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吧 关注:1,484贴子:19,949
  • 5回复贴,共1

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胡孚琛最新撰文: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无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社科院哲学研究所胡孚琛最新撰文:老子故里在河南鹿邑无疑
http://hi.baidu.com/laoziguliluyi/blog/item/c22514a4f0fec7f09152ee31.html


IP属地:天津1楼2009-02-15 17:04回复
    翻开中国地图,河南、安徽两省,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带,可以称之为中国道学文化的发祥地,古代著名道家、道教学者,十之七八诞生或活动在这里。在中华大地的道学文化带上,豫东大平原围绕老子故里鹿邑方圆二百里的这片土地更为神奇,举凡伏羲、许由、姜尚、管仲、关尹、壶子、文子、范蠡、庄周、陈抟都诞生或活动在这一带。老子是中国哲学之父,也是世界哲学之父,是人类辩证法鼻祖。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超越时空,不仅影响和启迪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而且对世界文化,特别是东方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老子以其涵盖天地,贯通古今,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被列为世界100位历史文化名人之一。《史记·老庄韩非列传》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即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太清宫镇人。
      老子故里鹿邑历史悠久,文化古迹丰富。可以说是这片神奇的土地为中国传统文化和全人类奉献了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同时这片土地也因老子而魅力无穷。


    IP属地:天津2楼2009-02-15 17:04
    回复
       二、苦县沿革
        厉乡,三千多年来,它身边发生了风风雨雨的变化,走过了漫长的路程。秦统一中国后,赖乡属苦,苦隶属于陈郡。西汉高帝时置淮阳国,苦隶之。师古说:晋《太康记》云城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地(引《汉书、地理志》)。后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淮阳国为陈国,又属陈,春秋曰相,有赖乡。(伏滔北征记)说有老子庙,庙中有九井,水相通。《古史考》说有曲仁里,老子里也(引《后汉书、地理志》)另据载,公元196年,汉献帝封曹操为武平侯,苦西北40里有武平城。三国魏时,武平属陈郡,苦县属谯郡。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将苦县治所移到赖乡城。西晋时,武平和苦县均属豫州梁国。东晋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改苦为父阳,县址移厉乡,隶陈留郡(治所谯)。北魏孝明帝正光中(公元521年)改父阳为谷阳(治所仍在赖乡城)。隋朝,谷阳隶于谯郡,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武平城更名为鹿邑。到了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改谷阳县为真源,治所移苦县故城,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源为仙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真源,均隶属于亳州。到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仍辖于亳州。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卫真、鹿邑合并,废武平、卫真,鹿邑迁至今县城址,辖于亳州。明以后,鹿邑隶属于归德府。可见鹿邑自商至今可谓九易其名矣,皆因老子也。


      IP属地:天津3楼2009-02-15 17:05
      回复
          五、考古发掘
          1.1997年至1998年,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周口地区和鹿邑县文化局组成的太清宫考古队对老子故里太清宫遗址进行了钻探和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现了一大批遗迹和遗物,取得重要收获。出土牺牲人殉13个、青铜器68件、兵器20余件、石器80余件、陶瓷器100余件、青铜器一组6件,其中国宝级文物6件,曾在2004年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的国宝展中展出,许多器物上制有铭文“长子”、“长子口”等,不少专家认为该墓墓主系当时宋国国君微子启。该墓葬的发掘被列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在该墓葬旁边,尚有一座规模更大的古墓葬未发掘,专家推测很可能系周王室高等贵族墓,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和历史价值。
          2.对太清宫遗址进行了初步调查和发掘,初步了解了太清宫的建筑规模。经钻探,在今太清宫太极殿周围35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有大面积的建筑基址存在。现存的唐开元神武皇帝道德经注碑,与大宋重修太清宫之碑南北对应,应为神道的东边缘,与西侧的重修太清宫金碑之间应为神道宽度,由此可知金代时神道宽尚有36米,其规模可见一斑。
          3.通过对洞霄宫的发掘,初步了解唐宋时期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此次发掘的建筑有唐、宋、金、元等几个时期。洞霄宫在唐宋时期为砖基、土墙、瓦顶建筑,唐代始建,宋代大规模扩建、改建,金、元时期部分使用。整个建筑分宫殿区和一般区。宫殿区长240米、宽180米,分前、后两区。前区为宗教活动区,主要殿堂设在该区。在前区发掘出中迥廊、中门门址、东西迥廊、西配殿等。在发掘的建筑基址中出土了丰富的遗物,主要为建筑构件,有砖、瓦、瓦当、滴水、脊饰、石柱、柱础等。尤其是脊饰,有各种兽面、兽头、以龙形、狮形为多,是难得的艺术品。瓦当、滴水图案复杂,有花卉、鸟类、动物等形象。出土了一批生活用具,以瓷器为多。这次发掘,再现了规模宏大的唐宋建筑遗迹。这些建筑及实物资料对于研究历代祭祀老子的情况尤其珍贵。 以上大量的文献、碑刻及发掘的实物资料表明,从商代至元代,太清宫(厉乡)一直是豫东的政治、经济、文化重镇。汉代以后,官方和民间一直把鹿邑太清宫作为老子故里并在此祭祀老子。
          


