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50,473贴子:104,638,422

回复:郑州有一种美景叫——嵩门待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石窟寺——



石窟寺飞天造像乃中国佛教石窟寺艺术之明珠
其艺术价值并世无双 特别是左边那幅流美生动
不仅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绝响 更是中国先民的智慧结晶
曾被包括《中国美术全集》的数十种美术类出版物作为封面图案 倍享尊荣。

中国最好的石刻艺术在郑州
郑州石窟媲美敦煌,堪比龙门,超越云冈!
中国的佛教艺术特别是石窟造像艺术,大家会想到龙门、敦煌和云冈三大石窟。这三大石窟无论是造像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堪称是当之无愧的国宝级的艺术珍品。
但是,当我们论及石窟造像的精致与题材的丰富性时,郑州石窟寺造像或许要比龙门、敦煌和云冈三大石窟更胜一筹,具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21楼2018-04-20 09:27
回复
    与朱元璋结缘的洞林寺——

    朱元璋幼时居住在娘舅家避灾荒、距洞寺不远,七岁时就到寺中打杂做和尚,在此留下了许多妙趣横生的传奇故事。因此,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御赐修缮。


    22楼2018-04-20 09:28
    回复
      2025-08-06 03:38: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与李世民结缘的大海寺——

      隋唐时,李渊任荥阳郡太守,李世民目患眼疾,求遍名医无效,后到代海寺求佛,立愈。李世民登基后,命尉迟敬德扩建代海寺,东西长二十里,南北宽十八里,规模如海,故名大海寺。
      李世民当年率军在此地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这一战役也是唐朝统一中国的奠基之战。
      关于虎牢关之战,有人评论窦建德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一个正确的地点,采用十分正确的战略进行了一场十分有希望取胜的战争。可惜在一切占优的情况之下,却莫名其妙的功败垂成,输了全部。
      这是一场关于历史关于事实关于离奇的战役,在历史的记载中,实在找不到任何一丝关于这场战争胜败的合理的解释。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李世民自幼在此成长,对这里的山水地形了然于胸,助他一战定乾坤!


      23楼2018-04-20 09:29
      回复
        与赵匡胤结缘的高皇寺——

        高皇寺原名永福寺,据《中牟地名志》载,为唐朝六大名寺之一。鼎盛千年,跻身中原四大名寺。古称:东有相国寺,西有少林寺,北有红果寺,南有永福寺之说,足见永福寺在当时的名气。
        公元960年,赵匡胤定都汴京不久,便慕名到永福寺上香,当日申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核桃大的冰雹倾天而下,赵匡胤对陪同他的开封府尹说:高黄里人杰地灵,好冷不打高黄里(高皇寺)。或许是赵匡胤金口玉言,顷刻间风停雨住。赵匡胤认为佛祖显灵,御批白银3000两重修永福寺。
        清朝康熙大帝南巡,听侍卫大臣说高皇寺神灵特别灵验,也来此降香。
        后来的山西富户王太来降香时大发善心,布施了不少银子。那年3月正是高皇寺大会,王太来从开封出发,经过店李口,穿越黄店镇来到高皇寺。由于香客云集,一直到西时才挤到大雄宝殿,上香之后,布施白银500两供奉三宝。晚上下榻寺院,子时梦中听人说:“太来家居洪洞县,寺院布施种福田,古槐西边长疙瘩,庄田骑马不到边。”王太来认为诸神显灵,当即起床到大殿三叩九拜,施白银2000两重塑神像金身。3年后王太来果然生意兴隆,日进斗金,王太来再次施白银3000两,大戏连唱10天,寺院立碑记载这次盛事,使高皇寺在附近寺院中扬眉吐气。


