直就存在着的,可能存在样态会彼此不同,但总量是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的。这个规律现在称作“质量守恒定律”。老子可能不知道这个规律的名称,但他一定知道这个规律的存在。这就是老子的伟大之处。那些个认为万物是“有生于无”的糊涂蛋们,岂能理解老先生的伟大!
                    生命的产生,其本质是一种“有”转化为另外一种新“有”,从“无”转化为“有”的是这个“新有”,是这个新的“有”从“无”的状态转化为了“有”的状态,而不是一个“无”变成了“有”的状态。因此,万物生命的产生,其本质并不是“有生于无”,而是一个“新有”从“已有”中脱颖而出,就是从物质世界的“有”中孕育出来一个“新生命”。一开始的那个“无”的存在状态,并不是说物质不存在,而只是万物生命不存在。
                    “无”和“有”和“万物”的分别。“无”和“有”是物质的范畴,“万物”是“生命”的范畴。生命依托物质世界存在,万物生命是通过物质存在的“有”的孕育,然后从“无”的存在状态转化为“有”的存在状态的。“有”不全是“万物”的范畴,但“万物”一定全部属于“有”的范畴。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2楼2016-11-04 17:03
                    回复
                      何谓“同出”?
                      “无”和“有”是彼此的承载。“无”依附于“有”而存在,失去“有”,“无”就失去了其存在的载体,如此物质世界将不再有物质而成为一个无限大的真空。“有”也依附于“无”而存在,失去“无”,“有”就失去了其存在的载体,如此物质世界将全部充满物质而成为一个无限大的黑洞。“无”和“有”互为依存,如影相随,谁也离不开对方。缺少任何一个,物质世界也就不存在了。这就是《老子》所谓的“同出”,指出了“无”和“有”是“同时出现、共同存在”的,谁也离不开对方单独存在。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6-11-04 17:03
                      回复
                        何谓“有生于无”?
                        这句话无论从道理上还是《老子》文的逻辑上都是错误的。“无”是绝对的非有,是物质不存的真空状态;而“有”是绝对的非无,是物质实在的真存状态。这两种状态是互不兼容,对立存在的,彼此互为界限。又怎么可能从“无”中生出“有”来呢?这个“生”的诱因是什么又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个“生”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呢?既然有“生”就应该有一个“生”的过程,那么在这个“生”的过程中就应该既不是“无”又不是“有”,不是“无”又不是“有”,那就说明物质世界存在第三种存在状态,那么这第三种存在状态又是什么存在状态呢?倘若没有“生”的过程,那么“有”难道就是那么突然地、毫无征兆地、在一个没有时间长度的过程中、就那么倏地一下被“生”出来的吗?既然这个“生”的过程不存在时间长度,那么如何证明这个“有”就是“无”生出来的,而不是原本就在那里只是你没有看见呢?
                        在一个漆黑的没有温度、没有声音、没有能量、没有射线、没有分子电子原子中子没有任何物质元素的绝对真空之中,依靠了什么力量才能“生”出一个拥有温度、拥有声音、拥有能量、拥有射线、拥有分子电子原子中子的物质存在呢?这科学吗?这种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倘若“有生于无”真的成立,那么“有”就会不断地凭空产生出来,长此以往,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整个物质世界中的“无”就被“有”不断挤压缩小,随着“有”的不断增加,物质世界将最终变为一个超级大黑洞,而“无”也将消失。
                        倘若这都可以,那么《老子》真的可以超越科学了,成为“神”一样的存在了,外星人恐怕都做不到吧。恐怕只有“神”才能做到吧。倘若《老子》文中真的存在这种观点,那么《老子》文还有研究的价值吗?
                        既然《老子》已经指出了“无”和“有”二者的关系是“同出而异名”,那他就不应该再说“有生于无”,因为后者很显然与前者的说法是矛盾的。这就将原本与“无”并列存在的“有”人为地降低了一格,变成了“有”从属于“无”了。既然《郭店楚简老子》文中存在一个文本明确说明这句话不是什么“有生于无”,而只是“生于有、生于无”,那么就有理由相信在世传本和帛书老子中的“有生于无”这句话是后人篡改的。
                        所谓“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第一个“有”是物质的、元素的有,是“有,名万物之母”的那个有。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而“有生于无”的这个“有”只有在隐指“万物”的时候才能勉强成立,勉强可以用来说明“万物生命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么一层含糊其辞的意思,还不能说“万物生命是从无中产生的”,因为没有生命是能“凭空产生”的,而只能表述为“是从无到有的”,所以说这是一种含糊其辞的意思。但是,如此一来,则前后两个“有”的含义就发生了转移。这也是不合适的。倘若非要将“有生于无”的“有”解释为物质的、元素的“有”,那就只能用“神仙和上帝”来解释了,因为恐怕也只有“神仙上帝”才能将“物质”从真空之中制造出来。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6-11-04 17:04
                        收起回复
                          何谓“道生一”?
                          “道”不是“无”,“一”不是“有”。
                          有人认为“道生一”的“一”就是那个“有”,如此则“一”这个“有”是什么呢?这个“有”属于金木水火土中哪一种五行元素呢?既然这个“有”用了“一”来指代,那么这个“有”的特性就应该是单一的,那么一个单一特性的“有”如何成为“万物”之母呢?既然这个“一”就是那个“有”,何不直接说“道生有”,何必又来另外引出一个“一”的糊涂概念?
                          倘若这个“一”做了那个“有”,那么按照“有生于无”和“道生一”的对等逻辑,“道”岂不是就成了“无”?如果“道”成了“无”,那么《老子》说“其中有精,其中有象”又是个什么意思?岂不是自己打嘴?由此可见,这个“一”不是“有”,这个“道”更不是“无”,将“道”等同于“无”的是连魏晋玄学都不如的愚蠢认识,而用“道生一”来附会“有生于无”的,更是没读懂《老子》的体现。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7楼2016-11-04 17:07
                          收起回复
                            何谓“有无相生”?
                            这句话可以得到两层含义。第一层,意思是“有”和“无”二者彼此作用、相互产生;第二层,意思是万物生命是“有”和“无”相互作用得以产生的。无论得出哪种结论,其结果必然是“无”和“有”是一种并列的关系,绝不是“有生于无”的那种从属关系。而“有无相生”和“有生于无”这两种说法,很明显是互相矛盾的。这也说明其中一处必然是后人篡改的结果。那么被后人篡改的最有可能是哪一处呢?从《郭店楚简老子》一文中出现“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这句话之后,答案就是可以确定的了。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6-11-04 17:08
                            回复
                                知错不改,屡教不改。那就请你回答一个问题:母子之间的有无是同时存在的吗?母子能同出吗?母生于无,与子生于无,是否都是“有生于无”?那么有无同出异名,有生于无,两个结论相矛盾吗?
                                所以,无知不是证据,而是“错简、笔误、误解”论之母!根本原因则是看不懂或没看懂。驴不拉怨车轴,大概就是最形象的比喻吧?还是老子自己说的好: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IP属地:北京20楼2016-11-04 17: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