        IP属地:天津5楼2009-02-15 17:07
        回复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
            1.老子故里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的历史为我们探讨老子其人、老子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线索。老子思想应是更多地接受了当地(鹿邑所在的淮河流域)的历史思想文化传统。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渊源于周礼,鲁是保留周礼较为完整的国度,儒家思想产生于鲁国是历史的必然。同样,作为大智慧者的老子,诞生在历史上的淮夷区,其思想和学说接受这里的历史与思想文化传统(淮夷思想文化传统)当在情理之中,否则,老子思想即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近十多年的考古发掘表明,包括鹿邑在内的、被称为淮夷居住区的整个淮河流域,从新石器时代早期至夏商阶段,都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有着独立的文化面貌。河南东部(今鹿邑县境)邻近夷夏交界地带,夷夏文化交融的迹象也很明显,长氏贵族大墓的发掘即是明证。商末纣王曾两次伐人(夷)方,对夷人用兵,鹿邑为商人东征的必经之地,虽然征服了东夷,其文化面貌仍颇受夷文化影响。春秋时期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子,创立道家思想,形成以“道法自然”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应是得益于淮夷文化区丰厚的文化积淀,当是对远古以来淮夷文化区即当地的思想文化传统进行了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从苦县的历史沿革、名称的更迭可以看出鹿邑与老子的关系,或者说老子对鹿邑的影响。关于鹿邑最早的县名“苦”,在鹿邑老百姓中有这样的说法,老子的母亲由于怀老子的时间比较长,在老子出生的时候,流血过多,老子出生后李母就死了。后来的人为感念圣母为人类奉献圣人之德,将现在的鹿邑称为“苦县”,以纪念老子的母亲。当然,唐代鹿邑的几次更名也与老子有关。唐高宗李治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改谷阳县为真源县,是说鹿邑为道德之源,真理之源;武则天载初元年(公元689年)改真源为仙源,是从老子母亲这个角度,说鹿邑生养了“圣人”、“仙人”故称鹿邑为“仙之源”;中宗李显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真源”,北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改“真源”为“卫真”,意为我宋真宗赵恒比其他人更捍卫真理、接近真理,所以称之为“卫真”。
            3.从历代帝王,圣贤、道家、学者、诗人纷纷到太清宫朝谒的情况看,鹿邑确实人杰地灵,确实因孕育了伟大圣哲老子而斐声海内外。一大批石碑刻使人们见证了鹿邑的历史、鹿邑的繁华、鹿邑的灵气。虽然大多数碑刻早已散佚、消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好在欧阳修先生61岁知亳州时,将古碑文多收在他的《集古录》中。对于收录太清古碑文有突出贡献者还有南宋金石学家赵明诚。诗人学士的诗词佳句更能使我们想见当年太清宫的风貌。这些诗词佳句对老子庙、桧林、石阙、古碑、九龙井无不赞誉有加。


          IP属地:天津6楼2009-02-15 17:07
          回复
            百度屏蔽了些内容,全文见连接


            IP属地:天津7楼2009-02-15 20: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