        24楼2018-04-20 09:29
        回复
          这里流传着十三棍僧救唐王——











          26楼2018-04-20 09:45
          收起回复
            郑州有一种路叫——Y010












            27楼2018-04-20 09:59
            回复
              郑州的那山叫厚重——





              28楼2018-04-20 10:32
              回复
                郑州始祖山(具茨山)——




                始祖山,原名叫具茨山,是中岳嵩山的余脉,位于河南禹州、新郑、新密、长葛一带。
                为古有熊氏的发祥地,具茨山中发现有远古奇异的岩画、壮观的城堡、神秘的石棺墓葬。
                《史记》载黄帝曾登此山: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 。
                始祖山景区位于郑州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又称风后顶,据传,此峰因黄帝臣风后封地而得名。
                始祖山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众多文献记载;黄帝活动的中心地域就在具茨山。
                《庄子·徐无鬼》载:“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方明为御,昌寓骖乘,张若 、謵朋前马,昆阍、滑稽后车。至襄城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适遇牧马童子问途焉……。”
                战国,庄周《黄帝将见大隗》: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至于襄城之野...黄帝曰:“异哉小童!...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
                《庄子》记载:“黄帝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往见之。”具茨山上有崆峒山与逍遥观。
                《史记》:天下名山八,三在夷狄,五在中国...庄周谓黄帝登具茨,访大隗,命驾于襄之野,七圣皆迷,无所问途,见童子而问道焉。
                《水经注》记载:“黄帝登具茨山,升于洪堤上,受《神芝图》于华盖童子,即是山也。”
                《湖南府志》载:崆峒山,在钧州(今禹州)西北五十里,上有逍遥观,相传黄帝修炼之处。
                然而,需要指明的是,具茨山属嵩山余脉,地跨禹州、新郑、新密、登封等地,山峰有:荟萃山、寨山、函岭山、观北岭、青龙山、耧铧山、石牛山、老山坪等;始祖山只是其中之一的山峰。
                。。。 。。。


                32楼2018-04-20 12:07
                收起回复
                  2025-08-06 03:32: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郑州有老资格的泰山——




                  轩辕黄帝会诸侯,平天下,救苍生,整日征战,终于在玄女帮助下打败蚩尤,一统华夏,可自己的婚事却忘记了,急坏了少典和附宝夫妻俩,于是找来了风后和泰山稽商量此事,决定在会诸侯前选好妃子。
                  安排各部落首领带着美女来西泰山,居住在一小岛,此岛四周悬崖峭壁,唯有一条小径通往小岛内,此岛虽小,看似有一种仙气,岛上鲜花盛开,空气新鲜,景色迷人。
                  待到黎明将至,黄帝派人端来泰山圣泉水,让每位姑娘浴面,此泉水能美容助颜,众女子都争先洗浴各自面目,以变的更美,可唯有一位女子她不愿意洗,始终坚持自己容貌,据说她就是嫘祖(嫘祖会养蚕,教人织布制衣后被人供为丝娘)
                  南无阿弥陀佛!观音禅寺原名“不愿走禅院”,内奉观音、普贤、文殊。
                  据记载::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本僧人慧锷大师拜见观世音菩萨,遂请得观世音二尊,他要弘扬佛法,周游全国,一表诚心。行至洛阳白马寺,拜见佛祖;又行至郑州得知西泰山是黄帝大会诸侯之处,华夏龙腾圣地,随带观音来到西太山。
                  观此处紫气缭绕,人杰地灵,地处中原,不愿离去(观音),日本僧人将其中一尊留在西太山,人们为纪念观音菩萨的恩德,建造“不愿走寺院”。另一尊随日本僧人行至普陀山。日本僧人要渡海前行,顿时铁莲花四起,阻舟,屡起屡显。日本僧人心想:“观音圣像与无缘,不愿东渡”,随在附近建一寺院(潮音寺),当地人称为‘不肯去观音院’。
                  民间盛行‘东有不肯去,西有不愿走’,人们在西泰山每年农历6月19日举行盛大庙会,从古流传至今。


                  33楼2018-04-20 12:43
                  收起回复
                    郑州的三皇山,也叫广武山,还叫邙山——











                    35楼2018-04-20 14:10
                    收起回复

                      与虎牢关相比,鸿沟遭受的战争磨难要少的多,但它的名气却一点也不比虎牢关小。
                      因为在这里进行过的一场战争,成就了刘邦的汉王朝,也曾让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羽一步步走向末路。
                      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刘邦和项羽在这里中分天下,汉王城和楚王城分立东西两座山头,中间一道"鸿沟"。
                      多年后, "楚河"、"汉界"永久地固定在了在中国象棋上,在人们的心目中,鸿沟也成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障碍。
                      走在鸿沟两侧的汉霸二王城上,一低头也许就能发现古代的兵器铜镞,站在黄河岸边,一抬头又会很容易地看到那匹仰天长嘶的战马,仿佛又进入到那个左冲右突、互相撕杀的年代。
                      多年之后,唐朝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登广武古战场怀古》一诗:
                      "秦鹿奔野草,逐之若飞蓬。
                      项王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呼吸八千人,横行起江东。
                      赤精斩白帝,叱咤入关中。
                      两龙不并跃,五纬与天同。
                      楚灭无英图,汉兴有成功。
                      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
                      伊昔临广武,连兵决雌雄。
                      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战争有古迹,壁垒颓层穹。
                      猛虎啸洞壑,饥鹰鸣秋空。
                      翔云列晓阵,杀气赫长虹。
                      拨乱属豪圣,俗儒安可通。
                      沉湎呼竖子,狂言非至公。
                      抚掌黄河曲,嗤嗤阮嗣宗。"
                      李白以他天马行空的笔触再现了很久以前壮烈的一幕,
                      而他之后的唐朝诗人杨浚则多少有点忧伤,他的《广武怀古》写到:
                      "河水城下流,登城望弥惬。
                      海云飞不断,岸草绿相接。
                      龙门无旧场,武牢有遗堞。
                      扼喉兵易守,扪指计何捷。
                      天夺项氏谋,卒成汉家业。
                      乡山遥可见,西顾泪盈睫。"
                      之后,被韦庄称为"字字清新句句奇"的江南才子许浑来到这里,写下了《鸿沟》一诗:
                      "相持未定各为君,秦政山河此地分。
                      力尽乌江千载后,古沟芳草起寒云。"
                      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打此经过,写下了《过鸿沟》:
                      "龙疲虎困割川原,亿万苍生性命存。
                      谁劝君王回马首,真成一掷赌乾坤。"
                      直到宋朝,吕蒙正写下了《行经鸿沟》:
                      "沟中流水已成尘,沟畔荒凉起暮云。
                      大抵关河须一统,可能天地更平分。
                      烟横绿野山空在,树倚高原日渐曛。
                      方凭征鞍思往事,数声风笛马前闻。"
                      王禹偁写下了《过鸿沟》:
                      "侯公缓颊太公归,项籍何曾会战机。
                      只见源沟分两处,不知垓下有重围。
                      危桥带雨无人过,败叶随风傍马飞。
                      半日垂鞭念前事,露莎霜树映斜晖。"
                      在关于鸿沟的诗歌中,唐朝诗人张祜的《登广武原》名气最大,诗为:
                      "广武原西北,华夷此浩然。
                      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
                      远树千门色,高樯万里船。
                      乡心日云暮,犹在楚城边。
                      广武原西北,华夷此浩然。"
                      作者登上广武原,自西北向东北方向眺望,但见山川辽远广阔,气势雄伟,因而发出由衷的赞叹。下四句是对"华夷此浩然"的景观的具体描绘。
                      "地盘山入海,河绕国连天。"
                      黄河自广武原西北向东北流去,纵目远眺,群山起伏回环,地势随山盘旋,直至渤海湾的黄河入海口;而黄河曲折流过的沿岸,又有无数城邑栉比鳞次座落在天际。
                      "远树千门色,高樯万里船。"
                      诗人将目光从遥远的东北天际收回来,扭头看见了西南近处的荥阳故城,但见城郭掩映在一片树荫之中;城北黄河中,一片桅杆林立,那是东下万里的航船。
                      "乡心日云暮,犹在楚城边。"
                      上句说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思乡心情更为迫切,下句直言"犹在楚城边",进一步点出身处异地的怅惘。诗人见景生情,触动乡愁,发出漂泊外地不得还归的慨叹,同时又回扣题目,与首句相呼应,可谓珠联璧合。


                      37楼2018-04-20 16:06
                      回复

                        武牢之战
                        在郑州虎牢关,李世民与窦建德上演武牢之战——唐朝的奠基之战
                        武牢之战——唐朝武德三年(620年)七月至四年(621年)五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荥阳汜水镇西北)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这一仗也是唐朝统一中国中最重要的一仗。
                        与李世民结缘的大海寺——

                        隋唐时,李渊任荥阳郡太守,李世民目患眼疾,求遍名医无效,后到代海寺求佛,立愈。李世民登基后,命尉迟敬德扩建代海寺,东西长二十里,南北宽十八里,规模如海,故名大海寺。李世民当年率军在此地各个击破王世充军(郑军)、窦建德军(夏军)。这一战役也是唐朝统一中国的奠基之战。关于虎牢关之战,有人评论窦建德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一个正确的地点,采用十分正确的战略进行了一场十分有希望取胜的战争。可惜在一切占优的情况之下,却莫名其妙的功败垂成,输了全部。
                        这是一场关于历史关于事实关于离奇的战役,在历史的记载中,实在找不到任何一丝关于这场战争胜败的合理的解释。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李世民自幼在此成长,对这里的山水地形了然于胸,助他一战定乾坤!
                        虎牢关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名声很大的地方,
                        许多游客慕名而来,想领略当年的战争场面,以发古之幽思。
                        晋潘岳《登虎牢山赋》曰:
                        “辞京辇兮遥迈,将远游兮东夏。
                        朝发轫兮帝墉,夕结轨兮中野。
                        凭修坂兮停车,临寒泉兮饮马。
                        眷故乡之辽隔,思纡轸以郁陶。
                        步玉趾以升降,凌汜水而登虎牢。
                        览河洛之二川,眺成平之双皋。
                        崇岭(三马)以崔崒,幽谷豁以窙寥,
                        路逶迤以迫隘,林廓落以萧条。
                        尔乃仰荫嘉木,俯藉芳卉。
                        青烟郁其相望,栋宇懔以鳞萃。
                        彼登山而临水,固先哲之所哀。
                        矧去乡而离家,邈长辞而远乖。
                        望归云以叹息,肠一日而九回,
                        良劳者之咏事,爰寄言以表怀。”
                        唐朝诗人柳宗元来到此地,想起了唐太宗李世民在此大破窦建德的丰功伟业,写下了《鼓吹铙歌战武牢》:
                        "战武牢,动河朔。
                        逆之助,图掎角。
                        怒鷇麛,抗乔岳。
                        翘萌牙,傲霜雹。
                        王谋内定,申掌握。
                        铺施芟夷,二主缚。
                        惮华戎,廓封略。
                        命之瞢,卑以斫。
                        归有德,唯先觉。"
                        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光深深理解此地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他到了此地,没有了战争的虎牢关却一片安然,他在《虎牢关》中写道:
                        "天险限西东,难知造化功。
                        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
                        余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
                        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
                        金代诗人李汾是在一个寒冬经过虎牢关的,《雪中过虎牢》:
                        "萧萧行李戛弓刀,踏雪行人过虎牢。
                        广武山川哀阮籍,黄河襟带控成皋。
                        身经戎马心愈壮,天入风霜气更豪。
                        横槊赋诗男子事,征西谁为谢诸曹?"
                        李汾是太原人,太原古称并州,此诗写得极其壮烈,后人评价此诗"并州豪杰未凋零"。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书法家王铎是河南孟县人,对虎牢关应该非常熟悉并深有感慨,他在《重过虎牢关》一诗写道:
                        "浊浪滔天隔太行,荥阳割据势分张。
                        并吞三国谁归汉,犹见寒雕泣战场。"
                        能让凶猛的大雕抽泣,那场面一定壮烈至极。
                        。。。 。。。


                        38楼2018-04-20 16:36
                        收起回复




                          39楼2018-04-20 18:54
                          回复
                            宋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大破金兵于虎牢关旁边的竹芦渡——




                            40楼2018-04-20 19:36
                            回复
                              2025-08-06 03:26:4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抗日战争时期的虎牢阻击战,是虎牢关历史上的最后一场大战,
                              由于中国抗日军队的英勇阻击,日寇终未能从虎牢关西进。

                              1944年4月下旬,在豫中会战的虎牢关战役打响,日军铃木旅团步、骑兵5千余人,在20余门大炮、80余辆战车和装甲车的配合下,沿郑洛公路及其两侧地区继续向西进攻。国民党第四集团军96军177师(少530团1、2营)配属炮兵第2连,奉命坚守巩县以东诸岭至金沟间阵地,以一部占领虎牢关前沿阵地,及右邻38军,左邻新14师阻击日军。
                              5日拂晓,十架日机飞临高山寨、黑虎岭、杨村、穆沟,轮番投弹轰炸。日机飞走后,日军炮群开始猛轰。炮火延伸后,日军二千多名步兵分四路进攻。守军方面,第五三一团第一连驻守高山寨,第二连驻守黑虎岭,第五二九团第七连驻守杨村,第九连驻守穆沟。四个连沉着应战,把日军放到近距离內,以周密、精确、猛烈的交叉火力加以打击。四处阵地的守军相互支援,激战终日。
                              日军在强攻中折损了兵力,于是在战斗间隙里,借着烟幕的掩护,不断把自己人的尸体拉运回去。可是日军不断得到增援,兵力始终未减,攻势依然凌厉。可以说,虎牢关战役打响以来,日军对守军左翼主阵地外围据点的攻击,此次投入兵力最多,攻势最为凶猛,却未能撼动守军的阵地。不过,陈子坚考虑到高山寨阵地过于突出,容易遭到日军火力打击,为减少部队损失,令第五三一团第一连夜间撤至保和寨的黑虎岭防守。
                              战至这一天,第四集团军的防线上,除孔从周的新编第三十五师阵地被日军突破外,李振西的第一七七师、陈子坚的新编第十四师都拒敌于前进阵地之外。申及智的第十七师当时兵力有限,第四十九团被用作军预备队,第五十一团的两个营去陕西接兵未回,所以申及智以四个营的兵力,即第五十团三个营和第五十一团第二营,始终把日军死死地挡在了外围据点的阵地前。
                              第四集团军的阻击战打得漂亮,上峰是知道的。就在5月5日这一天,孙蔚如接到蒋介石的电报:
                              孙总司令:兄部阵地为此次中原战场之轴心,关系全盘之胜败与国家之存亡,务希督饬全体忠勇将士,抱定与阵地共存亡之決心,发挥我国民革命军之战斗精神,奋勇歼敌,达成使命,庶不愧为总理之信徒与本党之战士。此次作战,兄部能屹立不动,指挥若定,至为慰念,希激励所部,始终确保阵地,达成任务,是所厚望。中正手启

                              既然蒋介石要求孙蔚如继续确保阵地,不能放日军通过,孙蔚如就要做到万无一失。早在5月3日,孙蔚如已经采取了一个妥当的措施。为了堵住一切可能的漏洞,他命令张耀明第三十八军的工兵连长何伟率部,前往偃师以南的杨村,在伊洛河上架设一座军桥,要求能够通过纵队与载重车辆。5日夜12点,在接到蒋介石的电报之后,他又命令张耀明军的炮兵营开往偃师城南的许庄,掩护杨村的军桥。光有炮兵还不够,他又命令孔从周师第一零五团第二营派出一个连,交给炮兵营营长赵益元指挥,星夜开赴杨村保护军桥。
                              6日这一天,日军谋求从不同阵地取得突破,采取此处通不过就打彼处的战法,结果是处处碰壁。日军从早晨就开始进攻,出动一千多人,在炮火掩护下攻击黑虎岭、杨村、穆沟三处阵地。守军第五三一团第二连坚守黑虎岭,被日军三面包围,仍然坚持抵抗。营长为了应援黑虎岭,采用灵活战术,于10点钟以前派第一连一部从南李庄侧击日军,日军担心腹背受敌,解围撤退。第五二九团防守杨村的第七连和防守穆沟的第九连,打退了日军三个波次的进攻。日军在两处进攻受挫,改变战术,于午后1点钟企图从两连阵地中间穿插突破。敌变我变,守军从两侧夹击,打破了日军的企图。十里铺的三百多名日军于午后5点向黄河滩运动,另一股日军百余人在炮火掩护下攻击张平世连防守的英峪,守军殷义盛第四十团和王训成第四十二团不以步兵增援,以炮战却敌,集中迫击炮将日军轰走。日军还不死心,又有三百多名日军于午后7点从廖峪向大同寨进攻,当日军向沟道运动时,殷义盛第四十团发挥迫击炮的火力优势,集中轰击,打得日军向东溃逃。

                              虎牢关阻击战,
                              中国军队以劣势兵力和装备,
                              凭借虎牢天险,固守虎牢关阵地7昼夜,阻止了日军的前进。
                              虎牢关下,日本鬼子尸横遍野,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在虎牢关前再次破灭。


                              41楼2018-04-20 19:56
                              回复